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邵武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20

选择区域:>>

一、综合

初步核算,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41.66亿元,比上年下降0.6%。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29.36亿元,增长1.1%;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107.27亿元,下降3.8%;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105.03亿元,增长2.6%。三次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第一产业为12.1%,第二产业为44.4%,第三产业为43.5%。

 

“十三五”期间,全市经济总量进一步扩大,2017年,邵武市地区生产总值迈上200亿元新台阶,2020年达到241.66亿元,为2015年的1.3倍。全市生产总值按可比价格计算,年平均增长5.2%,其中前4年年平均增长6.7%。经济发展水平持续提升,全市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由2015年的60729元提高到2020年的87244元,按可比价计算,5年间年平均增长4.9%。产业结构持续优化,三次产业结构由2015年的15.6:48.1:36.3调整为2020年12.1:44.4:43.5,一产比重下降了3.5个百分点,二产比重下降了3.7个百分点,三产比重提高了7.2个百分点。

 2020年末,全市公安局户籍总户数90457户,总人口301921人,比上年末减少1940人。其中城镇人口124250人,乡村人口177671人。出生人口2355人,死亡人口2224人,迁入人口3032人,迁出人口4701人。

全年城镇新增就业1954人,有682名城镇失业人员实现了再就业,转移农村劳动力就业人数2062人。全年新登记失业人数1976人,年末全市城镇登记失业人数2945人,失业率为2.75%,比上年末上升0.87个百分点。

二、第三产业

全年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105.03亿元,比上年增长2.6%。其中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13.51亿元,增长5.9%;批发和零售业增加值21.43亿元,增长2.1%;住宿和餐饮业增加值3.37亿元,下降9.3%;金融业增加值15.21亿元,增长1.8%;房地产业增加值13.62亿元,增长4.3%;营利性服务业增加值11.00亿元,下降4.3%;非营利性服务业增加值25.57亿元,增长6.1%。

全市道路运输完成客运量136.32万人,客运周转量8762万人公里;货运量360.84万吨,货物运输周转量84896万吨公里。

全年完成邮政业务总量11098万元,比上年增长49.6%。完成电信业务总量6300万元,下降11.3%。

全市接待旅游人数686.79万人次,比上年下降27.0%,实现旅游总收入88.96亿元,下降35.2%。

三、农业

全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50.92亿元,比上年增长1.3%。其中,农业产值22.75亿元,增长3.6%;林业产值13.22亿元,增长3.8%;牧业产值9.26亿元,下降4.4%;渔业产值3.57亿元,增长2.9%;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2.12亿元,增长3.7%。

全市粮食播种面积47.35万亩,比上年增加1.01万亩。其中稻谷面积33.72万亩,增加0.62万亩。烟叶种植面积4.24万亩,增加0.11万亩;油料2.90万亩,增加0.09万亩;蔬菜9.32万亩,增加0.31万亩;茶叶3.7万亩,增加0.08亩;中药材1.92万亩,增加0.06万亩。发展林下经济8848亩、特色苗木3650亩。

全年粮食产量18.08万吨,比上年增加0.44万吨,增长2.5%。其中稻谷产量14.76万吨,增加0.30万吨,增长2.1%。

全年肉类总产量16608吨,比上年下降21.2%。其中,猪肉产量10043吨,下降32.0%;牛肉产量557吨,增长37.4%;兔肉产量1021吨,增长60.4%;羊肉产量429吨,下降9.6%;禽肉产量3917吨,增长8.0%。禽蛋产量4106吨,增长0.5%。奶产量150吨,下降5.0%。

表1  2020年主要农产品产量
产品名称 产量(吨) 比上年增长(%)
粮食产量 180824 2.5
春收 3237 2.3
   夏收 20427 2.1
 秋收 157160 2.6
油料 4278 3.6
食用菌 12580 2.3
水果 10914 2.1
蔬菜 107137 3.5
茶叶 9457 2.2
烟叶 5728 2.6
中草药材 3921 2.8

年末生猪存栏5.6万头,下降11.0%,生猪出栏12.88万头,下降29.5%;牛存栏7314头,增长84.1%,牛出栏5521头,增长36.6%;兔存栏12.4万只,增长57.2%,兔出栏51.6万只,增长27.8%。

全市水产品产量17509吨,比上年增长4.7%。其中淡水鳗产量2746吨,增长10.4%。

全市木材产量42.8万立方米,同比增长4.5%;毛竹采伐量2950万根。全年完成人工造林面积160亩,完成更新造林面积2.13万亩。

“十三五”期间,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年平均增长2.0%。农林牧渔业结构进一步优化,水产、果蔬、茶叶、食用菌、花卉、中药材、肉牛、肉兔等特色产业产销两旺。2020年,全市有农业龙头企业29家、农民专业合作社831家、家庭农场229家,分别比2015年增加19、399和166家。农业品牌建设加快推进,“十三五”期间,全市新增优质农产品示范基地3个、各类现代农业品牌17个,无公害农产品企业13家、绿色食品企业16家;新增农产品地理标志1个,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10个;3家企业获得使用“武夷山水”公用品牌资格。

四、工业和建筑业

全年全部工业增加值83.13亿元,比上年下降6.3%。年末共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74家,增加值下降7.4%。在规模以上工业中,分经济类型看,国有企业增加值增长35.9%,股份制企业下降9.9%,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下降28.2%。分轻重工业看,轻工业下降17.3%,重工业下降3.0%。工业产品销售率96.66%,比上年下降0.4个百分点。

规模以上工业绿色产业共有企业129家,占全市规模工业的74.1%,累计增加值下降21.0%。其中2家数字信息产业增加值下降40.6%,15家文化创意产业增加值下降1.5%,36家现代绿色农业产业增加值下降26.0%,16家生物产业增加值下降6.4%,  60家先进制造业产业增加值下降27.3%。

规模以上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有15家,产值同比增长27.1%,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比重为4.5%;高技术产业企业有12家,产值同比增长25.7%,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比重为4.2%。

规模以上工业中,农副食品加工业增加值下降17.0%,食品制造业下降78.6%,纺织服装业下降36.8%,林产加工业下降22.4%,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增长6.6%,橡胶和塑料制品业增长7.6%,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增长12.5%,生物医药业增长15.0%,专用设备制造业下降86.3%。

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经济效益指数达291.76%,比上年同期回落41.5个百分点。企业实现利润13.22亿元,比上年下降57.7%。全市规模工业28个工业大类行业中,有13个行业增加值实现增长,增长面为46.4%。规模以上工业34种工业产品中,有14种产品产量实现增长,增长面为41.2%。

表2 2020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要工业产品产量
产品名称 单位 产量 比上年增长(%)
人造板 立方米 534072 9.7
自来水生产量 万立方米 1852 -7.8
精甲醇 9320 -45.5
合成氨(无水氨) 56303 -43.0
饲料 223800 14.0
化学药品原药 1371 11.7
大米 26059 -3.4
鲜、冷藏肉 15 -87.2
萤石 79706 71.4
纸制品 6514 -28.7
精制茶 4092 -12.8
石墨及碳素制品 3229 9.3
速冻食品 3092 -73.1
服装 万件 1520 -61.4
机制纸及纸板 55478 9.8
硫酸(折100%) 102405 11.8
橡胶轮胎外胎 414685 -16.8
摩托车充气橡胶轮胎外胎 1573816 -14.1
钢结构 2651 4.2
水泥 299840 -9.0
塑料制品 5113 9.9
印染布 万米 1358 -71.6
活性炭 46826 -5.2
化学试剂 57170 33.6
商品混凝土 立方米 655169 -8.0
合成橡胶 35335 381.5

“十三五”期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年平均增长2.1%,其中前4年年平均增长4.7%。新增规模工业企业48家,培育省级以上高新技术企业12家。主导产业提档升级,2020年,林产加工、纺织服装、精细化工和生物医药“3+1”主导产业产值占全市规模工业比重为66.0%,比2015年提高了6.2个百分点。绿色产业发展壮大,2020年,全市5大绿色产业产值占规模工业比重为70.6%,比2015年提高了5.7个百分点。

全市建筑业实现增加值24.18亿元,增长7.7%。资质以上建筑业企业共31家,实现建筑业总产值18.65亿元,增长10.0%;签订施工合同27.68亿元,减少3.50亿元,下降11.2%,其中本年新签订合同18.74亿元,下降7.0%。全市资质以上企业房屋建筑施工面积171.17万平方米,下降2.5%,其中本年新开工面积69.10万平方米,增长13.6%。全市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业企业平均劳动生产率为31.57万元,比上年增加2.81万元,增长9.8%。

五、固定资产投资

全市施工项目326个,其中本年新开工项目221个。全年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比上年下降24.0%。其中,项目投资下降27.4%。在固定资产投资中,第一产业投资下降3.2%;第二产业投资下降6.7%;第三产业投资下降46.6%。基础设施投资下降33.5%,占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为13.3%。民间投资下降17.3%,占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为57.8%。高技术产业投资下降56.6%,占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为2.6%。

全年七大绿色产业投资比上年下降20.4%。其中,数字信息产业下降51.8%,文化创意产业下降82.6%,先进制造产业增长11.7%,旅游产业下降57.1%,健康养生产业下降72.9%,现代绿色农业产业增长0.5%,生物产业下降30.6%。

“3+1”主导产业投资比上年下降16.6%。其中,生物医药业投资下降56.6%,精细化工业下降34.2%,林产加工业增长13.3%,纺织服装业增长39.9%。

表3 2020年分行业固定资产投资情况
行     业 投资额比上年增长(%)
农、林、牧、渔业 12.9
采矿业 -3.8
制造业 -9.4
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 38.8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95.5
住宿和餐饮业 -48.6
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 60.4
房地产业 -8.6
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 -45.6
教育 -19.9
卫生和社会工作 -20.8
文化、体育和娱乐业 -86.7

注:表中未列行业表明2020年该行业无固定资产投资。

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26.94亿元,比上年增长1.9%。其中,住宅投资21.41亿元,增长12.0%;办公楼投资0.49亿元,下降14.0%;商业营业用房投资2.76亿元,下降22.0%。

70个省市重点项目总投资470.61亿元,年度计划投资89.63亿元。其中在建重点项目56项,总投资361.80亿元,年度计划投资74.63亿元,全年完成投资84.38亿元,占年度计划的113.07%。

表4 2020年房地产开发和销售主要指标完成情况
指标 单位 绝对数    比上年增长(%)
投资完成额 亿元 26.94 1.9
其中:住宅 亿元 21.41 12.0
 房屋施工面积 万平方米 271.84 9.4
其中:住宅 万平方米 200.49 12.3
房屋新开工面积 万平方米 36.95 212.3
 房屋竣工面积 万平方米 45.46 418.4
其中:住宅 万平方米 29.58 316.1
商品房销售面积 万平方米 58.15 3.7
其中:住宅 万平方米 40.67 -20.4
商品房销售额 亿元 28.75 -16.6
其中:住宅 亿元 24.50 -21.3
商品房待售面积 万平方米 13.59 22.8
其中:住宅 万平方米 2.74 73.0

六、国内外贸易

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15.4亿元,比上年下降1.9%。其中,限额以上企业和大个体下降6.1%;限额以下企业及个体经营户下降0.9%。

 

 

在限额以上企业商品零售额中,日用品类零售额比上年增长 14.3%,金银珠宝类增长12.4%,粮油食品类增长4.6%,家具类增长6.9%,通讯器材类下降2.8%,汽车类增长0.5%,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下降9.6%,建筑及装潢材料类增长11.3%。

“十三五”期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由2015年的73.6亿元迈入百亿大关,2020年达到115.4亿元,五年间年平均增长9.4%,其中前四年年平均增长12.4%。

全年外贸出口总额27.0亿元,比上年增长10.3%。按验资口径统计,实际利用外资11838万元,是上年的197.3倍。“十三五”期间,邵武外贸出口总额年均增长17.0%。

七、财政和金融

全年一般公共预算总收入17.75亿元,比上年下降5.9%。其中,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3.21亿元,增长3.3%。地方税性收入6.75亿元,下降17.9%。其中增值税1.28亿元,下降41.6%;改征增值税1.37亿元,下降13.2%;企业所得税0.79亿元,下降24.0%;个人所得税0.25亿元,下降7.5%。非税性收入6.45亿元,增长41.5%。地方税性收入比重为51.12%,比上年回落13.2个百分点。“十三五”期间,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总收入累计达到85.76亿元,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累计达到60.77亿元,均为“十二五”时期的1.2倍。

全年公共财政总支出41.18亿元,比上年增长1.8%,一般公共预算支出31.03亿元,比上年增长5.9%。其中一般公共服务支出2.32亿元,下降0.6%;教育支出6.03亿元,增长0.3%;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4.64亿元,下降4.2%;公共安全支出1.52亿元,增长18.8%;科学技术支出0.18亿元,下降0.4%;城乡社区支出3.31亿元,下降39.1%;卫生健康支出1.55亿元,增长40.6%;交通运输支出0.71亿元,增长238.6%;农林水支出4.40亿元,下降5.4%。“十三五”期间,全市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累计达到141.33亿元,是“十二五”时期的1.5倍。

年末全市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余额216.82亿元,比年初增加6.65亿元,增长3.2%。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余额165.19亿元, 比年初增加12.54亿元,增长8.2%。其中工业贷款27.39亿元,增长14.2%,房地产开发贷款1.45亿元,下降38.6%。

表5 2020年全部金融机构本外币存贷款情况

指  标 年末数(亿元) 比上年增长(%)
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 219.13 3.7
其中:人民币存款 216.82 3.2
其中:住户存款 148.81 12.2
    非金融企业存款 29.87 -27.2
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 165.19 8.2
其中:人民币贷款 165.19 8.2
其中:住户贷款 107.78 11.2
企(事)业单位贷款 57.41 3.0

八、文教卫生

2020年,全市共有幼儿园64所,其中公办园30所,民办园34所,在园幼儿9509人;小学学校44所,专任教师1173人,在校学生19086人;普通中学学校23所(含2所九年一贯制学校),专任教师1225人,在校学生13055人;中等职业学校1所,专任教师92人,在校学生1196人。学前三年毛入园率99.21%,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达100%,小学毕业生升学率98.39%,初中毕业生升学率61.59%,高中阶段学生毛入学率95.29%,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99.97%。

全市共有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25个,其中综合性医院1个,民营医院3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及卫生院17个,国企医院1个;各类卫生技术人员1883人,其中医生639人;共核定床位1390张。

九、居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全市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3432元,比上年增长3.4%。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8343元,增长3.3%;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200元,增长6.0%。“十三五”期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6.9%;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8.4%。

全体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21119元,比上年下降1.5%。其中,城镇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23771元,下降1.6%;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14310元,下降0.1%。城镇居民食品支出占生活消费总支出的比重为39.0%,农村居民为35.4%。

全市城镇职工参加基本养老保险人数为82732人,增加1076人;参加医疗保险人数51028人,增加1685人。全市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人数12.70万人;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人数22.98万人。全年纳入城市最低生活保障的居民1106人,减少108人;纳入农村最低生活保障的居民4631人,增加1人,其中特困供养人员530人,增加19人。

 

十、能源、环境和安全生产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综合能源消费总量98.01万吨标准煤,比上年增长56.1%。全社会工业用电量87727万千瓦时,比上年增长4.4%。

2020年,富屯溪邵武段水环境质量总体保持良好,达到或优于《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Ⅲ类水质标准,水域功能达标率为100%,Ⅰ~Ⅱ类水质比例为75%,与上年持平。城市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大乾水库水源水质符合《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Ⅱ类水标准,达标率为100%;城市备用水源邵武市苦竹湾水厂水源水质达到《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2017)Ⅲ类水质标准,达标率为100%,与上年持平。2020年我市空气达标天数比例为100%,与上年持平。其中一级达标天数比例为85.6%,二级达标天数比例为14.4%。

全市共发生各类生产安全事故4起,死亡2人,受伤11人,与上年相比,事故起数减少7起,下降63.6%;死亡人数减少6人,下降75%,受伤人数上升1人,上升10%,全年未发生较大以上安全生产事故。

注:

1.本公报为初步统计数,部分合计数或相对数由于单位取舍不同而产生的计算误差,均不做机械调整。

2.本公报中,地区生产总值及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计算。

3.本公报中的规模以上工业指年主营业务收入为2000万元及以上工业企业。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与住宿餐饮业分别指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的批发业法人单位(含外贸企业);年主营业务收入500万元及以上的零售业法人单位;年主营业务收入200万元及以上的住宿餐饮业法人单位。资质以上建筑业指有总承包、专业承包和劳务分包资质的建筑业法人单位。

4.本公报中的固定资产投资指计划总投资500万元及以上的建设项目。

5.本公报未涉及常住人口相关数据,常住人口数据待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正式公布。2020年人均生产总值按2019年常住人口数计算。

资料来源:

本公报中,登记失业人数、登记失业率、新增就业人数来自市人社局;户籍人口数据来自市公安局;道路运输客运量、客运周转量、货运量、货运周转量数据来自市交通运输局;邮政业务总量数据来自市邮政局;电信业务总量数据来自市电信局;旅游接待人数、旅游总收入数据来自市文旅局;水产品产量数据来自市农业农村局;木材产量、毛竹采伐量、人工造林面积、更新造林面积等数据来自市林业局;重点项目投资数据来自市发改和科技局;财政数据来自市财政局;金融数据来自人行邵武市支行;教育数据来自市教育局;卫生数据来自市卫健局;社会保障数据来自市人社局、市医保局、市民政局;安全生产数据来自市应急局;环保数据来自市生态环境局;其他数据来自邵武市统计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