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县200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04

选择区域:>>

2004年,全县人民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坚决贯彻落实中央宏观调控的各项政策措施,紧紧围绕“创环境、调结构、全面建小康”的总体工作思路,以创新体制、调整结构、优化环境、全面发展为主题,加快推进各项改革,实现了全县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预期目标。全县经济继续保持平稳较快的发展态势,经济活力增强,运行质量进一步提高。社会和谐发展,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各项事业全面进步,人民生活水平继续提高。

一、综    合

国民经济增长速度持续加快。初步测算,2004年全县实现生产总值6.8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较上年增长13.5%,增幅高于上年 0.5个百分点,人均GDP3991元,较上年增长13.8%。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07亿元,增长8.1%;第二产业增加值2.06亿元,增长15.1%;第三产业增加值2.7亿元,增长17.2%。第一、第二、第三产业比重分别为:30.2:30.2:39.6,经济总量持续增加,结构趋于合理。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没有稳固的经济增长基础;龙头企业带动辐射能力不强,国有企业改制不彻底;财政税源溃乏,可支配财力缺口较大。

二、农    业

农业生产稳步发展。2004年,全县上下认真贯彻中央一号文件和省委农村工作会议精神,紧紧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以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大力推进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加大扶持粮食生产发展的力度,强化农村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狠抓各项政策措施的落实工作,使我县农业生产出现了近年来难得的好形势。

1、主要农作物增产。我县粮食总产达到1.32亿公斤,较上年增长17.1%,成为我县粮食生产史上的第二个丰收年。

2、畜牧业持续发展。今年全县大牲畜存栏64636头,较上年增长4.7%;牛存栏56869头,出栏15634头,分别较上年增长7.1%和6.8%;羊存栏114431只,出栏41685只,分别比上年增长-0.1%和2%;猪存栏31669头,出栏39111头,分别比上年减少5.6%和2.1%;家禽存栏470836只,出栏234695只,分别比上年增长3.1%和19.8%;兔存栏31533只,出栏51560只,分别比上年增长52.9%和7%;肉、蛋、奶产量全面增长。禽蛋产量达到1860吨,比上年增长3.1%;肉类总产量达6232吨,比上年增长2%。牧业收入占农村经济收入比重上升为13.7%。

3、农村基础设施和生产条件不断改善。我县进一步加大对农业的支持力度,全年仅财政投入支农资金达2000多万元,是历史最高一年,投入增加带动农村基础建设面貌有了进一步改善,农业生产条件进一步好转。新增通自来水村13个,通电话村12个,通公路村5个;农村用电量达1019万千瓦,较上年增长0.3%,化肥使用量达到20146吨,较上年增长1.4%,柴油使用量达560吨,较上年增长23%。农业机械总动力达到5.12万千瓦,较上年增长24.9%。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经济平稳增长。全县工业增加值18972万元,同比增长15%。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为14个,其中生产企业8个,亏损企业3个,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完成2551.8万元,增长0.66%;实现增加值9503.5万元,比上年增长0.29%。主营业务收入为24205.3万元,比上年同期减少943.6万元,由于几个大的企业陷入困境,规模以上企业经济效益明显下滑。

建筑业发展平稳。全年全县具有资质等级的建筑企业完成建筑业总产值1324万元,其中竣工产值612万元,实现利润16万元,全年房屋施工面积2.5万平方米,房屋竣工面积2.5万平方米。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2004年,在国家积极财政政策和稳健货币政策的推动下,在县“引资上项快发展”工作思路的引导下,沁县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1-12月全县固定资产投资完成9928万元,比上年同期增加2347万元,增长30.96%。其中城镇投资完成5749万元,同比增长13.35%;农村非农户投资完成900万元,为今年新增指标;房地产投资完成215万元,是去年开工项目,今年全部完工。农村方面,个人投资完成795万元;工矿区私人投资完成1084万元,增长121.68%;农村集体投资完成900万元。从总体上看,今年全县投资建设呈现以下几个方面的新特征:一投资项目个数增加,投资完成额平稳增长。但项目投资额不大,投资规模小,重点项目少;二是技术改造项目个数少,无新开工项目;三是房地产开发投资减少,商品房销售形势看好;四是农村投资明显平稳提升。

五、批发零售贸易业

消费品市场稳中见旺。全年全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3070万元,增长15%。从分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13811万元,增长9.16%;餐饮业零售额5530万元,增长24.5%;其它行业零售额3729万元,增长25.7%。通信和住房成为贯穿全年的消费热点,家用电器继续保持旺销势头。

六、交通、邮电业

交通基础事业快速发展。新漫线、沁次线、迎兴线三项工程全面竣工,有效地改善了我县东南、西南6个乡镇40余个行政村的交通条件,受益群众4.5万人。“村村通”工程有8个行政村实现通水泥路,新增里程85公里,全县95%以上的行政村都通了水泥路。全县民用车拥有量达到1263辆,较上年增长29.3%;公路货运周转量13023万吨公里,增长23.6%;完成客运量118万人,增长97.8%;公路客运周转量11713万人公里,增长102.4%。

邮电通信业稳中略降。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总量1408万元,增长-12.4%。其中电信业务总量1133万元,增长-17%;邮政业务总量275万元,增长13.2%。年末固定电话用户达到20667户,增长22.2%。其中城市电话用户9968户,乡村电话用户10699户。全县又有40多个村完成了电网改造。

七、财政、金融及保险

财政收入持续增长。财政工作迎难而上,锐意进取,克服重重困难,全县财政总收入完成6635万元,比上年增长13.6%,绝对额增收796万元。其中一般预算收入2766万元,增长0.14%;一般预算支出14509万元,增长16.3%,增加支出2035万元。基本上保障了全县政治稳定,社会进步和经济的良好运行和发展,为我县全面实现“十五”奋斗目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金融形势稳定。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继续增长。年末全县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达到78673万元,比年初增加3029万元,较上年增长4%。城乡居民储蓄存款68283万元,较年初增加7994万元,较上年增长13.3%。各项贷款余额60855万元,较年初增加7953万元,较上年增长12.2%。

保险事业发展较快。财产险保费收入398万元,增长38.2%;财产险赔付金额193万元,增长1.6%。

八、科学、教育、卫生及社会各项事业

科技研究应用取得较大进展。科技部门围绕百强调产积极引进与推广新技术、新品种,全年共引进新品种15个,推广新技术12项。对青龙木业、唯思可达、糖膳宝南瓜开发公司予以扶持,全县科技贡献进步率达到35%。

教育事业都有新发展。全县普通中学16所,职业中学1所,小学240所。全县在校生33242人。教育工作全面启动新课程改革,着力提高教学质量,充实加强老师队伍,大力改善办学条件,以县为主的办学体制进一步得理顺。年内撤并学校51所,创办中高级寄宿制学校4所,九年一贯制学校1所,投入资金140万元完成中小学危房改造任务1149平方米。幼儿教育、成人各种教育继续发展。

卫生建设迈出新步伐。县医院传染病区和疾控中心改造工程顺利完工,有力提高了我县应对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改善了医疗条件,并在全县开展了上消化道普查项目。年末全县共有卫生机构(不含诊所)18所。年末各类卫生技术人员323人,其中医生人数137人。全县拥有医疗床位520床。

社会保障进一步加强。全县共征缴各项保险基金667万元,为1200名企业离退休人员按时发放遗嘱补助25万元,为机关事业单位90多名退休人员发放养老金89万元,为67名失业人员发放失业保险金6.9万元,城镇职工参保人数达6700人。全县1355户3082个低保对象受到最低生活保障,共发放低保金239万元,基本做到“一户不漏,应保尽保”,此外其他各项社会保障事业全面推进,保障面得到有效扩张。

旅游业健康发展。龙珠寺、永庆寺、神堂垴山庄等景点建设取得突破,以灯杆角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为代表的红色旅游正式起步,旅游业进一步做大做强。

九、人口及人民生活

城乡居民生活继续得到改善。2004年全县总人口171117人。其中城镇人口37939人,乡村人口133178人;男性人口89602人,女性人口81515人。城乡居民生活水平有所提高。全县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9398元,增加497元,增长5.6%。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2316元,增加231元,增长10.3%。

注:1、本公报为初步统计数,正式数据以《沁县统计年鉴(2004)》为准。

2、地区生产总值及各产业增加值、人均GDP绝对数均按当年价格计算,其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