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凉州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20

选择区域:>>

2020年,面对新冠肺炎疫情的严重冲击和经济形势的多重压力,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区上下认真贯彻落实省、市各项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和新发展理念,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对标高质量发展,科学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全区经济稳定恢复、持续向好,人民福祉不断改善,社会大局和谐稳定,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决定性成就。

一、综合

经济增长:初步核算,全年全区实现生产总值335.11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4.2%。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84.97亿元、增长5.5%;第二产业增加值59.04亿元、增长2.2%;第三产业增加值191.1亿元、增长4.3%。三次产业结构比为25.4:17.6:57。

就业:全区城镇新增就业11105人;职业技能提升行动培训11416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87%。

物价: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101.6%;商品零售价格总指数101.9%。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                            
指    标 2020年(%) 比上年涨跌幅度(%)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 101.6 1.6
     食品烟酒 106.5 6.5
     衣着 100.9 0.9
     居住 97.5 -2.5
     生活用品及服务 100.0 持平
     交通和通信 98.0 -2.0
     教育文化和娱乐 100.9 0.9
     医疗保健 101.0 1.0
     其他用品和服务 102.7 2.7
商品零售价格指数(RPI) 101.9 1.9

脱贫攻坚:全区85个贫困村(其中深度贫困村7个)全部达到退出标准,11.39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实现脱贫。

经济发展新动能:农业经济规模和质量显著提升,使用无公害、绿色、有机食品和地理标志的产品达到153个,农产品质量检测合格率保持在98%以上;农民合作社2564家,成员4.18万人;积极培育家庭农场142家,经营耕地1.33万亩。牛羊猪禽果菜菌薯药草十大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79.6%、同比提高1.9个百分点。战新工业持续较快增长,20户规上战新工业完成总产值16.92亿元、增长6.36%,占规上工业的比重为10.75%。

二、农业

全年实现农业增加值86.17亿元、增长5.4%。

全年农作物播种面积157.33万亩、比上年下降2.41%。其中:粮食作物总播种面积107.48万亩、下降9.02%,经济作物播种面积49.85万亩、增长15.7%。

全年粮食总产量59.91万吨、比上年下降2.13%。其中,夏粮产量10.75万吨,秋粮产量49.15万吨。

主要农产品产量
产品名称 单位 产量 比上年增长(%)
粮食 万吨 59.91 -2.13
油料 万吨 0.2 -23.59
水果 万吨 8.36 4.42
蔬菜 万吨 155.98 6.23
瓜类 万吨 6 76.24
药材 万吨 1.2 151.16

2020年,全区畜禽规模养殖场达到220个,其中:养牛场43个(奶牛场4个)、养羊场46个、养猪场109个、养鸡场17个、养鸽场5个;全年肉类总产量达10.69万吨、增长4.82%。

主要畜产品数量情况
产品名称 单位 数量 比上年增长(%)
大牲畜年末存栏 万头 40.20 7.46
牛存栏 万头 39.97 7.6
生猪存栏 万头 62.6 23.1
羊存栏 万只 135.98 12.82
牛出栏 万头 19.45 5.9
生猪出栏 万头 102.4 4.03
羊出栏 万只 86.57 7.57
肉类产量 万吨 10.69 4.82
奶产量 万吨 2.71 61.63

三、工业、能源、建筑业

工业:全年全部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4.5%。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0%。在规模以上工业中:

国有企业增长31.8%,集体企业下降24.8%,股份制企业增长0.2%,其他经济类型企业增长17.0%。

轻工业增加值增长1.4%,重工业增加值增长12.1%。

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利润2.90亿元,营业收入利润率1.81%,每百元营业收入中的成本为87.39元,产品销售率101.2%,年末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资产负债率73.6%。

规模以上主要工业产品产量
指标 单位 2020年 增长%
小麦粉 万吨 50.63 12.5
饲料 万吨 52.90 88.2
鲜、冷藏肉 万吨 3.75 -11.7
塑料制品 万吨 0.89 8.4
白酒(折65度) 千升 1955 55.6
啤酒 千升 41240 -14.5
发电量 亿千瓦时 43.91 15.0
商品混凝土 万立方米 168.49 10.8

能源:全年规模以上工业消费能源67.25万吨标准煤、增长14.8%,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1.92吨标准煤、增长5.49%。工业用电量7.86亿千瓦时、下降8.62%。

建筑业:全年完成建筑业增加值23.65亿元、比上年下降1.1%。全区具有建筑业资质等级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2.16亿元、下降57.45%。

四、固定资产投资、招商引资

固定资产投资:全区实施500万元及以上在建项目168项,比上年增加15项,计划总投资391.38亿元、比上年同期增加52.26亿元。其中亿元以上项目62项、比上年增加10项。全年固定资产投资比上年增长19.66%。其中:第一产业完成投资比上年同期增长75.48%;第二产业完成投资比上年同期增长17.27%;第三产业完成投资比上年同期增长18.46%。

500万元及以上项目完成投资同比增长44.92%。

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7.27%。

房地产开发投资: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比上年下降14.75%,其中住宅投资下降0.62%。房屋施工面积增长32.08%;房屋竣工面积增长67.34%。商品房销售面积增长14.14%;商品房销售额增长28.17%。

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全年工业在建项目46项,完成投资增长17.27%。其中,制造业投资增长7.32%,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投资增长3.03%。

民间投资:全年民间投资下降24.75%。

全年实施农村住房安全质量提升335户;实施棚户区改造2085套(户),基本建成869套(户)。

招商引资:全年实施招商引资项目112项,落实招商引资到位资金100.01亿元,比上年增长18.97%。

五、交通、邮电

交通运输:全区完成公路客运量1770.5万人次、比上年下降36.2%,客运周转量120895 万人公里、比上年下降37.29%;货运量4906万吨、比上年增长7.8%,货运周转量1440685万吨公里、比上年增长4.37%。

邮电通信:全年电信业务总量达到73.79亿元、比上年增长30.73%。年末固定电话用户8.05万户、比上年减少1.95万户;年末移动电话用户达112.47万户、新增3.2万户;年末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达35.89万户、新增6.64万户。

六、国内贸易

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6.38亿元、比上年下降0.4%。按销售单位所在地分,城镇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4.65亿元、下降2.1%,其中城区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4.14亿元、下降0.4%;乡村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1.72亿元、增长4.9%。按消费形态分,餐饮收入8.05亿元、下降22.5%,商品零售78.33亿元、增长2.6%。

批发和零售业实现商品销售额97.40亿元、增长4.2%,其中:批发业销售额60.90亿元、增长3.4%;零售业销售额36.50亿元、增长5.7%。住宿和餐饮业实现营业额8.82亿元、下降11.1%,其中,住宿业营业额1.29亿元、下降13.6%;餐饮业营业额7.53亿元、下降10.6%。

七、财政、金融业

财政:全年全区大口径财政收入32.14亿元、比上年增长5.06%。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4亿元、同口径增长9.93%。其中,税收收入8.24亿元、增长9.35%;非税收入5.76亿元、增长10.76%。一般公共预算支出60.02亿元、同比下降1.42%。

金融:年末全区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余额690.06亿元、增长6.91%。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522.13亿元、增长13.52%。年末全区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余额542.83亿元、增长6%。金融存贷比达到78.66%,与上年持平。

2020年末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余额及增减额

 指标 年末数(万元) 比年初增减额(万元)
各项存款 6900568 446058
# 境内存款 6900445 446091
# 住户存款 5221254 621721
各项贷款 5428278 307089
# 境内贷款 5428268 307091
# 住户贷款 1822025 210044
    # 企(事业)贷款 3606243 97046

八、科学技术、教育

认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6家;争取国家和省、市级科技项目77项、项目资金621万元,认定国家和省、市级各类科技创新平台15家、市级科技创新型企业7家。争取省、市、区科技创新扶持资金1055万元;指导评价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40户;完成技术合同交易额7.84亿元、比上年增长44.6%;登记和评价省、市级科技成果49项,其中武威新金城种业有限公司的“优质、多抗、耐贮运金城系列西瓜新品种选育及推广应用”项目获甘肃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亿利洁能科技(武威)有限公司“工业废污高效无害化资源化处理技术集成与工厂化应用”项目获得中国生产力促进中心协会“中国好技术”称号。选派科技特派员101名、法人科技特派员27名,累计开展培训12场次,培训农民1.2万人以上。2020年专利申请受理1056件,比去年减少11件,授权专利792件,比去年增加152件,授权发明专利26件,比去年减少2件。

教育:2020年末共有各类学校和幼儿园413所,比上年减少2所,在校(园)学生(幼儿)157793人,比上年增加2804人。其中:中等职业学校9所,在校学生8803人,比上年增加1040人;中学76所,在校学生48776人,比上年减少1408人;特殊教育学校1所;小学158所,在校学生66524人,比上年增加1826人;幼儿园169所,比上年减少2所,在园幼儿33581人,比上年增加1355人。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巩固率、毕业率均达100%;初中入学率100%、巩固率100%、毕业率100%;初中毕业生升入高中阶段的比率为95.03%(其中,升入普通高中比率54.16%,升入中等职业学校和中等专业学校比率40.87%)。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100%。

九、文化、旅游、卫生健康和体育

文化:全区共有文化馆1个,公共图书馆1个,乡镇文化站38个。数字有线电视入户率和广播电视无线覆盖率分别达到 89 %和100%。

旅游:全年接待国内游客890.05万人次,比上年下降45.83%;旅游综合收入49.42亿元、下降46.54%。

卫生2020年末全区共有卫生机构958个,其中医院、卫生院45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11个。全区拥有床位7435 张,卫生技术人员9233人。全年甲、乙类法定报告传染病发病人数2429例,报告死亡3人;报告传染病发病率239.64/10万,死亡率0.30/10万。

体育:全区有各类运动场所2431个,室外全民健身路径73条,新建成农民体育健身工程行政村32个;全年经常性体育锻炼人数达到46 万人次。

十、人民生活、社会保障和救助

人民生活:全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3531元,比上年增长5.2%,净增1657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473元,比上年增长7.1%,净增1092元。

社会保障2020年末全区城镇职工和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53833人、825416人。全区企业职工、机关事业单位、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98579人、23770人、442047人。参加失业和工伤保险人员分别达48880人、66021人。

社会救助:全区保障城市低保对象3727户8868人,保障农村低保对象9215户20702人,全年共发放各类城乡低保资金11132.95万元;保障农村特困供养对象2365人(其中:农村2313人,城市52人。分散供养1664人,集中供养701人),全年累计发放资金1726.56万元。全区共有养老机构11所,床位2816张(其中,公立养老机构6所,床位1328张;民办养老机构5所,床位1488张)。

十一、资源、环境和应急管理

水资源:全年水资源总量11.65亿立方米(包括重复利用量),年末3座重点水库蓄水总量0.38亿立方米,比上年末下降16.65%。

全年总用水量8.2825亿立方米,比上年末减少4.8%。其中:生活用水0.5253亿立方米;工业用水0.3467亿立方米;农业用水6.7638亿立方米;生态用水0.6466亿立方米。万元生产总值用水量247.16立方米,下降10.59%;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89.5立方米,下降5.8%。

环境:全区有环境监测站1个,环境监测人员有 15人,地表水考核断面水质达标比例为100%;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农村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地下水水质达标比例为100%。剔除沙尘影响后,PM10平均浓度67微克/立方米,PM2.5平均浓度35微克/立方米,优良天数323天,优良天数比例为88.3%。

全年完成造林面积3.81万亩。其中,绿洲区绿化0.91万亩,压沙造林面积2.9万亩。

应急管理全年共发生各类生产经营性安全事故10起,死亡8人,受伤3人,直接经济损失225.05万元。

区级地震电磁波前兆观测台站3个,均无人值守。全年境内发生ML3.0及以上地震1次。

备 注:

1.公报中数据为初步统计数,部分数据因四舍五入原因,存在分项与合计不等的情况。

2.2020年开展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相关数据拟以凉州区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发布,本公报中涉及与人口相关指标数据暂缺。

3.地区生产总值、三次产业及相关行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不变价格计算。

4.公报中地震台站数仅为凉州区地震局监测的台站数。

5.公报中就业、城镇登记失业率、社会保障数据取自区人社局;医疗保险数据取自区医保局;脱贫攻坚数据取自区扶贫办;招商引资数据取自区招商局;交通运输数据取自区交通运输局;邮电数据取自市邮政管理局、区工信局;文化、体育、旅游数据取自区文旅局;财政数据取自区财政局;金融数据取自人民银行武威市中心支行;科技数据取自区科技局、区市场监管局;教育数据取自区教育局;卫生数据取自区卫健局;水资源数据取自区水务局;造林数据取自区林草局;环境监测数据取自市生态环境局凉州分局;社会救助数据取自区民政局;安全生产数据取自区应急管理局;地震数据取自区地震局;气象数据取自区气象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