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陵县201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3

选择区域:>>

2013年,面对错综复杂的经济形势,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县上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紧紧围绕“加快沿江开发,建设滨江新区”战略,坚持“稳中求进重在进、好中求快力求快”的总要求,抢抓机遇谋发展,群策群力促和谐,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呈现稳中有进、快中向好局面。

    一、综合

    2013年实现生产总值(GDP)54.96亿元,按可比口径增长11.5%,增速高于全市1.1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18.95亿元,同比增长4.9%;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18.08亿元,同比增长15.3%;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17.93亿元,同比增长15.9%。三次产业结构由2012年的36.6:31.8:31.6调整为34.5:32.9:32.6。全县人均地区生产总值16179元,较上年提高1615元。

    居民消费价格基本稳定。全年居民消费价格上涨3.3%,其中食品和医疗保健价格分别上涨4.8%、2.8%,衣着价格上涨2.5%。

    二、农业

    全县农林牧副渔业总产值达到32.79亿元,比上年增长4.5%,农作物总播种面积121.9万亩,比上年增加1万亩,粮食播种面积69.35万亩,比上年增加0.96万亩;棉花种植面积11.1万亩,比上年减少0.97万亩;油料种植面积34.38 万亩,比上年增加0.98万亩,蔬菜面积5.06万亩,比上年基本持平。粮食总产量27.1万吨,比上年增1.4万吨,增长5.3 %;棉花总产量1.04万吨,比上年减488吨,减幅4.5%;油料总产量7.37万吨,比上年增3451吨,增长4.9%;生猪出栏34.7万头,比上年增加1.2万头,增长3.6 %;家禽出笼699.8万只,比上年增加57.1万只,增长8.9 %。水产品产量达到3.2万吨,比上年增加1541吨,增长5.1%。农业化肥施用量14.01万吨。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保持快速增长。2013年全县新增规模企业18家,累计达到51家。根据统计方法制度要求,2013年工业核算数据为原38家规模工业数据。原38家规模工业完成总产值(现价)52.2亿,同比增长41.4%;实现规模工业增加值13.8亿元,按可比口径增长17.7%,增速高于全市3.8个百分点,排全市第二位。

    工业产销衔接良好,效益明显提高。2013年产品销售率达到99.03%,较上年降低0.91个百分点。实现利税2.42亿元,较上年增长78.3%;实现利润0.88亿元,较上年增长62.9%。

    全县工业完成农产品加工业产值42.7亿元,同比增长27.5%,其中规上工业完成农产品加工业产值38.8亿元。申达电器等6家高新技术企业实现高新增加值2.2亿元,占GDP比重4.1%。

    现有资质内建筑企业15个,建筑企业从业人员3469人,较上年增加554人,建筑业总产值12.4亿,同比增长20.7%,实现建筑业增加值3.3亿元,同比增长14.5%。

    四、固定资产投资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43.3亿元,同比增长41.2%;其中全县500万元以上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完成43.2亿元 ,同比增长42.2%;农户固定资产投资完成0.1亿元,同比下降66.8%。按产业分,一产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0.3亿元,同比下降6.9%;二产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6.4%,同比增长31.8%;三产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6.5亿元,同比增长64.7%。工业园区完成投资32.4亿元,同比增长37.9%。

    房地产开发快速发展,销售上升。全县房地产开发完成投资3.58亿元,增长32.7%,其中商品住宅投资2.3亿元,增长5.0 %。全年房屋施工面积44.38万平方米,为去年的7.6倍;竣工面积8.49万平方米,增长101.3%;商品房销售面积5.44万平方米,增长25.1%;商品房销售额1.84亿元,增长32.2 %。

    五、国内贸易与对外经济

    批零住餐社会消费总额41.8亿元,增长11.7%,其中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6.3亿元,增长12.3%。按行业划分,批发业实现销售10.8亿元,增长6.1%;零售业24.8亿元,增长14.1%;住宿业0.3亿元,增长9.4%;餐饮业5.9亿元,增长12.7%。

    据荆州市海关统计,全县货物进出口总额1806万美元,其中进口183万美元,出口1623万美元。实际利用外资320万美元。

    六、交通运输、邮电通信与能源

    全县公路里程1669公里,其中:建成一、二、三等级公路 150公里,较上年增加8公里,农村公路基本达到“村村通”;拥有民用汽车13143辆,其中载客汽车8584辆,载货汽车4002辆。

    全年旅客运输量430万人,增长8.9%;旅客周转量20340万人公里,增长0.8%。货物运输量429万吨,增长8.2%,货物周转量34378万吨公里,增长16.5%。

    全年能源消费总量27.8万吨标煤,同比增长7.3%,单位GDP能耗0.569,较上年下降3.81%。

    全年用电总量36580万千瓦时,增长16.2%。生产性用电23683万千瓦时,增长18. 2%;其中第一产业用电2914.2万千瓦时,增长21%;第二产业用电16598.1万千瓦时,增长19.4%(工业用电量16297万千瓦时,较上年增加2412.8万千瓦时,增长17.4%);第三产业用电3810.7万千瓦时,增长11.4%。城乡居民生活用电12898万千瓦时,增长12.7%;其中城镇居民生活用电4574万千瓦时,增长9.7%,乡村居民生活用电8324万千瓦时,增长14.4%.

    七、财政金融

    地方财政总收入28064万元,增长20.4%。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8863万元,增长24.2%,其中税收收入11986万元,增长31.3%;社会保险基金收入22945万元,增长4.5%。

    地方财政总支出59535万元,增长13.4%,其中农林水事务支出4266万元,增长77.7%;教育支出13190万元,下降9.4%;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2948万元,增长150.7%;医疗卫生支出3707万元,增长16.7%。

    年末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78.52亿元,比年初增加14.88亿元。年末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26.72亿元,比年初增加6.57亿元。

    八、教育、科技、卫生

    全县现有学校61所,其中,普通中学17所,职业高中1所,小学15所,幼儿园28所。在校学生总数48101人,其中普通中学15190人,职业高中996人,小学22233人,幼儿园9682人。共有教职工3530人,其中,普通中学1862人(初中1371人),职业高中113人,小学844人,幼儿园711人。

    学龄儿童入学率100%,初中毕业生升学率57.2%,九年义务教育完成率99.9%。

    全县各类专业技术人员4070人,其中中级技术职称以上人员1702人;农业技术人员198人。

    全县广播覆盖率100%,电视覆盖率100%,公共图书馆机构1个,藏书26千册。

    卫生机构17个,其中医院3所,卫生院11所,共有床位1190张,卫生工作人员1548人。

    九、人口、人民生活与社会保障

    全县年末总户数11.9万户,户籍人口40.9万人,其中非农人口6.57万人。年末常住人口33.97万人,城镇常住人口11.35万人,城镇化率33.41%。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456元,较上年增加1487元,增长10.6%,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9583元,增长9.9%,其中食品消费支出3425元,同比下降13.6%。教育文化娱乐服务消费812元,增31.6%。

    农民年人均纯收入8542元,较上年增加1037元,增长13.8%。农民人均消费性支出7027元,增长2.3%,其中食品消费支出 2053元,下降26.3%,教育文化娱乐服务消费751元,增长22.6%。

    年末离退休、退职人17616人,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44636人,与上年基本持平,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15805人,失业保险参保人数6230人。农村居民参加合作医疗人数28.6万人,参加农村养老保险人数15.48万人。

    全县共有社会福利收养性单位13个,共有床位数978个,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已保人数18588人,其中城镇低保4718人。结婚对数4161对,离婚对数1072对。

    十、资源环境与城市建设

    全县国土版图面积1047.81平方公里,常用耕地面积57万亩,有效灌溉面积49.9万亩,总播种面积121.9万亩,森林覆盖率15.3%。

    城市全年供水总量420万吨;污水处理厂1个,垃圾处理站12个,环卫机械数80台;生活污水处理率83.4%。

    工业二氧化硫排放量972.18吨,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90%,工业烟尘排放达标率90%。

    注:1.地区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总量按当年价格计算,增长速度按2010年不变价计算。

    2.有关人口户籍资料由公安部门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