玛多县2020年国民经济和
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20年,全县上下认真把握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关键之年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的重要时机,积极应对新冠疫情造成的不利影响,全面落实县委县政府各项决策部署,进一步创新理念,强化措施,攻坚克难,确保经济平稳增长和促进各项社会事业稳步发展。
一、经济总量和结构
全县完成地区生产总值38157.28万元,同比增长1%(以2015年不变价计算)其中:第一产业完成增加值 8692.90万元,第二产业完成增加值13493.02万元。第三产业完成增加值15971.36万元。
全县人均地区生产总值25038.41元,同比增长9.33%。
从三次产业结构看:第一产业、第三产业比重明显提高,第二产业降幅较大,第一产业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22.78%,同比提高15.26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比重为35.36%,同比下降10.81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比重为41.86%,同比提高17.14个百分点。三次产业比由同比20.77:41.67:37.56转变为22.78:35.36:41.86。
二、固定资产投资
全年完成500万元以上固定资产投资54817.09万元,同比增长15.99%。新建项目开工33个,完成投资24450.68万元,续建项目44个,完成投资30366.41万元。
三、工业
实现工业总产值514.1万元,同比下降9.18%。完成工业增加值231.35万元,同比下降8.82%。主要产品产量:汽车与摩托车修理76.82万元;4.4MW光伏发售电量809.83万千万时,生产自来水38.95万吨。
四、农牧业
全县完成农牧业总产值11140.3(现价)万元,同比增长3.96%(可比价);农牧业增加值8875万元(现价),同比增长3.55%。(可比价)。全年出栏各类牲畜5.22万头只,年末存栏各类牲畜11.63万头只;全年牛奶产量1361.96吨、肉类产量1869.49吨。
五、贸易业
全年受疫情影响,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152.2万元,同比下降8.58%。其中:城镇市场累计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5550.72万元,同比下降8.58%;乡村市场累计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3700.48万元,同比下降8.58%。
六、财政、金融
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953万元,同比增长45.2%。
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中:税收收入完成556万元,非税收入完成1397万元,具体项目完成如下:增值税351万元,同比增长78.17%;企业所得税13万元;个人所得税77万元,同比增长35.09%;资源税完成1万元;城市建设维护税48万元,同比下降33.33%;印花税4万元,同比下降73.33%;房产税35万元,同比下降10.26%;城镇土地使用税2万元,同比增长100%;土地增值税3万元;车船税18万元,同比增长100%;耕地占用税3万元,同比增长2倍;契税1万元,同比下降75%;专项收入133万元,同比增长70.51%;行政事业性收费收入4万元,同比增长33.33%;罚没收入236万元,同比增长12.11倍;国有资源(资产)有偿使用收入911万元;同比增长13.88%;政府住房基金收入112万元,同比增长1.2倍;其他收入1万元。
全年完成一般公共财政预算支出共计106682万元,同比增长3.03%。
一般公共服务支出10358万元,同比增长2.43%;公共安全支出4029万元,同比下降4.37%;教育支出13675万元,同比增长4.1%;科学技术支出480万元,同比下降33.88%;文化旅游体育与传媒支出1139万元,同比下降42.82%;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14909万元,同比增长11.44%;卫生健康支出10413万元,同比增长31.48%;节能环保支出4577万元,同比增长1.13%;城乡社区支出9036万元,同比增长92.79%;农林水支出28682万元,同比下降20.71%;交通运输支出完成4048万元,同比增长3.57倍;资源勘探工业信息等支出完成40万元;自然资源海洋气象等支出完成885万元,同比增长176倍;住房保障支出3774万元,同比增长20.69%;粮油物资储备支出86万元;灾害防治及应急管理支出422万元,同比下降61.67%;其他支出63万元;债务付息支出65万元,同比增长14.04%;债务发行费用支出1万元。
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107372.48万元,同比上涨4.26%,各项贷款余额32132.08万元,同比增长44.86%。
七、交通和邮电
全县公路通里程2456.1公里,其中:高速公路328公里,国道256公里,省道279公里,县道170.87公里,乡道665.32公里,村道734.18公里,专用道22.73公里;客运站6个,三级站1个,五级站5个,客车4辆,县内客运量0.95万人。
全县邮政局(所)4个,其中:城镇1个,农村3个;邮政业务总量83.77万元,同比增长29.63%;全县电信局(所)2个,其中:城镇1个,农村1个;电信业务总量1664.08万元(含移动和联通),同比增长9.54%;全县固定电话用户1347户,同比增长8.45%;移动电话用户16466户,同比增长4.52%,其中:电信用户4905户,移动用户6661户,联通用户4900户;全县互联网用户3971户,同比增长11.23%。其中:电信互联网用户2274户,移动互联网用户1337户,联通互联网用户360户。
八、环境保护和林业
环境监测情况。空气质量优良天数为342天,优良率为93.5%。
全县2个地表水水质监测断面达到Ⅱ类水质标准;用水总量186.58万立方米,用水总量控制在350万立方米指标之内; 6个重要江河湖泊水功能区全部达标,达标率100%。
天保及公益林管护。天然林管护面积17.81万亩,重点公益林森林生态效益补偿管护面积15.24万亩,森林覆盖率为0.77%。
九、教育和科学技术
全县共有各级各类学校11所,其中:幼儿园6所、小学4所、九年一贯制学校1所,全县县内在校生2582人(其中:学前教育学生数791人、小学1339人、初中452人)。全县共有各类学校教职员工244人(其中:专任教师113人,专任教师中初中32人,小学81人)。政府临聘幼儿园教师38人。全县适龄儿童入学率100%,适龄少年入学率99%,学前教育毛入园率75.11%。
全县共有地震观测台站1个,卫星云图接受站点1个。
十、文化旅游和卫生
全县文化旅游事业单位6个,其中:融媒体中心1个、旅游综合服务中心 1个、文化馆1个、电影放映管理站1个、图书馆1个、文化市场综合行政执法大队1个。
广播覆盖率96.4%,电视覆盖率98.4%。
全县有3A级旅游景区1处;全年来县旅游人数0.64万人次,旅游总收入834.2万元,同比增长20%。
全县卫生机构 8个(不含诊所等),其中:县级医院 1 个,乡镇卫生院4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个,卫生监督所1个,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站1个。卫生职工总人数103人,其中:卫生技术人员96人(含执业和助理医师 23 人,注册护士 15 人,药师 1 人,其他卫生技术人员57人),其他人员 7人,全县共有病床 77张。
十一、人口、社会保障和人民生活
全县人口出生率20.9‰,人口死亡率5‰,人口自然增长率15.9‰。
年末常住人口14490人,其中:男性人口7492人,女性人口:6998人,总人口性别比为107.06;城镇常住人口8661人,农村人口5829人;汉族人口为965人,占6.66%;各少数民族人口为13525人,占93.34%。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11336人相比,增加3154人,增长27.82%,年平均增长率为2.48%。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情况。城镇新增就业65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5%以内。农牧区劳动力转移就业1634人;参加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1320人,参加城镇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参保人数1406人;同比增长9.8%;参加城乡居民养老保险8034人,同比增长4%;参加工伤保险1855人,同比增长36.7%;参加失业保险687人,同比增长4.4%。参加城乡居民医疗保险13387人,同比增长0.50%;参加生育保险1258人,同比增长9.58%;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1790人,同比增长4.19%;
社会福利事业状况。城镇最低生活保障户数338户,城镇最低生活保障人数812人,发放低保金919万元;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户数1474户,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4077人,发放低保金2857.7万元;全县共有收养性单位数2个,供养人数47人,年需供养资金140.4万元。
全县有脱贫户1704户,5066人;边缘易致贫户114户,251人。
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5620.34元,同比增长6.4%,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38767.31元,同比增长4.6%,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9393元,同比增长9.0%。
安全生产情况。全年共发生各类经营性生产安全事故0起,死亡0人。
资料来源:
公报中林业、环保和水利数据来自国家公园黄河园区管委会;公路通车里程数据来自州交通局;教育数据来自县教育局;文化、广播、旅游数据来自县文体旅游和广电局;卫生、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数据来自县卫健局;社会保障数据来自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县医保局;扶贫数据来自县乡村振兴局;社会福利数据来自县民政局;安全生产数据来自县应急管理局;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数据来自国家统计局青海调查总队;财政数据来自县财政局;金融数据来自果洛州人民银行;邮政数据来自州邮政局;电信数据来自州电信公司、州移动公司、州联通公司;安全生产数据来自县应急管理局;其余数据来自县统计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