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沾化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8

选择区域:>>

2018年滨州市沾化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沾化区统计局

(2018年8月26日)

2018年,全区上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紧紧围绕高质量发展目标,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全力推进新旧动能转换重大战略工程,强力实施“五大攻坚战”,全力以赴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防风险,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有进,民生保障持续增强,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一、综合

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结构进一步优化。初步核算,全区实现生产总值(GDP)184.22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0.5%。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40.38亿元,增长3.8%;第二产业增加值58.33亿元,下降6.3%;第三产业增加值85.51亿元,增长4.5%。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20.77:34.1:45.13调整为21.92:31.67:46.41,第三产业占比提升1.28个百分点。人均生产总值达到50197元(按年均汇率折算为7301美元),增长0.2%。

市场主体平稳健康发展。年末实有各类市场主体21339户,注册资本(金)379.65亿元,分别增长14.95%和23.58%。其中,内资(非私营)企业419户,注册资本(金)39.04亿元,分别增长2.2%和23.03%;私营企业4427户,从业人员47909人,注册资金290.3亿元,分别增长13.98%,12.28%和24.64%;个体工商户14976户,从业人员27787人,资金数额12.23亿元,分别增长15.93%,17.54%和34.29%;农民专业合作社1517户,出资总额38.09亿元,分别增长12.2%和13.84%。

安全生产形势总体平稳。2018年扎实开展了安全生产综合整治、风险隐患大快严集中行动等活动,累计检查各类生产经营单位10233家(次),查处隐患28451条,隐患整改率98.67%。持续推进安全生产风险等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两个体系建设,68家企业完成双重预防体系建设,其中11家企业已通过验收评估,15家高危和规模以上工贸企业完成双重预防体系建设并运行。突出危险化学品、道路交通、建筑施工、人员密集场所等重点行业领域专项整治,深化打非治违专项行动,累计检查危化和重点工贸企业248家次,查处隐患2740条,立案处罚68家,罚款150.8万元。全区共发生各类生产安全事故4起,死亡8人,其中发生1起较大水上交通事故死亡4人。

二、农林牧渔业

农村经济稳定发展。全年实现农林牧渔业增加值41.85亿元,增长3.82%。其中农业增加值18.09亿元,林业增加值1.08亿元,牧业增加值4.47亿元,渔业增加值16.74亿元,农林牧渔服务业增加值1.47亿元,分别增长0.83%、10.57%、7.90%、5.67%和3.84%。

主要农产品产量有所下降。粮食种植面积124.16万亩,增长10.57%,总产量48.79万吨,增长8.30%。棉花种植面积14.75万亩,减少17.75%,总产量0.89万吨(皮棉),减少31.69%,单产60.2公斤/亩,减产16.97%。蔬菜瓜类种植面积7.44万亩,减少17.43%,总产量23.44万吨,减少16.12%。水果总产量26.83万吨,减少17.84%。

林业生产平稳发展。全区新增造林面积2735公顷,其中经济林120公顷;育种育苗1500公顷,当年苗木产量230万株;新增四旁植树90万株,全年抚育作业面积2000公顷;新建农田林网化面积2600公顷,发展林下经济5000亩;完成区乡道路绿化50公里。林木覆盖率达到28.5%,比上年提高0.6个百分点。

畜牧业持续增长。全年肉类总产量3.81万吨,增长14.15%,禽蛋产量1.67万吨,增长1.85%,奶类产量0.75万吨,增长69.42%。

渔业生产保持健康平稳发展势头。全年水产品产量17.13万吨,增长2.38%。海洋捕捞形势严峻,捕捞产量2.41万吨,下降25.87%。渔业养殖发展平稳,全区水产苗种场4家,其中淡水场1家,海水场3家;水产养殖面积42.2万亩,其中海水养殖面积38万亩,海水养殖产量13.40万吨,增长9.34%;淡水养殖面积4.2万亩,淡水养殖产量1.31万吨,增长7.81%。

农业现代化建设取得新成效。截至2018年底,县(区)级以上重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达到54家,其中省级以上9家。各乡镇(办)农业技术服务机构24个、农业技术服务从业人员40人、农民专业合作社1533个、农民专业合作社成员23249人。

农村生产条件日益改善。农业机械化水平进一步提升,年末农机总动力达到56.72万千瓦,增长3.25%,其中大型拖拉机265台,中型拖拉机2316台;机耕、机播、机收面积分别达到38159公顷、90288公顷和77632公顷。有效灌溉面积57.8千公顷,新增有效灌溉面积0.7千公顷,新增节水灌溉面积1.47千公顷,水资源总量1.79亿立方米,平均年降水量725.9毫米。农村自来水普及率100%。农村用电量达到6858万千瓦时。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企业规模平稳发展。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的工业法人企业)98家,比上年同期减少1家。

工业生产总体平稳。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74%,比去年同期提高5.04个百分点。其中,轻工业增长9.91%,重工业增长7.33%。工业企业产销率达95.72%,比去年同期下降3.52个百分点。

工业企业盈利能力减弱。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52.34亿元,增长4.45%;实现利润-4.24亿元,同比下降172.4%。

建筑业增长放缓。资质以上建筑企业21家,实现建筑业总产值5.06亿元,同比下降1.17%。房屋建筑施工面积30.19万平方米,同比增长18.91%;房屋竣工面积3.93万平方米,同比下降58.32%。

四、固定资产投资和房地产开发

固定资产投资平稳增长。全年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项目59个,其中5000万元以上项目54个。全年固定资产投资同比下降35.5%,列全市第7位。新开工项目占比29.2%,民间投资占比82%,工业技改占工业投资比重16.6%。

房地产市场有所好转。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3.51亿元,同比增长57.4%,其中,住宅投资3.25亿元,增长52.58%。房屋施工面积66.57万平方米,增长50.85%,其中,住宅56.25万平方米,增长52.65%。房屋竣工面积18.75平方米,增长49.52%,其中,住宅18.16万平方米,增长51.33%。商品房销售面积14.57万平方米,增长107.25%,其中,住宅14.57万平方米,增长107.25%。

五、国内贸易

消费品市场稳定增长。全区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0.26亿元,增长5.9%,其中,城镇消费品零售总额61.48亿元,增长5.9%;农村消费品零售额28.78亿元,增长5.8%。限额以上单位实现零售额2.95亿元,同比下降12.8%;限额以下单位实现零售额87.31亿元,增长6.9%。

商品零售平稳增长。全年商品零售额77.36亿元,增长5.6%,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达85.7%。餐饮消费回暖。全年实现餐费收入12.91亿元,增长7.6%,高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1.7个百分点,高于商品零售增速2个百分点。

六、对外经济

外贸进出口快速增长。2018年全区完成进出口总额223940万元,同比增长59.37%。其中,出口总额35102万元,同比下降28.07%。

实际利用外资额下降。2018年实际利用外资3805万元,同比下降46.8%。

七、交通、邮电和旅游

运输保障能力进一步增强。年末境内公路通车总里程2494.266公里,其中国省道干线公路214.113公里(全区境内高速公路61.479公里),区县乡村公路2271.1公里。全年完成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投资8.19亿元,其中农村公路建设投资4200万元,新改建农村公路38.6公里。全年完成公路客运量693.4万人,周转量67171.8万人公里;公路货运量814.8万吨,周转量86072.7万吨公里。全区拥有营运船舶4艘,共计12513吨位。全年港口货物吞吐量为630.3万吨。全区境内火车站1个,境内铁路营业里程为26公里。全区拥有客运班车14班、座位461个;年末公交车线路9条;实有公共汽车(电)车营运车辆数115辆;年末实有出租汽车数81辆。

民用汽车发展加快。年末民用汽车保有量6.9万余辆,其中本年新注册汽车、轿车6563辆;年末私人汽车保有量6.3万余辆,其中本年新注册5744辆;年末私人轿车保有量6万余辆,其中本年新注册5148辆。

邮政业平稳发展。邮政业务总量3766万元,增长8.41%。2018年函件业务实现收入105万元,快递包裹业务实现收入190万元。

旅游业较快发展。按国家旅游局统计口径,年内全区旅游接待人数309.02万人次,同比增长8.05%,实现旅游收入14.025亿元,同比增长12.2%,其中,入境游客消费154.18万美元,同比增长14.34%,入境游客人数0.95万人次,同比增长10.65%。全区现有三星级酒店1家(鸿盛温泉大酒店),客服135间,床位247张。区级以上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1处。

八、财政、金融和保险

财政收支结构优化。全区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11.61亿元,可比增长6.52%。调整优化财政支出结构,优先保民生、保重点,完成公共财政预算支出23.07亿元,增长1.23%,其中教育支出49441万元,文体传媒支出2560万元,社保就业支出45427万元,医疗卫生支出19445万元,农林水事务支出39174万元,住房保障支出8032万元,粮油物资储备事务支出412万元,科学技术支出922万元。

税收收入增速趋于平稳。全年税务系统各项收入13.36亿元,同比增长11.22 %。

存贷款稳步增加。年末金融机构各项人民币存款余额151.82亿元,比年初增加11.67亿元,增长8.33%。其中居民储蓄存款余额92.82亿元,比年初增加9.27亿元,同比增长11.1%。各项人民币贷款余额90.79亿元,比年初减少4.14亿元,同比下降4.36%。

保险业平稳健康发展。年末共有财险公司11家、人身险公司8家。全年保费收入53224.07万元,增长14.08%,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16805.04万元,增长18.6%;人身险保费收入36419.03万元,增长4.87%。

九、科学技术

科技事业稳步发展。全年落实省级科技计划项目1项,山东沾化益源高效生态农牧渔有限公司与山东中医药大学李佳教授合作项目“盐碱地金银花生态功能提升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列入省重大科技创新工程,获省财政无偿资金100万元。全年申请专利266件,其中发明专利申请量75件;专利授权142件,其中发明专利授权8件,累计专利申请量达1613件(1988年—2018年)。全区共有高新技术企业4家、国家知识产权优势企业1家、省知识产权示范企业1家、市知识产权示范企业2家。2018年签订技术合同8项,成交额5000万元,同比增长284%。

质量技术监督工作取得成效。2018年监督抽查产品数目52批次;共监督检查企业数160家,产品合格率100%;完成产品认证的企业27家;法定计量技术机构1家,即滨州市沾化区计量测试检定所;检定计量器具数7771个;强制检定计量器具受检率97%;特种设备报检率100%;山东海航水产品有限公司、山东枣花香食品工业有限公司、山东永昌府食品有限公司、滨州市润禾食品工业有限公司、山东裕祯水产品有限公司、山东沾化绿洲茶叶有限公司、滨州市沾化区锦星食品有限公司7家企业获得食品生产许可证。山东滨奥飞机制造有限公司、滨州市沾化区冬枣研究所和滨州市沾化区枣之初电子商务有限公司3个单位获得山东名牌称号。

气象综合服务能力增强。全年共发布预报类服务46期、天气实况类服务19期、灾害性天气预警信号121期、专题类气象服务专报115期、手机短信、微信、微博服务数百期。安全、准确、有效地组织防雹增雨作业。全年共组织防雹增雨作业6次77点次,共消耗人雨弹791发、火箭弹12枚,其中防雹作业4次64点次消耗人雨弹727发、火箭弹10枚,增雨作业2次13点消耗人雨弹64发、火箭弹2枚。

十、教育、文化、卫生和体育

教育事业迅速发展。2018年,全区共有各级各类学校110所。共有普通高中学校2所,招生1540人,比上年增加171人;在校生4689人,比上年增加72人,同比增长1.6%。中等职业教育步入健康发展轨道,中等职业教育学校1所,招生197人,在校生877人。九年制义务教育水平进一步提高。小学校数共计49所,招生3507人,比上年减少95人,在校生19119人,比上年增加132人;普通初中15所,招生2922人,比上年减少967人,在校生9988人,比上年减少144人;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100%,在校生巩固率100%;初中学生入学率100%,在校生巩固率100%。特殊教育、学前教育也有较大发展。特殊教育学校1处,在校生22人;独立幼儿园81处,在园幼儿13159人。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不断提高。全区各级各类学校教职工共计3279人,其中普通高中548人,中职学校85人,初中1024人,小学1451人,特教学校14人,幼儿园157人;全区共有专任教师3549人,其中普通高中540人,中职学校84人,初中学校1023人,小学1448人,特教学校14人,幼儿园440人;小学教师、初中教师、高中教师学历达标率均为100%。

文化、广播电视事业繁荣发展。拥有艺术表演场所数1个;艺术表演团体1个;县区级文化馆1个;体育场馆1个,体育场1处,户外综合活动场1处,游泳馆1处,影剧院1处;区级公共图书馆1个,乡镇(办)分馆4个,农家书屋实现行政村全覆盖,图书总藏量35.63万册;电影放映单位1个;区文物保护管理所1个,加挂区博物馆牌子。全区有区级广播电台、电视台各1座;广播发射台、转播台各1个,广播、电视覆盖率达到100%。

公共卫生服务水平稳步提高。年末区乡两级公立医院卫生机构数20家,其中区级医院和卫生院12所、疾病预防控制机构1所、卫生监督机构1所、妇幼卫生机构1所、卫生进修培训学校1所、社区卫生服务机构3所、计生服务机构1所。民营医疗机构4所,个体诊所53所,农村社区中心(卫生室)162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