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州市202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24

选择区域:>>>

柳州市统计局

 

2024年,面对外部压力加大,内部困难增多的复杂形势,全市各级各部门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持续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广西工作论述的重要要求,落实落细中央一揽子增量政策,坚持发展与化债并重,扎实推进新型工业化,发展新质生产力,建设制造强市,稳增长政策持续发力,产业升级稳步推进,推动经济稳中向好的积极因素不断积蓄,全市经济运行延续回升态势。

 

一、综合

 

初步核算,全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2](GDP)2950.67亿元,比上年增长1.5%。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08.76亿元,增长3.7%;第二产业增加值1178.66亿元,增长1.6%;第三产业增加值1463.25亿元,增长1.1%。第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分别为10.46%、39.95%和49.59%,贡献率分别为21.51%、46.03%和32.46%。按常住人口计算,全年人均地区生产总值71104元。

 

年末全市户籍总人口401.10万人,比上年末增加1.41万人。年末全市常住人口[3]414.60万人,比上年末减少0.75万人,其中城镇人口296.12万人,占总人口比重(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71.42%,比上年末提高0.19个百分点。户籍人口城镇化率为51.60%,比上年末提高0.29个百分点。全年出生人口2.69万人,出生率为6.72‰;死亡人口2.06万人,死亡率为5.16‰;自然增长率为1.56‰。

表1:柳州市年末户籍人口及构成情况表
指标 年末数(万人) 比重(%)
总人口 401.10 100
其中:男性 205.52 51.24
女性 195.58 48.76
其中:0-17岁 81.72 20.37
18-34岁 70.59 17.60
35-59岁 164.16 40.93
60岁及以上 84.64 21.10

 

城镇新增就业4.89万人,比上年减少0.74万人,下降13.1%。

2024年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增长0.3%。其中食品烟酒价格下降0.6%。

 

 

表2:2024年柳州市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涨跌幅度

单位:%

指标 增长
居民消费价格(以上年同期为100) 0.3
其中:食品烟酒 -0.6
其中:粮食 0.0
鲜菜 2.1
畜肉 -2.0
水产品 -2.2
-2.5
鲜果 -6.4
衣着 1.3
居住 -0.7
生活用品及服务 0.6
交通和通信 -1.9
教育文化和娱乐 3.1
医疗保健 3.8
其他用品和服务 2.8

 

新质生产力稳步发展。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中,装备制造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9.9%,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为46.1%,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60.7%,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为8.1%,锂离子电池产量增长135.1%,新能源汽车增长75.6%,服务机器人增长106.1%。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6.4%,比上年增长2.2个百分点,高技术服务业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1.7%,比上年下降0.1个百分点。

 

二、农业

 

全年农作物总播种面积[4]417.06千公顷,比上年增加2.89千公顷,增长0.7%。其中,粮食种植面积148.71千公顷,增加0.07千公顷;油料种植面积16.04千公顷,增加0.80千公顷;甘蔗种植面积77.58千公顷,减少0.15千公顷;蔬菜种植面积141.02千公顷,增加4.28千公顷;果园面积83.67千公顷,减少1.58千公顷;桑园面积32.42千公顷,减少0.63千公顷;茶园面积18.12千公顷,增加0.35千公顷。

全年粮食产量74.94万吨,比上年增长0.28%;油料产量3.61万吨,增长3.8%;甘蔗产量605.33万吨,下降1.1%;蔬菜产量(含食用菌)354.07万吨,增长4.5%;茶叶产量2.18万吨,增长4.5%;园林水果产量149.63万吨,增长3.8%。

全年肉类总产量22.92万吨,比上年增长2.3%。其中,猪肉产量13.95万吨,增长5.3%;牛肉产量1.34万吨,增长4.3%;羊肉产量0.46万吨,增长7.8%;禽肉产量6.44万吨,下降4.8%。牛奶产量0.64万吨,下降4.6%。全年生猪出栏176.90万头,增长6.5%。年末生猪存栏100.28万头,比上年末增长3.7%。全年蚕茧产量6.14万吨,增长8.9%。全年水产品产量7.74万吨,增长2.9%。

全年木材采伐量501.73万立方米,比上年增长8.1%。

 

表3:2024年柳州市主要农产品产量及其增长速度

产品名称 单位 产量 比上年增长(%)
粮食 万吨 74.94 0.3
其中:稻谷 万吨 63.96 0.4
其中:早稻 万吨 29.64 0.8
晚稻 万吨 20.32 0.7
玉米 万吨 8.28 1.4
大豆 万吨 0.48 3.5
油料 万吨 3.61 3.8
其中:花生 万吨 3.08 2.8
甘蔗 万吨 605.33 -1.1
其中:糖蔗 万吨 596.96 -1.2
蔬菜(含菌类) 万吨 345.07 4.5
园林水果 万吨 149.63 3.8
茶叶 万吨 2.18 4.5
肉类总产量 万吨 23.99 0.1
其中:猪肉 万吨 15.03 3.1
牛肉 万吨 1.26 -8.2
羊肉 万吨 0.44 -5.7
禽肉 万吨 6.54 -4.2
生猪出栏 万头 189.75 2.9
家禽出栏 万只 4054.10 -5.1
猪年末存栏 万头 109.36 7.8
牛奶产量 万吨 0.58 0.1
蚕茧 万吨 6.92 6.0
水产品产量 万吨 7.74 3.9

 

三、工业和建筑业

 

全部工业增加值[5]比上年增长3.4%,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3.2%;全市规上工业销售产值增长3.9%,产品产销率99.89%,增长3.53个百分点。

规上装备制造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9.9%,规上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60.7%,规上消费品制造业增加值增长3.3%,规上高耗能行业增加值下降1.8%。

在规模以上工业中,汽车制造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5.0%;烟草制品业增加值增长0.8%;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增加值增长46.0%;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增加值增长2.2%;专用设备制造业增加值增长7.1%;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增加值增长5.6%;农副食品加工业增加值增长32.6%;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增加值下降5.0%;木材加工和木、竹、藤、棕、草制品业增加值下降11.6%;燃气生产和供应业增加值下降15.3%;通用设备制造业增加值下降3.8%;食品制造业增加值下降6.9%;医药制造业增加值下降4.6%。

表4:2024年柳州市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及其增长速度

产品名称 单位 产量 比上年增长(%)
成品糖 万吨 84.86 44.2
卷烟 亿支 362.62 0.6
机制纸及纸板 万吨 7.73 -31.5
水泥 万吨 551.71 9.8
生铁 万吨 910.38 -10.0
粗钢 万吨 934.26 -14.6
钢材 万吨 1120.43 -11.6
十种有色金属 万吨 0.48 -19.5
挖掘、铲土运输机械 万台 2.95 5.9
其中:挖掘机 万台 0.85 21.9
发动机 万千瓦 3475.17 -36.5
其中:汽车用发动机 万千瓦 3125.33 -39.0
汽车 万辆 110.69 13.7
其中:多功能乘用车(MPV) 万辆 10.83 -23.6
运动型多用途乘用车(SUV) 万辆 21.19 -12.7
新能源汽车 万辆 76.38 75.6
改装汽车 万辆 3.60 -33.6
锂离子电池 万只 3015.39 135.1
家用洗衣机 万台 4.02 -98.3
发电量 亿千瓦时 120.09 -1.0
其中:火电 亿千瓦时 70.12 -20.6
水电 亿千瓦时 28.59 59.4

 

2024年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10家,总数达1389家。工业总产值超亿元企业339家,超百亿元5家。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3898.6亿元,比上年增长0.3%;利税总额220.3亿元,增长30.3%;盈亏相抵后利润总额32.0亿元,增长2187.7%。

表5:2024年柳州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及其增长速度

 指标 利润总额(亿元) 比上年增长(%)
规模以上工业 32.0 2187.7
其中:轻工业 30.4 13.4
重工业 1.7 -
其中:国有企业 0.3 200.0
集体企业 0.0 0.0
股份制企业 37.1 223.5
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 0.1 -
其他企业 0.0 -
其中:国有控股企业 -4.9 -
其中:非公有制企业 37.0 28.3
其中:大中型企业 5.3 -

注:总量出现负数不计算增速。重工业、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其他企业、国有控股企业、大中型企业的上年利润总额分别为-25.4亿元、-8.4亿元、-0.1亿元、-27.4亿元、-19.1亿元。

2024年末全市规上工业产成品存货比上年末下降2.4%,产成品存货平均周转天数为19.4天,比上年增加0.3天。

全年全社会建筑业实现增加值83.5亿元,比上年下降19.5%。资质以上建筑业企业271家。总专包企业建筑业总产值358.5亿元。

 

四、固定资产投资

 

全年全市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比上年下降20.0%。其中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86.2亿元,下降27.1%;项目投资下降18.5%。

在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中,第一产业投资比上年下降43.9%;第二产业投资下降22.8%,其中工业投资下降22.4%,增速比去年减少37.8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投资下降16.8%。

表6:2024年柳州市分行业固定资产投资及其增长速度

行业 比上年增长%
总计 -20.0
农、林、牧、渔业 -42.2
采矿业 253.2
制造业 -20.1
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 -34.2
建筑业 -64.7
批发和零售业 -34.6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0.5
住宿和餐饮业 -58.0
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 -30.8
金融业 -67.7
房地产业 -28.7
租赁和商务服务业 -59.6
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 -65.1
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 8.5
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 -9.5
教育 -60.8
卫生和社会工作 -35.4
文化、体育和娱乐业 -64.8
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 12.7

全年商品住宅投资86.21亿元,比上年下降27.1%。商品房施工面积3055.79万平方米,下降11.7%,其中住宅2161.96万平方米,下降12.8%。商品房竣工面积165.42万平方米,下降37.4%,其中住宅109.44万平方米,下降45.8%。商品房销售面积164.33万平方米,下降0.9%,其中住宅143.44万平方米,增长1.7%。商品房销售额107.16亿元,下降7.6%,其中住宅94.98亿元,下降4.0%。

年末全市商品房待售面积172.33万平方米,比上年末增长38.12万平方米。其中,商品住宅待售面积102.99万平方米,增30.45万平方米。

2024年各类保障性住房投资8.64亿元;保障性住房(棚改)计划开工2000套,较2023年3000套下降33.3%;保障性住房(棚改)竣工4085套,较2023年3552套增加15.0%。

 

五、国内贸易

全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2%。按经营地统计,城镇消费品零售额增长1.2%;乡村消费品零售额增长5.7%。按消费形态分,餐饮收入零售额下降6.6%,商品零售零售额增长2.0%。

在限额以上企业商品零售额中,汽车类零售额104.21亿元,比上年增长10.6%,其中,新能源汽车零售额50.24亿元,比上年下降5.0%;中西药品类零售额79.08亿元,比上年增长13.2%;粮油、食品类零售额40.58亿元,比上年增长9.9%;石油及制品类零售额36.27亿元,比上年增长17.3%;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零售额11.61亿元,比上年增长23.3%。

全年限额以上单位商品零售额中,粮油、食品类零售额比上年增长9.9%,饮料类下降4.5%,烟酒类下降15.3%,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下降16.2%,化妆品类增长32.7%,金银珠宝类下降20.3%,日用品类下降9.6%,体育、娱乐用品类增长6.6%,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增长23.3%,中西药品类增长13.2%,文化办公用品类增长24.4%,家具类下降34.6%,通讯器材类增长17.7%,石油及制品类增长17.3%,汽车类增长10.6%,建筑及装潢材料类增长36.4%。按零售业态分,限额以上零售业单位中,便利店零售额比上年增长2.1%,专业店增长15.6%,超市下降1.7%,百货店下降1.2%,品牌专卖店增长17.4%。

全年限额以上通过公共网络实现的商品销售额22.82亿元,增速比上年增长12.5%,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重为7.2%。

六、对外经济

 

全年货物进出口总额375.82亿元,比上年增长6.1%。其中,出口310.58亿元,增长23.4%;进口65.24亿元,下降36.3%。对东盟成员国进出口额75.87亿元,比上年增长78.1%。其中,出口73.08亿元,增长76.0%;进口2.78亿元,增长154.6%。对《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其他成员国[6]进出口额109.18亿元,比上年增长19.2%。其中,出口71.55亿元,增长69.3%;进口37.63亿元,下降23.7%。

全年全市商务口径利用外资2060万美元,比上年下降41.9%。

 

七、财政和金融

 

全年全市一般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49.09亿元,下降4.8%,其中税收收入98.91亿元,下降0.5%。一般公共财政预算支出462.23亿元,增长21.7%。

全年全市金融业增加值165.28亿元,比上年增长6.8%。

年末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5170.04亿元,比年初增长2.6%;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余额5749.44亿元,比年初增长8.7%。

年末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余额5155.40亿元,比年初增长2.8%;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余额5740.01亿元,比年初增长8.8%。

 

八、交通、邮电和旅游

 

全年全市交通运输、仓储及邮政业增加值100.94亿元,比上年增长1.5%。

全年完成公路货物运输17340万吨,比上年增长2.2%;水路货物运输832.6万吨,增长1.2%;民用航空货物运输2357.1吨,增长31.3%。公路旅客运输量770万人,下降0.9%;水路旅客运输量50.25万人,下降18.8%;民航旅客运输量66.03万人,下降4.5%。

全年港口完成货物吞吐量185.21万吨,比上年增长211.1%。

年末机动车拥有量152.33万辆,比上年增长4.47%。其中民用汽车145.1万辆,载客汽车106.09万辆,载货汽车9.17万辆,摩托车35.96万辆,挂车0.8万辆,其他1.11万辆。

全年邮电业务总量75.17亿元,比上年增长13.0%。其中,邮政业务总量[7]26.94亿元,增长19.7%;电信业务[8]总量48.23亿元,增长9.6%。

2024年接待国内旅客人数9055.49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2.3%;入境游客6.04万人次,增长124.5%。国内旅游消费987.18亿元,增长11.7%;国际旅游(外汇)消费1677.42万美元,增长85.5%。全年实现旅游总消费988.37亿元,全市共有星级饭店25家。

 

九、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全年全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7535元,比上年名义增长4.8%。按常住地分,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5767元,比上年名义增长3.6%;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158元,比上年名义增长6.8%。

2024年农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14306元,比上年增长6.9%,其中,食品烟酒类支出4987元,增长5.4%;衣着类支出612元,增长11.5%;居住类支出3827元,增长6.3%;生活用品及服务类支出738元,增长6.6%;交通通信类支出951元,增长14.7%;教育文化娱乐类支出1002元,增长6.5%;医疗保健类支出1860元,增长6.0%;其他用品和服务类支出329元,增长14.2%。

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34.9%。

2024年城镇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性支出27803元,增长2.6%。其中,食品烟酒类支出9452元,增长1.1%;衣着类支出1867元,增长4.2%;居住类支出3273元,增长1.0%;生活用品及服务类支出2133元,增长4.1%;交通通信类支出4994元,增长4.2%;教育文化娱乐类支出3444元,增长4.6%;医疗保健类支出1780元,增长0.8%;其他用品和服务类支出860元,增长4.8%。

城镇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为34.0%。

 

2024年全市参加基本养老保险268.03万人,比上年末增加4.39万人。其中: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人数134.65万人,比上年增加3.43万人;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人数133.38万人,比上年增加0.96万人。失业保险65.12万人,比上年增加3.44万人。基本医疗保险367.07万人,比上年减少2.13万人,其中:职工基本医疗保险94.48万人,比上年增加0.33万人;居民基本医疗保险272.59万人,比上年减少2.46万人。参加生育保险58.38万人,比上年减少1.63万人。参加工伤保险66.82万人,比上年增加3.15万人。领取养老金人数(含机关单位)39.87万人,领取失业保险金人数3.63万人,享受工伤保险待遇人数2823人。享受生育保险待遇人数174065人次。

2024年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为每人每月770元,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为每人每年6000元。全年全市累计有45.96万人次城市居民得到政府最低生活保障,累计比上年增加0.4万人次;全年累计有128.23万人次农村居民得到政府最低生活保障,累计比上年增加3.76万人次。

2024年末全市城镇建立社区服务中心302个。各类收养性社会福利单位[9]床位数5047张,收养各类人员2443人,其中全市公办养老福利机构共有床位数4247张,收养人数1949人;儿童福利机构床位数300张,收养人数128人;市社会福利医院床位数500张,年末在院人数366人。接受社会捐赠物资价值32.75万元。

 

十、教育、科学技术和文化

 

2024年全市共有市属中等职业技术学校8所,专任教师1523人,在校学生3.15万人(其中:全日制学生3.15万人);全年普通高中招生3.04万人,在校生8.98万人,毕业生2.84万人,专任教师6954人。普通初中招生5.84万人,在校生16.87万人,毕业生5.32万人,专任教师14023人。普通小学招生5.62万人,在校生34.84万人,毕业生5.45万人,专任教师19426人。特殊教育招生267人,在校生1134人,毕业生223人。学前教育招生3.10万人,在校生11.86万人。

2024年,我市荣获2023年度国家及自治区级科技奖28项。其中,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1项。广西企业科技创新奖1项;广西技术发明奖一等奖1项、三等奖2项;广西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0项、三等奖11项;科学技术合作奖1项;自然科学奖二等奖1项。

全年专利申请量2923件,授权专利4075件。共签订技术合同登记1707项,合同成交总金额79.21亿元。其中:技术输出合同749项,合同成交总金额21.37亿元,技术吸纳合同958项,合同成交总金额57.84亿元。

年末全市共有艺术表演团体2个,演出场次363场,观众人数13.02万人次。县级以上公共图书馆11个,藏书总量4021.48千册。文化馆10个,群众艺术馆1个,博物馆60个。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99.8%,广播综合人口覆盖率99.3%。

十一、卫生和体育

 

2024年末全市共有卫生机构2607个。其中医院90所,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1个,卫生监督机构4个,妇幼保健院7个,卫生院93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65个,诊所(室)1297个,村卫生室919个,其他卫生机构121个。全市卫生技术人员4.39万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1.57万人,注册护士2.04万人。全市医院和卫生院床位3.28万张,其中,医院床位2.68万张,卫生院床位0.60万张。全市甲类传染病无发病;乙类法定报告传染病15969例,报告发病率381.02/10万,报告死亡率8.37/10万;丙类法定报告传染病48330例,报告发病率1153.15/10万,无死亡病例。

2024年末全市共有公共体育场所33个,体育馆21个,练习馆(房)44个。当年发展体育运动员8770人,当年发展等级裁判1930人。柳州体育健儿在世界比赛中获19枚金牌,10枚银牌,12枚铜牌,4次打破亚洲记录。在全国比赛中获130枚金牌,118枚银牌。

 

十二、资源、环境和安全生产

 

全年市区平均气温20.6℃,比上年降低0.1℃。市区年总降水量1577.7毫米,比上年偏多63.8%。市区年末总蒸发量1095.9毫米,比上年增长1.7%。

全年全市现有水库312座,其中大型水库1座,中型水库12座,小型水库299座。年初蓄水量为10166万m3,年末蓄水量为27902万m3,年末蓄水量比年初蓄水量增加11736万m3。全年全市水库最大蓄水量为37863万m3(8月下旬),最小蓄水量为10096万m3(1月中旬)。全年蓄水工程供水总量为77153万m3,全年蓄、引、提供水总量为78500万m3。

2024年完成植树造林面积2.03万公顷。全市建成各类自然保护区5个,其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个。自然保护区面积4.34万公顷。森林覆盖率[10]62.24%。森林蓄积量(即活立木蓄积量)1.02856亿立方米。

2024年柳州市市级集中式饮用水源地保护区达到国家地表水GB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Ⅱ类水质标准;柳江流域地表水持续保持GB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Ⅱ类水质标准,部分监控断面达GB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Ⅰ类水质标准。市区空气质量优良率达98.6%。

2024年全市建城区面积316.70平方公里。全市绿化覆盖面积15315.79公顷,增长0.11%,其中建成区13990.07公顷,增长0.12%。园林绿地面积13004.51公顷,增长0.13%,其中建成区11930.02公顷,增长0.14%。公园绿地面积3170.85公顷,增长0.01%。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4.14平方米。公园104个,面积3186.40公顷。建成区绿地率37.67%,提高0.04个百分点,建成区绿化覆盖率44.17%,提高0.03个百分点。

市区建城区面积261.88平方公里。市区绿化覆盖面积12495.57公顷,增长0.14%,其中建成区11619.57公顷,增长0.15%。市区园林绿地面积10783.51公顷,增长0.16%,其中建成区9816.67公顷,增长0.17%。市区公园绿地面积2557.03公顷,增长0.01%。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4.26平方米。市区公园80个,面积2557.03公顷。市区建成区绿地率37.49%,建成区绿化覆盖率44.37%,提高0.07个百分点。

全市供水综合生产能力133.32万立方米/日。全年售水量3.82亿立方米,其中生产运营用水1.09亿立方米,居民家庭用水1.64亿立方米,公共服务用水0.45亿立方米。全市人均日生活用水254.35升。

污水处理厂处理能力91.4万立方米/日,处理量28340万立方米。污水处理率99.05%,下降0.06个百分点,污水处理厂集中处理率92.01%,下降1.02个百分点。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100%。燃气普及率99.35%,用水普及率100%。城市道路长度2731.79公里,下降0.48%。全市人均城市道路面积24.60平方米。

经初步核算,2024年规模以上工业综合能源消费量890.33万吨标准煤,比上年下降8.0%。

2024年生产安全事故(全口径统计)死亡169人,比上年下降15.1%。亿元生产总值生产安全事故(全口径统计)死亡率为0.0573,下降10.19%。全年共发生道路交通伤亡事故924起,造成135人死亡,896人受伤,直接财产损失162.18万元。道路交通万车死亡率为0.89,下降10.35%。全年火灾事故死亡1人,直接经济损失1784.77万元。

 

注释:

[1]本公报中数据均为初步统计数。

[2]地区生产总值、三次产业及相关行业增加值、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不变价格计算。根据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结果,并同步实施城镇居民自有住房服务核算方法改革,对地区生产总值、三次产业及相关行业增加值等历史数据进行了修订。

[3]常住人口指在柳州居住半年以上的人口,以及户口在柳州、外出柳州不满半年或在境外工作学习的人口。

[4]农作物种植面积及主要产品产量历史数据根据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结果进行了修订。农作物总播种面积=粮食种植面积+经济作物播种面积,不包括果园、茶园、桑园面积。

[5]工业增加值、利润总额等指标的增速均按可比口径计算。报告期数据与上年所公布的同指标数据之间有不可比因素,不能直接相比计算增速。

[6]《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其他成员国包括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菲律宾、泰国、新加坡、文莱、柬埔寨、老挝、缅甸、越南、日本、韩国、澳大利亚、新西兰。

[7]邮政行业业务总量按2020年价格计算。

[8]电信业务总量按上年价格计算。

[9]2024年收养性社会福利单位的统计口径为民政管辖范围内的全市公办养老福利机构、社会福利院、儿童福利院及社会福利医院此类机构,不包含救助管理机构。

[10]2023年森林覆盖率国家执行新口径统计,统计国特灌只包含16种树种,与前后年度没有可比性。

[11]部分数据因四舍五入的原因,存在与分项合计不等的情况。

 

资料来源:

本公报中户籍人口数据来自市公安局;城镇新增就业、社会保障数据来自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基本医疗保险、生育保险数据来自市医疗保障局;物价、城乡居民收支数据来自国家统计局柳州调查队;财政数据来自市财政局;进出口总额数据来自柳州海关;商务口径利用外资数据来自市商务局;公路、水路客货运量、港口货物吞吐量数据来自市交通局;航空数据来自柳州机场;机动车保有量数据来自市公安局交通警察支队车辆管理所;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余额、金融机构本外币存贷余额数据来自人民银行柳州市中心支行;最低生活保障、收养性福利单位床位数、收养人员、社会捐赠款数据来自市民政局;社区服务中心数据来自市委社工部;教育数据来自市教育局;专利数据来自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科学技术数据来自市科学技术局;艺术表演团体、图书馆、文化馆、群众艺术馆、博物馆、旅游数据来自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卫生数据来自市卫生健康委员会;体育数据来自市体育局;气候数据来自市气象局;水利数据来自市水利局;植树造林、森林数据来自市林业和园林局;水质、空气优良率数据来自市生态环境局;各类保障性住房投资、建成区面积、绿地面积、供水、污水处理、生活垃圾处理、燃气普及率、用水普及率、城市道路长度及面积数据来自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安全生产数据来自市应急管理局。其余数据均来自市统计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