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曲阜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3

选择区域:>>

2013年,面对复杂多变的经济发展环境,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曲阜重要讲话精神,牢牢把握“跨越发展、争先进位”总基调,坚持“实干兴市”总要求,凝心聚力,攻坚克难,强力推进“2711”工程,全市经济发展提速增效、百姓福祉持续提升、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为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了良好基础。

一、综合

经济保持较快增长。初步核算,全市实现生产总值(GDP)331.66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2.5%。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31.57亿元,增长4.8%;第二产业增加值126.92亿元,增长15.2%,其中工业增加值115.27亿元,建筑业增加值11.65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2.7%和45.7%;第三产业增加值173.17亿元,增长11.7%。三次产业对GDP的贡献率分别为3.4%、48.9%和47.7%,分别拉动经济增长0.4个百分点、6.1个百分点和6.0个百分点。产业结构调整稳步推进,三次产业的结构比例为9.3:38.2:52.5,与上年相比,第一产业占比持平,第二产业占比下降1.4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占比提高1.4个百分点。人均GDP达到51416元(按年均汇率折算为8302美元),比上年增加5053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12.2%。

二、农业

农林牧渔业平稳发展。全市农林牧渔及服务业实现增加值31.57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4.8%。其中,种植业增加值21.42亿元,林业增加值0.81亿元,牧业增加值8.26亿元,渔业增加值0.29亿元,农林牧渔服务业增加值0.80亿元。农、林、牧、渔及农林牧渔服务业增加值比例为67.8:2.6:26.2:0.9:2.5。

粮食种植面积增加。全年粮食播种面积113.31万亩,比上年增加2.67万亩,增长2.4%。经济作物播种面积14.12万亩,比上年减少0.53万亩,下降3.6%。粮经作物播种面积比例为88.9:11.1。全年蔬菜面积达到9万亩,果园面积26084亩。

主要农产品产量稳定。荣获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市称号,粮食总产保持在10亿斤以上。全年粮食单产达到490.5公斤/亩,比上年减少16.3公斤/亩,下降3.2%。粮食总产量达到55.58万吨,比上年减少0.49万吨,下降0.9%。其中,夏粮25.26万吨,增产1.2%;秋粮30.32万吨,减产2.5%。经济作物有增有减。全年油料总产1.28万吨,增长15.3%;棉花产量820吨,下降34.1%;水果总产4.76万吨,增长4.4%;蔬菜总产22.59万吨,增长6.7%。

现代农业加快发展。规模以上农业龙头企业达到89家、一村一品专业村89个,注册家庭农场153家、农民合作社454家,累计流转土地27万亩。

林业生态建设取得新成效。全市城乡大绿化工程植树2476万棵,全年新增造林面积1873公顷,年末实有林地面积达到25693公顷,森林覆盖率达到34.5%。

畜牧业生产保持稳定。全年生猪出栏66.91万头,增长0.3%;出栏家禽1857.82万只,增长2.1%;出栏牛0.92万头,下降1.1%;出栏羊39.36万只,下降0.2%。年末大牲畜存栏1.09万头,生猪存栏28.76万头,羊存栏22.28万只,家禽存栏636.57万只。肉产量达到8.15万吨,增长0.9%;蛋产量4.16万吨,增长1.5%;奶产量0.78万吨, 下降12.4%。

渔业生产较快增长。全市水产养殖面积1467公顷,水产品产量4720吨、增长40.1%。

农业机械化程度进一步提高。年末全市拥有农业机械总动力75.12万千瓦,农用拖拉机7239台,农用汽车2749辆,联合收获机3024台。全年机耕面积3.51万公顷,机播面积7.97万公顷,机收面积7.12万公顷。农村用电量17553万千瓦时。农用化肥(折纯)施用量3.02万吨。年末耕地面积4.72万公顷,其中有效灌溉面积3.49万公顷。机电井达到2.82万眼,其中规模以上机电井0.96万眼。

三、工业、建筑业

工业经济持续向好。坚持“工业立市”战略,推进“千亿攻坚”工程,一事一议、一企一策解决重点企业发展问题,工业经济实现增量提质。年末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160家,完成工业总产值206.25亿元,增长5.1%;工业增加值增长13.27%。工业总产值中,国有企业17.86亿元,增长4.4%;集体企业3.77亿元,下降12.3%;股份制企业177.82亿元,增长7.4%;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6.80亿元,下降1.7%。高新技术产业比重不断上升。年末高新技术企业发展到40家,实现产值52.12亿元,增长23.3%;高新技术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26.58%,占比比上年提高3.01个百分点。万元GDP能耗、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继续下降。

质量效益进一步提升。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47.39亿元,增长17.3%;实现利润24.95亿元,增长31.0%;实现利税38.03亿元,增长24.9%。企业亏损面为3.8%,比上年上升0.5个百分点;亏损企业亏损额1565万元,下降87.5%。全员劳动生产率18.1万元/人(按增加值计算),增长5.2%。产销衔接良好,产销率98.9%。

建筑业生产效益快速增长。全市资质以上建筑企业42家,年末从业人员2.12万人,完成建筑业总产值57.72亿元,增长133.6%。实现利税5.07亿元,增长152.2%。全员劳动生产率28.72万元/人。全市房屋施工面积253.31万平方米,竣工面积160.09万平方米。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持续较快增长。全年在建项目253个,新开工建设项目230个,其中亿元以上项目52个。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74.57亿元,增长24.5%。其中,城镇固定资产投资111.55亿元,农村固定资产投资63.01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3.3%和25.4%。全年到位建设资金199.85亿元,增长34.6%。其中,自筹资金140.03亿元,增长18.3%,占全部建设资金的70.1%。

投资结构调整优化。第一产业投资8.10亿元,增长19.2%。第二产业投资87.04亿元,增长24.0%,其中工业投资78.34亿元,增长26.7%。在工业投资中,制造业完成投资74.27亿元,增长19.5%,占工业投资的94.8%。第三产业投资79.42亿元,增长25.5%。完成改建和技术改造投资75.81亿元,增长15.9%,占投资的43.4%。

房地产引擎马力提升。新天地商住中心、圣都花园、芝兰公馆、锦华苑、千禧苑等项目扎实推进。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24.21亿元,增长80.4%,增速比上年提高57.4个百分点。其中,商品住宅投资18.83亿元,增长57.2%,占全部房地产开发投资的77.8%。全市房屋施工面积318.62万平方米,其中商品住宅施工面积286.19万平方米。商品房销售面积85.06万平方米,其中商品住宅销售面积80.31万平方米。商品房销售额35.92亿元,增长147.2%,其中住宅销售额31.52亿元,增长124.9%。

保障性安居工程扎实推进。全年安居工程建设完成投资1.21亿元,住房施工面积9.64万平方米。其中,廉租住房完成投资0.09亿元,施工面积0.60万平方米;公共租赁住房完成投资0.30亿元,施工面积2.36万平方米;经济适用住房完成投资0.82亿元,施工面积6.68万平方米。全年各类住房施工套数1433套,竣工套数917套。

五、国内贸易

消费市场平稳运行。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39.11亿元,比上年增长13.7%。城乡市场稳步发展。城镇实现消费品零售额98.96亿元,增长15.0%;农村实现消费品零售额40.15亿元,增长10.6%。按消费形态分,商品零售额114.14亿元,增长13.2%;餐饮收入额24.97亿元,增长15.9%。按行业分,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114.14亿元,住宿餐饮业零售额24.97亿元,分别增长13.2%和15.9%。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实现零售额50.59亿元,增长19.0%,占零售总额的36.4%,比重上升6.3个百分点。城乡集贸市场稳步发展,年末全市亿元商品交易市场2处。

各类消费品销售良好。在限额以上企业商品零售中,热点类商品依然旺销,建筑及装潢材料类增长111.3%,汽车类增长74.9%。基本生活类商品走势稳定,粮油、食品、饮料、烟酒类增长27.0%,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增长26.9%。能源原材料类商品持续增长,煤炭及制品类增长23.8%,石油及制品类增长21.3%。

六、对外经济、民营经济

外贸出口实现历史性突破。全年实现进出口总额13633万美元,增长19.1%。其中,出口12935万美元,增长31.6%,实现外贸出口过亿的历史性突破;进口698万美元,下降56.8%。进出口差额(出口减进口)12237万美元,比上年增加4021万美元。

利用外资取得新成绩。全年新批办三资企业4家。实际利用外资9017万美元,增长25.1%。

招商引资成果丰硕。强力推进招商引资“天字号”工程,持续开展境内外系列招商活动,加强与世界500强、大型央企和知名民企对接合作,世界500强德国大陆集团成功落户曲阜。全年新签约招商引资项目143个,签约项目拟投资总额567.30亿元。其中,过亿元项目93个,拟投资总额545.86亿元。深化与上级部门合作,争取上级各类转移支付资金13亿元。

全民创业行动深入开展。年末全市民营经济发展到3.04万户,从业人员16.16万人。其中,民营企业发展到3952户,从业人员9.03万人;个体工商户2.64万户,从业人员7.13万人。民营经济实现营业收入775.27亿元,增长26.0%;注册资金61.31亿元,增长9.5%;民营经济上缴税金21.41亿元,增长10.4%。

七、交通、邮电、供电

交通运输业稳步发展。年末全市公路运输里程1498.5公里,其中境内高速公路全长65.7公里。在全省首批实现“村村通公交”,成为全省城乡客运公交化试点市,荣获全省村级公路网化示范县先进单位。年末全市公交车发展到190辆,出租车209辆。全市公路运输完成货运周转量50603万吨公里,增长9.9%;客运周转量19686万人公里,增长17.3%。

邮政电信业稳定增长。全年邮电业务总量31316万元,增长12.9%。其中,邮政业务量2683万元,增长6.8%;电信业务量28633万元,增长13.6%。邮政业全年完成邮政函件业务2052.3万件,包裹业务25.3万件,快递业务量3.7万件。年末全市市话交换机总容量4.54万门,农话交换机总容量2.19万门,移动电话交换机容量86.00万门。全市固定电话用户5.93万户,其中城市固定电话用户2.77万户,农村固定电话用户3.16万户。移动电话用户达到49.77万户,其中3G用户14.94万户。全市互联网用户6.51万户。

供电能力持续增强。全年用电量132144万千瓦时,增长11.3%。用电量中,生产用电102281万千瓦时,其中工业用电57996万千瓦时,增长13.3%;城乡居民生活用电29863万千瓦时,增长16.4%。

八、服务业、文化和旅游产业

服务业实现增量提质。全市实现服务业增加值173.17亿元,同比增长11.7%。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52.2%,比上年提高1.1个百分点。

文化和旅游产业创新发展。“曲阜文化经济特区”扎实推进,文化产业园核心区加快建设。孔子国际文化交流中心主馆实现封顶,香格里拉酒店建成投用,尼山圣境儒宫全面开工,鲁故城考古遗址公园被批准为第二批国家考古遗址公园。荣获山东省文化强省建设先进市称号。“背论语免费游三孔”荣获“中国旅游营销创新大奖”和“山东省旅游产业创新奖特别奖”。三孔景区成为国家级服务业标准化试点单位和山东省服务名牌,孔庙成为国家级海峡两岸交流基地。鲁城、小雪、吴村、石门山、尼山获得山东省旅游强镇,武家村、北元疃、葫芦套获得山东省旅游特色村称号。荣获中国旅游竞争力百强县第三名。全市A级旅游景区达到10个,其中5A级景区(“三孔”)1个,4A级景区2个。星级宾馆13个。“三孔”景区接待中外游客361.5万人次,实现门票收入1.64亿元。

九、财税、金融、保险

财政实力不断增强。全市财政总收入完成281129万元,增长10.5%。其中,地方财政收入201090万元,增长16.3%,地方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达到6.1%,经济运行质量有新的提高。全市财政支出324447万元,增长27.4%。重点领域支出得到较好保障。其中,科学技术支出增长64.8%,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增长59.8%,城乡社区事务支出增长176.4%,交通运输支出增长52.8%,资源勘探电力信息等事务支出增长168.1%。税收收入较快增长。“两税”税收收入完成213377万元,增长9.8%。其中,国税收入106787万元,增长8.5%;地税收入106590万元,增长11.1%。两税税收收入占GDP的比重达到6.4%。

金融市场运行稳健。年末金融机构各项人民币存款余额2141281万元,比年初增加216213万元,增长11.2%,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1357646万元,比年初增加168581万元,增长14.2%。各项人民币贷款余额1061292万元,比年初增加157033万元,新增额同比下降17.7%。其中,短期贷款余额534721万元,比年初增加95759万元,新增额同比下降18.7%,占全部新增贷款的61.0%;中长期贷款余额444581万元,比年初增加73762万元,新增额同比增长62.8%,占全部新增贷款的47.0%。

保险业持续较快发展。全年各类保费收入52171万元,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13880万元,人身险保费收入38291万元。全年累计支付赔款和给付保险金19192万元,其中财产险赔付金额6591万元,人身险给付金额12601万元。

十、城乡建设、环境保护、安全生产

城乡面貌变化显著。深入实施“全域城镇化”战略,城镇化进程加快推进,城镇化率达到53.6%,比上年提高2.36个百分点。围绕“一轴三区”“一路两河”,实施80项城镇建设工程,加快保护复兴古城,加快更新改造旧城,加快开发建设新城,生态宜居水城已然形成。全市建成区面积扩大到27平方公里。自来水年供水总量976万立方米,供水综合生产能力10万吨/日,用水普及率达到100%。年液化石油气供气总量250万立方米,用气户数4689户;天然气供气总量3374万立方米,用气户数4.42万户。供热能力达350吨/小时,供热总量206万吉焦,供热面积425万平方米。年末拥有路灯49990盏。公园21个,公园面积达到392公顷。建成区绿化覆盖面积1050公顷, 绿化覆盖率38.9%。垃圾无害化处理场1座,垃圾日处理能力300吨,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0%。污水处理厂2个,日处理污水能力达到7万吨。城乡加快统筹发展。全年投入“村村”系列工程2.4亿元,小城镇“五个一”工程和24个新型农村社区积极推进。顺利通过省级卫生城市验收。泗河、小沂河等调水工程全面完成,实现“六河贯通”,沂河风景区被评为省级水利风景区。成功创建省级园林城市,荣获全省生态文明乡村建设工作先进市称号。

环境质量明显改善。环境保护工作坚持污染防治和生态环境保护并重,持续抓好水污染防治,重拳整治大气污染,加快实施节能技术改造,全面启动城乡大绿化工程,污染减排指标全部完成,全市环境质量进一步提高。烟尘控制区覆盖面积14平方公里,环境噪声达标面积12平方公里,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100%,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100%。

安全生产事故下降。安全生产监管机制不断完善。全年发生各类生产安全事故16起,比上年下降81.8%;死亡人数下降62.5%;亿元GDP生产安全事故死亡0.036人,继续保持下降趋势。

十一、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

科技创新成果丰硕。荣获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称号。全年共引进转让科技项目98项,取得各类科研成果56项。全市专利申请量717件,专利授权量440件。技术创新体系不断完善,高新技术企业达到40家,其中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11家。科技示范园(基地)31处。全年强制检定计量器具12000台(次)。产品定期检验合格率98.2%。

教育名市深入推进。聘请89名“第一校长”,积极开展教师城乡交流,教学质量进一步提高。年末全市共有各级各类学校250所,专任教师9164人,在校生15.17万人,年内毕业生3.68万人。其中,高等学校3所,在校生53001人,年内毕业生12607人;中等专业学校2所,在校生12767人,年内毕业生2884人;职业中专3所,在校生3205人,年内毕业生504人;普通高中2所,在校生9108人,年内毕业生2683人;初级中学23所,在校生19446人,年内毕业生6581人;小学74所,在校生35587人,年内毕业生5783人;幼儿园142所,在园幼儿18488人,离园幼儿5800人。儿童入园率95.0%,适龄儿童入学率100%,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99%,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到92.4%。

文化事业欣欣向荣。文化惠民工程积极推进,“15分钟公共文化服务圈”基本形成,“善行义举四德榜”实现农村全覆盖,荣获全省“四德”工程建设示范市称号。年末全市拥有文化事业机构5个,各类艺术表演团体4个,艺术表演场所3个,影剧院、博物馆、文化馆各1个,文化站12个,农村文化大院405个,市属公共图书馆1个,馆藏书139千册。拥有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1 个。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国家级4个,省级16个,市级26个,县级108个。广播电视覆盖面继续扩大。全市有电视台、有线电视台、广播电台各1座。全年公共广播节目播出时间3960小时,公共电视节目播出时间6570小时。有线广播电视传输干线网络长度760公里,有线广播电视用户5.19万户,有线数字电视用户4.38万户。年末广播、电视人口综合覆盖率均为99.9%。

医疗卫生名市加快建设。新人民医院建设顺利推进,中医院成功创建“三甲”。“先看病后付费”诊疗服务模式在全市定点医疗机构推开,开展全民免费健康查体。年末全市共有各类卫生机构356个,其中医院18个,疾控中心、卫生监督所各1个,中等医学教育机构1个,计划生育服务站1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3个,社区卫生服务站7个,厂矿卫生室49个,村卫生室276个。各类卫生技术人员3014人,其中执业医师1781人,注册护士1233人。医疗机构床位数2298张。

体育事业持续发展。年末全市有国家级群众体育场地1处,专职教练员22人,等级裁判员20人,等级运动员13人。竞技体育水平有新的提高。在济宁市以上举办的运动会上获金牌33枚,银牌25枚,铜牌33枚。中小学生体育达标率99%。

十二、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人口保持低速平稳增长。年末全市常住人口64.58万人。全年出生人口6276人,出生率为9.83‰;死亡人口4743人,死亡率为7.43‰;自然增加人口1533人, 人口自然增长率为2.40‰,新出生男女婴儿性别比为106.7:100。合法生育率98.2%。

居民生活质量稳步提升。群众最不满意10件事得到较好解决,群众满意度持续提升。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0365元,增长13.1%。农民人均纯收入11268元,增长14.3%。城乡居民人均储蓄21023元,同比增加2568元,增长13.9%。干部职工收入实现较大增长。城乡居民消费水平进一步提高。城镇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13523元,增长9.9%;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6821元,增长11.5%。城乡居民的膳食结构发生明显变化,耐用消费品拥有量继续增加。

居住条件继续改善。年末城镇居民人均居住面积33.84平方米,农村居民人均居住面积42.35平方米。

就业形势稳定。完善就业创业扶持政策,积极解决就业难题,成功举办首届全民创业文化节。全年通过各种途径安置就业14024人,其中新增城镇就业5875人,新增农村劳力转移就业6200人。年末登记失业1310人,城镇登记失业率2.6%,低于年初确定的3%的控制目标。深入实施高校毕业生就业促进计划。全年招考机关事业人员256名,引进高层次人才155名。

保障体系更加完善。各项社会保险扩面征缴成效显著。年末全市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人数9.07万人;参加城镇基本医疗保险人数18.25万人,其中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人数7.10万人,参加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人数11.15万人;参加失业保险的人数5.64万人;参加工伤保险的人数9.40万人;参加生育保险的人数4.40万人。养老、医疗、失业、工伤和生育保险基金当年支出额73193万元。年末全市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人数40.67万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99.1%,人均筹资标准400元,政策范围内住院报销比例达到75%以上。

社会福利事业继续发展。年末各类可提供食宿的收养型社会福利单位15个,床位1756张,收养各类人员1319人。城镇建立各种社区服务设施138个,其中综合性社区服务中心1个。全年销售社会福利彩票1085.36万元,接受社会捐赠308万元。

城乡低保和五保供养标准进一步提高。加大特困家庭、困境儿童、残疾人救助保障力度,更加关爱农村留守儿童、妇女、老年人。城市低保标准提高到每人每月440元,农村低保标准提高到每人每年2550元。全年城镇居民低保对象1094户、2931人,发放低保金1126万元;农村居民低保对象8315户、16170人,发放低保金2455万元;救助突发性灾难家庭2156户,发放救助金990万元;实现了农村五保老人集中供养全覆盖,供养农村五保老人1230人,年投入供养资金586万元;全市社会福利企业12个,安置残疾人员就业422人。

注释:

1、公报所列各项数字均为初步统计数据;

2、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不变价格计算;

3、部分数据因四舍五入的原因,存在着与分项合计不等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