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齐齐哈尔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24

选择区域:>>>

齐齐哈尔市统计局

2025年4月18日

  2024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面对复杂严峻形势和多重困难挑战,全市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省、市部署要求,有力应对下行压力影响,经济总量持续扩大,结构不断优化,重点行业动能增强,内需潜力不断释放,经济运行承压稳进、回升向好。

  一、综合

  国民经济。初步核算,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1353.1亿元,比上年增长2.7%。从三次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392.5亿元,增长2.2%;第二产业增加值243.4亿元,增长6.1%;第三产业增加值717.2亿元,增长1.9%。三次产业结构为29.0:18.0:53.0。第一、二、三产业对GDP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27.9%、38.3%和33.8%。第一、二、三产业分别拉动经济增长0.8个、1.0个和0.9个百分点。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为35656元,增长5.6%。

  人口。全市户籍总人口506.0万人。其中,乡村人口316.5万人;城镇人口189.5万人。全年出生人口15512人,出生率为3.1‰;死亡人口29196人,死亡率为5.8‰;人口自然增长率为-2.7‰。

表1   户籍人口数及其构成

指   标 年末数(万人) 比重(%)
人口

其中:城镇

乡村

其中:男性

女性

其中:18岁以下

18-59岁

60岁及以上

506.0

189.5

316.5

254.6

251.4

52.0

306.3

147.7

100.0

37.5

62.5

50.3

49.7

10.3

60.5

29.2

   物价。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比上年同期上涨0.2%(以上年同期为100,下同),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下降3.0%。消费品价格指数下降0.1%,其中,食品烟酒价格下降1.2%,衣着价格上涨0.8%,居住价格持平,生活用品及服务价格上涨1.3%,交通通信价格下降1.1%,教育文化娱乐价格上涨2.4%,医疗保健价格上涨1.1%,其他用品及服务价格上涨3.7%。

  二、农业

  农林牧渔业。全年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712.2亿元,比上年增长2.6%。其中,农业产值371.6亿元,增长3.6%;林业产值10.7亿元,增长11.7%;畜牧业产值303.6亿元,增长0.9%;渔业产值17.0亿元,增长4.6%;农林牧渔专业及辅助性活动产值9.3亿元,增长5.5%。
粮食产量。全市粮食总播种面积3726.05万亩,粮食总产量244.22亿斤,比上年增长2.34%。其中,稻谷56.07亿斤,增长3.16%;玉米152.52亿斤,增长4.81%;大豆33.73亿斤,下降8.37%。

  经济作物。全市经济作物播种总面积99.39万亩,比上年增长0.16%。油料0.62万吨,增长35.24%;生麻4.40万吨,增长110.52%;糖料34.89万吨,增长44.36%;蔬菜及食用菌92.58万吨,增长1.38%;瓜果类17.61万吨,增长11.10%。

  畜牧业。全年生猪出栏423.91万头,比上年下降4.62 %;牛出栏78.01万头,下降0.17%;羊出栏322.22万只,下降1.61%;活家禽出栏4598.18万只,下降4.87%。猪肉产量35.58万吨,下降5.91%;牛肉产量13.06万吨,增长1.64%;羊肉产量5.44万吨,下降3.04%。生奶产量149.08万吨,下降6.55%;禽蛋产量22.03万吨,增长0.09%。

表2    牲畜出栏和主要畜产品产量

名    称 单  位 产  量
生猪出栏 万头 423.91
牛出栏 万头  78.01
羊出栏 万只 322.22
 其中:山羊 万只  57.98
          绵羊 万只 264.24
活家禽出栏 万只 4598.18
猪肉产量 万吨  35.58
牛肉产量 万吨  13.06
羊肉产量 万吨   5.44
生奶产量 万吨  149.08
禽蛋产量 万吨   22.03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4.8%。按轻重工业分,轻工业增长7.6%,重工业增长1.3%。按行业分,装备工业增长2.8%,食品工业增长8.2%,冶金工业增长2.4%,能源工业增长8.3%,医药工业下降0.6%,石化工业增长9.9%,林木建材工业下降27.1%,其他工业下降46.5%。

  工业效益。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438户。全年实现营业收入1140.7亿元,比上年下降2.3%;利润总额31.6亿元,增长22.7%;资产合计2033.4亿元,与上年持平;流动资产合计1079.3亿元,增长3.1%。

  产品产量。全年重点监测的69种规模以上工业主要产品中25种产品产量增长。发酵酒精(折96度,商品量)、饲料添加剂和烧碱等16种产品产量增长较快。

表3   规模以上工业主要产品产量及增减情况

名  称 单  位 产  量 比上年(%)
精制食用植物油

发酵酒精(折96度,商品量)

乳制品

成品糖

硫酸(折100%)

烧碱(折100%)

初级形态塑料

水  泥

钢  材

金属轧制设备

铁路货车

发电量

饲料添加剂

食品添加剂

冷冻蔬菜

万吨

万千升

万吨

万吨

万吨

万吨

万吨

万吨

万吨

万吨

亿千瓦时

万吨

万吨

万吨

4.5

72.1

42.3

4.3

69.9

22.4

16.1

156.7

164.6

17.5

6961

142.8

106.4

72.0

7.7

-13.3

39.4

-17.0

-41.7

11.5

15.5

29.9

-12.6

-8.6

11.4

-21.5

9.6

13.6

0.1

24.8

   建筑业。全市具有资质等级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业企业314户。全年实现建筑业总产值66.0亿元,比上年增长[1]9.9%。建筑业企业签订合同额199.9亿元,增长26.1%;其中,本年新签订合同额103.8亿元,增长8.0%。

  四、固定资产投资和房地产开发

  固定资产投资。全年固定资产投资比上年增长8.5%,其中,民间投资增长6.1%。第一产业增长16.5%;第二产业增长25.8%,其中,工业增长25.8%;第三产业下降7.7%。

  房地产开发。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额20.8亿元,比上年增长9.3%。其中,住宅投资17.3亿元,下降1.1%,占全部房地产开发投资的83.5%。全市商品房销售面积62.3万平方米,下降22.0%;商品房销售均价为5432元/平方米,下降3.0%。

  五、国内贸易

  消费市场。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498.1亿元,比上年增长2.3%。按经营地分,城镇消费品零售额增长2.5%;乡村消费品零售额增长1.4%。按消费形态分,餐饮收入增长3.1%;商品零售增长2.3%。

  商品零售。全年限额以上单位商品零售额中,饮料类商品零售额增长32.2%;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商品零售额增长4.9%;日用品类商品零售额增长1.3%;石油及制品类商品零售额增长4.8%;中西药品类零售额增长13.7%;限上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商品零售额增长7.4%;限上通讯器材类商品零售额增长13.1%。

  六、对外经济

  利用外资。全年实际利用外资额1892万美元,比上年增长3.08%。新设立外资企业11户。

  对外贸易。全年实现进出口总值100.2亿元,比上年增长6.2%。其中,出口总值60.6亿元,增长10.3%;进口总值39.6亿元,增长0.5%。

  七、交通、邮电和旅游

  交通运输。2024年末,全市道路运输车辆61156辆。其中,客运928辆,货运48267辆,出租车11961辆。全年完成铁路货运量1331.5万吨,铁路客运量767.1万人次;公路货运量7747万吨,公路客运量[3]3756.05万人次。

  邮政电信。全年完成电信业务总量29.5亿元,邮政行业寄递业务量9236.08万件,邮政行业业务收入(不包括邮政储蓄银行直接营业收入)15.46亿元。

  旅游。2024年末,A级及以上景区53个,其中,5A级景区1个,4A级景区11个。全年共接待游客4580万人次,增长52.7%,实现旅游收入309亿元,增长75.8%。

  八、财政和金融

  财政收支。全年财政总收入193.7亿元,比上年下降0.4%;其中,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09.7亿元,下降2.2%。财政总支出663.6亿元,增长3.6%;一般公共预算支出611.8亿元,增长1.0%。

  金融市场。全年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3992.3亿元,比年初增长9.0%。住户存款3443.5亿元,增长10.3%。其中,活期存款884.0亿元,增长3.8%;定期及其他存款2559.5亿元,增长12.7%。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1982.9亿元,增长7.3%。住户贷款532.8亿元,增长8.9%。其中,短期贷款224.1亿元,增长32.8%;中长期贷款308.7亿元,下降3.7%。

  九、科学技术和教育

  科学研究。全年实施市级科技计划重点项目19项;科技成果验收538项;认定技术合同501项。

  教育事业。2024年,全市学校1081所,教职工40861人,在校学生352149人,毕业生114929人。其中,高中教职工6167人,在校学生65644人,毕业生23221人;初中教职工15479人,在校学生87634人,毕业生32668人;小学教职工9685人,在校学生124904人,毕业生26162人。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事业。2024年末,全市文化和旅游部门所属马戏团1个、戏曲剧院1个、话剧团1个、图书馆14个、群众艺术馆1个、文化馆11个、博物馆19个。文物保护单位190个,其中,国家级12个,省级47个,市级54个,县级77个。

  卫生事业。2024年末,全市各类卫生机构2913个。其中,医院144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2716个,专业公共卫生机构45个,其他卫生机构8个。各类卫生机构床位编制数34046张,实有35853张。卫生技术人员33105人,其中,执业医师12970人。

  体育事业。2024年末,全市500座以上的体育馆7个,500座以上的体育场7个,体育协会28个,俱乐部86个,等级运动员384人。全年获得国家级及以上奖牌50枚,其中,金牌34枚,银牌8枚,铜牌8枚。

  十一、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居民收入。2024年,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7233元,比上年增长4.2%;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721元,增长7.0%。

  社会保障。2024年末,全市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含离退休)人数149.7万人,其中参保职工87.37万人,离退休人员62.3万人。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人数162.3万人。参加基本医疗保险人数365.74万人,其中,参加职工基本医疗保险73.61万人,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292.13万人。参加失业保险人数22.32万人。参加工伤保险人数34.06万人。参加生育保险人数28.78万人。

  养老产业。2024年末,全市养老机构218个。其中,公办养老机构22个,养老床位6202个;民办养老机构196个,养老床位19740个。开展医养结合的养老院23个。乡镇敬老院11个,入住老人2109人。

  十二、环境保护

  园林绿化。2024年末,全市绿地面积8873.42公顷,公园49个,公园面积2028.88公顷。市区城市绿化覆盖率44.3%。

  自然保护区。2024年末,全市共有自然保护区14个,自然保护区总面积41.43万公顷。其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3个,面积15.97万公顷;省级自然保护区10个,面积25.17万公顷;县级自然保护区1个,面积0.29万公顷。

  注释:

  [1]根据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修订结果计算建筑业总产值增速。

  [2]根据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结果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和增速进行修订。

  [3]自2024年起公路客运数据口径发生变化。

  [4]本公报各项统计数据均为初步统计。

  [5]部分数据因四舍五入,存在分项与合计不等的情况。

  [6]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总产值绝对数指标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计算。

  [7]对外经济、交通、邮电、旅游、财政、金融、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社保、养老、环保等数据来自部门统计,农业部分数据和人民生活数据来自国家统计局齐齐哈尔调查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