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吴兴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20

选择区域:>>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今年以来,面临“新冠”疫情的严峻挑战,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区上下砥砺前行、迎难而上,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全力开展“五区联创”和“八大行动”,经济发展稳中有进,综合实力显著增强,主要经济指标稳居全市前列,“十三五”实现完美收官。

 

一、综   合

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752.75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同比增长3.3%。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22.81亿元,增长1.6%;第二产业增加值341.60亿元,其中工业增加值300.23亿元,分别增长0.9%和2.0%;第三产业增加值388.35亿元,增长5.6%。分产业结构看,一、二、三产结构调整为3.0:45.4:51.6,产业结构继续优化。

实现公共财政预算总收入82.81亿元,同比增长8.2%,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51.20亿元,增长12.4%,地方财政税收收入48.38亿元,增长20.0%。在地方税收中,实现增值税15.59亿元、企业所得税7.25亿元、个人所得税3.35亿元。全年公共财政预算支出46.35亿元,其中一般公共服务、公共安全、教育、卫生健康、社会保障和就业分别增长24.6%、11.3%、13.6%、15.2%和15.1%。

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102.3%,其中,食品烟酒价格上涨7.8%,教育文化和娱乐类价格上涨2.0%,其他用品和服务价格上涨3.9%,生活用品及服务价格上涨1.9% ,居住价格同比持平。

二、农业和农村经济

农林牧渔业总产值36.70亿元,可比增长2.0%。其中,种植业总产值12.64亿元,增长0.5%;林业总产值3.14亿元,下降0.6%;牧业总产值3.93亿元,下降9.3%;渔业总产值14.60亿元,增长6.8%;农林牧渔服务业总产值2.39亿元,增长6.4%。农业增加值24.50亿元,增长2.0%。果用瓜种植面积0.94万亩,增长14.9%。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8219元,增长6.9%。

居民对蔬菜水果的需求持续增加,为满足市场需求,西瓜、草莓、果用番茄等种植面积有所扩大。全区蔬菜播种面积10.87万亩,同比增长5.4%。我区第一家以蔬菜种植户为主体的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吴兴区蔬菜产业农合联的成立,加强会员间联合合作,形成利益共享机制,有力保障了蔬菜生产供应。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经济运行保持持续回升的良好态势,完成规模工业总产值620.23亿元,同比增长1.5%。完成规模工业增加值117.00亿元,增长4.6%。新兴动能中的战略新兴、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和高新技术产业分别增长19.1%、14.8%和9.3%。规模工业企业实现利税总额54.42亿元,增长6.5%;其中利润总额40.23亿元,增长10.6%。

年末拥有建筑企业76家,完成建筑业总产值475.7亿元,同比增长2.5%,其中建筑工程产值400.5亿元;房屋建筑施工面积2352.1万平方米,其中新开工面1207.2 万平方米。

四、固定资产投资和房地产

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7.4%,其中,工业投资增长20.2%。民间项目投资增长10.8%;交通投资增长85.0%;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增长17.6%;生态环保、城市更新和水利设施投资增长23.2%。

商品房施工面积1183.5万平方米,同比增长19.7%,商品房竣工面积83.6万平方米,增长388.4%。住宅销售面积181.3万平方米,增长26.6%,住宅销售额222.0亿元,增长25.3%,待售面积31.6万平方米。

 

五、国内贸易和对外经济

全区限额以上商品销售额595.8亿元,增长16.8%。其中,限上批发业实现销售额421亿元,限上零售业实现销售额174.8亿元,金属材料类、烟酒类销售情况良好,分别实现商品销售额172.6亿元、74.8亿元,增长62.2%和4.8%。受疫情影响,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下降6.1%。

外贸进出口总额118.64亿元,同比增长3.0%,其中,出口96.03亿元,增长3.8%。出口商品结构进一步优化,机电产品出口增长27.8%,占全部出口的39.1%,比重提高7.4个百分点,成为第一大出口产业。出口市场更趋多元化,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出口增长10.0%,占全部出口的45.1%,对欧盟、东盟和非洲等新兴市场出口额分别增长5.7%、24.2%和16.0%,占全部出口的12.7%、22.6%和7.9%。

六、科学技术和教育

新认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38家、省级科技型中小企业118家,均创历史新高。认定省领军型科技创新创业团队3个,入选国家引才计划6个、省引才计划外专项目4个、省海外工程师6人、市南太湖精英计划领军型创新团队3个。完成重大科技成果产业化项目20项,征集企业技术难题60余项,技术交易合同登记金额突破10亿元。新建众创空间10家,数量位居全市第一,吴兴梦工场成为今年全市唯一一家通过国家级备案的众创空间,佳成、七幸被评为市级优秀众创空间。新认定市级研发中心13家、省级高企研发中心9家、省级企业研究院5家。

共有各级各类学校135所,在校学生96672人。其中:小学24所,在编教职工2496人,专任教师2846人,在校学生52957人,小学入学率和巩固率均为100%;初中20所(含九年一贯制学校),在编教职工1254人,专任教师1262人,在校学生14332人,初中入学率和巩固率均为100%,初中毕业生升学比例达99.34%;农村成人技术培训学校9所,在编教职工40人,专任教师45人;幼儿园82所,在园幼儿29383人,在编教职工352人,专任教师2154人。顺利创成省教育基本现代化区、省“互联网+义务教育”实验区,“STEAM+生态”学习实践共同体项目入围教育部教育信息化教学实践共同体项目名单(全省基础教育唯一),被推荐为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试点区(全市唯一)。湖师附小教育集团井安小学、织里镇培文学校投入使用,实施爱山小学教育集团奥体校区改扩建工程并完成整体改制,启动爱山小学教育集团青阳校区等5个改扩建工程,有序推进毘山中学、凤西小学等8个新建项目。仁北、长东等7所幼儿园完成改建并投入使用。

 

七、文体、卫生和社会保障

新建“城市书房、振兴书栈”各1个。挖掘“文化基因”,开展“菰城讲堂”、“阅读Ta力量”等系列特色活动12期,组织 “同建美丽乡村,共享美好生活”等公益性文化演出40场,开展艺术战“疫”吴兴区抗疫美术作品集云上展等10场公益展览。持续推进基层便民体育设施建设,完成建设1个游泳池,4个社区多功能运动场,10个百姓健身房,16个小康体育村提升工程。成功举办2020“长三角之心”漾舟精英公开赛。新增培训社会体育指导员53人,完成公益培训1200余人次。

本年度全区未发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共完成基本建设项目33项,项目覆盖13家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共计投入1229万元。继续深化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规范签约286972人,规范签约率达45.37%。开展城市健康服务联盟和高水平医联体建设,进一步健全优质资源下沉、双向转诊等工作机制。建设健康村(社区)17个,健康步道7条,健康家庭235家,健康楼道85个,健康促进学校金牌1家、银牌1家、铜牌9家。积极推动分级诊疗系统、共享中心、影像云、健康共管平台、刷脸就医等一系列信息化项目。全年依托分级诊疗系统完成门诊转诊1318人次、住院转诊208人次;影像、心电和临检三大共享中心实现市域覆盖,诊疗量分别达2.7万、1.99万和53.2万;影像云上传影像196967张,线上调阅1.65人次。

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人数9.84万人,其中领取待遇人员6.19万人,法定户籍人员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达98.7%,城乡居保缴费到账率98%。继续调增机关保、城乡居保养老金调标工作,累计发放城乡居保待遇23311.18万元,机关养老待遇30286.75万元。全区实现新增就业51102人,其中,帮扶失业人员再就业8258人,困难人员再就业1895人,市本级城镇登记失业率1.52%。公共就业四大指标均位居全市第一,开展技能培训18944人次,其中高技能人才培训5242人次。

八、城乡建设与社会公共安全

全区314个小区、8357家应控单位实现垃圾分类100%全覆盖,完成“定时定线”收运道路133条,建成驿站731个,完成“二定四分”模式转换小区226个,创成省级高标准示范小区34个、省示范片区2个、省“定时定点”示范小区11个和商业街区8条,建成分类宣教中心5个。通过加快推进PPP环卫一体化项目,深化垃圾日产日清效果,全区范围内已实现垃圾处置负增长,同比下降3.7%,日均减少23.1吨。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率89.1%,城镇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率和无害化处理率100%,新增和更新分类运输车辆3辆,完成新(改、扩)建中转站1座。

扎实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摧毁涉黑涉恶犯罪团伙42个,抓获犯罪嫌疑人297名。深入开展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安全生产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分别下降 16.7%和 21.1%。列入退役军人全生命周期服务管理省级试点,助力湖州夺得全国双拥模范城“八连冠”。“七五”普法成功验收,建成沈家本历史文化园。2 家单位入选全省首批“枫桥式”司法所。获评省禁毒示范县(区)。

九、人口、人民生活和环境保护

年末户籍人口44.85万人,其中男性21.94万人,女性22.91万人,分别占总人口的48.9%和51.1%;乡村人口21.02万人,城镇人口23.83万人,分别占总人口的46.9%和53.1%;全年出生人口3143人,死亡人口3503人。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3816元,同比增长5.0%。其中,工资性收入34218元,增长3.6%;经营性收入11920元,增长3.9%;财产性收入4890元,增长4.4%;转移性收入12788元,增长10.3%。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8219元,增长6.9%,其中工资性收入28277元、家庭经营收入7165元,分别增长6.7%和5.7%。农村居民收入增速领先城镇1.9个百分点,城乡收入比进一步缩小。

国家“水十条”考核汤溇断面、14个区控以上地表水断面、集中式饮用水源地达标率和交接断面Ⅲ类以上水质比例持续保持“4个100%”,水环境质量全域达标。PM2.5均值为27微克/立方米,较去年同期下降18.2%;空气优良率为86.0%,较去年同期上升13.9个百分点。创新实施“无人机洗地”工作机制,推广使用“蓝盾一号”治气掌上执法,无人机排查的425处疑似问题点位,已全部整治完成,按时销号率达100%。“蓝盾一号”共派发电子交办单262份,整改完成率为93.9%。完成在建工地扬尘治理167个,全区6家在场矿山均实现粉尘防治达标运行,完成废弃矿山治理6个;完成年使用量大于5吨的涉VOCs企业原料替代20家,创建VOCs治理示范企业6家;完成1-2蒸吨/小时天然气锅炉低氮改造12家。督促2310家餐饮单位开展定期清洗,并在八里店试点推广“开店地图”,以“红黄绿”三种颜色设置禁开。

 

注:

1.本公报部分数据为年度初步统计数;部分数据因四舍五入原因,存在与分项合计不等的情况。人口数据将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结果发布公报,与人口相关计算指标的数据暂缺。

2.生产总值、增加值绝对额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计算;

3.地区生产总值数据执行国家统计局2012年制定的《三次产业划分规定》:第一产业是指农、林、牧、渔业(不含农、林、牧、渔服务业);第二产业是指采矿业(不含开采辅助活动),制造业(不含金属制品、机械和设备修理业),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建筑业;第三产业即服务业,是指除第一产业、第二产业以外的其他行业;

4.粮食播种面积及产量数据采用粮食生产统计监测调查结果;

5.主要行业统计范围:①规模以上工业,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的工业法人单位;②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的批发业、年主营业务收入500万元及以上的零售业法人单位;③限额以上住宿和餐饮业,年主营业务收入200万元及以上住宿和餐饮业法人单位;④固定资产投资,计划总投资500万元及以上项目和全部房地产开发投资;⑤房地产开发经营业包括全部房地产开发经营业法人单。

6.本公报数据除教育、文化、卫生等部分指标外均不含南太湖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