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202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24

选择区域:>>>

吉林省202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1]

2024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面对外部压力加大、内部困难增多的复杂严峻形势,全省上下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全力克服需求不足、预期转弱等多重困难挑战,负重前行,真抓实干,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社会大局保持稳定,振兴发展取得新成效。

一、综合

初步核算,全年全省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14361.22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4.3%。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589.80亿元,比上年增长4.5%;第二产业增加值4577.64亿元,增长3.9%;第三产业增加值8193.79亿元,增长4.4%。第一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11.1%,第二产业增加值比重为31.9%,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为57.0%。

年末全省总人口为2317.31万人,比上年减少22.10万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1523.89万人,占总人口比重(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65.76%,比上年提高1.04个百分点。全年出生人口9.70万人,死亡人口21.00万人。人口性别比为99.27(以女性为100)。全年全省城镇新增就业23.35万人。

表1 2024年年末人口数及其构成

指标 年末数(万人) 比重(%)
全省总人口 2317.31
其中:城镇 1523.89 65.76
   乡村 793.42 34.24
其中:男性 1154.43 49.82
   女性 1162.88 50.18
其中:0—15岁(含不满16周岁)[3] 251.02 10.83
   16—59岁(含不满60周岁) 1411.03 60.89
   60周岁及以上 655.26 28.28
其中:65周岁及以上 450.11 19.42

全年全省居民消费价格与上年持平。农产品生产者价格下降7.7%。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下降2.5%。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下降1.4%。

表2 2024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

上年=100

 

指标 全省
城市 农村
居民消费价格 100.0 100.0 100.1
 食品烟酒 99.6 99.6 99.5
  其中:粮食 100.2 99.8 100.6
 衣着 99.6 99.6 99.8
 居住 100.0 100.0 100.0
 生活用品及服务 100.7 100.7 100.7
 交通和通信 98.1 97.5 99.7
 教育文化和娱乐 101.5 101.6 101.2
 医疗保健 100.6 100.9 100.0
 其他用品和服务 104.1 104.1 104.0

二、农业

全年全省实现农林牧渔业增加值1648.80亿元,比上年增长4.5%。

全年粮食种植面积585.38万公顷,比上年增加2.82万公顷。其中,稻谷种植面积82.31万公顷,减少0.57万公顷;玉米种植面积455.86万公顷,增加1.43万公顷;豆类种植面积39.55万公顷,增加2.32万公顷。油料种植面积24.31万公顷,增加0.57万公顷。

全年粮食总产量4265.97万吨,比上年增产1.9%。其中,玉米产量3459.56万吨,增产2.5%,单产7589.02公斤/公顷,增长2.1%;稻谷产量676.38万吨,减产0.8%,单产8217.30公斤/公顷,下降0.1%。

1.jpg

图1 2020-2024年粮食产量

全年猪牛羊禽肉类总产量312.61万吨。其中,猪肉产量159.31万吨,比上年增长0.5%;牛肉产量53.86万吨,增长9.8%;羊肉产量10.12万吨,增长12.2%;禽肉产量89.33万吨,下降2.0%。禽蛋产量102.26万吨,增长6.8%。生牛奶产量30.21万吨,下降2.0%。年末生猪存栏1115.08万头,下降4.9%;全年生猪出栏1908.45万头,下降1.0%。

全年水产品产量26.60万吨,比上年增长4.2%。

三、工业和建筑业

全年全省工业增加值3804.87亿元,比上年增长4.1%。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2.1%。在规模以上工业中,分经济类型看,国有控股企业增长1.4%,集体企业下降48.9%,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下降1.0%。分轻重工业看,轻工业增长3.0%,重工业增长2.0%。

全年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中,重点产业[4]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4%,六大高耗能行业[5]增加值增长0.9%,高技术制造业[6]增加值增长5.8%,装备制造业[7]增加值增长13.2%。

全年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比上年下降27.0%。分轻重工业看,轻工业下降30.9%,重工业下降25.6%。重点产业利润下降28.3%。高技术制造业利润下降30.9%,装备制造业利润增长20.1%。

表3 2024年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及其增长速度[8]

 

产品名称 单位 产量 比上年增长(%)
饲料 万吨 620.68 1.1
纸制品 万吨 40.03 15.8
万米 2074.20 -24.6
服装 亿件 0.63 -10.0
硫酸(折100%) 万吨 107.94 9.1
乙烯 万吨 62.74 -16.3
合成氨(无水氨) 万吨 63.58 -0.4
农用氮、磷、钾化学肥料总计(折纯) 万吨 22.61 1.3
合成橡胶 万吨 13.33 -9.4
化学药品原药 万吨 4.05 6.6
中成药 万吨 15.28 -0.1
化学纤维 万吨 62.88 7.6
水泥 万吨 1792.84 -11.9
生铁 万吨 1245.97 -8.4
粗钢 万吨 1394.77 -4.0
钢材 万吨 1492.37 -5.9
十种有色金属 万吨 14.47 -3.4
黄金 万千克 0.61 3.3
汽车 万辆 150.70 -3.3
 其中:基本型乘用车(轿车) 万辆 73.44 2.2
 其中:新能源汽车 万辆 14.67 24.6
动车组 557 28.9
城市轨道车辆 782 -40.4

全年全省实现建筑业增加值813.96亿元,比上年增长3.2%。

四、服务业

全年全省实现服务业增加值8193.79亿元,比上年增长4.4%。其中,批发和零售业增加值947.20亿元,增长2.1%;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934.82亿元,增长4.2%;住宿和餐饮业增加值248.95亿元,增长5.2%;金融业增加值832.31亿元,增长1.9%;房地产业增加值920.29亿元,下降0.2%;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增加值469.76亿元,增长13.6%;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增加值229.54亿元,增长6.3%。全年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营业收入比上年增长4.5%。

全年全省货物运输总量6.12亿吨,比上年增长1.5%;货物运输周转量2224.31亿吨公里,增长1.2%。

表4 2024年各种运输方式完成货物运输量及其增长速度[9]

指标 单位 绝对数 比上年增长(%)
货物运输总量 万吨 61161.68 1.5
铁路 万吨 5142.74 -4.3
公路 万吨 50435.66 2.9
民航 万吨 4.28 6.4
管道 万吨 5579.00 -4.6
货物运输周转量 亿吨公里 2224.31 1.2
铁路 亿吨公里 555.88 -2.9
公路 亿吨公里 1491.87 3.5
民航 亿吨公里 0.54 12.5
管道 亿吨公里 176.02 -4.9

全年共保障运输起降航班14.44万架次,完成旅客吞吐量2066.47万人次。

全年全省旅客运输总量1.74亿人次,比上年增长13.1%;旅客运输周转量452.14亿人公里,增长28.1%。

表5 2024年各种运输方式完成旅客运输量及其增长速度

指标 单位 绝对数 比上年增长(%)
旅客运输总量 万人次 17421.37 13.1
铁路 万人次 6720.31 13.3
公路 万人次 9535.22 12.9
水运 万人次 128.81 1.5
民航 万人次 1037.03 15.6
旅客运输周转量 亿人公里 452.14 28.1
铁路 亿人公里 251.93 11.8
公路 亿人公里 76.06 17.3
水运 亿人公里 0.11 14.9
民航[10] 亿人公里 75.00 19.7

年末全省铁路营业里程为5047公里。公路总里程11.15万公里,等级公路总里程10.39万公里,占公路总里程的93.2%,其中,高速公路5008公里,占公路总里程的4.5%。

年末全省民用汽车(机动车)保有量达到639.01万辆,比上年末增长4.2%。其中,私人汽车(个人汽车)保有量570.10万辆,增长3.3%。民用(小型)轿车保有量349.99万辆,增长9.3%。其中,私人(小型)轿车保有量326.15万辆,增长2.9%。

2.jpg

图2 2020-2024年民用汽车(机动车)保有量及其增长速度

全年全省完成邮政业务总量[11]149.16亿标准量,比上年增长16.2%;电信业务总量248.42亿元,增长11.9%。邮政行业寄递业务量12.82亿件,增长17.01%;邮政函件业务量675.73万件,增长18.1%;包裹业务量39.27万件,增长29.5%。快递业务量100618.73万件,增长21.4%;快递业务收入97.89亿元,增长15.2%。

 

3.jpg

图3 2020-2024年快递业务量及其增长速度[12]

年末全省固定电话用户338.55万户。移动电话用户3094.25万户,移动电话普及率为131.80部/百人。移动电话基站数16.26万个,其中4G基站8.74万个,5G基站5.56万个。固定互联网络宽带接入用户918.99万户,比上年增长8.0%。移动互联网用户2659.72万户,移动互联网接入流量54.63亿GB,增长18.8%。

五、市场消费

全年全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295.94亿元,比上年增长3.5%。按消费类型统计,商品零售额3709.17亿元,增长3.4%;餐饮收入额586.76亿元,增长4.4%。按经营地统计,城镇消费品零售额3826.30亿元,增长3.2%;乡村消费品零售额469.63亿元,增长5.7%。

4.jpg

图4 2020-2024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在限额以上单位商品零售额中,粮油、食品、饮料、烟酒类零售额比上年增长5.0%,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增长3.8%,化妆品类下降16.7%,金银珠宝类下降14.2%,日用品类下降2.2%,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下降2.2%,中西药品类增长3.3%,文化办公用品类增长0.6%,家具类下降13.0%,通讯器材类增长18.6%,建筑及装潢材料类下降15.3%,石油及制品类增长4.3%,汽车类增长0.5%。

全年网上零售额869.40亿元,按可比口径计算,比上年增长11.3%。全年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608.60亿元,按可比口径计算,增长8.2%,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为14.2%。

六、固定资产投资

全年全省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比上年增长0.7%。其中,第一产业投资增长23.9%,第二产业投资增长13%,第三产业投资下降6.5%。基础设施投资[13]增长2.5%,民间投资[14] 增长1.8%,六大高耗能行业投资增长75.8%。高技术产业投资[15]增长18.1%。

表6 2024年分行业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增长速度

行业 比上年增长(%)
农、林、牧、渔业 41.1
采矿业 -0.2
制造业 22.1
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 0.2
建筑业 -90.9
批发和零售业 -5.1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0.5
住宿和餐饮业 59.1
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 -8.2
金融业 -66.3
房地产业[16] -21.9
租赁和商务服务业 -21.4
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 3.3
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 2.9
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 407.8
教育 -25
卫生和社会工作 -1.6
文化、体育和娱乐业 27.1
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 -0.4

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640.53亿元,比上年下降22.2%。其中住宅投资492.48亿元,下降19.7%;办公楼投资22.22亿元,增长34.6%;商业营业用房投资61.86亿元,下降20.6%。

表7 2024年房地产开发和销售主要指标及其增长速度

指标 单位 绝对数 比上年增长(%)
投资额 亿元 640.53 -22.2
 其中:住宅 亿元 492.48 -19.7
房屋施工面积 万平方米 9869.58 -6.1
 其中:住宅 万平方米 6997.22 -6.7
房屋新开工面积 万平方米 859.31 -9.5
 其中:住宅 万平方米 686.73 -5.0
房屋竣工面积 万平方米 606.79 -11.9
 其中:住宅 万平方米 463.73 -11.2
商品房销售面积 万平方米 912.29 -12.9
 其中:住宅 万平方米 846.58 -13.4
本年到位资金 亿元 664.28 -21.8
 其中:国内贷款 亿元 48.52 38.6
    个人按揭贷款 亿元 113.02 -18.5

七、对外经济

全年全省实现货物进出口总额1764.10亿元,比上年增长5.1%。其中,出口677.03亿元,增长8.0%;进口1087.06亿元,增长3.4%。全年实际利用外资额5.99亿美元,增长8.2%。非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2.60亿美元,增长171.8%。

5.jpg

图5 2020-2024年货物进出口总额

表8 2024年货物进出口总额及其增长速度

指标 金额(亿元) 比上年增长(%)
货物进出口总额 1764.10 5.1
 出口总额 677.03 8.0
  其中:一般贸易 540.89 8.3
     加工贸易 77.14 10.9
 进口总额 1087.06 3.4
  其中:一般贸易 992.79 2.8
     加工贸易 16.88 -24.0

八、财政金融

全年全省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191.39亿元,比上年增长10.8%。其中,税收收入682.13亿元,下降2.5%。全年全省一般公共预算支出4672.93亿元,增长6.0%。

全年全省社会融资规模增量[17]2727.06亿元,比上年少增907.27亿元。年末全省境内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39198.88亿元,比年初增加2699.58亿元,其中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39037.26亿元,增加2684.40亿元。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29121.40亿元,比年初增加1328.99亿元,其中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29114.80亿元,增加1337.46亿元。

6.jpg

图6 2020-2024年金融机构本外币存贷款余额

表9 2024年末金融机构本外币存贷款余额及其增长速度

指标 年末数(亿元) 比上年末增长(%)
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 39198.88 7.4
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 39037.26 7.4
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 29121.40 4.8
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 29114.80 4.8

年末主要农村金融机构(农村信用社、农村商业银行、村镇银行)人民币贷款余额5874.13亿元,比年初增加169.39亿元。全部金融机构住户人民币消费贷款余额5910.34亿元,减少177.66亿元。其中,个人短期消费贷款余额529.41亿元,减少9.67亿元;个人中长期消费贷款余额5380.93亿元,减少167.99亿元。

年末全省共有境内上市公司49家。证券市场资金账户600.74万户,增加36.25万户;证券账户1048.85万户,增加72.44万户。全省证券交易额109293.23亿元,同比下降17.3%。其中,股票交易额23327.13亿元,增长20.8%;债券交易额83912.81亿元,下降24.7%;基金交易额2014.23亿元,增长39.2%。

全年全省原保险保费收入798.34亿元,比上年增长3.9%。其中,寿险收入427.56亿元,健康险收入149.97亿元,意外伤害险收入11.10亿元,财产险收入209.70亿元。全年支付各类赔款及给付351.27亿元,增长12.7%。其中,寿险赔款及给付120.45亿元,健康险赔款及给付80.65亿元,意外伤害险赔款及给付4.13亿元,财产险赔款及给付146.05亿元。

九、科学技术和教育

2024年,在我省全职工作的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24人。现有国家应用数学中心1个,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2个,国家“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2个,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区域分中心15个。现有省实验室3个,省重点实验室173个,省级科技创新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30个,省临床医学研究中心60个,省科学家工作室33个,省新型研发机构71个,院士工作站14个。

全年全省国内专利授权量27023件,比上年增长1.4%;其中,发明专利授权量9749件,增长28.0%。

全年有效期内高新技术企业4107户,比上年增长14.4%。

全年登记省级科技成果695项。29项获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68项获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72项获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6项获得省科学技术发明一等奖,3项获得省科学技术发明二等奖,7项获得省科学技术发明三等奖;10项获得省自然科学一等奖,29项获得省自然科学二等奖,26项获得省自然科学三等奖。全年共认定登记技术合同6901份,比上年增长22.7%;技术合同成交额240.94亿元,增长142.6%。

年末全省共有产品质量检验检测机构1288家,其中,国家检测中心12家。全省认证机构5家,涉及企业8735户,获得自愿性认证证书27483张。有法定计量技术机构52个 。吉林省质量奖获奖企业79户。地理标志专用标志使用企业314户。全年生产、流通领域监督抽查工业产品191种 4602批次,不合格产品176批次,不合格率3.82%。

年内气象部门累计发布各类气象灾害预警信息11589次,预警短信覆盖公众超565万人次。共开展飞机人工增雨作业62架次,飞行200小时,开展地面人工增雨和防雹作业632次,发射火箭弹1392枚、炮弹7453发,燃烧焰条181根,增加降水约14.8亿立方米,减少雹灾损失约3.6亿元。

年末全省共有121个测震测点和60个地球物理测点,其中,包含12个火山监测子台。全省共有39口地下流体观测井。

全省研究生教育招生3.47万人,在学研究生10.49万人,毕业生2.96万人。普通、职业本专科招生24.51万人,在校生83.71万人,毕业生22.24万人。中等职业教育[18]招生3.67万人,在校生10.99万人,毕业生4.63万人。普通高中招生14.90万人,在校生43.41万人,毕业生14.67万人。初中招生19.91万人,在校生58.95万人,毕业生20.20万人。普通小学招生14.57万人,在校生103.95万人,毕业生20.04万人。特殊教育[19]招生1944人,在校生1.15万人,毕业生2676人。学前教育在园幼儿30.09万人。

十、文化旅游、卫生健康和体育

年末全省拥有文化馆 (包括群众艺术馆) 79个,公有制艺术表演团队38个,公共图书馆67个,博物馆114个,全年博物馆参观人数达1310.95万人次。全年全省规模以上文化及相关产业企业营业收入191.57亿元,按可比口径计算,比上年下降3.9%。

年末广播节目综合人口覆盖率达到99.67%;电视节目综合人口覆盖率达到99.73%。有线数字电视实际用户数为632.65万户。

全年全省接待入境游客92.29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22.9%。在入境游客中,接待外国游客83.44万人次,增长127.0%;接待港澳台同胞8.85万人次,增长90.3%。年末全省有旅行社858家,其中分社267家。星级以上饭店63家,其中五星级宾馆3家。拥有国家A级旅游景区311家,其中5A级旅游景区9家。拥有国家级滑雪旅游度假地5家。

全年全省有卫生技术人员24.21万人,其中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9.74万人,注册护士11.12万人。医疗卫生机构实有床位17.77万张。全省有乡镇卫生院754个,床位1.22万张,卫生人员1.8万人。全年报告法定传染病发病人数59407例,报告死亡211例;法定传染病报告发病率253.99/10万,报告死亡率为0.90/10万。孕产妇死亡率为5.62/10万,婴儿死亡率为2.23‰。

全年全省运动员在国际、国内重大体育比赛中共获得金牌268枚、银牌225枚、铜牌200枚。全年共培训审批社会体育指导员2448人。资助建设全民健身场地设施覆盖9个市州、47个县市区,其中:群众滑冰场32个、健身步道30条、多功能运动场26个、笼式足球场20个、轮滑场10个、健身广场5个、小型体育公园/小型健身中心6个、“国球两进”非标准足球场2个、社区智慧化健身房6个、乡镇(街道)补短板项目10个、乡村振兴和兴边富民项目10个,配建一代健身路径200套、智能室外健身器材20套,“国球两进”乒乓球台400个。

十一、居民收入消费和社会保障

全年全省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39157元,比上年增长4.4%;城镇常住居民人均消费支出为28770元,增长7.8%。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20704元,增长6.3%;农村常住居民人均消费支出为15467元,增长7.8%。

7.jpg

图7 2020-2024年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年末全省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人数969.05万人,其中,参保职工545.84万人。参加基本医疗保险人数2129.32万人,其中,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人数561.94万人,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人数1567.38万人。参加失业保险人数289.59万人。参加工伤保险人数351.55万人。参加生育保险人数313.89万人。

全年全省医疗救助总人次362.49万人次,其中医疗救助资助参加基本医疗保险94.80万人次,实施直接医疗救助267.69万人次。全省医疗救助总金额14.84亿元,其中资助参保支出1.65亿元,直接医疗救助支出13.19亿元。

全年全省共筹集中省级困难群众救助补助资金47.34亿元,城乡低保平均保障标准分别达到月人均643元和483元。全年全省保障低保对象77.48万人,其中城市25.54万人、农村51.94万人;供养特困人员9.11万人,其中城市1.2万人,农村7.91万人。

十二、资源、环境和应急管理

全省全年全社会用电量950.10亿千瓦时,比上年增长2.4%。

表10 2024年主要能源产品产量及其增长速度

产品名称 单位 产量 比上年增长(%)
原油 万吨 403.00 -1.2
发电量 亿千瓦时 1179.63 1.8
火力发电量 亿千瓦时 676.55 -5.6
水力发电量 亿千瓦时 124.78 26.9
风力发电量 亿千瓦时 306.56 8.9
太阳能发电量 亿千瓦时 71.74 15.4

全年全省空气质量总体保持稳定,按照《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评价,扣除沙尘等异常超标天后,全省城市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为92.9%。

地表水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国控断面水质达到或优于 III 类水体比例为89%。无Ⅴ类、劣Ⅴ类水质监测断面。

全年全省9个主要城市18个集中式饮用水源地(地表水14个、地下水4个)水质状况基本良好。其中,Ⅰ类水质水源地1个、II类水质水源地2个、III类水质水源地13个、IV类水质水源地2个。

年末全省拥有各类自然保护区51个,其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4个,省级自然保护区20个,市、县级自然保护区7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总面积121.14万公顷。

全年各类生产安全事故共死亡253人,比上年下降32.7%。亿元地区生产总值生产安全事故死亡人数0.018人,下降35.7%;工矿商贸企业就业人员10万人生产安全事故死亡人数[20]0.722人,下降18.9 %;煤矿百万吨死亡人数0人。

注 释:

[1]本公报中数据均为初步统计数。部分数据因四舍五入的原因,存在分项与合计不等的情况。

[2]地区生产总值、三次产业及相关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不变价格计算。

[3]2024年年末,0—14岁(含不满15周岁)人口为230.02万人,占全省年末总人口的比重为9.93%;15—59岁(含不满60周岁)人口为1432.03万人,占全省年末总人口的比重为61.80%。

[4]重点产业是指我省重点发展的汽车制造、石油化工、食品、信息、医药、冶金建材、电力生产、纺织等八个产业。

[5]六大高耗能行业包括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业,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

[6]高技术制造业包括医药制造业,航空、航天器及设备制造业,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医疗仪器设备及仪器仪表制造业,信息化学品制造业。

[7]装备制造业包括金属制品业,通用设备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仪器仪表制造业,金属制品、机械和设备修理业。

[8]表中数据口径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

[9]货物运输量中管道数据为国家石油天然气管网集团有限公司东北分公司长春输油气分公司数据。货物运输周转量中民航数据为中国南方航空股份有限公司吉林分公司数据。

[10]此数据为中国南方航空股份有限公司吉林分公司数据。

[11]邮政业务总量、电信业务总量按2023年不变价格计算。

[12]2024年快递业务量统计口径调整,增速按可比口径计算。

[13]基础设施投资包括交通运输、邮政业,电信、广播电视和卫星传输服务业,互联网和相关服务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投资。

[14]民间投资是指具有集体、私营、个人性质的内资企事业单位以及由其控股(包括绝对控股和相对控股)的企业单位建造或购置固定资产的投资。

[15]见注释[6]。

[16]房地产业投资除房地产开发投资外,还包括建设单位自建房屋以及物业管理、中介服务和其他房地产投资。

[17]社会融资规模增量是指一定时期内实体经济从金融体系获得的资金额。

[18]中等职业教育数据不包含技工学校数据。

[19]特殊教育学生含特殊教育学校、附设特教班、普通学校随班就读和送教上门学生。

[20]按照《吉林统计年鉴2024》中的2023年全省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就业人数,对2023年工矿商贸企业就业人员10万人生产安全事故死亡人数进行了调整,2023年该指标降幅按调整后的指标值计算。

资料来源:

本公报中社会保障数据来自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机动车保有量数据来自省公安厅交通管理局;价格指数、粮食畜禽产量、城乡居民收支数据来自国家统计局吉林调查总队;利用外资额和对外直接投资额数据来自省商务厅;铁路运量数据来自国家统计局;公路里程、公路运输、水路运输数据来自省交通运输厅;民航运输数据来自中国南方航空股份有限公司吉林分公司、吉林省民航机场集团公司和松原查干湖机场管理有限公司;管道运输数据来自国家石油天然气管网集团有限公司东北分公司长春输油气分公司;电信业务总量、电话用户、宽带用户、移动互联网接入流量、上网人数等数据来自省通信管理局;货物进出口数据来自长春海关;邮政业务数据来自省邮政管理局;财政数据来自省财政厅;货币金融类数据来自中国人民银行吉林省分行;上市公司、证券数据来自证监会吉林监管局;保险业数据来自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吉林监管局;发明专利、质量检验、制造业产品质量合格率等数据来自省市场监督管理厅;生活救助资金、城乡低保等数据来自省民政厅;教育数据来自省教育厅;卫生数据来自省卫生健康委员会;科研机构、科研成果、技术合同、专利、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等数据来自省科技厅;艺术表演团体、博物馆、公共图书馆、文化馆、旅游数据来自省文化和旅游厅;广播电视数据来自省广播电视局;体育数据来自省体育局;气象数据来自省气象局;地震数据来自省地震局;用电量数据来自国网吉林省电力有限公司;自然保护区、环境监测数据来自省生态环境厅;医疗保险、医疗救助数据来自省医疗保障局;救灾、应急管理数据来自省应急管理厅;其他数据均来自省统计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