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烟台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选择区域:>>>

烟台市统计局

2025年4月9日

2024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是烟台迈入万亿级城市的开篇之年。在市委、市政府坚强领导下,全市上下认真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锚定“走在前、挑大梁、作贡献”,积极应对复杂多变外部环境,加力落实存量增量政策,多措并举扩大内需,持续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全年经济运行稳中有进、进中提质,民生保障扎实有力,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示范城市建设取得新成效。

一、综合

根据地区生产总值统一核算结果,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10782.83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6.1%。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683.27亿元,增长3.8%;第二产业增加值4592.67亿元,增长6.9%;第三产业增加值5506.89亿元,增长5.7%。三次产业构成为6.3:42.6:51.1。

全年城镇新增就业10.9万人,超额完成全年目标任务。其中,城镇失业职工再就业5万人。

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0.3%。其中,消费品价格上涨0.1%,服务价格上涨0.8%。新建商品住宅销售价格下降4.8%,二手住宅销售价格下降8.8%。

表1  2024年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涨跌幅度

指 标 涨跌幅度(%)
居民消费价格 0.3
一、食品烟酒 -0.4
    其中:粮食 -1
        畜肉类 1.3
        禽肉类 -3
        食用油 0.3
        蛋类 -5.1
        菜及食用菌 2.1
        干鲜瓜果类 -3.8
二、衣着 0.9
三、居住 0.2
四、生活用品及服务 1.2
五、交通通信 -1.2
六、教育文化娱乐 2.5
七、医疗保健 0.1
八、其他用品及服务 5.3

年末常住人口703.52万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70.11%,比上年末提高0.88个百分点。

新质生产力加快培育。2024年,规模以上装备制造业和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分别比上年增长7.7%和5.1%。全市高技术产业投资比上年增长43.1%,占全部投资比重为13.2%,比上年提高3.7个百分点。其中,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和高技术服务业投资分别比上年增长104.9%和2.1%。大规模设备更新有序推进,设备工器具购置投资比上年增长21.2%,增速比全部投资高18.0个百分点。新能源汽车产量5599辆,比上年增长44%。工业机器人产量930套,比上年增长20.5%。新型消费蓬勃发展,限额以上单位实物商品网络零售额比上年增长43.3%。

乡村振兴扎实推进。玉米密植精准调控技术落实面积7.5万余亩。新建和改造提升高标准农田4万亩。年末,境内外农字号上市企业达到16家,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达到19家,新增农民专业合作社332家。新认证绿色食品35个,新增省级农业精品品牌3个。持续推进乡村建设,创建省级片区4个、省级和美乡村42个。完成农村公路改造工程2276公里。

对外开放成果丰硕。组织参加港澳山东周、跨国公司领导人青岛峰会、奋进万亿新征程-烟台全球招商行动启动暨全市签约大会等重大招商活动63场,引进10亿元以上或投资过千万美元项目86个,全省规模最大QFLP项目落地芝罘。保税混金试点经中央深改委批准实施,进境水果指定监管场地获批。

人才高地加快建设。获批全省人才集聚节点建设试点市,龙口市获批全省人才引领县域高质量发展试点县。新引进高层次人才1.5万人,新增国家级人才47人、博士后专项10人,万华化学获评国家卓越工程师团队。推出新时代高端人才引育、青年人才新政和技能人才新政,举办首届烟台人才节暨标志性产业链产才融合发展大会,引进外国专家和海外留学生1183人、青年人才68242人,新增高技能人才1.65万人。在新一轮发布的“中国最具人才吸引力城市”“中国95后最具人才吸引力城市”榜单中,位列中国北方地级城市第1位。

创新创造成效明显。全年组织实施市级科技创新发展计划项目132项,“东方航天港”号海上火箭发射船、高性能聚烯烃弹性体入选年度山东省十大科技创新成果。重组省级重点实验室19家,总数25家;新获批全国重点实验室1家,总数2家。获得山东省科学技术奖39项,其中,省科学技术青年奖1项,省自然科学奖4项,省技术发明奖2项,省科技进步奖32项。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达到4317家,比上年增长13.7%。全年全市发明专利授权量为5661件,通过专利合作条约途径提出的国际专利申请量(PCT专利)157件。年末全市拥有有效发明专利22748件,比上年末增长25.9%;每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32.23件,比上年提高6.72件。全年新登记市场主体9.42万户,年末实有市场主体107.85万户。

绿色发展动能壮大。全市清洁能源装机容量达到1741.51万千瓦,稳居全省首位。芝罘、福山分别入选全国高质量发展百强区、绿色发展百强区,龙口、招远、蓬莱获评全省高质量发展先进县,海阳核能供暖入选全国首批绿色低碳示范项目。新培育省级以上绿色工厂27家、绿色园区3个。新增零碳供暖面积160万平方米、绿色建筑850万平方米,新建充电桩1万个。全年全市国控点位环境空气质量指数(AQI)优良天数为323天,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为88.3%,细颗粒物(PM2.5)年均值25微克/立方米,排名均位居全省第二。全市省控以上地表水断面优良水体比例优于年度目标15.4个百分点,Ⅴ类及以下水体连续四年“清零”。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保持100%。

海洋强市建设稳步推进。新增2处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总数达到22个。新增2处无规定水生动物疫病苗种场,总数达到3处。长岛“蓝色粮仓”海洋经济开发区全面启动,规模化养殖三文鱼首次批量投放市场。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产业入选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全国首艘电动汽车专用海上运输船交付运营,全国最大风电叶片检测实验中心、日产14万吨海水淡化项目投运。

二、农林牧渔业

全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319.53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4.1%。其中,农业产值606.63亿元,增长3.8%;林业产值25.63亿元,增长4.8%;牧业产值228.12亿元,增长1.7%;渔业产值352.39亿元,增长4.8%;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106.76亿元,增长8.3%。

全年粮食种植面积30.58万公顷,比上年增加0.12万公顷。其中,小麦种植面积12.26万公顷,比上年增加0.07万公顷;玉米种植面积16.08万公顷,比上年增加0.03万公顷。油料种植面积9.14万公顷,比上年增加0.05万公顷。蔬菜种植面积4.59万公顷,比上年增加0.16万公顷。

全年粮食产量191.26万吨,比上年增加1.85万吨,增产1.0%。全年粮食单产达到417.0公斤/亩。其中,夏粮产量76.83万吨,增产2.0%;秋粮产量114.44万吨,增产0.3%。油料产量41.57万吨,增产0.6%。水果(含瓜果类)产量871.95万吨,增产4.0%,其中苹果产量681.16万吨,增产3.4%。蔬菜产量272.42万吨,增产4.1%。

全年猪牛羊禽肉产量79.9万吨,比上年增长2.0%。其中,猪肉产量37.9万吨,减少1.1%;牛肉产量2.1万吨,减少24.9%;羊肉产量0.85万吨,减少26.3%;禽肉产量39.0万吨,增长8.2%。禽蛋产量25.2万吨,减少9.2%。年末生猪存栏313.7万头,比上年末增长10.2%;全年生猪出栏460.7万头,比上年减少1.3%。

全年水产品产量199.82万吨,比上年增长3.5%。其中,海水产品产量199.0万吨,增长3.1%;淡水产品产量0.82万吨,下降2.4%。

全年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92.97%。年末农业机械总动力815.67万千瓦,大中型拖拉机保有量26882台,联合收获机保有量10703台。

三、工业和建筑业

全年全部工业增加值3958.04亿元,比上年增长7.2%。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9.0%,分门类看,规模以上采矿业增加值增长5.7%,制造业增长9.7%,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增长6.6%。从增加值总量前十大行业看,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增长16.9%,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增长12.4%,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增长9.4%,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增长9.3%,汽车制造业增长6.6%,有色金属矿采选业增长4.6%,专用设备制造业增长2.6%,农副产品加工业增长0.7%,通用设备制造业下降1.0%,医药制造业下降12.4%。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673.09亿元,比上年下降6.7%。分门类看,采矿业增长7.7%,制造业下降11.6%,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增长29.4%。

全年全社会建筑业增加值668.07亿元,比上年增长5.5%。具有资质等级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业企业完成建筑业总产值1066.03亿元,比上年增长7.3%。

四、服务业

全年服务业实现增加值5506.89亿元,比上年增长5.7%。其中,批发和零售业增加值增长7.4%,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长3.5%,住宿和餐饮业增长11.9%,金融业增长10.2%,房地产业下降2.4%。全年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营业收入比上年增长4.4%。重点行业支撑作用明显,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企业营业收入分别增长15.9%、11.9%和9.2%。

全年货物运输量26502.45万吨,比上年增长2.5%;旅客运输量4020.7万人次,比上年增长3.6%。年末全市公路总里程20069.39公里,其中高速公路668.02公里。

表2  2024年货物和旅客运输量及其增长速度

  标  位 绝对值 比上年增长(%)
货物运输量 万 吨 26502.45 2.5
    铁路  吨 3217.89 -7.8
    公路  吨 18177.10 7.0
    水运  吨 5102.59 -5.0
    民航  吨 4.87 6.7
旅客运输量 万人次 4020.70 3.6
    铁路 万人次 1356.31 11.7
    公路 万人次 1561.72 4.5
    水运 万人次 702.51 -14.5
    民航 万人次 400.16 14.7

全年沿海港口货物吞吐量50199.24万吨,比上年增长3.6%,其中外贸货物吞吐量17364.16万吨,增长4.2%。港口集装箱吞吐量509.1万标箱,增长10.0%。年末全市港口拥有生产用码头泊位243个,拥有万吨级及以上泊位126个。

年末全市民用汽车保有量224.57万辆,比上年末增长2.7%。其中,本年新注册汽车13.99万辆,增长29.4%;私人汽车保有量202.57万辆,增长2.6%。民用小微型载客汽车保有量202.85万辆,增长3.2%,其中私人民用小微型载客汽车189.43万辆,增长3.1%。

年末公交运营车辆4018辆,运营线路515条,全年客运量28226.9万人次。年末运营出租汽车5414辆,全年客运量6661.21万人次。

全年邮政行业寄递业务量55959.1万件,比上年增长15.9%。其中,快递业务45650.58万件,增长19.5%。全年电信业务总量74.11亿元,比上年增长6.0%。年末固定电话用户73.77万户,比上年末下降4.7%。年末移动电话用户884.25万户,比上年末下降0.1%,其中4G和5G移动电话用户812.52万户,增长1.8%。年末固定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364.62万户,比上年末增长3.7%。

全年接待国内游客9808.44万人次,实现国内旅游收入1139.72亿元。年末共有旅游度假区国家级3处、省级7处。国家A级旅游景区85处,其中5A级2处、4A级21处。旅游星级饭店48家,其中五星级7家、四星级18家、三星级23家。各类旅行社329家,其中出境游组团社21家。

五、固定资产投资

全年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比上年增长3.2%。其中,第一产业投资比上年下降13.1%;第二产业投资增长20.7%,其中工业投资增长19.6%;第三产业投资下降12.9%。重点投资领域中,制造业投资比上年增长9.0%,占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为36.9%;基础设施投资增长2.1%,占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为26.0%;民间投资增长15.9%,占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为74.2%。

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481.62亿元,比上年下降18.5%。其中,住宅投资430.92亿元,下降17.6%。商品房施工面积5248万平方米,比上年下降11.9%,其中住宅施工面积3979.29万平方米,下降11.4%。新建商品房销售面积868.94万平方米,比上年下降9.2%,其中住宅销售面积775.44万平方米,下降9.3%。新建商品房销售额631.22亿元,比上年下降12.1%,其中住宅销售额583.81亿元,下降11.1%。

六、国内贸易

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757.51亿元,比上年增长6.0%。按经营地统计,城镇消费品零售额2946.35亿元,增长5.7%;乡村消费品零售额811.16亿元,增长7.1%。按消费类型统计,商品零售额3309.05亿元,增长5.1%;餐饮收入额448.46亿元,增长12.8%。

全年限额以上单位商品零售额中,粮油食品类比上年增长16.8%,日用品类增长10.2%,金银珠宝类增长12.7%,化妆品类下降38.9%,汽车类增长9.5%,其中新能源汽车类增长36.8%。

全年限额以上单位实物商品网络零售额122.8亿元,比上年增长43.3%,占限额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额的比重为10.9%,比上年提高3.1个百分点。

七、对外经济

全年货物进出口总额4723.4亿元,比上年增长3.4%。其中,进口1949.9亿元,出口2773.6亿元。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出口总额1333.9亿元,对《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其他成员国进出口总额1669.5亿元。

表3  2024年货物进出口总额及其增长速度

 标 金额(亿元) 比上年增长(%)
进出口总额 4723.4 3.4
 进口额 1949.9 1.8
 出口额 2773.6 4.5
  其中:一般贸易 1342.5 5.2
     加工贸易 919.2 -5.5
  其中:机电产品 1394.6 -1.8
  其中:高新技术产品 88.7 -3.2
  其中:亚洲 1414.2 14.1
     北美洲 466.2 -12.2
     欧洲 443.3 -16.1
     大洋洲 57.5 -1.0
     非洲 112.3 11.3
     拉丁美洲 278.6 43.6
其中:一带一路国家 730.4 14.7

全年新设外商投资项目192个。实际使用外资15.8亿美元。其中,高技术产业使用外资5.5亿美元。

全年新备案境外投资企业(机构)36家,比上年增长33.3%。全市实际对外投资15.7亿美元,比上年增长0.5%。

全年对外承包工程新签合同额10.4亿美元,比上年增长46.3%;完成营业额7.5亿美元,比上年增长9.8%。

八、财政和金融

全年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698.8亿元,比上年增长3.7%。其中,税收收入428.1亿元,比上年下降9.4%,税收占比61.3%。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005亿元,比上年增长5.5%。其中,民生支出781.8亿元,占财政支出的比重为77.8%。

全年税务部门组织税费收入1509.3亿元,比上年下降1.9%。其中,国内税收收入745亿元,下降8.7%;社会保险费收入476.4亿元,增长3.5%;非税收入合计278.5亿元,增长10.2%;其他收入9.4亿元,增长4.1%。海关代征进口税收256.7亿元,比上年下降18.6%。

全年社会融资规模增量1761.6亿元,按可比口径计算,比上年增加107.2亿元。年末金融机构(含外资)本外币存款余额14239.0亿元,比年初增加893.8亿元,比上年末增长6.7%。其中,人民币存款余额14002.6亿元,比年初增加954.2亿元,比上年末增长7.3%。年末金融机构(含外资)本外币贷款余额10096.4亿元,比年初增加975亿元,比上年末增长10.7%。其中,人民币贷款余额10045.6亿元,比年初增加1088.7亿元,比上年末增长12.2%。

全年证券期货市场交易额3.83万亿元,比上年增长29.8%。年末投资者账户开户数155.61万户,比上年末增长7.0%。

年末,全市上市公司总数63家,“新三板”挂牌公司总数40家,省内区域性股权交易市场挂牌公司246家。

年末全市拥有保险法人机构1家,地市级分支机构78家。全市保险公司原保险保费收入346.38亿元,比上年增长2.8%。其中,人身险公司保费收入270.4亿元,增长1.1%;财产险公司保费收入75.98亿元,增长9.5%。全年支付各类赔款及给付支出137.56亿元,比上年增长28.9%。其中,人身险公司赔付82.75亿元,增长41.6%;财产险公司赔付54.81亿元,增长13.5%。

九、民生保障

全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0858元,比上年增长5.6%。按常住地分,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2060元,增长5.0%;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0227元,增长6.6%。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值为2.05,比上年缩小0.04。

全年居民人均消费支出31665元,比上年增长5.6%。按常住地分,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37236元,增长4.6%;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21406元,增长7.9%。

年末城镇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42平方米,比上年末增加0.79平方米;年末农村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47.1平方米,比上年末增加1.02平方米。

表4  2024年百户居民家庭耐用消费品拥有情况

耐用品名称 单位 城镇住户 农村住户
     家用汽车 67.8 44.4
           其中:新能源汽车 1.3 1.1
     摩托车 12.0 45.7
     助力车 75.2 87.5
     洗衣机 101.4 95.9
     电冰箱(柜) 118.9 113.1
     微波炉 46.2 18.4
     彩色电视机 105.9 104.8
     空调 116.7 75.2
     热水器 99.0 96.0
     烤箱 11.3 2.2
     洗碗机 5.5 1.0
     排油烟机 99.0 77.2
     固定电话 线 4.9 6.8
     移动电话 239.1 223.8
     计算机 56.2 21.7
     照相机 11.6 0.9
     乐器 7.7 4.6
     健身器材500元以上) 6.9 1.2
     空气净化器(含新风系统) 9.5 1.6
     地面清洁电器 25.0 3.4

年末全市参加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人数230.87万人(不含离退休),参加居民基本养老保险人数309.5万人。参加基本医疗保险人数641.8万人,其中参加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人数272.4万人,参加居民医疗保险人数369.4万人。参加失业保险人数136.65万人,参加工伤保险人数174.87万人。政府发放的居民基础养老金最低标准从2024年7月由每人每月168元提高到188元。

年末全市共有6723人享受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5.74万人享受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396人享受城市特困人员救助供养,2.37万人享受农村特困人员救助供养。年末全市共有32486人享受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81755人享受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年末共保障2081名孤困儿童。全年共发放经济困难老年人补贴43.08万人次。年末共有社会福利机构253个。其中,养老机构(含敬老院)正常运营250个,救助管理机构1个,SOS儿童村1个,儿童福利院1个。机构养老床位4.4万张,年末收留抚养老年人2.17万人。共建有城市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农村幸福院等养老服务设施1886处。全年福利彩票销售9.83亿元,筹集福彩公益金2.95亿元。市慈善总会募集款物3980.69万元,发放救助款物3422.4万元,救助困难群众3.9万人次。

全年筹建保障性租赁住房2109套(间),发放住房租赁补贴11828户,改造老旧小区351个,惠及群众9.7万户。

十、社会事业

全市拥有普通高校19所。全年研究生招生3845人,比上年增长6.1%;在校研究生11146人,增长5.4%;毕业生3202人,增长21.2%。本专科招生10.75万人,增长7.8%;在校生31.51万人,增长8.7%;毕业生7.94万人,增长5.4%。中等职业学校28所,招生1.47万人,下降8.1%;在校生4.42万人,下降4.7%;毕业生1.56万人,下降10.3%。普通高中46所,招生2.98万人,下降4.6%;在校生9.02万人,增长1.8%。普通初中231所,招生5.99万人,增长10.7%;在校生21.8万人,增长4.0%。小学274所,招生6.17万人,下降19.9%;在校学生32.97万人,增长0.5%。特殊教育学校12所,招生621人,增长13.5%;在校学生3141人,增长9.0%。幼儿园873所,招生2.88万人,下降28.4%;在园幼儿13.7万人,下降14.9%。

年末全市文化系统拥有专业艺术表演团体10个,专业艺术表演场所8个,公共图书馆13个,文化馆14个,博物馆、纪念馆(含乡村、社区博物馆)74个。年末拥有县级以上融媒体中心(广播电视台)10个,广播电视发射台和转播台12座,全市广播电视综合覆盖率达到100%。

我市成为全国六个“奥运冠军之城”之一,是山东省首个获此殊荣的城市。在第33届巴黎奥运会上,12名烟台籍运动员参加了9个大项、15个小项的比赛,共获得1枚金牌、1枚银牌、2枚铜牌,奖牌数平历史最好成绩。全年烟台籍运动员共19人次获得世界冠军,62人次获得全国冠军。13家单位入选国家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2021-2024)名单,数量位居全省第一。全年共举办各级各类群众体育赛事活动3500场,参与人次超过50万。开展省市两级全民健身志愿宣讲活动40场,新增各级各类社会体育指导员2200人。全市拥有健身场地8830处,健身器材7.3万件,体育器材设施覆盖率达到95%以上。全市公共体育场馆接待锻炼人数超过303万人次,比上年增长27.2%。

年末医疗卫生机构6424所。其中,医院211所,基层医疗卫生机构6142所。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补助标准提高至94元。6家县级综合医院全部达到国家县级医院综合服务能力推荐标准优秀等次,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达到国家优质服务推荐标准占比达到45.45%,社区医院达28处。

十一、资源、环境和安全生产

年末29座大中型水库蓄水总量6.04亿立方米,比上年末多蓄1.45亿立方米。

全市已发现各类矿产(含共伴生)69种,全市保有金金属量占全国四分之一多、居全国地级市首位,菱镁矿储量居全国第二位,钼储量居全国第四位,滑石储量居全国第五位。

全年完成造林面积5095亩,其中人工造林面积4127亩(含人工更新)、退化林修复968亩。全市现有各级自然保护区23个,其中国家级2个、省级18个、市级3个;森林公园17处,其中国家级7处、省级3处、市级7处;湿地公园7处。

全年全社会电力消费量661.16亿千瓦时,比上年增长7.0%。其中,第一产业用电17.58亿千瓦时,增长6.0%;第二产业用电501.84亿千瓦时,增长6.8%,其中工业用电498.01亿千瓦时,增长7.0%;第三产业用电73.93亿千瓦时,增长6.7%;城乡居民生活用电67.81亿千瓦时,增长8.6%。

声环境质量符合国家标准,各类噪声功能区均达到相应指标要求。市区道路交通噪声年均值昼间为65.3分贝。市区区域声环境等效声级昼间为53.2分贝。

全年各类生产安全事故共死亡80人。亿元GDP生产安全事故死亡人数0.0074人。

注:

1.本公报中数据均为初步统计数,部分数据因四舍五入的原因,存在总计与分项合计不等的情况。

2.地区生产总值、三次产业及相关行业增加值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不变价格计算。根据我国国民经济核算制度和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结果,2023年烟台市地区生产总值修订为10266.14亿元。

3.规模以上工业统计范围: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的工业法人单位和工业个体经营户。规模以上工业相关指标增速及变化按可比口径计算。

4.具有资质等级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业总产值增速按可比口径计算。

5.规模以上服务业统计范围包括:年营业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的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卫生行业法人单位;年营业收入1000万元及以上的房地产业(不含房地产开发经营),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教育行业法人单位;以及年营业收入500万元及以上的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社会工作行业法人单位。规模以上服务业相关指标增速按可比口径计算。

6.山东省交通运输厅调整了公路货运量计算口径,公路货运量增速按可比口径计算。

7.电信业务总量采用2023年不变价格计算。

8.固定资产投资统计范围包括:辖区内计划总投资500万元及以上建设项目投资,全部房地产开发经营业法人单位开发项目投资,不包括农户投资。固定资产投资相关指标增速按可比口径计算。

9.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统计范围包括:从事商品零售活动或提供餐饮服务的法人企业、产业活动单位和个体户。其中,限额以上单位是指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的批发业企业(单位),年主营业务收入500万元及以上的零售业企业(单位),年主营业务收入200万元及以上的住宿和餐饮业企业(单位)。限额以上单位商品零售额增速、网上零售额增速按可比口径计算。

10.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消费支出、人均住房建筑面积以及百户居民家庭耐用消费品拥有情况,均来自于抽样调查。

11.原保险保费收入是指保险企业确认的原保险合同保费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