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曲阜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5

选择区域:>>

2015年,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和视察曲阜重要讲话精神,始终坚持实干兴市,全面展开三大布局,深入实施五大战略,强力推进“2711”工程,统筹做好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等各项工作,经济社会发展迈上新台阶,获得济宁市科学发展综合考核第二名的好成绩,实现了十二五顺利收官,为十三五经济社会发展、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综合

经济运行稳中向好。初步核算,2015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GDP)386.51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9.3%。按产业分,第一产业增加值34.34亿元,增长3.7%;第二产业增加值136.80亿元,增长8.2%;第三产业增加值215.37亿元,增长11.0%。按行业分,农林牧渔及其服务业增加值35.34亿元,增长3.9%;工业增加值121.72亿元,增长7.5%;建筑业增加值15.28亿元,增长13.2%;批发和零售业增加值42.35亿元,增长4.3%;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8.40亿元,增长8.1%;住宿和餐饮业增加值10.15亿元,增长4.5%;金融业增加值10.42亿元,增长14.7%;房地产业增加值20.55亿元,增长7.5%;其他服务业增加值122.30亿元,增长14.4%。三次产业对GDP增长贡献率分别为2.80%35.48%61.73%,分别拉动经济增长0.26个百分点、3.30个百分点、5.74个百分点。三次产业结构比例为8.935.455.7,与上年相比,第一产业下降0.13个百分点,第二产业下降1.65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提高1.78个百分点。人均生产总值59559(2015年平均汇率折算为9563美元),比上年增加3644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8.9%

二、农业

农林牧渔业平稳发展。农林牧渔及其服务业实现增加值35.34亿元,增长3.9%。其中,种植业25.58亿元,增长2.2%;林业0.90亿元,增长7.3%;牧业7.52亿元,增长8.1%;渔业0.33亿元,下降7.5%;农林牧渔服务业1.00亿元,增长9.9%

主要农产品产量基本稳定。荣获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市称号。粮食作物播种面积7.28万公顷,总产量保持在10亿斤以上,达到53.10万吨,实现十三连丰。其中,夏粮25.69万吨,增长1.9%;秋粮27.41万吨,下降6.9%。平均单产486.4公斤,比上年减少4.9公斤,下降1.0%。棉花产量821吨,下降0.5%;油料产量1.06万吨,下降17.2%;园林水果产量4.13万吨,下降10.6%

现代农业加快发展。规模以上农业龙头企业达到130家、农民合作社710家、家庭农场182家、规模饲养场320个,三品一标农产品125个,创成国家级出口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

林业生态建设成效显著。全年新增造林面积1670公顷,年末实有林地面积29905公顷,森林覆盖率达到37.9%。农田林网新增和改善面积2000公顷,四旁(零星)植树1251万株。林木产量20924立方米,活立木蓄积量111.77万立方米。

畜牧业产品产量有所下降猪牛羊禽肉产量6.31万吨,下降15.6%;禽蛋产量0.62万吨,下降4.6%;奶类产量2.51万吨,下降24.9%

渔业生产略有下降全市水产养殖面积1000公顷、下降6.3%,全年水产品总产量4230吨、下降4.9%

农业生产机械化程度提高。年末拥有农业机械总动力77.52万千瓦,增长1.2%。其中,农用拖拉机6854台,拖拉机配套农具15254台,耕整机425台,播种机2871台,联合收获机3425台。全年机耕面积3.59万公顷,机播面积7.53万公顷,机电灌溉面积4.01万公顷,机收面积7.06万公顷。年末机械化作业服务组织181个,从业人员1631人。全年农业生产燃油消耗6966万吨。年末耕地面积4.71万公顷,其中有效灌溉面积3.46万公顷。机电井达到28357眼,其中规模以上机电井9976眼。

三、工业、建筑业

工业企业持续增加年末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238家,较年初净增41家。其中,年主营业务收入超过10亿元的企业2家。

工业生产平稳增长全年全部工业增加值121.72亿元,比上年增长7.5%。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4%,规模以下工业增加值增长5.5 %。在规模以上工业中,分经济类型看,国有控股企业下降11.3%,集体企业下降1.7%,股份制企业增长15.1%,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下降10.8%,私营企业增长8.6%。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加快。高新技术企业54家,实现产值76.47亿元,增长6.4%;高新技术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31.89%,比上年提高3.49个百分点。万元GDP能耗、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继续下降,超额完成年度和十二五规划目标。

企业效益稳中趋好规模以上工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63.23亿元,增长3.9%;实现利润28.45亿元,增长5.1%;实现利税47.74 亿元,增长8.7%。企业亏损面6.6%,较上年扩大0.9个百分点,亏损企业亏损额0.76亿元。全员劳动生产率13.44万元/人(按增加值计算),增长8.9%。产品产销衔接良好,规模以上工业产品产销率99.5%

建筑业稳定发展。全年全社会建筑业实现增加值15.28亿元,增长13.2%。年末资质以上建筑业企业48家、增加1家,实现建筑业产值94.81亿元,增长11.4%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较快增长全年在建项目270个,其中新开工项目244个,增长0.4%。亿元以上项目105个,增长4.0%。全市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完成237.94亿元,增长16.5%。其中,第一产业投资10.85亿元,增长32.7%;第二产业投资121.67亿元,增长17.2%;第三产业投资105.42亿元,增长14.3%。三次产业投资比重由上年的4.0:50.8:45.2调整为4.651.144.3。工业投资完成114.15亿元,增长16.3%,占全部投资的48.0%,其中工业技术改造投资81.31亿元,占工业投资的71.2%

房地产开发投资力度减弱。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20.56亿元、下降8.9%,占全市投资总额的8.6%。其中,住宅投资16.88亿元,增长8.1%;办公楼投资0.75亿元,下降44.0%;商业营业用房投资2.47亿元,下降53.2%。商品房施工面积385.23万平方米,增长14.5%;竣工面积44.82万平方米,增长143.7%;销售面积114.95万平方米,增长0.1%,其中住宅销售面积93.48万平方米,下降4.6%

五、国内贸易

市场消费稳定增长。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78.77亿元,增长13.1%。按消费类型统计,商品零售额149.02亿元,增长13.8%;餐饮收入额29.76亿元,增长9.8%。按经营地统计,城镇消费品零售额130.21亿元,增长13.1%;乡村消费品零售额48.57亿元,增长13.0%

主要商品销售良好。全市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住宿餐饮企业137家,比上年净增16家。在限额以上企业商品零售中,粮油、食品类增长27.9%,饮料类增长26.7%,烟酒类增长10.3%,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增长13.8%,煤炭及制品类增长18.7%,石油及制品类增长23.1%,建筑及装潢材料类增长21.7%,汽车类增长17.5%

六、对外经济、民营经济

对外贸易实现历史性突破。全市进出口总额突破2亿美元,达到21504万美元,增长38.3%。其中,出口16055万美元,增长15.6%;进口5449万美元,增长228.1%。对外贸易顺差10606万美元,比上年减少1626万美元 

利用外资取得新成绩。全市新批外商投资项目(含增资项目)7个。合同利用外资6946万美元,增长92.9%;实际利用外资突破1亿美元,达到10838万美元,增长8.2%。第三产业利用外资6643万美元,增长471.7%,占全市外资总额的61.3%

招商引资成效显著强力推进招商引资天字号工程。全市在谈及意向项目187个,拟投资总额349.43亿元;新签约项目194个,合同利用市外资金259.45亿元,其中过亿元项目96个,合同利用市外资金213.13亿元;全年新开工招商引资项目108个,总投资额126.68亿元,其中过10亿元项目2个,过2亿元项目15个,过1亿元项目45个。

民营经济发展壮大。市场主体快速增长。年末全市各类市场主体3.75万户,新增2509户。民营企业4128户,从业人员9.24万人;个体工商户3.34万户,从业人员11.35万人。民营经济实现营业收入1040.99亿元,增长16.1%注册资金68.26亿元,增长6.5%民营经济上缴税金23.92亿元,增长6.6%

七、交通、邮电、供电

交通运输业稳步发展。全市公路运输里程1501.4公里,其中境内高速公路全长65.7公里。全市公路运输完成货运周转量60719万吨公里、增长8.1%,公路货物营运车辆3156辆、载重37007吨;客运周转量17390万人公里、下降5.8%,公路旅客营运车辆395辆、客位7694个。年末民用汽车拥有量65196辆、增长8.8%,其中轿车拥有量61546辆。

邮政电信业持续发展。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总量28183万元,其中邮政业务总量1415万元,电信业务总量26768万元。邮政业全年完成邮政函件业务1605.2万件,包裹13.71万件,特快专递5.67万件。电信业年末市话交换机容量5.07万门,农话交换机容量3.01万门,移动电话交换机容量151.18万门。全市固定电话用户5.22万户,其中城市固定电话用户2.89万户,农村固定电话用户2.33万户。移动电话用户达到53.52万户,其中4G用户15.26万户。全市互联网用户9.59万户,其中宽带用户8.77万户。

供电能力持续增强。全年用电量122532万千瓦时,增长2.6%其中,第一产业用电7296万千瓦时,增长12.6%;第二产业用电60197万千瓦时、下降1.0%,工业用电55609万千瓦时,下降1.2%;第三产业用电23779万千瓦时,增长9.2%;城乡居民生活用电31260万千瓦时,增长3.1%

八、服务业、文化和旅游产业

服务业实现增量提质。全市实现服务业增加值215.37亿元,同比增长11.0%。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55.7%,比上年提高1.78个百分点;实现服务业税收11.77亿元,增长2.6%,占全部税收的比重达到49.2%

文化和旅游产业蓬勃发展。建成中国第一个文化国际慢城。尼山省级文化旅游度假区、国家级文化产业园核心区加快建设,尼山圣境一期、孔子博物馆主馆等完成主体,鲁故城考古遗址公园、吃亏是福孔子学苑、曲阜干部学院、鲁班文化产业园等加快推进。孔子文化节、世界儒学大会等成功举办。百姓儒学+乡村游模式不断完善,成为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市。年末A级旅游景区达到13家,其中5A级景区(三孔1个,4A级景区3个,3A级景区9个。 “三孔景区接待中外游客486.7万人次、增长18.9 %,实现门票收入1.92亿元,增长7.0%。吴村、石门山、尼山等成为省旅游强镇。省级旅游特色村17个、新增7个。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1处,山东省文物保护单位48处,济宁市文物保护单位9处。文物景区免费对曲阜市民开放。

九、财税、金融

财税实力不断增强。全市财政总收入完成32.58亿元,增长8.8%。其中,地方财政收入25.69亿元,增长13.1%。地方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达到6.6%,同比提高0.3个百分点。全市财政支出41.34亿元,增长17.2%。民生领域支出得到更好保障。公共安全支出增长10.0%,教育支出增长17.0%,科技支出增长40.7%,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增长67.1%,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增长33.3%,城乡社区支出增长108.6%,农林水支出增长14.7%,住房保障支出增长30.5% “两税收入完成24.65亿,增长6.5%。其中,国税部门10.17亿,增长1.4%;地税部门14.48亿,增长10.4%两税税收收入23.94亿元,占GDP的比重达到6.2%镇街主体功能区建设成效显著,财政实力不断增强。地方财政收入过5千万元的镇街9个,比上年增加1个;7个镇街收入突破亿元,比上年增加4个。 

金融市场运行稳健。年末金融机构各项人民币存款余额262.94亿元,比年初增加29.27亿元,同比增长12.5%。其中,住户储蓄余额180.36亿元,增加24.90亿元,增长16.0%;非金融企业存款38.01亿元,增加6.02亿元,增长18.8%。年末金融机构各项人民币贷款余额141.05亿元,比年初增加14.84亿元,增长11.8%。其中,短期贷款余额52.81亿元,减少1.94亿元;中长期贷款余额79.47亿元,增加17.32亿元。

保险业较快发展。全年各类保费收入7.17亿元,增长13.0%。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1.80亿元,增长12.0%;寿险保费收入5.38亿元,增长13.4%。全年累计支付赔款和给付保险金2.61亿元,其中财产险赔付金额0.77亿元,寿险给付金额1.84亿元。

十、城乡建设、环境保护、气象服务、安全生产

城乡加快统筹发展。全市牢固树立全域城镇化理念,坚持不懈抓建设、促提升、优环境,城乡一体化步伐加快。高铁新城加快崛起,旧城改造加快推进,八城同创取得重大突破,创成国家卫生城市。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58.22%,比上年提高2.68个百分点。全市建成区面积扩大到27平方公里。自来水年供水总量1163万立方米,供水综合生产能力10万吨/日,用水普及率达到100%。年液化石油气供气总量2100万立方米,用气户数0.7万户;天然气供气总量3219万立方米,用气户数5.24万户。供热能力达320/小时,供热总量243万吉焦,供热面积504万平方米。年末拥有路灯51186盏。公园25个,公园面积达到379公顷。建成区绿化覆盖面积1073公顷绿化覆盖率40.96%。人均公共绿地面积20.8平方米。垃圾无害化处理场1座,垃圾日处理能力300吨,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0%。污水处理厂3个,全部执行一级A排放标准,日处理污水能力达到8.5万吨。美丽乡村加快建设。吴村、石门山、尼山成为济宁市级美丽乡村示范片区,吴村镇被评为中国美丽乡村建设示范镇。建成美丽乡村30个、生态文明村89个、国家级生态镇9个,获得省生态文明乡村建设工作先进市。

生态环境继续改善。牢固树立生态保护红线理念,强化大气污染综合整治,推广节能和清洁能源,提升城乡大绿化工程,全市环境质量进一步提高。国家生态市通过国家技术评估。全年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100%,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100%城市饮用水源达标率100%

气象服务能力提升。建立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发布与传播绿色通道,预警信息通过广电媒体传播覆盖面达到100%。在“4.28”冰雹天气、“11.23”暴雪天气过程中,发布预警信息11次。全年开展人工影响天气作业2次,年降水量达到564.6毫米,平均气温15.4℃

安全生产事故下降。安全生产监管机制不断完善。全年发生各类生产安全事故12起,比上年下降20.0%;亿元GDP生产安全事故死亡0.028人,继续保持下降趋势。

十一、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

教育名市加快建设。济宁学院附属学校、亚孤儿学校投入使用。荣获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市称号。全年考入大中专院校人数2977人,其中本科人数1380人、专科人数1597人。年末全市共有各级各类学校276所,专任教师8469人,在校生15.58万人,年内毕业生41908人。其中,高等学校4所,在校研究生3508人,本科生44961人,专科生10756人,年内毕业生16112人;中等专业学校4所,在校生11672人,年内毕业生3534人;职业中专1所,在校生1599人,年内毕业生489人;普通高中2所,在校生9255人,年内毕业生3131人;普通初中23所,在校生15875,年内毕业生6129人;小学92所,在校生38448人,年内毕业生5548人;聋哑学校1所,在校生277人,年内毕业生8人;学前教育幼儿园149所,在园幼儿19339人,离园幼儿6957人。儿童入园率100%,适龄儿童入学率100%,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98.0%,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95.0%

科技创新能力增强。荣获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称号。全年取得各类科研成果66项,引进转让科技项目116项。专利申请量599件,专利授权量485件。创成国家工程实验室和企业技术中心4个、院士工作站4家。新增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6家,达到20家。新增科技示范园(基地)6家,达到53家。全年强制检定计量器具12980台(次), 强检种类21

文化事业融合发展。荣获全省四德工程建设示范市、全国文化先进市称号,成功举办第二届百姓儒学节,成为首批省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年末文化事业机构数5个,艺术表演团体4个,艺术表演场所3个,影剧院、博物馆、文化馆、档案馆各1个,文化站12个,农村文化大院405个,市属公共图书馆1个、藏书145千册。拥有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1个。年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5个,省级16个,市级33个,县级132个。广播电视覆盖面继续扩大。全市有电视台、有线电视台、人民广播电台各1座。全年公共广播节目播出时间3960小时,公共电视节目播出时间6570小时。全年被中央台采用广播节目8条、电视节目10条。有线广播电视传输干线网络长度980公里。有线广播电视用户8.79万户,数字电视用户8.59万户。年末广播、电视人口综合覆盖率均为99.4%

卫生服务条件进一步改善。新人民医院、高铁新城医院完成主体,中医院创成三甲一村一医工程、基本药物制度实现全覆盖。先看病后付费、困难家庭大病全报销、全民免费健康查体等惠民政策深入实施。年末全市共有各类卫生机构361个,其中医院19个,疾控中心、卫生监督所各1个,中等医学教育机构1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3个,社区卫生服务站7个,厂矿卫生室49个,村卫生室276个,其他医疗卫生机构4个。卫生工作人员4568人,其中卫生技术人员4053人。在卫生技术人员中,执业医师1977人,注册护士1334人。全年完成诊疗服务218.61万人次。年末医疗卫生机构床位2765张,其中医院1777张,乡镇卫生院502张。

体育运动广泛开展。全市有国家级群众体育场地2处,专职教练员31人,等级裁判员26人,等级运动员8人,全年向济宁市以上体校输送队员34人。在济宁市以上举办的运动会上获金牌63.5枚,银牌37枚,铜牌40枚。中小学生体育达标人数59728人,中小学生体育达标率93.0%

十二、人口、就业、居民生活、社会保障

人口保持低速增长。年末常住人口65.07万人、增长0.54%,其中城镇人口37.88万人,农村人口27.19万人。全年出生人口5374人,出生率8.31‰;死亡人口3793人,死亡率5.87‰;人口自然增长率2.45‰。新出生婴儿男女性别比为114.1:100,合法生育率为97.06%

就业稳定增加。全民创业工程加快实施,成为全国就业先进工作单位。年末全社会就业人口总量38.84万人。全年通过各种途径安置就业13923人,其中新增城镇就7100人,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 6823人。年末登记失业1405人,城镇登记失业率2.7%,低于年初确定的3%的控制目标。

居民生活水平稳步提升。大力践行百姓至上理念,群众幸福感和满意度不断提升。群众满意度考核突破90分大关,连续三年获得群众满意度考核第一名。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835元,增长9.0%。按常住地分,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034元,增长8.1%;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111元,增长9.1%。全市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10485元,增长10.7%。城镇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14037元,增长13.4%;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6733元,增长8.2%。居住条件继续改善。城镇居民人均现住房建筑面积43.21平方米,农村居民人均现住房建筑面积42.88平方米

社会保障水平不断提升。率先实现养老、医疗等五项社会保险全覆盖。年末全市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人数9.83万人,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人数40.48万人。城镇基本医疗保险人数65.29万人,其中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人数8.48万人,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人数55.82万人,参加城镇基本医疗保险的农民工9944人。失业保险人数6.93万人,工伤保险人数10.09万人,生育保险人数5.02万人。养老、医疗、失业、工伤和生育保险基金当年支出额93191.29万元。居民医疗保险人均筹资标准480元,政策范围内住院报销比例达到75%以上。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及大病医疗保险最高报销额提高到45万元。全市企业在岗职工最低工资标准达到1450/月。

社会福利事业持续发展。年末各类可提供食宿的收养型社会福利单位21个,床位2466张,收养各类人员1986人。城镇建立各种社区服务设施 177个,其中综合性社区服务中心1个。全年销售社会福利彩票11982.67万元,接受社会捐赠755.8万元。

社会救助保障标准进一步提高。全面实施阳光低保。城市低保标准提高到每人每月520元,农村低保标准提高到每人每年3660元。全市城镇居民低保对象1087户、2776人,发放低保金1156.6万元;农村居民低保对象9344户、16919人,发放低保金3602.9万元;救助突发性灾难家庭4038户,发放救助金 1418.1万元;供养农村五保老人1230人,年投入供养资金628.5万元,五保集中供养率达到96.0%;全市社会福利企业12个,安置残疾人员就业422人。

注释:

1、公报所列各项数字均为初步统计数据;部分数据因四舍五入的原因,存在着与分项合计不等的情况。

2、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和人均生产总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不变价格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