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面对持续加大的经济下行压力,县委县政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甘肃时的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牢牢把握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进一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抢抓生态创新城建设机遇,大力推进项目建设,着力培育产业发展,持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积极践行新发展理念,加快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经济运行稳中向好,人民生活不断改善,社会事业稳步发展。
一、综合
初步核算,全年实现生产总值155.71亿元,同比增长9.6%,增幅分别高出省市3.4和3.6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14.09亿元,同比增长7%,分别高出省市1.2和
1.5个百分点,拉动地区生产总值增长0.58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72.45亿元,同比增长13.1%,增幅分别高出省市8.4和11.2个百分点,拉动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53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69.17亿元,同比增长5.8%,增幅低于省1.4个百分点、高于市3.8个百分点,拉动地区生产总值增长2.45个百分点;三次产业结构比为9:47:44。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地区生产总值34861元,增长9.15%。全县十大生态产业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较上年提升0.8个百分点。
二、农业
全年实现第一产业增加值14.09亿元,同比增长7%,增幅均高于省市同期,且近五年来增速在[6.2,7]区间内。
全年农作物播种面积86.89万亩,同比增长1.29%,其中粮食40.04万亩,同比下降9.42%;油料4.75万亩,同比增长48.93%;蔬菜30.56万亩,同比增长9.11%;药材10.55万亩,同比增长11.66%;花卉0.45万亩,同比增长4.29%。经济作物播种面积所占比重为53.92%,较上年增长5.45个百分点。
粮食总产量达12.07万吨,同比下降4.32%,其中:夏粮2.41万吨,同比下降13.56%,秋粮9.66万吨,同比下降1.70%。油料产量0.67万吨,同比增长34.60%。
年末生猪存栏11.96万头,同比增长12.01%;羊存栏12.99万只,同比增长0.25%;鸡存栏55.82万只,同比增长3.74%。肉类产量11047.81吨,同比增长2.58%;牛奶产量5281.67吨,同比增长2.83%;禽蛋产量4464.60吨,同比增长3.71%。
三、工业和建筑业
全年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3.8%。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同比增长15.5%。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分轻重工业看,轻工业增加值同比下降14.28%;重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7.48%。分经济类型看,股份制企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5.5%。公有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4.59%,非公有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2.03%。国有控股企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4.13%。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销售产值172.4亿元,同比增长1.31%,产销率为103.08%。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71.7亿元,增长3.37%,年末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资产负债率为66.82%,规模以上工业营业收入利润率为-0.57%。
全年实现建筑业增加值4.92亿元,增长2.1%,增速高出全市0.5个百分点。
四、固定资产投资
全年固定资产投资同比下降15.26%。从投资来源看,民间投资同比增长34.87%。从投资结构看,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下降9.23%,5000万元以上项目同比增长2.52%,500-5000万元项目投资同比下降64.57%;按三次产业分,第一产业投资同比增长47.85%,占全县投资的2.93%;第二产业投资同比下降50.90%,占全县投资的7.62%;第三产业投资同比下降11%,占全县投资的89.45%。
房地产开发投资占全县投资的51.38%。商品房施工面积693.44万平方米,同比增长20.18%;商品房销售面积132.19万平方米,同比增长7.55%。
五、商业贸易
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2.28亿元,同比增长9.2%。按销售单位所在地统计,城镇实现消费品零售额26.16亿元,同比增长10.43%;乡村实现消费品零售额16.12亿元,同比增长7.26%。
分行业经营情况看,批发业实现销售额110.18亿元,同比增长1.79%;零售业实现销售额16.73亿元,同比增长13.37%;住宿业实现营业额0.16亿元,同比增长17%;餐饮业实现营业额13.53亿元,同比增长13.98%。
六、财政和金融
全年完成地区性财政收入13.57亿元,同比下降9.08 %,其中县级收入 7.83亿元,同比增长5.56 %。县级收入中,税收收入5.7亿元,同比增长6.59 %,占县级收入的72.77%;非税收入2.13亿元,同比增长2.89%,占县级收入的27.23%。
全年一般预算支出累计达34.15亿元,同比下降9.75%。其中:一般公共服务支出3.05亿元,同比下降0.67%;公共安全支出1.34亿元,同比增长8.91%;教育支出7.7亿元,同比下降2.87%;科学技术支出0.1亿元,同比下降6.12%;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4.49亿元,同比下降6.58%;卫生健康支出2.36亿元,同比下降16.45%;节能环保支出0.29亿元,同比下降81.27%;城乡社区支出2.07亿元,同比增长109.49%。
年末全县金融机构存款余额289.3亿元,增长10.75%。其中:个人存款182.34亿元,同比增长6.49%;单位存款106.95亿元,同比增长23.28%。全县金融机构贷款余额308.88亿元,同比增长17.37%。其中:个人贷款95.6亿元,同比增长15.14%;单位贷款213.28亿元,同比增长18.39%。短期贷款94.93亿元,同比增长12.75%;中长期贷款151.36亿元,同比增长22.25%,占全县贷款余额的49%;金融租赁62.54亿元,同比增长13.35%。
七、交通、邮电和旅游业
全年完成客运量734万人次,客运周转量24600 万人公里;社会货运量1270万吨,货运周转量249800万吨公里。完成公路运输总周转量252260万吨公里,同比增长7.32%。
全年完成邮政业务量2871万元,较上年增长10%;完成电信业务量79928万元,增长5.5%。程控电话覆盖268个行政村,覆盖率达100%。有固定电话用户8519户,较上年下降-0.5%;移动电话用户44.71万户,增长0.52%。互联网用户达493025户,增长1.5%,其中宽带用户45554户,增长3.63%。
全年共接待游客627.9万人次,增长16.8%,旅游总收入达48.02亿元,增长23.92%。
八、教育和卫生
年末有各级各类学校282所,同比下降4.41%。其中:完全中学3所,独立高中3所,初中12所,九年制学校11所,小学164所,幼儿园86所,职业学校2所,特教学校1所。共有在校学生43283人,同比增长1.59%,其中:高中生7058人,同比下降7.98%;初中生11049人,同比下降0.08%;小学生25176人,同比增长5.44%。
年末共有教职员工4802人,同比增长5.82%。其中:高中专任教师777人,增长2.64%;初中专任教师1099人,下降0.27%;小学专任教师2035人,下降5.22%;其他人员891人,增长67.48%。
年末有各类医疗卫生机构386家,同比增长2.9%。其中:县属医疗卫生单位7家,乡镇卫生院21家,村卫生室268家,厂矿、单位、学校医务室8家,民营医院3家,个体诊所79家。卫生专业技术人员2945人,增长7.1%, 其中: 医师及以上1140人,增长3.8%;护士1239人,增长5%;医疗管理人员54人,增长3.8%。年末实际开放床位2198张,增长21.5%。
九、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年末全县共有户籍人口46.11万人,增长0.67%。从户籍性质看,城镇人口10.92万人,占总人口的23.52%;乡村人口35.19万人,占总人口的76.31%。从性别看,男性23.44万人,增长0.52%;女性22.67万人,增长0.82%。当年出生人口4266人,出生率为9.03‰;当年死亡人口2047人,死亡率为4.33‰;人口自然增长率为4.70‰。
年末非私营单位从业人员有27556人,增长11.38%,其中在岗职工22910人,增长17.03%。单位从业人员年平均劳动报酬89747元,增长7.94%,其中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98307元,增长4.40%。
本年城镇居民人均家庭总收入28366.21元,增长11.68%,其中人均可支配收入为25789.39元,增长8.5%,总收入中人均工资性收入17251.79元,增长8.27%,占总收入的60.82%。人均消费支出16568.47元,增长29.02%,其中食品烟酒类支出4689.28元,占消费支出的28.3%。
本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505.46元,增长10%,其中工资性收入5811.34元,增长8.56%,占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50.51%。人均消费支出9635.63元,增长9.61%,其中食品烟酒类支出3098.42元,占消费支出的32.16%。
年末全县参加养老保险人数达27.3万人,其中城镇职工3.5万人,城乡居民23.8万人。城镇居民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4.07万人,征缴金额875.23万元;农村居民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35.82万人,征缴金额7488.88万元。全年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人均筹资740元,个人缴费220元,中央财政补助416元,省级财政补助92.2元,市县财政补助11.8元(市级7.08元,县级4.72元)。全年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2.33万人,征缴金额7671万元。年末享受低保救济的城乡困难居民达 0.65 万户1.71万人,全年共发放低保资金5130.16万元,下降 15.66 %。
十、资源、环境与安全生产
全年水资源总量1.75亿立方米,与上年持平。2019年全县总用水量9635.65万立方米,增长2.42%。其中,生活用水1102.49万立方米,增长2.11%;工业用水997.44万立方米,下降17.46%;农业用水5477.72万立方米,下降22.09%;生态环境用水2058万立方米,增长2214.96%(主要增长原因为宛川河生态供水)。万元地区生产总值水耗为61.88立方米,下降2.44%。人均年生活用水量23.91立方米,增长1.44%。
全年降水量494.2毫米,较上年减少146.8毫米;年平均气温7.5℃,与上年持平。
全年共发生各类生产经营性安全事故15起,较上年减少1起;造成人员死亡15人,较上年减少2人;致伤1人,较上年减少8人;直接经济损失777万元,较上年增加114万元。
十一、城市建设
投资约22.1亿元实施14条26.57公里市政道路建设任务,其中续建榆定路、兴隆山大道等4条17.21公里;新建纬七路等10条9.36公里,完成弱电入地5.5公里,强电迁改2公里。投资500万元,完成对文兴路等六条道路410盏道路照明设施进行升级改造。实施完成西环路热源厂二期项目,新增供热负荷100万平方米。投资762.66万元,完成榆中县城建培训中心至县城污水管道工程,新建污水管道长4.6公里。投资598.55万元,完成高沿坪异地搬迁点雨污分流及配套设施工程建设。投资242.14万元,完成经十三路北延段雨水管道工程建设。投资5.8亿元启动榆中县第二热源厂集中供热建设工程。投资约2000万元,实施广场锅炉房、三电锅炉房“煤改气”工程。县城天然气实现首批亨威万象新城小区用户和南关供热站率先通气。投资523万元完成危房改造291户。
注:1.统计范围为榆中县行政区域内全部经济活动。
2.本资料中地区生产总值和行业增加值增速为可比价格,其余价值指标均为现价,总量为第四次经济普查后修正数据。
3.公报部分数据因四舍五入的原因,存在着与分项合计不等的情况;资料中“同比增长”因总量四舍五入原因,有不完全吻合现象。
4.公报中农业相关数据为第三次农业普查后修正数据。
5.公报中部门数据来自相关各部门。
6.2018年部分数据因统计口径变更,与《2018年榆中县统计提要》中的不一致的以本资料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