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面对复杂严峻形势和多重困难挑战,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市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以及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江西重要讲话精神,统筹做好稳增长、促改革、惠民生、防风险、保稳定等各项工作,全市经济运行持续稳步恢复,各项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一、综合
经省统计局统一核算,全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3720.9亿元,比上年增长5.7%。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53.1亿元,增长2.6%;第二产业增加值1442.9亿元,增长7.7%;第三产业增加值1924.9亿元,增长4.6%。三次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4.7%、54.3%和41.0%。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9.5:38.8:51.7,第二产业占比较上年提高0.2个百分点。人均地区生产总值58381元,增长6.4%。
年末常住人口635.1万人,比上年末减少4.5万人,其中,城镇人口366.5万人,占总人口的比重为57.71%,比上年末提高0.65个百分点。全年出生人口3.9万人,出生率6.14‰,比上年提高0.08个千分点;死亡人口4.7万人,死亡率7.36‰,比上年下降0.07个千分点;自然增长率-1.23‰,提高0.16个千分点。
表1 2024年年末常住人口数及其构成
全年全市城镇新增就业5.5万人,失业人员再就业1.6万人,就业困难人员就业0.5万人,新增转移农村劳动力8.2万人。
全年全市居民消费价格(CPI)上涨0.5%。八大类商品和服务价格“六涨二降”。其中,其他用品及服务类价格上涨4.4%,生活用品及服务类价格上涨2.4%,衣着类价格上涨2.1%,教育文化娱乐类价格上涨1.1%,居住类价格上涨0.5%,食品烟酒类价格上涨0.2%;医疗保健类价格下降0.7%,交通和通信类价格下降1.6%。
表2 2024年居民消费价格分类别涨跌幅度
二、农业
全年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574.7亿元,比上年增长3.0%。全年粮食种植面积581.1千公顷,比上年下降0.01%,其中,谷物种植面积532.6千公顷,下降0.1%。油料播种面积190.2万亩,增长1.2%。其中,油菜籽154.2万亩,增长1.3%。蔬菜播种面积120.4万亩,增长0.8%。甘蔗播种面积5.3万亩,下降2.3%。
全年全市粮食产量329.1万吨,比上年下降0.5%。油料产量22.3万吨,下降1.8%,其中,油菜籽15.8万吨,下降3.7%。蔬菜及食用菌产量205.8万吨,增长2.2%。甘蔗产量13.2万吨,下降1.7%。茶叶产量2.6万吨,增长4.8%。园林水果产量19.5万吨,下降5.2%。
全年全市猪牛羊禽肉产量29.9万吨,比上年下降0.4%。其中,猪肉产量23.8万吨,下降0.8%;牛肉产量0.9万吨,下降2.8%;羊肉产量0.3万吨,下降0.6%;禽肉产量4.8万吨,增长1.7%。禽蛋产量5.3万吨,增长14.1%。牛奶产量125吨,增长37.0%。年末生猪存栏156.0万头,增长0.7%;生猪出栏286.2万头,下降2.7%。
表3 2024年主要农产品产量及其增长速度
三、工业和建筑业
全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1.0%。分轻重工业看,轻工业增加值增长2.1%;重工业增加值增长12.2%。分经济类型看,规模以上国有企业增长4.2%;集体企业增长260.2%;股份合作企业增长31.9%;股份制企业增长13.4%;私营企业增长9.0%;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下降4.8%。
全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36个行业大类中,15个实现增长,增长面41.7%。装备制造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9.3%。
全年全市规模以上主要工业品中:水泥1317.5万吨,下降18.7%;太阳能电池13744.9万千瓦,增长17.1%;汽车3.5万辆,增长56.8%。
表4 2024年规模以上工业主要产品产量及其增长速度
全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6261.4亿元,比上年增长9.2%;营业收入超百亿元的企业8户。实现利润总额296.6亿元,增长17.6%。分经济类型看,国有控股企业利润28.4亿元,比上年增长24.3%;股份制企业248.1亿元,增长24.2%,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48.1亿元,下降7.1%;私营企业134.9亿元,增长20.6%。分门类看,采矿业利润7.7亿元,比上年增长60.5%;制造业281.7亿元,增长20.1%;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7.1亿元,下降44.6%。每百元营业收入中的成本为91.31元,比上年同期提高0.05元。
年末全市工业园区投产企业2301家,比上年增加23家;从业人员19.2万人,下降0.3%。工业园区工业营业收入、利润总额分别完成6128.0亿元和288.8亿元,增长9.4%和18.7%。营业收入超百亿元的工业园区10个,超五百亿元的3个,其中上饶经济技术开发区全部工业企业营业收入2581.5亿元。
全年全市建筑业总产值1117.2亿元,比上年增长0.8%;建筑业增加值245.8亿元,下降0.8%。房屋建筑施工面积1898.8万平方米,下降44.5%,其中新开工面积1096.3万平方米,下降10.8%;房屋建筑竣工面积1309.8万平方米,下降2.2%。具有资质等级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业企业1302家。
四、服务业
全年全市服务业实现增加值1924.9亿元,比上年增长4.6%。其中,批发和零售业增加值330.9亿元,增长5.2%;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134.1亿元,增长8.0%;住宿和餐饮业增加值98.2亿元,增长6.7%;金融业增加值205.0亿元,增长5.1%。
全年全市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营业收入780.2亿元,比上年增长11.1%;营业利润32.2亿元,下降12.8%。分行业看,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长15.9%,其中互联网和相关服务下降0.3%,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增长72.3%;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增长10.9%;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长8.5%;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增长12.8%;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下降5.3%。
全年全市公路货物运输量19697万吨,增长2.0%;公路货物运输周转量4459075万吨公里,增长3.5%。水路货物运输量1514.9万吨,增长12.2%;水路货物运输周转量368041万吨公里,增长18.3%。铁路货物运输量278.8万吨,下降9.1%。航空货物运输量120.1吨,下降35.7%。
全年全市公路旅客运输量3274万人,下降3.2%;全年全市公路旅客运输周转量114305万人公里,下降2.0%。水路旅客运输量28.8万人,增长97.2%;水路旅客运输周转量329万人公里,增长12.6%。铁路旅客运输量1558.3万人,增长12.6%。航空旅客运输量61.0万人,增长55.3%。
表5 2024年各种运输方式旅客、货物运输量及其增长速度
年末全市公路通车里程27053公里,其中高速公路通车里程717公里。
年末全市民用汽车保有量137.6万辆,增长0.05%;民用轿车保有量81.6万辆,增长0.04%,其中私人轿车保有量80.8万辆,增长0.03%。
全年全市邮政业务总量41.4亿元,增长39.4%。完成邮政函件业务37.7万件,下降5.2%;包裹业务9.4万件,增长78.2%。快递业务量3.7亿件,增长37.8%;快递业务收入21.7亿元,增长31.0%。
全年全市电信业务总量53.3亿元。年末移动通信基站数3.7万个,其中,5G基站1.6万个,占比43%。移动电话用户631.8万户,增长6.6%,移动电话普及率为98.8部/百人。其中,5G移动电话用户有355.1万户,占移动电话用户数比重为56.2%,提高9.4个百分点。固定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291.9万户,增长8.4%。其中,千兆宽带用户有102.1万户,增长7.3%。
五、国内贸易
全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415.7亿元,比上年增长5.2%。分城乡看,城镇消费品零售额1222.1亿元,增长4.8%;乡村消费品零售额193.6亿元,增长6.4%。分行业看,批发业零售额486.6亿元,增长4.4%;零售业零售额832.0亿元,增长5.2%;住宿业零售额33.5亿元,增长6.0%;餐饮业零售额63.5亿元,增长10.7%。
全年全市限额以上商品实现零售额451.4亿元,比上年增长6.1%。其中,粮油、食品类零售额80.9亿元,增长25.2%;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零售额27.9亿元,增长10.7%;汽车类零售额97.6亿元,下降8.5%;家具类零售额15.8亿元,增长4.7%;石油及制品类零售额60.7亿元,下降0.9%;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零售额18.3亿元,下降1.3%;化妆品类零售额3.3亿元,下降30.0%;建筑及装潢材料类零售额16.3亿元,下降19.5%。
表6 2024年限额以上按商品分类零售额及其增长速度
六、固定资产投资
全年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增长4.3%。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下降24.9%;第二产业投资增长15.6%,其中工业投资增长15.6%;第三产业投资下降1.6%。分投资主体看,在固定资产投资中,国有投资增长3.9%;非国有投资增长4.6%,其中民间投资增长5.8%。从投资主要构成看,基础设施投资增长2.3%,占全部投资的29.5%;工业投资增长15.6%,占全部投资的39.8%,其中,工业技改投资增长0.3%,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增长21.9%。
表7 2024年分行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速度及构成
全年全市房地产开发投资下降2.3%,其中住宅投资下降2.3%。商品房销售面积389.6万平方米,下降17.5%;其中,住宅销售面积364.6万平方米,下降14.2%。商品房销售额252.1亿元,下降22.1%;其中住宅销售额236.4亿元,下降18.9%。年末商品房待售面积114.4万平方米,比上年末增长75.7%,其中住宅待售面积92.5万平方米,增长112.7%。全市商品房单位面积销售额6470.3元/平方米,下降5.7%。
七、对外经济
全年全市货物进出口总额448.8亿元,比上年下降19.0%。其中,出口368.6亿元,下降27.7%;进口80.1亿元,增长80.5%。分贸易方式看,一般贸易出口340.6亿元,下降29.5%;加工贸易出口27.6亿元,增长5.0%。分重点商品看,机电产品出口283.3亿元,下降31.7%;高新技术产品出口240.0亿元,下降32.2%;服装及衣着附件出口11.3亿元,下降14.6%。对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进出口总额265.9亿元,占比59.2%。
表8 2024年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及其增长速度
表9 2024年对主要国家和地区货物进出口额及其增长速度
全年全市新设外商投资企业21家,比上年减少14家。实际使用外商直接投资0.2亿美元,下降78.3%。利用省外项目实际进资1202.3亿元,增长8.8%。
八、财政金融
全年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82.0亿元,比上年增长4.2%,地方税收收入189.0亿元,增长3.0%,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比重为67.0%。全年一般公共预算支出834.5亿元,增长2.4%。
年末全市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6481.8亿元,比上年增长9.9%。年末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6109.0亿元,比上年增长11.8%。
全年全市保险公司保费收入95.9亿元,比上年下降4.9%。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38.1亿元;人身险保费收入57.9亿元。分险种来看,寿险保费收入45.8亿元;健康险保费收入15.48亿元,人身意外伤害险保费收入0.6亿元。支付各类赔款及给付43.6亿元。
(上接第二版)其中,财产险赔付支出28.9亿元,人身险赔付支出14.7亿元。分险种来看,寿险赔付9.2亿元,健康险赔付8.1亿元,人身意外伤害险赔付0.2亿元。
九、居民收入消费和社会保障
全年全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5303元,比上年增长5.3%。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9087元,增长4.4%;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511元,增长6.8%。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为2.28:1,比上年缩小0.05。
全年全市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22020元,比上年增长5.8%。其中,城镇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26543元,增长5.1%;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17495元,增长6.9%。城镇居民消费恩格尔系数为31.3%,与上年持平;农村居民消费恩格尔系数为32.1%,比上年降低0.2个百分点。
年末参加城镇基本养老保险人数167.6万人,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人数315.3万人。参加基本医疗保险人数664.1万人,其中参加城镇职工医疗保险人数60.3万人,参加城乡居民医保人数603.8万人。城乡居民医保基金支出59.0亿元。参加工伤保险人数65.4万人,参加失业保险人数40.8万人。领取失业保险金人数0.7万人。向城市低保户发放低保金2.6亿元,月人均补差610.5元;向农村低保户发放低保金14.0亿元,月人均补差481.2元。城市居民纳入政府最低生活保障人数33375人,农村居民纳入政府最低生活保障人数236750人,农村特困供养人数23973人。临时救助25451人次。
全年全市学前教育幼儿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幼儿资助28376人次;义务教育贫困生生活补助185003人次;普通高中国家助学金资助46429人次;高中建档立卡家庭学生免学费31984人次;中等职业学校免学费发放86889人次;中职国家助学金发放8870人次;高考入学政府资助4779人次。各学段总计资助学生392330人次。
年末全市共有养老机构173家,养老床位14238张。全年销售社会福利彩票5.3亿元,筹集福利彩票公益金0.4亿元,直接接受社会捐赠1774.3万元。
十、科学技术和教育
年末全市共有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50个,省级技术创新中心4个,省级重点实验室2个。全年全市共获得省级科学技术奖2项,其中科技进步奖2项。全年发明专利授权747件,增长89.6%,每万人有效发明拥有量2.96件。签订技术合同136项,技术市场合同成交金额193.45亿元。
年末全市累计获省级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的机构140个。其中,法定计量技术机构11个。全年强制检定计量器具11.4万台(件)。获得CCC认证证书的企业84家,获得CCC认证证书423张。发放自愿性产品认证证书0.11万张,发放省级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28张。
年末全市共有普通高等学校(含普通、职业本专科)126所,普通高中94所,中等职业学校26所,初中阶段学校379所,小学1151所,幼儿园1980所,民办学校1152所。特殊教育在校生0.15万人,学前教育在园幼儿15.23万人。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93.5%,普通高考录取率78.9%。
表10 2024年各类学校招生、在校生和毕业生人数
十一、文化旅游、卫生健康和体育
年末全市共有公有制艺术表演团体8个,文化馆13个,公共图书馆13个,博物馆26个。广播电视播出机构12个。有线电视实际用户14.3万户,其中有线数字电视实际用户13.6万户。广播综合人口覆盖率100%,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100%。
全年全市旅游接待总人数23000万人次,比上年增长2.7%;旅游总收入2418亿元,增长2.9%。
年末全市共有各类医疗卫生机构6088个(含村卫生室)。其中,医院类、卫生院422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27个,妇幼保健院(所、站)13个,专科疾病防治院(所、站)16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3个,卫生监督所(中心)9个。卫生机构人员6.1万人,其中卫生技术人员5.0万人。注册护士2.3万人。医院、卫生院床位数4.3万张。
年末全市共有全民健身中心11个,国家级青少年体育俱乐部2个,省级青少年体育俱乐部3个,国家级体育传统项目学校2所,省级体育传统项目学校18所,省级单项体育后备人才基地9个。2024年,共夺得奥运金牌1枚,世界单项赛事铜牌1枚,全国性单项赛事金牌7枚、银牌2枚、铜牌3枚。
十二、资源、环境和应急管理
全年全市河流共监测44个断面,达标率为100%。地表水国考断面水质优良比例为95.5%。全年全市浓度均值为24微克/立方米,平均浓度达到国家二级标准。全年空气质量优良率为95.4%。
全年全市完成人工造林4.2万亩,完成退化林修复11.1万亩。湿地恢复和综合治理132亩,湿地生态效益补偿3388亩。森林蓄积量达到8500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稳定在61%以上。已建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处,省级自然保护区2处;国家级森林公园9处,省级森林公园19处;国家级湿地公园5处,省级湿地公园7处。婺源森林鸟类保护区开展野生动植物资源调查,发表新物种1种(桂刺蛾Guiumnebulum)、江西省新分布记录物种4种(橿子栎、黄山舌唇兰、叽喳柳莺、绿太阳鱼)。
全年全市平均降水量2100.2毫米,较常年增加225.9毫米。平均气温19.3℃,较常年偏高0.9℃。日照时数1613小时,较常年偏少48.1小时。
全年全市全社会能源消费总量1109.8万吨标准煤,比上年增长5.6%;万元GDP能耗为0.3176吨标准煤,同比下降0.1%。规模以上工业综合能源消费量450.88万吨标准煤,增长0.3%;万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能耗同比下降9.6%,超额完成下降3%的年度目标任务。
全年全市安全生产事故35起,比上年减少37起。生产安全事故死亡人数35人,比上年减少9人。全年未发生重大以上事故。
注:
1.本公报中数据均为初步统计数。部分数据因四舍五入的原因,存在着分项与合计不等的情况。
2.地区生产总值、三次产业及相关行业增加值和人均生产总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不变价格计算。根据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结果,并同步实施城镇居民自有住房服务核算方法改革,对地区生产总值、三次产业及相关行业增加值等历史数据(包括图1、图2、图5)进行了修订。
3.规模以上工业统计范围为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的工业法人单位和个体经营户。固定资产投资统计范围为计划总投资500万元及以上项目(含房地产开发投资,不含农村农户投资)。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统计范围为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的批发业、年主营业务收入500万元及以上的零售业法人单位;年主营业务收入200万元及以上的住宿和餐饮业法人单位。
4.规模以上服务业统计范围包括:年营业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的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卫生行业法人单位;年营业收入1000万元及以上的房地产业(不含房地产开发经营),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教育行业法人单位;以及年营业收入500万元及以上的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社会工作行业法人单位。2024年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财务指标增速按可比口径计算。
5.2024年规模以上工业相关指标增速及变化按可比口径计算。
6.根据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结果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数据进行修订。
7.由于投资统计制度方法改革、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数据修订等因素,2024年固定资产投资相关指标增速按可比口径计算。
8.根据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结果,对房地产开发、新建商品房销售等指标历史数据进行了修订,2024年增速按可比口径计算。
9.表格中“∗∗∗”表示数据过小,不予显示。
本公报中财政数据来自市财政局;物价、城乡居民收入和支出、粮食和畜禽数据来自国家统计局上饶调查队;外贸数据来自上饶海关;利用外资和省外资金数据来自市商务局;铁路客货运输量数据来自南昌铁路局上饶车务段;空运客货运输量数据来自江西省机场集团公司上饶机场分公司;公路、水路客货运输量、周转量数据来自市交通运输局;电信业务、移动电话用户数、互联网宽带用户数数据来自市数据局;邮政业务量、快递业务量数据来自市邮政管理局;存贷款数据来自中国人民银行上饶市分行;保险数据来自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上饶监管分局;教育数据来自市教育局;科技数据来自市科技局;质量检测、行业标准、专利数据来自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测绘数据来自市自然资源局;艺术表演团体、博物馆、公共图书馆、文化馆、广播、电视、旅游数据来自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卫生数据来自市卫生健康委员会;体育数据来自市体育局;城镇新增就业、社会保险数据来自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医疗保险数据来自市医疗保障局;城乡低保、社会福利、社区服务、社会捐赠数据来自市民政局;自然保护区、造林、森林覆盖率、野生动植物数据来自市林业局;空气和地表水质量数据来自市生态环境局;降水量、平均气温、日照时数数据来自市气象局;安全生产数据来自市应急管理局;民用汽车量数据来自市公安局交警支队;其他数据来自市统计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