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盐都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8

选择区域:>>

2018年,我区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紧紧围绕“六个高质量发展”要求,深入践行“两海两绿”路径,扎实打好“五大主攻仗”,全区经济发展迈上新台阶,改革创新展现新活力,转型升级取得新成效,民生福祉获得新改善,社会事业实现新进展。

一、综  合

经济发展稳中向好 初步核算,2018年,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46.72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增长7.1%。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46.76亿元,增长3.2%;第二产业增加值261.83亿元,增长6.7%;第三产业增加值238.13亿元,增长8.4%。人均地区生产总值85760元,增长9.3%。实现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3.02亿元,增长6.2%。产业结构持续优化。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8.6﹕47.9﹕43.5,二、三产业比重较上年提高0.6个百分点。先进制造业加速发展。智能终端产业持续壮大,以东山精密、维信电子等一批智能终端产业链项目投产,形成百亿级产业集群。2018年全区实现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177.75亿元,增长13.7%占工业总产值比重达到25.0%。现代服务业扩量提质。实施服务业重点项目26个,新增规上服务业企业26家,服务业占比43.5%,提高0.6个百分点。电商物流、汽车服务等业态加速集聚,海外海盐城汽车城、顺丰盐城智慧电商物流园投入运营,东方汽车广场乘用车销售占大市区70%,城西南现代物流园获评全国优秀物流园区。房地产业健康发展,商品房销售面积153万平方米。

城镇就业保持稳定。年末全区就业人口47.69万人,其中:第一产业9.92万人,第二产业25.82万人,第三产业11.95万人。城镇新增就业1.2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1.78%。

目前全区经济社会发展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和矛盾,如产业结构不够合理,自主创新能力还不强,消费增长动力不足,出口产品竞争力需要提升;部分企业经营比较困难,部分行业产能过剩矛盾比较突出;优质教育、医疗、养老服务等方面的供给与人民群众美好期盼仍有差距。

二、农林牧渔业

农业生产稳中趋缓。2018年,全区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98.2亿元,增长3.9%。全年农作物总播种面积124.22万亩,下降0.4%,其中粮食播种面积99.86万亩,下降0.03%。但播种面积下降不影响产量增长,粮食总产量48.59万吨,增长0.01%;油料产量0.55万吨,下降62.9%;蔬菜产量33.61万吨,下降3.2%。

表1 主要农产品产量情况
指     标 计量

单位

2018年 比上年

±%

农作物总播种面积 万亩 124.22 -0.4
 #粮食 万亩 99.86 -0.03
粮食产量 万吨 48.59 0.01
油料产量 万吨 0.55 -62.9
蔬菜产量 万吨 33.61 -3.2
生猪饲养量 万头 54.44 -32.8
 #生猪存栏 万头 13.59 9.2
  生猪出栏 万头 20.02 -53.4
家禽饲养量 万只 808 -25.2
 #家禽存栏 万只 302 -16.2
  家禽出栏 万只 506 -20.7
肉类总产量 万吨 23664 -46.7

 

   农业现代化稳步推进。调减低效粮食面积5万亩,发展家庭农场93家,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规模经营比重达48.7%,新申报绿色有机农产品40个、省级绿色优质农产品基地4个、省名牌农产品3个,优质绿色农产品比重达64.6%。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总体平稳。2018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6.9%,实现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719.94亿元。工业总产值分类型看:大中型企业291.53亿元,小型企业236.94;国有控股12.08亿元,下降2.1%;国有独资公司4.97亿元,私营企业456.64亿元,港澳台投资企业12.36亿元,外商投资企业121.98亿元。

表2 主要工业产品产量情况
工业产品名称 计量单位 2018年 2017年
石墨及碳素制品 4195 6141
水泥 91121 82151
金属切削机床 2098 2069
金属切削工具 万件 793 648
智能手机 0 2330093
针织服装 万件 1278 1964
万双 318 270
金属成形机床 70 530
电力电缆 千米 68283 46018
  其中:棉布 万米 5678 5243
  棉混纺纱 13058 13073
服装 万件 5349 5866
风力发电机组 千瓦 145312 52455
工业锅炉 蒸发量吨 2258 1956
金属密封件 万件 72 63
        皮革鞋靴 万双 318 270
电动手提式工具 630290 558663
  梭织服装 万件 4071 3902
  棉纱 48531 59728
冷冻水产品 36391 37837
万米 5678 5243
  化学纤维纱 1131 946
商品混凝土 立方米 183750 77352
发电机组(发电设备) 千瓦 145312 52455
62720 73747
绝缘制品 18525 16216
预应力混凝土桩 567404 601223
阀门 36328 14057
变压器 千伏安 2496944 1486633
小麦粉 86053 69252

 

企业效益持续改善。2018年,全区实现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672.3亿元,比上年增长11.6%;利润总额45.1亿元,比上年增长27.1%。企业亏损面6%,比上年下降4.3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资产贡献率、主营业务收入利润率和成本费用利润率分别为16.9%、6.7%和7.2%。

先进制造业加快发展。2018年,全区实现高新技术产业实现产值389.3亿元,增长20%,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52%,比上年提高12个百分点。智能终端、新型材料、高端装备实现较快增长。其中: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79.2亿元,增长52.4%;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47.3亿元,增长16.5%;医药制造业产值4.1亿元,增长15.5%;专用设备制造业产值67亿元,增长11.5%;通用设备制造业产值160亿元,增长12.4%。

  建筑业稳步增长2018年,全区完成建筑业总产值304.76亿元,增长10.5%。完成竣工产值223.17亿元,下降3.3%。在建筑业总产值中,建筑工程产值283.96亿元,增长6.9%;安装工程产值及其他产值为20.80亿元,增长105.7%。建筑业企业房屋建筑施工面积2894.5万平方米,下降3.3%;竣工面积708.8万平方米,下降39.0%。

四、固定资产投资和房地产

投资结构不断优化。2018年,全区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1.2%,高于全市平均增速1.8个百分点,增速继续在盐城市保持第二。其中,总量按构成分,项目投资207.3亿元,同比增长11.0%,占86.2%;房地产开发投资33.1亿元,同比增长18.3%,占13.8%;总量按产业分,第一产业完成投资4.2亿元,同比增长6.5%,第二产业完成投资129.1亿元,同比增长17.2%,第三产业完成投资107.1亿元,同比增长9.4%。投资结构更加优化。三次产业投资结构由2016年的1.5:59.94:38.56调整为2018年的1.8﹕53.7﹕44.5。工业投资增幅居全市前列。全区完成工业投资129.1亿元,同比增长17.2%,与上月持平,高出全市平均水平1个百分点,高出全省平均水平9.2个百分点,居全市第三。技改投资增势强劲。技改投资完成65.7亿元,同比增长18.6%,高于工业投资增速1.4个百分点,占工业投资的比重为50.9%。民间投资回稳向好。民间投资完成173.5亿元,占比由去年同期的68.3%提高到72.2%。大项目拉动成效显著。截至12月底我区共有5000万元以上在库项目116个,本年累计完成投资118.6亿元,占全部固定资产投资额的比重为49.3%,拉动全区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6.5个百分点,贡献率达51.2%。

房地产市场供应平稳。2018年,全区房地产开发投资33.1亿元,增长18.3%。商品房上市189.23万㎡,占大市区商品房上市总量29%,增长6%。其中住宅上市面积158.87万㎡,增长18%。上市套数11642套,增长12%。商品房销售153.29万㎡,占大市区商品房销售总量31%,下降13%。其中住宅销售面积126.37万㎡,下降11%。销售套数10236套,下降16%。全区商品房销售收入109.13亿元,增长7%。其中商品住房销售收入92.43亿元,增长11%。截至12月末,全区商品房库存(含保障房)312.57万㎡,占大市区商品房库存总量26%,较上年同期增长13%,去化周期为24个月。商品住房库存177.69万㎡,较上年同期末增长7%,去化周期为16个月。

五、国内贸易和旅游业

消费品市场保持稳定。2018年,全区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96.9亿元,增长6.8%。按经营单位所在地分,城镇消费品零售额184.3亿元,增长7.1%;乡村消费品零售额12.6亿元,增长3.0%。按消费类型分,商品零售额156.8亿元,增长7.1%;餐饮收入额20.6亿元,增长5.5%。在限额以上企业商品零售额中,粮油、食品类下降10.0%,饮料类增长23.0%,烟酒类增长4.9%,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增长2.0,金银珠宝类下降24.4%,日用品类增长22.5%,五金、电料类增长16.3%,书报杂志类增长14.0%,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增长12.0%,中西药品类增长13.5%,通讯器材类增长28.0%,文化办公用品类增长7.5%,家具类增长27.1%,石油及制品类持平,建筑及装潢材料类增长19.8%,汽车类增长6.3%。网上零售保持较快增长,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网上零售额增长8.9%。

旅游业蓬勃发展。2018年,东晋城业态招商、酒店托管、景区运营取得突破,蟒蛇河风光带建设有序推进,成功举办“畅游盐都金秋行”等活动,大纵湖旅游度假区列入省级旅游风情小镇创建名单,秦南泾口创成省级休闲农业精品村,大纵湖三官、郭猛杨侍被评为“乡村振兴旅游富民先进村”,游客接待量、旅游总收入分别增长15.4%、25.8%。

六、财政和外资外贸

财政收入稳定增长。2018年,全区实现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3.02亿元,同口径增长6.0%。

财政支出结构优化。2018年,全区一般公共预算支出64.65亿元,增长6.0%。一般公共预算支出中,科学技术支出3.91亿元,增长0.3%;教育支出9.9亿元,增长9.1%;医疗卫生支出8.56亿元,增长18.9%;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9.61亿元,下降0.7%;住房保障支出3.08亿元,下降28.4%;农林水事务支出9.59亿元,增长20.2%。

外资外贸稳中有进。2018年,全区实现进出口总额10.55亿美元,增长36.9%。注册外资实际到账10.37亿美元,增长27.2%。

七、科学技术和教育

科技创新能力增强。2018年,全区从事科技活动人员5829人,其中研究开发人员5400人。中科院计算所高通量研究院签约落户,智创园获评省级智能终端众创社区,建成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4家。国家高企186家、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已达19.09件、研发经费支出占GDP比重2.48%均列全市第一,新增省级企业研发平台9家、“瞪羚”企业4家,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比达51.9%。每万劳动力中研发人员数100人,每万劳动力中高技能人才数206人。

教育事业均衡发展。2018年,全区共有学校47所,其中,普通中学28所、小学17所。毕业生总数14050人,其中,普通中学8018人、小学6032人。招生总数16112人,其中,普通中学9683人、小学6429人。在校生总数64145人,普通中学27081人、小学37064人。专任教师总数4582人,其中普通中学2594人、小学1988人。质量发展优势更凸显。新增省市优质幼儿园6所、省级课程基地2个。全市率先实现高中四星级全覆盖,盐城一中被确定为省首批高品质示范高中建设单位。小学质量位居全市“第一板块”。教育资源配置更科学。盐城枫叶国际学校(中学部)建成投入使用;盐都区实验小学、市第一初中主体即将竣工。校安工程、融合教育资源教室建设计划全面达成。队伍建设成果更丰硕。新增省特级教师2人,引进高层次教育人才3人;5人获基础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9名教师在省级赛课中获得一等奖,228人获得市、区表彰。

八、文化、卫生和环境保护

文化建设成果丰硕。2018年,成功举办全国乡村优秀曲艺节目交流展演,淮剧《送你过江》获省紫金文化艺术节优秀剧目奖,新建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中心79家,城乡社区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成率100%。居民文化娱乐消费支出占居民消费支出比重10.2%,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4.6%。社会文明程度不断提高,社会文明程度测评指数95.8%。

卫生事业全面提升。2018年,全区拥有卫生机构360个,其中医院3个、卫生院15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个、妇幼保健院(所)1个。卫生机构床位数2924张,卫生技术人员5357人。医疗服务能力有了明显提升。在完成镇、村医疗卫生机构标准化建设任务的基础上,大力提升医疗服务能力和水平。省、市级临床重点专科数量在苏北苏中县(市、区)中遥遥领先,累计建成7个省级临床重点专科,20个市级临床重点专科;3个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特色科室,15个市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特色科室。新建名院名医工作室3个,累计达到11个。区域心电、区域检验、区域影像、远程会诊系统全面建成运行。开展乡村医生轮训工程,641名在岗村医全部轮训一遍,优秀率超30%。

生态环境持续改善。2018年,深入开展“263”专项行动,获评首批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环境整治动真碰硬。中央环保督察“回头看”交办的36个环境信访问题基本办结,按期回复率100%。生态建设有力推进。实施园林绿化项目79项,大马沟生态西园建成开放,小马沟城市绿廊南线贯通,新增城市绿地面积470公顷,城市绿化覆盖率提升到43.3%。新造成片林1.33万亩,林木覆盖率提升到23.8%。区域集中供水实现城乡全覆盖,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100%。空气质量达到优良天数比例达到72.7%,地表水达到或优于Ⅲ类比例100%。

九、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2018年,全区常住人口63.63万人,下降0.2%。常住人口城镇化率64.6%,比上年提高1.15个百分点。全区户籍人口71.13万人,减少213人。在户籍人口中,男性人口为37.15万人,女性人口为33.98万人;0—17岁人口为11.33万人,18—34岁人口为14.76万人,35-59岁27.60万人;  60岁及以上人口为17.44万人。全年户籍人口出生率为2.4‰,死亡率为7.5‰。

城乡居民收入稳步增长。2018年,全区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2167元,增长9.0%(与上年新口径数对比,下同),其中,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8755元,同比增长8.7%;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356元,同比增长8.8%。全体居民人均工资性收入16177元,增长8.7%;人均经营净收入6951元,增长7.1%;人均财产净收入3262元,增长12.6%;人均转移净收入5777元,增长10.5%。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8%,比城镇常住居民高出0.1个百分点。

社会保障水平稳步提高。2018年,全区新增各类参保人员4万人次,城乡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城乡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失业保险参保率分别达到99.6%、99.2%、98.9%。城乡居民家庭人均住房面积达到33.3平方米的比例为66%,超过目标6个百分点。城市万人公交车拥有量17.37标台,行政村双车道四级公路覆盖率100%。每千名老人拥有养老床位数37.2张,每千人口执业(助理)医师数2.9人。建档立卡贫困农户和贫困人口脱贫率分别达88.2%、89.1%,人均收入低于4000元的特困农户全部消除。

 

 

注:(1)本公报使用的数据为快报数。

(2)地区生产总值、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及其分类项目增长速度按可比价计算,为实际增长速度;其他指标除特殊说明外,按现价计算,为名义增长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