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全县人民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围绕“十二五”期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定位,根据加快转变、跨越发展的要求,着力抓好做大总量、做靓城乡、做强动力、做实民生、做优服务等工作,国民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取得新的进步,“十二五”开局良好。
一、综合
经济总量增加,产业结构调整。初步核算,全年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8.24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增长15.5%,人均生产总值52800元(按常住人口计算),增长19.1%。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12.02亿元,增长5.1%;第二产业增加值24.49亿元,增长27.0%;第三产业增加值21.73亿元,增长10.5%。三个层次产业结构比由上年的22.7:37.8:39.5调整为20.6:42.1:37.3。
财政收入增幅较大,财政支出刚性增加。全县完成财政总收入26065万元,比上年增长24.7%;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8716万元,增长35.1%;其中税收收入15755万元,增长27.3 %。财政一般预算支出61157万元,增长0.5%;其中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4392万元,增长32.1%;教育支出11190万元,下降2.4%;农林水事务支出13307万元,增长12.6%;医疗卫生支出5070万元,增长12.8%;一般公共服务支出6863万元,增长6.7%;科学技术支出319万元,下降40.8%。
居民消费价格一季度同比上涨4.0%,上半年上涨4.5%,前三季度上涨5.5%;全年平均比上年上涨5.2%,其中,食品类上涨10.2%、烟酒类上涨4.1%、衣着类上涨3.2%、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类上涨1.8%、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类上涨7.6%、交通和通讯类上涨2.0%、娱乐体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类上涨0.2%、居住类上涨3.1%。
二、农业
农业生产继续平稳增长。全县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现行价)181243万元,按可比价计算(下同)比上年增长5.2%;其中农业产值77275万元,增长4.3%;林业产值52885万元,增长7.0%;牧业产值23137万元,增长4.7%;渔业产值22092万元,增长5.2%;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5854万元,增长3.0%。完成农业增加值120166万元,增长5.1%。
全年农作物播种面积32.77万亩,下降0.5 %。粮食作物播种面积18.27万亩,下降0.1%,总产量6.51万吨,增长1.6%。油料播种面积1.79万亩,增长1.4 %,总产量1551吨,增长8.1%。棉花播种面积0.02万亩,下降77.5%,总产量11吨,增长22.2%。蔬菜播种面积6.27万亩,增长0.6%。瓜果总产量0.56万吨,下降0.1%,其中:柑桔产量0.68万吨,增长1.3%;西瓜产量0.36万吨,下降1.4%。水产品总产量1.03万吨,增长4.7%。全年出栏肉猪8.82万头,增长1.2%,肉牛867头,下降0.3%,肉羊0.47万头,下降5.2%,肉类总产量7378吨,增长6.2%。家禽出笼44.03万羽,增长1.9%,禽蛋产量734吨,增长4.6%。
三、工业和建筑业
全部工业完成增加值20.71亿元,按可比价计算(下同)比上年增长23.3%。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户数达到82家,比上年增加4家。规模以上工业完成产值51.09亿元,增长32.4%。在规模以上工业产值中,国有企业6604万元,按现行价格计算(下同)比上年下降50.1%;股份制企业46.99亿元,增长66.0%;外商和港澳台商投资企业8125万元,增长20.0%;其他经济类型企业2.1亿元,增长143.2%。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16.38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增长33.2%。规模以上工业实现销售产值50.37亿元,增长63.6%;产销率98.6%,增长0.2%;实现利税总额3.98亿元,增长21.3%;实现利润2.27亿元,增长17.6%。
建筑业因固定资产投资增加而发展较快。全县资质等级建筑业完成产值5.49亿元,增长144.9%。全县拥有资质以上建筑企业5家。全年商品房屋建筑施工面积34.84万平方米,增长36.8%;其中本年新开工面积7.74万平方米,下降54.5%。全年商品房屋销售面积6.85万平方米,增长53.5%;商品房屋销售额14681万元,下降3.7%。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强劲。2011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43.25亿元,比上年增长18.3%。其中:城镇以上投资28.48亿元,增长10.2%;农村固定资产投资14.77亿元,增长37.8%。
在城镇以上固定资产投资额中,500万元以上城镇投资25.58亿元,增长12.1%,其中:建筑安装工程23.24亿元,增长26.3%。房地产开发投资2.90亿元,下降4.3%。
五、贸易、外经
消费市场持续走旺。2011年,全县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1.22亿元,比上年增长21.3%。其中限额以上零售额4.34亿元,比上年增长48.3%。
全县合同外资(验资口径)2350万美元,增长9.0%;实际利用外资(验资口径)1065万美元,增长13.1%;出口创汇5024万美元,增长128.4%。
六、交通运输、邮电和旅游
交通运输业稳定发展。全县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实现增加值4.85亿元,比上年增长5.6%。全年客货运周转量9100.74万吨公里,增长13.0%;货运周转量7938.83万吨公里,增长13.7%。境内公路里程1074.9公里,其中高速公路23公里。
邮政电信业持续发展。全年邮政业务总量996.09万元,比上年下降19.7%;全年发送平常函件20.49万件、特快专递1.22万件,订销报纸累计201.95万份, 订销杂志累计16.19万份;全县国际互联网用户13846户(含网通850户、铁通2943户),市内交换机容量1.65万门(其中电话机总数1.08万部),农话交换机容量2.05万门(其中电话机总数0.66万部),本地电话用户1.74万户,住宅电话用户1.26万户。
旅游业发展水平进一步提升。全年接待游客176.31万人次,比上年增长37.7%;实现旅游收入15.07亿元,增长40.3%。全县星级饭店8个,星级饭店客房总数1030间,各类风景区和文物保护区9个。2011年8月,泰宁县荣膺国家5A级旅游景区的称号。
七、金融
金融业平稳运行。2011年末,全县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33.87亿元,比年初增加1.80亿元,增长5.6%,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18.58亿元,比年初增加2.53亿元,增长15.7%;全县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22.51亿元,比年初增加4.13亿元,增长22.5%,其中中长期贷款余额13.34亿元,比年初增加3.69亿元,增长38.3%。
八、教育、广电、卫生
教育事业不断发展。全县普通中学(含高中)招生数1903人,在校学生数5994人,适龄儿童7021人,小学学龄人口入学率100%。小学招生数1280人,在校学生7175人;普通中学教职员工509人,小学教职员工813人。
广播人口覆盖率99.2%,电视人口覆盖率99.03%。
卫生事业跃上新台阶。全县共有各类卫生机构17个,其中公立卫生部门5个,农村卫生院11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个。实际开放病床总数555张,卫生工作人员620人,其中卫技人员510人。村设置医疗点126个,乡村医生人数156人。
九、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全县年末总人口13.11万人(户籍人口,下同),下降0.23%。男女性别比1.069:1。出生人口1378人,出生率10.50‰;死亡人口1440人,死亡率10.97‰;自然增长率-0.5‰;据人口抽样调查显示,2011年末泰宁县城常住人口11.03人,城镇化水平为43.4%。
城乡居民生活持续改善。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7837元,增长16.8%,农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5296元,增长14.6%,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为49.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068元,增长13.7%。城镇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15939元,增长9.1%,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为27.8%。
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不断加强。全县城镇新增就业人员1763人,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人数856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人员479人,城镇登记失业率2.61%;年末参加基本养老保险职工人数13979人,参加基本医疗保险职工人数12418人,参加失业保险人数4362人,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人数114134人,参合率达99.26%,参加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人数53661人,参保率达82%;享受政府最低生活保障的城镇居民824人,农村居民3250人,分别比上年增加22人和41人,共发放低保金536.2万元,比上年增加175.2万元。各种社会福利收养性单位6个, 各种社会福利收养性单位床位360床。
十、环境保护和安全生产
环境保护力度加大,县区环境质量进一步好转。2011年新增污染治理设施完成投资总额605万元,工业二氧化硫排放量480.36吨,污水处理厂1座,城镇生活污水处理率93%。全县有各类型森林生态自然保护区1处,自然保护区面积5105.7公顷。
安全生产形势稳定。全县共发生各类安全生产事故40起,比上年减少8起;因安全生产事故死亡8人,比上年减少3人;受伤34人,比上年减少8人;经济损失23.78万元,比上年减少30.15万元,下降55.9%。未发生较大道路安全事故,全县水上交通、渔业船舶、农业机械等行业未发生安全生产事故。
注:1、公报中部分数字为初步统计数。
2、本公报地区生产总值、各产业总产值和增加值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
3、部分指标有待于省、市统计局评估反馈,最终以当年的《泰宁统计年鉴》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