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泉市202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24

选择区域:>>>

阳泉市统计局 国家统计局阳泉调查队

(2025年4月24日)

2024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这一年,面对主导产品市场波动、主导产业结构性矛盾等复杂严峻形势,全市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山西工作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紧紧围绕市委“14510”总体思路和部署,统筹推进转方式、调结构、提质量、增效益,经济运行稳步向好,民生保障有力有效,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

一、综  合

初步核算,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856.2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下降0.9%。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7.3亿元,增长3.5%;第二产业增加值380.5亿元,下降7.0%;第三产业增加值458.4亿元,增长3.5%。一、二、三产比重分别为2.0%、44.5%、53.5%。人均地区生产总值66274元,按2024年平均汇率计算为9306美元。

图1  2020年-2024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及其增长速度

据2024年人口变动抽样调查,年末常住人口为128.48万人,比上年末减少1.44万人。全年出生人口7969人,人口出生率为6.17‰,比上年提高0.17个千分点;死亡人口11642人,死亡率为9.01‰,比上年下降0.06个千分点;自然增长率为-2.84‰,比上年提高0.23个千分点。

从城乡结构看,全市城镇常住人口94.97万人,比上年末增加1219人,乡村常住人口33.51万人,比上年末减少1.56万人;城镇化率为73.92%,比上年末提高0.91个百分点。

表1  2024年阳泉市常住人口数及其构成

全年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0.3%,八大类商品有五类上涨,其中,其他用品和服务类涨幅最大,同比上涨5.4%。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下降6.7%,其中,煤炭开采和洗选业出厂价格下降11.5%;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下降5.0%。

图2  2020年-2024年全市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涨跌幅度

表2  2024年全市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涨幅

全年城镇新增就业18538人。转移农村劳动力5244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2.14%。

新质生产力加速成长。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中,装备制造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0.5%;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增长12.7%,其中新材料产业增长42.4%,生物产业增长25.6%,节能环保产业增长8.5%。规模以上数字经济核心产业营收增长13.3%。高技术产业投资增长12.2%。全年网上零售额22091万元,比上年增长165.6%。全年新登记市场主体1.7万户,年末市场主体总数达14.1万户。新增“四上”企业81户。

能源革命和绿色低碳转型持续推进。初步核算,全年全市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比上年增长0.3%。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风电、太阳能发电等非化石能源发电量29.8亿千瓦时,增长7.9%。有序开展源网荷储一体化,年末新能源和清洁能源装机占比达到30.6%。

二、农 业

全年农作物种植面积5.8万公顷,比上年增长0.1%。其中粮食种植面积5.5万公顷,增长0.1%;油料种植面积230.6公顷,增长0.1%;中草药收获面积592.1公顷,增长29.0%;蔬菜种植面积0.18万公顷,增长6.0%。粮食种植中,玉米种植面积4.7万公顷,与上年持平。

全年粮食总产量23.7万吨,下降0.5%。

图3  2020年-2024年全市粮食总产量

表3  2024年全市主要农产品产量及其增长速度

肉类总产量2.6万吨,增长9.1%。其中,猪肉产量2.1万吨,增长10.1%;牛肉产量0.08万吨,增长14.9%;羊肉产量0.09万吨,增长6.3%;禽肉产量0.4万吨,增长3.4%。牛奶产量0.5万吨,下降2.1%。禽蛋产量4.0万吨,增长5.4%。水产品产量1007吨,增长7.9%。

年末全市农业机械总动力42.2万千瓦,比上年增长4.7%。机械耕地面积4.8万公顷,增长1.6%;机械播种面积4.9万公顷,增长1.9%;机械收获面积2.6万公顷,增长2.7%。

全年新建高标准农田面积6.92千公顷。新增高效节水灌溉面积0.03千公顷。

三、工业和建筑业

全市全部工业增加值350.2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比上年下降6.5%。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下降9.1%。规模以上工业中,煤炭工业增加值下降13.1%,非煤工业增加值增长6.2%;分门类看,采矿业下降12.9%,制造业增长3.0%,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增长15.1%。

图4  2020年-2024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速度

表4  2024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分行业增速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791.1亿元,比上年下降5.6%。分门类看,采矿业437.7亿元,下降9.5%;制造业226.6亿元,下降7.4%;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126.8亿元,增长15.9%。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13.2亿元,下降63.0%;企业亏损面为36.8%;亏损额46.9亿元,下降12.5%。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每百元营业收入中的成本为80.6元,比上年增加2.1元;营业收入利润率为1.7%,下降2.6个百分点;年末资产负债率为78.3%,比上年末提高0.9个百分点。

表6  2024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效益情况

全年建筑业实现增加值31.2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下降10.6%。资质以上建筑业企业共180家,同比减少7家,其中,一级企业9家,与去年同期持平;二级企业39家,同比减少4家;三级和其他企业132家,同比减少3家。资质以上建筑企业实现总产值76.2亿元,下降9.4%;签订合同额184.6亿元,下降1.5%。房屋施工面积251.1万平方米,增长3.8%;竣工面积71.6万平方米,增长59.4%。

四、能  源

全年全市原煤产量6129.1万吨,下降9.4%。

图5  2020年-2024年全市原煤产量

全年规上工业企业洗煤产量2750.2万吨,增长2.4%;发电量308.0亿千瓦时,增长12.9%;煤层气产量13.6亿立方米,下降2.8%;润滑油1.0万吨,下降32.0%。

图6  2020年-2024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发电量

全年一次能源生产折标准煤4586.1万吨,下降7.3%。二次能源生产折标准煤430.2万吨,增长12.0%。

年末全市发电装机容量882.4万千瓦,比上年末增长3.1%。其中火电装机容量612.3万千瓦,与上年持平;并网风电装机容量66.8万千瓦,与上年持平;并网太阳能发电装机容量176.1万千瓦,增长35.9%。

全年全社会用电量105.6亿千瓦时,增长4.0%。其中,第一产业用电0.4亿千瓦时,下降0.6%;第二产业用电75.9亿千瓦时,增长2.3%,其中工业用电75.2亿千瓦时,增长2.9%;第三产业用电19.1亿千瓦时,增长11.5%;城乡居民生活用电10.1亿千瓦时,增长3.8%。一、二、三产及城乡居民生活用电占全社会用电量比重分别为0.4%、71.9%、18.1%、9.6%。

五、服务业

全年服务业增加值458.4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3.5%。其中,批发和零售业增加值52.6亿元,增长2.2%;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33.7亿元,下降6.7%;住宿和餐饮业增加值8.5亿元,增长2.0%;金融业增加值58.3亿元,增长10.2%;房地产业增加值51.0亿元,下降2.2%;营利性服务业增加值68.2亿元,增长20.0%;非营利性服务业增加值184.3亿元,下降0.3%。全年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营业收入比上年下降0.01%,利润总额下降16.0%。

图7   2020年-2024年全市服务业增加值及增长速度

全年铁路货运量3377.2万吨,下降3.5%,其中煤炭货运量3111.1万吨,下降4.2%。新增公路通车里程44.7公里。年末公路通车里程5779.5公里,其中,高速公路281.9公里。 

全市民用汽车保有量达到34.1万辆(包括三轮汽车和低速货车),增长5.6%,其中私人汽车29.6万辆,增长5.0%。轿车保有量19.7万辆,增长2.1%,其中私人轿车18.2万辆,增长1.7%。 

全年邮政行业完成寄递业务量6868.4万件,增长27.7%;其中,快递业务量4224.3万件,增长50.8%;快递业务收入3.7亿元,增长18.2%。全年完成邮政函件业务18.8万件,增长27.2%。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总量17.4亿元。其中,邮政业务总量4.9亿元,增长9.5%;电信业务总量12.5亿元,下降6.3%。年末移动电话基站数1.02万个,其中4G基站0.65万个,5G基站0.38万个。年末移动电话用户达到177.3万户,其中5G移动电话用户年末达90.9万户。全市互联网接入用户达到83.0万户。

六、国内贸易

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335.8亿元,比上年增长1.0%。按经营地统计,城镇消费品零售额282.5亿元,增长1.1%;乡村消费品零售额53.3亿元,增长0.1%;按消费类型统计,商品零售额307.1亿元,增长0.6%;餐饮收入28.7亿元,增长5.1%。

表7  2024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及其增长速度

图8  2020年-2024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及其增长速度

全年限额以上单位消费品零售额74.6亿元,下降2.6%。其中,粮油、食品类零售额下降11.3%,石油及制品类增长6.9%,汽车类下降4.6%。

表8  2024年全市限额以上单位商品零售类值

七、固定资产投资

全年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20.1亿元,下降14.2%,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投资完成133.8亿元,下降22.9%,占投资比重60.8%;民间投资完成72.5亿元,下降9.3%,占投资比重33.0%。 

分登记注册类型看,内资企业投资下降20.9%,外商及港澳台商企业投资增长237.6%。  

分构成看,建安工程投资下降20.1%,设备工器具购置投资增长22.8%,其他投资下降29.0%。

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6.0亿元,下降31.0%。第二产业投资97.7亿元,下降21.2%,其中,工业投资下降21.1%,工业技改投资下降27.8%;制造业投资增长5.6%;煤炭工业投资下降13.4%,非煤工业投资下降24.9%。第三产业投资116.4亿元,下降6.0%,其中,基础设施投资下降15.2%。  

全年在建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含房地产开发项目)932个。其中,计划总投资亿元以上项目314个,完成投资下降19.0%。

表9  2024年全市分行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速度

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31.5亿元,增长12.4%。其中:住宅投资28.0亿元,增长21.6%;商业营业用房投资0.8亿元,下降30.2%。

表10  2024年全市房地产开发和销售情况

全年建成保障性安居工程住房656套,实际完成投资5.5亿元。

八、对外经济

全年海关进出口总额16.7亿元,比上年增长3.1%,其中,出口额6.9亿元,增长28.4%;进口额9.8亿元,下降9.4%。

图9  2020年-2024年全市海关进出口总额及其增长速度

全年新设立外商企业4家;实际利用外资564万美元。

九、财政、金融和保险

全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74.7亿元,下降10.1%。税收收入完成52.1亿元,下降13.8%,其中,国内增值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资源税、城市维护建设税和契税共计完成税收42.8亿元,下降16.0%。

图10  2020年-2024年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及其增长速度

全年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68.4亿元,下降0.2%。其中,一般公共服务支出下降9.1%,公共安全支出下降6.7%,教育支出增长0.1%,科学技术支出下降27.3%,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增长14.6%,卫生健康支出下降14.8%,节能环保支出增长12.9%,城乡社区支出下降15.4%。民生支出129.9亿元,占比77.2%,下降0.6%。

年末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2338.4亿元,比上年末增长3.5%,增加78.4亿元。各项贷款余额1629.6亿元,比上年末增长8.6%,增加129.2亿元。

表11  2024年末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存贷款及其增长速度

全年保费收入36.1亿元,同比下降6.5%,其中寿险业务保费收入21.9亿元,下降4.9%;健康险和意外伤害险业务保费收入5.4亿元,下降13.3%;财产险业务收入8.9亿元,下降6.0%。支付各类赔款给付16.5亿元,同比增长16.7%,其中,寿险业务给付7.7亿元,增长49.2%;健康险和意外伤害险业务赔款及给付2.9亿元,下降17.3%;财产险业务赔款5.9亿元,增长7.9%。

十、教育和科学技术

年末全市共有幼儿园356所,小学174所,初中62所,普通高中16所,中等职业学校11所,普通、职业高等学校3所,成人高等学校1所。

表12   2024年全市各类教育发展情况

全市专利授权量为779 件,同比增长16.7%,其中发明专利授权量为162件,同比增长40.8 %。万人有效发明专利量3.8件/万人。

全年共签订各类技术合同239项,技术合同成交总金额16.6亿元,同比增长24.5%。年末,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1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23家,市级企业技术中心66家。高新技术企业数达到190家。

十一、文化旅游、卫生和体育

全市共有群众艺术馆、文化馆6个、艺术表演团体5个、公共图书馆6个。年末有线电视用户9.5万户。全年共发行《阳泉日报》606万份。

全年全市开放的21家A级景区共接待403.2万人次,同比增长18.7%,门票及经营收入共计7205.2万元,同比下降1.7%。

全市共有星级宾馆7个,其中,四星级3个。旅行社47个,其中,经营出境旅游业务的2个。A级景区23个,其中,4A级9个。 

表13  2024年全市旅游设施情况

 

 

年末全市共有医疗卫生机构(含诊所、村卫生室)1473个,编制床位8160张。妇幼保健院(所、站)7个。全市卫生机构共有卫生技术人员13180人。

全市有体育场地面积299万平方米,体育场地 5151个,基础大项场地数量为204个,球类运动场地2477个,冰雪运动场地1个,体育健身场地2375个,大型体育场馆3个。我市运动员在国内外重大比赛中获金、银、铜牌分别为9枚、10枚和7枚(包括非奥运项目比赛)。全市销售体育彩票2.2亿元,比上年增加0.1亿元。

十二、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全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5275元,增长3.7%。按常住地分,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2166元,增长3.4%;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405元,增长4.6%。全市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值为1.97,比上年缩小0.02。

图11   2020年-2024年全市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年末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43.2万人(含离退休人员),比上年增加0.8万人;参加城乡居民养老保险45.5万人,比上年增加0.1万人;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39.6万人,与上年增加0.8万人;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76.3万人,与上年减少2.3万人;参加工伤保险31.0万人,比上年增加0.9万人;参加失业保险29.5万人,与上年增加0.6万人;参加生育保险23.1万人,比上年减少0.02万人。

全市三区两县的全日制用工月最低工资标准:城区、矿区、郊区为1980元,平定县、盂县为1880元。

全年全市共有城市最低生活保障对象9504人,比上年减少4510人,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对象2.8万人,比上年减少2130人,城市特困人员251人,农村特困供养人员5058人,全年共发放最低保障资金 2.2亿元,比上年减少0.3亿元。

年末全市共有救助站3个。共有各类提供住宿的社会服务机构28个,养老服务机构床位数2504张,各类福利院床位数350张,收养99人。社区养老服务机构和设施598个。全年销售福利彩票1.0亿元。

十三、资源、环境和安全生产

全年完成造林面积4.3千公顷,下降71.2%;其中,人工造林面积2.3千公顷,下降84.0%。

2023年末全市林地面积达26.1万公顷。

全年市区大气环境质量达标天数259天,达标天数比例70.8%;PM2.5平均浓度40微克/立方米,同比上升5.3%;PM10平均浓度76微克/立方米,同比上升4.1%;空气质量综合指数4.66,同比下降1.5%。

全年各类自然灾害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3693.8万元;农作物受灾面积16353.2公顷,其中,绝收2933.9公顷。

全年共发生生产安全事故75起,同比事故起数增加1起,上升1.4%。死亡人数减少1人,下降1.3%。全年煤炭百万吨死亡率为0.081人/百万吨。

注释:

[1]本公报部分数据为初步统计数据,除注明外,所有增长或下降速度均为同上年相比较。部分数据因四舍五入的原因,存在与分项合计不等的情况。

[2]本公报部分数据由相关部门提供,由于部分部门数据口径有调整,故与上年相比速度有变化。

[3]地区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不变价格计算。

[4]粮食、畜禽数据来自国家统计局阳泉调查队,肉类总产量和禽蛋产量中不包括其他非主要畜禽产量。

[5]保险行业数据不包括正在进行风险处置的机构数据。

[6]林地面积为2023年末数据。

[7]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统计标准为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固定资产投资统计起点为计划总投资500万元;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企业是指年销售额2000万元及以上的批发企业、年销售额500万元及以上的零售企业和年营业收入200万元以上住宿餐饮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