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潼南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20

选择区域:>>

2020年潼南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重庆市潼南区统计局 国家统计局潼南调查队

2021年3月20日

2020年,面对新冠肺炎疫情的冲击和影响,全区上下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重要指示精神,按照市委、市政府要求,保持战略定力,精心谋划部署,果断采取行动,众志成城战疫情、战脱贫、战复工、战洪灾,扎实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经过艰苦努力,全区抗疫斗争取得重大战略成果,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态势持续向好。

一、综合

初步核算,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75.26亿元,比上年增长4.3%。按产业分,第一产业增加值77.08亿元、增长5.1%;第二产业增加值206.23亿元、增长5.5%;第三产业增加值191.95亿元、增长2.7%。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15.0:43.5:41.5调整为16.2:43.4:40.4

年末户籍总人口95.09万人,比上年减少0.19万人,其中城镇人口33.81万人,占户籍人口比重(户籍人口城镇化率)为35.56%,比上年降低6.55个百分点。户籍人口出生率为9.1‰,死亡率为8.1‰,自然增长率为1.0‰。户籍人口性别比(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为111.1%,出生婴儿性别比为108.4%

1 2020年年末户籍人口数及其构成

指标 年末数(人) 比重(%
全区总人口 950893 100
其中:城镇

男性

338124 35.6
乡村 612769 64.4
其中:男性 500388 52.6
女性 450505 47.4
其中:0-17岁 171082 18.0
18-34岁 235493 24.8
35-59岁 340868 35.8
60岁及以上 203450 21.4

二、农业

全年实现农林牧渔及服务业总产值111.90亿元,比上年增长5.4%。其中,种植业75.17亿元,比上年增长6.0%;畜牧业23.52亿元,比上年增长2.5%;林业5.92亿元,比上年增长13.4%;渔业6.34亿元,比上年增长2.5%;农林牧渔服务业0.95亿元,比上年增长7.4%

粮食总面积84.6万亩,保持稳定,总产量37.6万吨,较去年增产3759吨,增长1.0%。其中水稻收获面积39.3万亩,与去年持平,产量20.9万吨,较去年增产204吨,增长0.1%,亩产532.7公斤;玉米收获面积17.8万亩,较去年增加7950亩,产量6.8万吨,较去年增产2990吨,增长4.6%,亩产383.6公斤。

蔬菜种植面积97.7万亩,同比增长1.3%;总产量达209.8万吨,同比增长4.0%

生猪出栏55.8万头,比上年减少4.2%;牛出栏5716头,比上年增长0.5%;羊出栏4.9万头,比上年减少11.3%;禽出栏670.0万羽,比上年增长5.7%

2 2020年主要农产品产量

指标 产量 比上年增长(%
粮食(万吨) 37.6 1.0
蔬菜(万吨) 209.8 4.0
出栏生猪(万头) 55.8 -4.2
出栏家禽(万羽) 670.0 5.7

三、工业和建筑业

全年实现工业增加值148.53亿元,比上年增长5.3%,占全区地区生产总值的31.3%,对经济的贡献率为40.81%,拉动经济增长1.75个百分点。

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382.70亿元,同比增长4.1%,增加值比上年增长5.8%,资产负债率42.7%,主营业务收入增长2.3%,利税总额增长83.0%,利润总额增长7.7%,产品销售率96.2%。按规模分,大中型企业产值125.41亿元,下降38.3%;按登记注册类型分,国有经济增长55.1%,集体经济增长905.9%,股份制经济增长7.0%,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下降77.2%,其他经济下降43.9%;按主要产业分,环保表面处理增长66.2%,绿色建材产业增长70.2%,特色消费品产业增长25.5%,循环经济产业增长27.9%,智能制造产业下降19.8%。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110.60亿元、增长13.2%,占规上工业总产值的28.9%;高技术产业产值109.92亿元、下降40.78%,占规上工业总产值的28.7%

全年实现建筑业增加值57.71亿元,比上年增长6.2%。全区共有资质以内建筑业企业70家,其中:一级资质5家,二级资质13家,三级资质52家。

四、固定资产投资

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25.72亿元,同比增长12.9%。其中,国有投资48.46亿元,下降22.1%,占固定资产投资的21.5%;民间投资177.93亿元,增长31.1%,占固定资产投资的78.8%。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8.22亿元,增长65.7%;第二产业投资93.40亿元,增长12.1%;第三产业投资124.10亿元,增长11.1%。从投资类型看,工业投资93.40亿元,增长12.1%;交通投资30.48亿元,增长29.2%

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39.31亿元,同比增长23.5%。其中,住宅投资30.88亿元,增长35.0%;商业营业用房投资5.92亿元,增长37.7%。商品房销售面积154.19万平方米,增长10.6%,其中,住宅136.54万平方米,增长17.7%。商品房销售额76.31亿元,增长4.4%,其中,住宅68.22亿元,增长21.3%

3 2020年房地产开发和销售主要指标及其增长速度

产品名称 单位 产量 同比增长(%
房地产开发投资 亿元 39.31 23.5
其中:住宅 亿元 30.88 35.0
房屋施工面积 万平方米 629.14 4.9
其中:住宅 万平方米 460.63 0.5
新开工面积 万平方米 89.03 176.6
其中:住宅 万平方米 52.49 98.5
竣工面积 万平方米 84.99 64.2
其中:住宅 万平方米 73.95 77.7
商品房销售面积 万平方米 154.19 10.6
其中:住宅 万平方米 136.54 17.7
商品房销售额 亿元 76.31 4.4
其中:住宅 亿元 68.22 21.3

五、商贸旅游

全年批发和零售业实现增加值40.66亿元,比上年增长3.5%,占全区地区生产总值的8.6%;住宿和餐饮业实现增加值11.25亿元,下降0.9%,占全区地区生产总值的2.4%

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59.01亿元,同比增长4.2%;批发业商品销售额207.39亿元,增长8.1%;零售业商品销售额191.20亿元,增长12.8%;住宿业营业额6.05亿元,增长2.6%;餐饮业营业额35.95亿元,增长7.2%

全年新签约项目148个,其中:亿元级项目45个。正式合同金额527.17亿元,实际到位资金额121.32亿元。外贸进出口总额11.14亿元,增长60.5%

全年共接待游客732.87万人次,下降27.4%,实现旅游综合收入43.77亿元,下降20.5%

六、交通和邮电

全年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实现增加值19.19亿元,比上年增长4.4%,占全区地区生产总值的4.0%。规模以上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营业收入同比下降2.5%

全区公路线里程5291公里,高速公路通车里程104公里、在建里程47公里,铁路里程(含复线)57.3公里,客运汽车452辆,公共汽车131辆,出租车200辆。公路、水路运输总周转量分别增长10.9%5.7%,其中,公路客运周转量38718万人公里,公路货运周转量82642万吨公里。铁路旅客发送量71.1万人,到达量72.9万人。

全区行政村通达率达到100%,通畅率达到100%

4 2020年公路、水路、铁路运输周转量

指    标 单 位 绝对数 同比增长%
公路客运周转量 万人公里 38718 -33.2
公路货运周转量 万吨公里 82642 14.4
水路客运周转量 万人公里 0 -
水路货运周转量 万吨公里 1388 5.7
铁路旅客发送量 万人 71.1 -35.2
铁路旅客到达量 万人 72.9 -37.1
铁路货物发送量 万吨 4.0 -7.0
铁路货物到达量 万吨 23.4 33.2

全年邮政业务总量19135万元,增长24.1%,完成邮政函件业务2.89万件,包裹和快递业务318.92万件,快递业务收入969.28万元。

七、财政

全年全区地方预算内财政收入50.70亿元,同口径增长0.8%。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0.28亿元,增长0.2%;税收11.21亿元,增长2.0%,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55.3%;增值税3.20亿元,下降3.3%;企业所得税0.77亿元,增长5.0%;个人所得税0.39亿元,增长86.7%

地方预算内财政支出102.96亿元,同口径增长1.3%。一般公共预算支出72.24亿元,下降5.5%。其中,一般公共服务支出6.93亿元,下降15.3%;教育支出15.09亿元,增长3.7%;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8.78亿元,增长0.5%;卫生健康支出7.86亿元,下降1.6%;文化旅游体育与传媒支出0.93亿元,增长0.2%;节能环保支出3.28亿元,增长1.4%;城乡社区事务支出2.80亿元,下降70.7%;农林水事务支出10.94亿元,增长7.4%

八、金融、保险

全年金融业实现增加值16.06亿元,比上年增长5.1%,占全区地区生产总值的3.4%。年末全区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440.56亿元,同比增长15.2%;各项贷款余额292.11亿元,同比增长15.0%。存贷比66.3%

5 2020年年末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

指标 年末数(亿元) 比上年末增长(%
金融机构存款余额 440.56 15.2
住户存款 330.86 12.7
非金融企业存款 47.72 8.3
财政性存款 5.61 110.1
机关团体存款 56.30 33.7
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 292.11 15.0
住户贷款 142.22 9.5
其中:短期贷款 25.60 27.6
中长期贷款 116.62 6.1
非金融企业及机关团体贷款 149.88 20.8

全年全区保险机构保费总收入8.5亿元,同比增长11.2%;赔付各类保险金2.77亿元,同比增长15.1%

九、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9320元,同比增长7.4%。按常住地分,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8332元,增长5.4%;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055元,增长8.1%

全体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18359元,同比增长5.7%。按常住地分,城镇常住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23423元,增长3.2%;农村常住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12028元,增长8.0%

居民消费恩格尔系数为36.9%,比上年增长0.6个百分点。其中城镇为36.0%,农村为39.2%

6 2020年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指标 单位 绝对额 比上年增长(%
人均可支配收入 29320 7.4
其中:工资性收入 14581 8.3
经营净收入 6156 6.9
财产净收入 1759 5.5
转移净收入 6824 6.4

图4 2020年全体居民人均消费构成

全年全区共有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8.41万人、增长66.9%,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人数39.77万人、增长0.7%。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6.52万人、增长10.8%;城乡居民合作医疗保险参保人数71.39万人、减少2.4%。工伤保险参保人数8.27万人、增长37.6%;失业保险参保人数4.45万人、增长10.4%

年末全区享受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2325人,享受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19279人,农村特困人员救助供养4845人。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为620/月,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为496/月,特困人员救助供养标准为806/月。

十、教育、科学技术、医疗卫生和文化、体育

全区共有各类学校237所。其中,普通中学21所(含高级中学1所,完全中学2所),中等职业学校1所,小学82所,公办幼儿园26所,特殊学校1所,初中、小学阶段入学率达100%。普通初中招收学生7986人,在校学生24527人,毕业学生7640人;普通高中招收学生5051人,在校学生14390人,毕业学生4800人;小学招收学生7231人,在校学生45800人,毕业学生8043人;中等职业学校招收学生597人,在校学生1730人,毕业学生539人。学前教育在校学生24378人,特殊学校在校学生102人。

全区共有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个。截止202011月,全年专利申请839件,其中发明专利申请77件。获得专利授权552件,其中发明专利授权62件。

全年公共卫生服务经费支出0.52亿元,全区拥有卫生机构421个,卫生机构床位4015张,卫生技术人员3695人,其中执业医师1106人。婴儿死亡率2.34‰,甲、乙类传染病发病率134.45/10万。全年完成农村卫生厕所改建0.92万户,累计达10.31万户,普及率89.0%

全区有国家一级图书馆1个,直属分馆4个,镇街分馆22个,24小时自助图书馆2个,并建成数字图书馆、手机移动图书馆、图书馆网站、微信图书馆、微博图书馆、图书馆APP。国家一级文化馆1个,直属分馆1个,镇街分馆22个,并配合市群艺馆建成市、区、镇三级群众文化云平台。建有镇街文化服务中心22个。拥有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4点、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处、区级文物保护单位76处,全国历史文化名镇1处,市级历史文化名镇1处,国家级传统村落3处,登记不可移动文物606处、可移动文物456件(套)、市级非遗项目3910个。人文与自然景观共129处,对外开放旅游景区32处,其中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4处,国家级农业观光旅游示范点3处,市级旅游度假区1处,市级乡村旅游重点村1处,区级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6处。

全年举办了2020年巴蜀福地·六养潼南涪江龙舟赛,重庆市潼南区第五届区运会暨第十一届职工运动会、2020重庆·潼南涪江半程马拉松赛,尤其是5000人跑“潼马”的宏伟壮观场景亮相央视5套和重庆卫视等各大主流媒体,开创了潼南独具特色的户外运动品牌赛事。开展了新年登高、五人制足球赛、门球比赛、柔力球比赛、乒乓球比赛等20余项200余场次群众体育活动,提升了“六养胜地”美誉度和知名度。举办了龙舟端午文化节、年俗文化节、国际柠檬节等10余个乡村文化旅游节会活动,乡村文化旅游共接待人次558万人,占全区游客接待量的76.23%,实现旅游综合收入近33亿元。在春节、国庆、中秋等节日期间,举办大型文化活动20余场,结合新春进基层、扶贫慰问、农民工日、放歌新时代进基层、第八批“中国梦”歌曲推广等活动,开展流动文化进村社千余场,其中演出600余场,惠及群众10余万人(次)。全年共开展讲座39场次,展览81场次,覆盖参与群众6万余人(次),针对各类人群开展辅导培训班近80期。承接好市委宣传部、市文化旅游委主办的市级演艺团队送文化下基层工作,进学校、社区、商圈等地开展演出10场。

全区共有电视用户数35732户。其中有线电视用户29668户,无线地面数字电视用户6064户,数字化率达100%;高清互动用户11971户;党员远教用户3079户,基本覆盖全区行政事业单位党员干部;此外,IP宽带个人用户19796户。

十一、资源、环境和安全生产

全年全社会用电量122105.59万千瓦时、同比增长11.4%。其中,城乡居民生活用电量36494.57万千瓦时、增长11.0%。分产业看,第一产业用电量2204.13万千瓦时、增长2.0%;第二产业用电量55018.75万千瓦时、增长9.7%,其中,工业用电量52537.34万千瓦时、增长11.4%;第三产业用电量28388.15万千瓦时、增长16.2%。规上工业综合能源消费量46.86万吨标准煤,产值能耗0.12吨标准煤/万元。

全年降水量1159.5毫米,平均气温18.0,下雨天数144天。环境空气质量满足优良天数343天。森林拥有面积达59520.8公顷(含非林地造林面积),年新(改)造林4000公顷(含社会投资造林),森林覆盖率达到41.7%(含四旁资源覆盖率4.1%)。

全年共发生7起生产安全亡人事故(均为道路运输事故,死亡5人)。亡人事故和亡人数均分别同比下降22.2%。危险化学品、非煤矿山、烟花爆竹、水上交通、农业机械、渔业船舶等6领域实现“零事故”。

备注:

1.公报中各项数据为初步统计数,部分数据因四舍五入的原因,存在与分项合计不等的情况,正式数据以《潼南统计年鉴-2020》为准。

2.生产总值及增加值绝对数按当年价格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其中,2013-2018年地区生产总值根据“四经普”数据调整。

3.数据来源:户籍人口数据来自区公安局;旅游、文化、体育数据来自区文化旅游委;招商引资数据来自区招商局;交通数据来自区交通局;邮电数据来自中邮潼南分公司;财政数据来自区财政局;金融数据来自中国人民银行合川中心支行;保险数据来自区国资委;社会保障数据来自区人力社保局、区医保局、区民政局;教育数据来自区教委;科技数据来自区科技局;卫生数据来自区卫生健康委;用电数据来自区国网重庆潼南供电公司;降水量、气温数据来自潼南气象局;空气监测数据来自区生态环境局;林业数据来自区林业局;生产安全数据来自区应急管理局;其他数据来自区统计局、国调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