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市201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4

选择区域:>>

晋江市201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统  计  公  报

晋江市统计局

(2015年3月25日)

2014年,在晋江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各级各部门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按照市委、市政府的工作部署,以“五城同创”为抓手,科学统筹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积极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在加快创新转型中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经济运行总体平稳,地区生产总值再上新台阶,财政实力持续增强,城乡居民收入稳步提高,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稳居全国第5位,县域经济实力连续21年居全省首位。

一、综  合

年末全市常住人口206.5万人,比上年末增加2万人。人口出生率为13.6‰,死亡率为6.2‰,自然增长率为7.4‰;城镇化水平为64.0%。全市户籍人口110.81万人,其中男性56.67万人,占51.1%,女性54.15万人,占48.9%,男女性别比例为104.6:100。

国民经济平稳增长。初步核算,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492.86亿元,比上年增长9.8%,分别占全省、泉州市的6.2%和26.0%。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8.64亿元,增长2.4%;第二产业增加值998.96亿元,增长9.7%,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68.5%,拉动GDP增长6.7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加值475.26亿元,增长10.1%,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31.2%,拉动GDP增长3.0个百分点。三次产业结构所占比例由上年的1.4∶67.4∶31.2调整为1.3∶66.9∶31.8。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地区生产总值72645元(按年平均汇率折合11826美元),比上年增长8.6%。

财政收入稳步增长。全市公共财政总收入完成198.02亿元,比增8.3%,占GDP比重为13.3%,其中,中央级收入完成83.92亿元,比增1.7%;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完成114.10亿元,比增13.8%。地税部门组织收入57.87亿元,增长16.4%;国税部门组织收入30.79亿元,增长5.1%。公共财政预算支出127.49亿元,增长28.7%。

    物价水平基本稳定。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比上年上涨1.6%,其中,居民服务项目价格指数上涨1.6%,消费品价格指数上涨1.7%。从八大商品类价格指数运行情况看,食品类上涨4.0%,烟酒类上涨2.5%,衣着类上涨5.5%,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类下降3.9%,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类上涨0.4%,交通和通信类下降0.8%,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类上涨0.7%,居住类上涨0.2%。全年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上涨0.1%。

就业继续增加。全年城镇新增就业人员19889人,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人数187人,城镇就业困难对象再就业人数63人,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8630人,城镇登记失业率0.3%。组织3.5万名企业职工参加岗位技能培训,兑现直补资金23.31万元。举办创业培训班7期、技能竞赛6场。举办公益性招聘会122场,帮助企业招工2.8万人。

二、农  业

    农业生产基本平稳。全年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37.00亿元,比上年增长2.6%。其中:农业产值7.53亿元,增长2.6%;畜牧业产值4.93亿元,下降17.0%;渔业产值22.94亿元,增长7.2%;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1.53亿元,增长8.3%。

种植业:全年完成粮食播种面积14.62万亩,产量5.16万吨,分别下降4.9%、0.6%;蔬菜种植面积19.18万亩,产量24.33万吨,分别增长3.5%、3.7%;食用菌产量4646吨, 增长13.5%;水果产量5916吨,下降13.4%。

林业:造林绿化12500亩。

畜牧业:肉蛋奶总产量为2.4万吨,下降20.9%。其中:肉类总产量为1.36万吨,下降28.4%;蛋品0.71万吨,下降11.5%;奶品0.33吨,与上年持平。

渔业生产:全年完成水产品总产量22.81万吨,增长6.0%。其中:近海捕捞17.6万吨,增长5.9%;远洋捕捞0.23万吨;海水养殖4.59万吨,增长2.0%;淡水产品0.39万吨,与去年持平。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稳定增长。全年工业总产值达3715.08亿元,按价格指数缩减法计算比上年增长11.2%。其中,1414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指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企业,下同)完成产值3290.19亿元,增长11.2%。在规模以上工业中,分经济类型看,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产值90.25亿元,下降2.0%;集体工业产值12.07亿元,增长4.2%;股份合作制企业产值9.28亿元,下降17.8%;股份制企业产值1337.82亿元,增长14.1%;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工业产值1824.57亿元,增长10.5%。分企业规模看,产值超亿元企业656家,累计完成产值2939.38亿元,增长13.9%,其中,产值超10亿元企业56家,累计完成产值1172.02亿元,增长11.3%;产值在5亿元-10亿元的企业92家,累计完成产值638.25亿元,增长15.0%;产值在2亿元-5亿元的企业233家,累计完成产值736.62亿元,增长18.4%;产值在1亿元-2亿元的企业275家,累计完成产值392.50亿元,增长12.1%。分行业情况看,制鞋业产值940.86亿元,增长6.8%;纺织服装业产值764.16亿元,增长17.5%;建材陶瓷业产值340.38亿元,增长7.8%;食品饮料业产值293.90亿元,增长28.2%;纸制品业产值199.61亿元,增长12.4%;新材料业产值177.90亿元,增长8.9%;装备机械业产值126.26亿元,增长12.3%;光电信息业产值41.64亿元,下降15.1%;海洋生物业产值24.14亿元,增长20.3%;高端印刷包装业产值22.87亿元,增长16.0%。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销售产值3084.20亿元,增长10.2%,产销率93.7%,比上年下降0.9个百分点;实现主营业务上收入3040.26亿元,增长8.8%;实现利润总额224.40亿元,增长2.8%;利润率7.4%,比上年下降0.4个百分点。

    全年全市用电量达143.23亿千瓦时(含泉州直供区),比上年增长8.7%,其中,工业用电量113.29亿千瓦时,增长5.5%。

全社会建筑业增加值57.75亿元,比上年增长11.0%。全市年末本地资质建筑业企业93家(含劳务分包企业、工业性企业、一体化企业),比上年增加14家,完成建筑总产值57.46亿元,比上年增长56.7%。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较快发展。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达765.87亿元,增长21.2%。其中: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完成748.37亿元,增长21.3%;农户投资完成17.49亿元,增长14.8%。工业投资完成269.02亿元,增长14.8%;第三产业完成投资479.23亿元,增长25.7%。

全市房地产开发投资174.63亿元,比上年增长22.8%,其中,住宅投资120.04亿元,增长22.2%。全市房屋施工面积1554.38万平方米,增长20.4%;新开工面积287.11万平方米,增长0.5%;房屋竣工面积306.02万平方米,增长132.9%。商品房销售面积(含限价房)249.49万平方米,下降5.1%,其中,住宅销售面积203.21万平方米,下降13.3%。全市年末商品房待售面积54.48万平方米,增长62.8%。

五、国内贸易

市场销售平稳较快发展。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54.12亿元,比上年增长12.6%。按经营地统计,城镇消费品零售额212.74亿元,增长15.7%;乡村消费品零售额241.38亿元,增长10.1%。按消费形态统计,商品零售额402.80亿元,增长12.5%;餐饮收入额5.13亿元,增长13.6%。按企业规模统计,限额以上零售额173.97亿元,增长20.9%,占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重为38.3%;限额以下零售额280.15亿元,增长8.0%。在限额以上企业商品零售额中,粮油食品饮料烟酒类增长32.9%,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零售额增长59.2%,汽车类增长17.6%,石油及制品类增长4.9%,建筑及装潢材料类增长79.2%。

全市共有433家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企业,累计实现销售额1107.72亿元,增长36.4%。其中,销售额超亿元企业达162家,累计完成销售额1005.00亿元,增长38.1%。

六、对外经济

外向经济总体平稳。全年全市社会出口交货总值118.79亿美元,增长11.8%,其中自营出口75.93亿美元,增长16.3%,其中内资企业出口41.32亿美元,三资企业出口34.61亿美元,分别增长25.4%和7.1%。

全市全年新批外资项目41个、增资项目34个,合同外资4.04亿美元,比增86.65%,实际到资(验资口径)5.05亿美元,增长0.7%。

七、交通、邮电和旅游

公路建设:全市拥有公路2388.256公里(其中国家主干线64.54公里、国道10.73公里、省道107公里、县道254.517公里、乡道654.636公里、村道1296.833公里),公路等级:一级公路127.689公里(其中高速公路64.54公里)、二级公路433.723公里、三级公路131.838公里、四级公路1507.013公里,等外公路187.993公里。全市陆域公路密度为367.99公里/百平方公里。

道路运输:全市拥有客运企业5家、客车180辆,完成客运量1591.42万人次、完成旅客周转量51273.03万人公里;货运车辆总数26041辆、总吨位131967.504吨。货运企业74家(其中危货企业4家)、货车24949辆、吨位84309.65吨,完成货运量3074.41万吨、完成货物周转量368182.60万吨公里。

水路运输:全市拥有水运企业1家、船舶3艘、载重13502吨、完成货运量52.83万吨、完成货物周转量69106.22万吨公里。

航空运输:全年完成航班起降2.71万架次,比增8.0%;实现旅客吞吐量278.42万人次,比增5.7%;货邮吞吐量4.1万吨,比增6.3%。

    出租汽车运输:全市拥有出租汽车企业1家、出租汽车198辆。

    公共交通:全市拥有公交运营车辆数311辆;公交驾驶员303人;公交线路34条;公交站点824个;公交首末站45个。

    全市拥有机动车维修企业161家,其中一类15家、二类49家、三类96家;摩托车维修企业1家。机动车驾驶培训机构13家、教练车756辆。

 邮电:全年完成邮政板块业务总收入2.03亿元,增长10.4%;电信业务收入(包含电信公司、移动公司、联通公司业务收入)25.21亿元,增长3.2%。

    旅游:全年新增五星级酒店1家,5A级旅行社2家,4A级旅行社1家。截止到2014年年底,全市拥有星级酒店20家,其中五星级5家,四星级6家,三星级9家;旅行社22家,其中5A级旅行社3家,4A级旅行社1家;3A级旅游景区3家;全年共接待游客574.09万人次,旅游总收入100.04万,同比增长18.2%和17.9%”。

八、金融

金融市场运行总体平稳。全年金融业增加值49.13亿元,比上年增长11.2%。年末金融系统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1291.48亿元,比上年末增加95.97亿元,增长8.0%,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692.03亿元,比上年末增加36.4亿元,增长5.6%。年末全市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983.19亿元,比上年末增加123.1亿元,增长14.3%。

全年证券市场通过发行、增发、配售股票共筹集资金46.63亿元,比上年减少28.81亿元。其中,新发行A股1只,发债1只,筹集资金17.43亿元;境外新发行上市(含H股)1只,发债2只,筹集资金19.6亿元。截至2014年末,累计境内上市公司(A、B股)6家,累计境外上市公司(含H股)37家,境内外总市值超2000亿元。2014年股票交易额1,193.41亿元,比上年增加423.61亿元,年增长率55.03%。

全市保险业实现各项保费收入37.83亿元,保费规模占泉州保费收入27.65%。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13.59亿元,增长21.64%;人身险保费收入24.24亿元,增长11.69%。赔款支出7.36亿元,增长6.53%,其中财产险理赔支出6.52亿元,增长5.37%。人身险各项给付支出0.84亿元,增长16.51%。

九、人民生活与社会保障

城乡居民收入继续增加。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8960元,比上年增长10.1%。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7070元,增长9.6%,其中,工资性收入20644元,经营净收入10707元,财产净收入4361元,转移净收入1358元;人均生活消费支出25195元,增长8.2%,其中,人均食品消费支出7953元,增长11.0%,恩格尔系数为31.6%。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611元,增长10.6%,其中,工资性收入9994元,经营净收入5099元,财产净收入639元,转移净收入879元;人均生活消费支出13223元,增长11.3%,其中,人均食品消费支出5000元,增长9.1%,恩格尔系数为37.8%。

城镇职工基本养老、医疗、工伤、生育、失业保险参保人数分别为29.77万人、21.90万人、22.27万人、22.57万人和13.39万人。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总参保人数62.76万人,续缴43.58万人,续缴率91.99%。被征地人员养老保障紧跟市重点项目建设,即征即保,新增参保12527人,累计7.32万人参保。城乡居民保基础养老金每人每月从100元提高到120元,企业退休人员人均月养老金达2012.12元,2014年人月均增加202.41元。

全市城乡低保对象9062户17616人,五保对象658户698人,年发保障金5916.5502万元。城乡低保标准由420元提高到470元,人均补助水平由250元提高到280元;五保供养标准由650元提高到725元。新农合人均筹资标准提高到420元,参合人数96.91万(含新晋江人),参合率99.99%,大病补偿累加封顶线由35万元提高到60万元,转外就医比例下降6.43%。

十、教育、科学技术和质量监督

教育:全市现有普通中学54所,中职教育学校(教学点)5所,完全小学289所,幼儿园班数2102个,市直培训机构40个、教师进修学校1所、特殊教育学校1所、特教辅读班6个。全市中学专任教师5438人,中职教育专任教师617人,小学专任教师6510人,幼儿园专任教师3851人,特殊教育学校专任教师55人,职业技术培训机构专任教师306人。2014年秋,中小学、幼儿园在校生34.98万人,增幅3.1%,其中,来晋务工人员子女20.94万人,增幅5.1%。全市幼儿园在班幼儿8.10万人,增幅2.2%,其中,来晋务工人员子女4.94万人,增幅2.4%。全市常住人口学前三年入园率97.9%;学前一年入园率99.5%。全市义务教育阶段学生22.93万人,增幅3.9%,其中,来晋务工人员子女14.56人,增幅4.4%。全市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100%,初中学龄人口入学率99.4%;初中辍学率城区0.63%、农村1.30%;应届初中毕业生升入高中阶段教育的升学率98.01%。全市普通高中在校生23556人,增幅0.4%,其中,来晋务工人员子女8830人,增幅31. 6%。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163.6%。中职在校生15655人(全日制12060人),增幅0.8%,其中,来晋务工人员子女5423人(全日制4138人),增幅14.4%。市特教学校学生279人;6个特教辅读班,学生49人;2个社会助残机构(安海育婴院15人、残联聋耳语训部22人)共37人。6—14周岁三类残疾儿童入学率为97.2%。

科技:全年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分别为5966件、3478件,其中发明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分别为530件、175件,发明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同比增长7.91%、49.79%。全市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462件,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2.26件。荣获2013年度福建省科技进步奖6项。获泉州市科技奖21项。评选出晋江市科技奖39项,其中市长特别奖1项、科技创业奖2项、科技进步奖19项和专利奖17项。评定晋江市科技奖40项,新增浔兴公司为国家知识产权示范企业,新增恒安公司等2家企业为国家知识产权优势企业,新增百凯公司等2家企业为省级知识产权优势企业,新增峰安公司等5家企业为省企事业知识产权贯标试点单位;新增省创新型企业13家、省高新技术企业4家、省创新方法推广应用试点企业5家,新认定连捷纺织等22家企业为泉州市第二批科技小巨人企业,确认三斯达等6家企业为本级企业知识产权试点单位;新认定省企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6家,新认定晋江市创意创业创新科技孵化基地(科创慧谷·晋江)为泉州市科技企业孵化器,新增三斯达等6家中心为泉州市行业技术开发中心、泉州市聚酯纤维等11家中心为泉州市企业工程技术中心,做好本级24家企业研发中心机构备案;全市累计培育高新技术企业80家、创新型企业家78家、省科技型企业246家、泉州市“科技小巨人”企业93家。今年来累计获得各级财政科技项目经费5471万元。实施本市级科技项目二批计215项,下达扶持经费3821万元。

质量监督:全市累计1家企业获评 “福建省政府质量奖”;4家企业获评“泉州市政府质量奖”;108项产品获评福建名牌产品;16家企业通过国家实验室认可。组织47家企业提交申报51项福建名牌产品。柒牌公司通过省政府质量奖专家现场审核。七匹狼中国男装博物馆通过现场评审,获得“省级中小学质量教育社会实践基地”称号。新增2家企业获评 “泉州市政府质量奖”, 2家企业通过国家实验室认可。累计4家参与5项国际标准制修订、47家参与61项国家标准制修订、54家参与76项行业标准的制修订、25家企业参与9项地方标准的制修订。完成新赋码单位7110家,变更、换证5100家,年审及网上提交年度报告16200家。发展商品条码系统成员217家、续展267家。开展监督检查定量包装物8家9批次,完成计量器具检定30580台次。全市生产企业产品质量检验12971批次,其中监督抽查检验1145批次,委托检验、测试11826批次。

十一、文化、体育和卫生

文化:重点文化工程《晋江文化丛书》(第六辑)由厦门大学出版社正式出版,包括《蔡清评传》、《王慎中评传》、《晋江历代人名辞典》、《晋江当代旅外文化名人辑要》、《晋江六十年戏剧选》、《晋江六十年歌曲选》等6册,约140万字。拍摄电视纪录片《闽台文脉在晋江》共8集,并于2014年4月在台湾东森电视台播出。完成拍摄《心字石》等人文微电影。“大美晋江”惠民舞台系列工程全面铺开;新编高甲歌舞《金童闹春》参加中央电视台CCTV元宵晚会演出;复排《狄杨合兵》、《包公卖三铡》两个新编大型高甲剧戏。加强对台文化交流,创作以晋江龙山寺为载题,对台文化交流题材的剧目《龙山情缘》和高甲剧目《情归五店市》;开展闽台东石“数宫灯”活动;派遣南音代表团一行12人赴台中台南交流演出;在金井镇围头村举办第四届海峡两岸(围头)七夕返亲节。与香港偶影艺术中心联合在香港成立“香港晋江木偶艺术交流传播中心”。市高甲剧团往澳门参加第二届“澳门福建文化节”演出活动;市博物馆引进北京石刻博物馆《馆阁气象——馆藏明清皇家书法刻石拓片展》、《中华古桥展》等。

体育:承办2014年亚洲沙滩排球锦标赛。举办第二届361°杯中国晋江自行车公开赛。举办晋江市第十二届运动会。组织参加福建省第十五届运动会,以877.5分的比赛得分位居福建省86县(市、区)总分第二名。全年向上级共输送体育后备人才共54人。

卫生:2014年末,全市有医疗卫生机构812家,其中公立医疗卫生机构30家(包括三级综合医院1家、三级乙等中医医院1家、二级甲等综合医院2家、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家、卫生监督所1家、妇幼保健院1家、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6家、镇卫生院12家、开发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家,新农合管理中心、卫协会、英墩华侨医院、卫生进修学校等局直属事业单位),民营医疗机构44家,村卫生所604家,社区卫生服务站132家。编制床位数3864张,实有床位数3911张。各类卫技人员5143人,其中,执业医师1653人,执业助理医师335人,注册护士1383人,药剂人员343人,检验人员189人,其他卫生技术人员1240人。

十二、资源、环境和安全生产

全年共办理建设项目竣工环保验收93家,共发放排污许可证405份。完成工业危险废物转移报批初审83家次,监督转移危险废物216批次,合计2916.68吨。完成我市排污权储备化学需氧量591.18吨,氨氮76.26 吨,二氧化硫587.68吨,氮氧化物880.82吨。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分别削减846.16吨、93.56吨、2637.98吨、3576.07吨。

市区绿化覆盖率43.93%,绿地率39.76%,人均公共绿地11.33平方米;市区人均道路面积达25.26平方米;市区燃气普及率达97.19%;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98.03%;污水日处理规模达到18.5万吨/日,处理率达到87.56%;自来水日供水量达到76.8万吨/日,出厂水质合格率达99%以上。

全市共发生生产经营性事故282起,比上年下降10.8%;死亡40人,下降2.4%;受伤59人,下降41.6%;直接经济损失614.67万元,下降52.1%。亿元生产总值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0.030,10万人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1.95,道路交通万车死亡率2.15,火灾10万人口死亡率0.196。

    注:

    1、本公报所列数据为初步统计数。

    2、本公报地区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按现价格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