雨城区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0

选择区域:>>

2010年,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区上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抓住枢纽建设、灾后重建、扩大内需的重大机遇,全力实施“以枢纽为纲,融入成都、链接攀西,错位配套发展”的经济发展战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经济结构调整,国民经济保持了平稳较快发展,人民生活继续改善,各项社会事业取得新的进步,开创了雨城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新局面。

一、综合

全区经济加快发展。经市统计局审定,2010年全区实现国内生产总值(GDP)82.14亿元,比上年增长15.6%,增速比上年提高1.6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0.57亿元,增长5.0%;第二产业增加值39.9亿元,增长23.5%;第三产业增加值31.67亿元,增长9.1%。三次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9.7%、65.5%、24.8%。三次产业产业结构由上年的13.5:45.3:41.2调整为12.9:48.6:38.5。

民营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全年民营经济增加值38.57亿元,比上年增长18.8%,高于GDP增速3.2个百分点,民营经济增加值比重由上年的45.1%上升至47.0%,提高了1.9个百分点。2010年辖区注册个体工商户15440户,私营企业863户。

二、农业

2010年,全区农业经济保持平稳发展态势农村经济运行良好。全区实现农业总产值17.05亿元,比上年增长5.0%,实现农业增加值10.57亿元,比上年增长5.0%。其中,农业增加值41524万元,增长5.4%;林业增加值19377万元,增长5.0%;牧业增加值34586万元,增长4.7%;渔业增加值1237万元,增长5.0%;服务业增加值626万元,增长5.0%。

种植业产品产量保持稳定。今年粮食播种面积达12242公顷,粮食总产量69285吨,比上年降低1.86%;油料播种面积3040公顷,比上年降低0.20%,总产量4853吨,比上年增长0.21%;年末实有茶园面积10733公顷,比上年增长17.59%,产量11904吨,比上年增长18.80%;水果产量6067吨,比上年增长5.23%。

林业生产持续快速发展。全年全区林业总产值24796万元,森林面积68133公顷,当年造林面积2133公顷,其中,累计退耕还林面积14333公顷。自然保护区1个,面积2383公顷。年末森林覆盖率58%。

畜牧业生产稳步发展。畜牧业产值达到74936万元,比上年增长4.7%。其中,肉类总产量29913吨,比上年增长3.23%,其中,猪肉产量20322吨,比上年增长3.0%;禽肉产量6150吨,比上年增长4.18%;奶类产量31200吨,比上年增长16.75%。

渔业、服务业稳定发展。水产品产量3015吨,比上年增长20.6%,渔业实现总产值1726万元,比上年增长5.0%;服务业实现产值992万元,比上年增长5.0%。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经济稳步发展。全年实现全部工业增加值35.75亿元,增长31.0%,比上年提高12.6个百分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63.0%。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户数达72户;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28.1%。

规模以上工业中,重工业实现产值增长50.9%,轻工业产值增长19.5%,重轻工业的比为78.8:21.2,轻工业占全部工业的比重比上年下降3.2个百分点。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出口交货值3185.4万元,下降9.5%;完成新产品产值19.15亿元,增长8.6%。

规模以上工业39个行业大类中,除专用设备、食品制造行业增加值同比下降外,其他行业均增长。其中,煤炭开采和洗选业增长70.4%,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增长17.2%,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增长34.9%,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增长108.5%,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增长76.9%,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增长90.0%,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增长27.7%,造纸及纸制品业增长85.7%,农副食品加工业增长21.3%。

纳入统计的产品中,精制茶2686吨,增长30.7%;炸药33688吨,增长12.09%;齿轮4072吨,增长85.7%;水泥22.37万吨,增长84.3%;发电量419865万千瓦时,增长24.6%;微型车后桥174.29万套,增长53.0%;中成药2082吨,增长76.7%;铁合金10788吨,增长42.54%;纸浆70832吨,增长55.78%。

工业经济效益改善。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全年实现主营业务收入744407万元,比上年增长32.64%,利税总额116353万元,比上年增长61.87%;利润总额81717万元,比上年增长26.42%;总资产贡献率5.2%,比上年增长0.6个百分点;资产负债率64.2%,比上年降低5.8个百分点;流动资产周转率1.3次,比上年减少0.69次,万元增加值综合能耗为1.03吨标准煤/万元(规模以上),较去年下降0.07吨标准煤/万元。

建筑业生产发展加快。全区建筑业实现增加值41498万元,比上年增长5.5%,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为1.9%。其中,全区资质以内有工作量的建筑企业23家,完成建筑业总产值37854万元,增幅创历史新高,达36.1%。

四、固定资产投资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规模扩大。全年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3.58亿元(不包含雅西高速),比上年增长31.79%。第一、二、三产业分别完成投资1.20亿元、12.50亿元、19.88亿元。其中:基本建设投资实现219608万元,比上年增长20.2%;更新改造投资完成29853万元;房地产开发实现投资额77020万元,比上年增长186.61%。

第三产业投资贡献突出。全年完成第三产业固定资产投资19.88亿元,增长27.2%,占全社会投资的比重为59.2%。

五、国内贸易及旅游

消费品市场较快增长。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3.61亿元,比上年增长18.3%。其中,全区批发业实现零售额6.77亿元,同比增长29.7%,增加值增速高于GDP增速10.9个百分点;零售业实现零售额20.01亿元,同比增长14.5%,增加值增速高于GDP增速1.8个百分点;住宿餐饮业实现零售额6.83亿元,同比增长19.3%,增加值增速高于GDP增速0.4个百分点。

旅游产业持续快速发展。2010年,成功举办了“10雨城年猪文化节”活动,第七届“龙井山桃花节”等主题旅游活动,推出“熊猫游”、“茶马古道”、“清凉雨城”旅游品牌,以“熊猫首都”为依托,旅游形象进一步品牌化。全区实现旅游总收入24.8亿元,比上年增长29.17%。全区共接待游客450万人次,比上年增长38.6%。全区星级旅游饭店9家,星级饭店客房总数1046间,比上年增长1.36%。

2010年,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区上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抓住枢纽建设、灾后重建、扩大内需的重大机遇,全力实施“以枢纽为纲,融入成都、链接攀西,错位配套发展”的经济发展战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经济结构调整,国民经济保持了平稳较快发展,人民生活继续改善,各项社会事业取得新的进步,开创了雨城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新局面。

一、综合

全区经济加快发展。经市统计局审定,2010年全区实现国内生产总值(GDP)82.14亿元,比上年增长15.6%,增速比上年提高1.6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0.57亿元,增长5.0%;第二产业增加值39.9亿元,增长23.5%;第三产业增加值31.67亿元,增长9.1%。三次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9.7%、65.5%、24.8%。三次产业产业结构由上年的13.5:45.3:41.2调整为12.9:48.6:38.5。

民营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全年民营经济增加值38.57亿元,比上年增长18.8%,高于GDP增速3.2个百分点,民营经济增加值比重由上年的45.1%上升至47.0%,提高了1.9个百分点。2010年辖区注册个体工商户15440户,私营企业863户。

二、农业

2010年,全区农业经济保持平稳发展态势农村经济运行良好。全区实现农业总产值17.05亿元,比上年增长5.0%,实现农业增加值10.57亿元,比上年增长5.0%。其中,农业增加值41524万元,增长5.4%;林业增加值19377万元,增长5.0%;牧业增加值34586万元,增长4.7%;渔业增加值1237万元,增长5.0%;服务业增加值626万元,增长5.0%。

种植业产品产量保持稳定。今年粮食播种面积达12242公顷,粮食总产量69285吨,比上年降低1.86%;油料播种面积3040公顷,比上年降低0.20%,总产量4853吨,比上年增长0.21%;年末实有茶园面积10733公顷,比上年增长17.59%,产量11904吨,比上年增长18.80%;水果产量6067吨,比上年增长5.23%。

林业生产持续快速发展。全年全区林业总产值24796万元,森林面积68133公顷,当年造林面积2133公顷,其中,累计退耕还林面积14333公顷。自然保护区1个,面积2383公顷。年末森林覆盖率58%。

畜牧业生产稳步发展。畜牧业产值达到74936万元,比上年增长4.7%。其中,肉类总产量29913吨,比上年增长3.23%,其中,猪肉产量20322吨,比上年增长3.0%;禽肉产量6150吨,比上年增长4.18%;奶类产量31200吨,比上年增长16.75%。

渔业、服务业稳定发展。水产品产量3015吨,比上年增长20.6%,渔业实现总产值1726万元,比上年增长5.0%;服务业实现产值992万元,比上年增长5.0%。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经济稳步发展。全年实现全部工业增加值35.75亿元,增长31.0%,比上年提高12.6个百分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63.0%。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户数达72户;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28.1%。

规模以上工业中,重工业实现产值增长50.9%,轻工业产值增长19.5%,重轻工业的比为78.8:21.2,轻工业占全部工业的比重比上年下降3.2个百分点。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出口交货值3185.4万元,下降9.5%;完成新产品产值19.15亿元,增长8.6%。

规模以上工业39个行业大类中,除专用设备、食品制造行业增加值同比下降外,其他行业均增长。其中,煤炭开采和洗选业增长70.4%,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增长17.2%,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增长34.9%,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增长108.5%,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增长76.9%,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增长90.0%,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增长27.7%,造纸及纸制品业增长85.7%,农副食品加工业增长21.3%。

纳入统计的产品中,精制茶2686吨,增长30.7%;炸药33688吨,增长12.09%;齿轮4072吨,增长85.7%;水泥22.37万吨,增长84.3%;发电量419865万千瓦时,增长24.6%;微型车后桥174.29万套,增长53.0%;中成药2082吨,增长76.7%;铁合金10788吨,增长42.54%;纸浆70832吨,增长55.78%。

工业经济效益改善。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全年实现主营业务收入744407万元,比上年增长32.64%,利税总额116353万元,比上年增长61.87%;利润总额81717万元,比上年增长26.42%;总资产贡献率5.2%,比上年增长0.6个百分点;资产负债率64.2%,比上年降低5.8个百分点;流动资产周转率1.3次,比上年减少0.69次,万元增加值综合能耗为1.03吨标准煤/万元(规模以上),较去年下降0.07吨标准煤/万元。

建筑业生产发展加快。全区建筑业实现增加值41498万元,比上年增长5.5%,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为1.9%。其中,全区资质以内有工作量的建筑企业23家,完成建筑业总产值37854万元,增幅创历史新高,达36.1%。

四、固定资产投资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规模扩大。全年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3.58亿元(不包含雅西高速),比上年增长31.79%。第一、二、三产业分别完成投资1.20亿元、12.50亿元、19.88亿元。其中:基本建设投资实现219608万元,比上年增长20.2%;更新改造投资完成29853万元;房地产开发实现投资额77020万元,比上年增长186.61%。

第三产业投资贡献突出。全年完成第三产业固定资产投资19.88亿元,增长27.2%,占全社会投资的比重为59.2%。

五、国内贸易及旅游

消费品市场较快增长。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3.61亿元,比上年增长18.3%。其中,全区批发业实现零售额6.77亿元,同比增长29.7%,增加值增速高于GDP增速10.9个百分点;零售业实现零售额20.01亿元,同比增长14.5%,增加值增速高于GDP增速1.8个百分点;住宿餐饮业实现零售额6.83亿元,同比增长19.3%,增加值增速高于GDP增速0.4个百分点。

旅游产业持续快速发展。2010年,成功举办了“10雨城年猪文化节”活动,第七届“龙井山桃花节”等主题旅游活动,推出“熊猫游”、“茶马古道”、“清凉雨城”旅游品牌,以“熊猫首都”为依托,旅游形象进一步品牌化。全区实现旅游总收入24.8亿元,比上年增长29.17%。全区共接待游客450万人次,比上年增长38.6%。全区星级旅游饭店9家,星级饭店客房总数1046间,比上年增长1.36%。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成效显着。全年顺利完成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任务,摸清了我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种类、数量与分布状况,成效显着。全区共调查非遗项目10个,其中新发现项目9个,调查项目涵盖8个门类8个种类,其中民间美术1个、岁时节令1个、游艺、传统体育与竞技2个、民间手工技艺2个、文化空间1个、民间文学1个、传统医药1个、民间杂技1个。对非遗申报项目建立了较为完整的档案。

积极开展全民健身和群众性体育活动。全年全区组织开展了“2010年元旦环城赛跑”、“邱钟惠杯”乒乓球公开赛、“迎春桥牌”邀请赛、四川省2010年中学生篮球锦标赛、“迎春杯”男子篮球邀请赛、雨城区第七届“桃花节”登山比赛、雨城区建区10周年登西蜀天梯比赛、雨城区信鸽协会竞赛、雨城区第二届轮滑大赛、四川省“李宁杯”雅安赛区“红牛杯”篮球赛等30项活动;组队参加了四川省全运会:篮球、乒乓球、拳击、举重、跆拳道、柔道、射击、田径、等项目;坚持开展全年周末篮球赛、节假日友谊赛、联谊赛;帮助企事业、部队举办体育比赛、技术培训等,到基层、学校、农村指导全民健身活动的开展,从而增进友谊,促进了两个文明建设。

卫生事业不断进步,卫生体系不断完善。2010年,全区区级卫生机构32个,床位955张,卫生技术人员574人,其中,执业医师236人,注册护士89人,疾病预防控制机构1个,妇幼保健机构1个,乡镇卫生院24个。

进一步规范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全区参合农民177668人,参合率97.77%,筹集到位基金355.33万元,其中:农民个人缴费338.63万元,特困户、五保户、优抚对象民政扶助资金16.7万元。2010年,新增核准张昌强、徐金钊等8家村卫生室为我区首批新农合定点村卫生室,参合农民人均筹资标准提高至140元,报销比例一定程度提高,农民受益面进一步扩大。

灾后重建及扩大内需项目建设工作稳步推进。全区23个乡镇卫生院项目全面完工,标准化建设取得初步成效;南二路、育才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项目建设已完工;污水、垃圾处理等附属设施建设项目开始主体建设;市中医院综合大楼新建项目预计总投资8806万元,建筑面积24000多平方米,一期工程(拉动内需项目)主体建设已完工,二期工程(港澳捐赠项目)完成地勘设计及施工的招投标工作。

强化卫生监测管理。全面开展了对托幼机构和医疗机构消毒监测工作,监测托幼机构80户496件,合格率83.06%,监测医疗机构237个,样品合格率94%以上;开展餐饮业和食品卫生监测工作,监测样品1130件,合格率77.35%;开展公共场所卫生监测,监测各类公共场所单位38户664件样品,除游泳场所监测外,宾馆、旅馆、茶楼等卫生监测合格率均达99.7%以上。

妇幼保健工作进一步加强。继续实施了“降消”项目、三网监测管理、新生儿筛查、基层妇幼示范乡建设等常规工作,加强了妇幼两个系统管理,强化了监测评审,提高妇幼健康水平。儿童系统保健管理率91.64%,孕产妇系统保健管理率92.12%,住院分娩率99.74%,孕产妇死亡率37.71/十万,婴儿死亡率8.67‰。继续在全区实施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补助政策,已累计为1198人补助金额47.92元。

十一、环境保护和安全生产

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推进生态区建设。全年全区有9个乡镇编制了《创建省级环境优美乡镇规划》,并申报了省级环境优美乡镇;全区20个生态家园获得市级命名;碧峰峡镇通过了省厅专家组考核验收,获得省厅命名。

加强饮用水源保护。2010年完成了乡镇饮用水源地基础环境状况调查与评估工作,对10个农村建制乡镇集中式饮用水源进行了检查和GPS定位,彻底清查整治饮用水源保护区企业排污口,对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源保护区——多营饮用水源二级保护区和准保护区进行了认真的检查,确保饮用水源保护区内无工业企业排污口,友谊茶厂、超限检测站、粮油仓储、众友机械等项目的污水按要求接入了多营镇城市污水管网,未发现饮用水源保护区内有排污口和违法建设项目,饮用水源保护区标志牌、界桩完好。

节能减排,安全环境。全年控制污染排放达到“十一五”期间市政府下达我区主要污染物排放指标为化学需氧量500吨/年、氨氮70吨/年、二氧化硫700吨/年。核定西龙纸业公司年产40000吨/年卫生纸等项目污染物排放总量;停产观化水泥公司落后的机立窑生产线,减少了18吨/年二氧化硫排放量;建成规模1500吨/日的上里污水处理厂,正常运行后可达到削减化学需氧量27吨/年的能力,2010年我区污染物总量未突破市下指标。

安全生产全面完成“十一五”规划目标。全区全年共发生各类安全生产事故62件,死亡20人,受伤115人,直接经济损失134.84万元。与去年同期相比,事故件数下降50%,死亡人数下降23%,受伤人数下降37%,直接经济损失下降9%。

十二、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城镇居民收入稳定增长。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269元,增长12.2%。其中,工薪性收入10785元,增长16.03%。人均消费支出10614元,增长5.09%,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36.7%。

农村居民收入增长加快。全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5907元,增收798元,增长15.6%。其中,打工的工资性收入2363元,增收317元,增长15.5%;农民家庭经营现金收入2781元,增收177元,增长6.8%;农民家庭财产及转移性收入764元,增收205元,增长66.4%。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2229元,增加20元。其中,居住消费支出增长1.8%,家庭设备用品消费支出下降11.5%,交通和通讯支出增长4%,医疗保健消费支出下降5.7%。农村恩格尔系数47.5%。

2010年末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74.17亿元,比年初增长17.9%。

劳动就业形势稳定。2010年末,全区城镇单位从业人员43964人,比上年增长3.46%;城镇单位在岗职工39242人,比上年增长1.09%。全年累计城镇新增就业人数5327人,其中下岗失业人员和失地无业农民再就业人数2794人,“4050”等就业困难对象再就业1061人,全区“零就业”家庭实现动态消除;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05%。

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完善。基本养老保险累计参保32996人;工伤保险参保7810人,生育保险参保4297人,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参保22659人,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覆盖人数60942人,失业保险参保4649人。

全国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工作稳步推进。截止2010年底,雨城区新农保参保人数达53457人,其中已缴费人数29426人。今年征收新农保基金813.605万元,及时足额地为符合条件的24421人发放基础养老金1477.4259万元。

注:

1、本公报各项统计数据为初步统计数据,正式数据以《雨城统计年鉴—2011》为准。

2、公报中地区生产总值、民营经济增加值、工业增加值、农林牧渔业总产值总量为现价,增幅按可比价计算。

3、公报中林业、渔业、农业机械化、交通运输、邮政、电信、金融、旅游、对外贸易、财政、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环境保护和社会保障数据来源于区林业局、水务局、农业局、交通局、邮政局、电信管理部门、中国人民银行雨城区支行、旅游局、经商局、投资促进局、财政局、教育局、科技局、文化新闻出版和广播影视局、卫生局、体育局和民政局等相关部门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