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绵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24

选择区域:>>>

绵阳市统计局  国家统计局绵阳调查队

2024年,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市上下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全力以赴拼经济搞建设,加快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科技创新先行区、加快建成省域经济副中心,深入推进城乡融合发展,全市经济发展稳中有进、稳中向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绵阳取得新进展、新成效。
一、综合
 

国民经济。根据地区生产总值统一核算初步结果,2024年绵阳地区生产总值(GDP)4344.03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7.0%。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45.65亿元,增长2.7%,贡献率为3.9%;第二产业增加值1809.65亿元,增长6.8%,贡献率为38.8%;第三产业增加值2188.73亿元,增长8.1%,贡献率为57.3%。三次产业结构为8.0:41.7:50.3。民营经济实现增加值2655.59亿元,增长7.5%,占全市经济总量的比重为61.1%。

图1:2020-2024年地区生产总值和增长速度

图片

图2:2020-2024年三次产业增加值
占GDP的比重

图片

 

科技城。全年科技城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3124.96亿元,比上年增长7.4%。其中,第二产业增加值1594.82亿元,增长6.9%;第三产业增加值1530.14亿元,增长8.0%。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9.8%;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9%;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401.78亿元,增长5.7%。

县域经济。全年县域经济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558.37亿元,比上年增长7.1%,占全市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81.9%。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35.62亿元,增长2.7%;第二产业增加值1306.74亿元,增长6.8%;第三产业增加值1916.01亿元,增长8.2%。

 

基本单位。年末全市共有基本单位116877个,其中法人单位108132个,企业法人单位94196个。“四上”企业法人单位5672个,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494个,资质内建筑业企业1033个,限额以上商贸企业1858个,房地产企业360个,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927个。

 

价格。全市居民消费价格(CPI)比上年上涨0.3%。分类别看,教育文化娱乐价格上涨4.7%,其他用品及服务价格上涨2.1%,医疗保健价格上涨0.4%,居住价格上涨0.1%,生活用品及服务价格上涨0.1%,食品烟酒价格下降0.1%,衣着价格下降1.5%,交通通信价格下降1.7%。

表1:2024年CPI较上年涨跌幅度

图片

二、农业

 

农业。全年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664.05亿元,比上年增长2.7%。其中,农业产值336.29亿元,增长4.8%;林业产值56.08亿元,增长7.9%;牧业产值218.60亿元,下降2.3%;渔业产值30.90亿元,增长5.3%;农林牧渔专业及辅助性活动产值22.18亿元,增长6.4%。

 

农产品产量。全年农作物播种面积1048.00万亩,比上年增长0.6%。其中,粮食播种面积615.23万亩,增长0.2%;油料作物播种面积273.08万亩,增长0.2%。粮食产量238.71万吨,增长1.2%,单产388.0公斤/亩,增长1.0%。其中,夏粮产量49.73万吨,增长2.7%;秋粮产量188.98万吨,增长0.8%。水稻产量92.35万吨,增长0.1%;小麦产量41.05万吨,增长3.1%。经济作物中,油料作物产量55.24万吨,增长2.5%;蔬菜及食用菌产量242.62万吨,增长4.4%。

图3:2020-2024年粮食产量

图片

畜牧业。全年生猪出栏358.93万头,比上年下降6.9%;牛出栏11.39万头,下降10.1%;羊出栏82.17万只,下降13.5%;家禽出栏6538.67万只,下降7.9%。

 

林业。全年完成营造林面积2.88万公顷。年末有自然保护区6个,自然保护区面积12.41万公顷。年末全市森林面积113.71万公顷,森林覆盖率56.13%,与上年持平。

 

农田水利。年末实有水利工程6.44万处,水利工程供水能力30.85亿立方米,年实际供水量18.27亿立方米。年末有效灌溉面积22.27万公顷。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全年工业增加值1450.39亿元,比上年增长6.8%,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31.0%。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9.8%。分轻重工业看,轻工业增加值增长4.5%,重工业增加值增长11.2%。分经济类型看,国有控股企业增加值增长7.4%,股份制企业增加值增长10.2%,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增加值增长7.1%。

分行业看,规模以上工业38个行业大类中有30个行业增加值增长。其中,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同比增长21.4%,汽车制造业增长18.8%,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增长12.5%,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增长5.6%,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增长1.3%。

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1.2%,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37.6%。

 

主要工业产品。全年重点监测的187种工业产品中,101种工业产品产量实现增长,增长面为54.0%。主要产品中,家用房间空气清洁装置同比增长89.5%,发动机增长41.8%,化学农药原药增长39.5%,房间空气调节器增长23.8%,彩色电视机增长4.0%。

表2:2024年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及其增长速度

图片

 

工业经济效益。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4228.48亿元,比上年增长7.9%。盈亏相抵后实现利润总额184.22亿元,比上年下降13.0%。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每百元营业收入中的成本为87.2元。年末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资产负债率为60.3%,比上年末下降0.1个百分点。

 

建筑业。全年建筑业增加值365.83亿元,比上年增长7.4%。全市具有资质等级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企业1033个,其中有工作量的1006个。房屋建筑施工面积1655.64万平方米,下降32.7%;房屋建筑竣工面积863.01万平方米,下降22.3%,其中住宅竣工面积502.20万平方米,下降29.8%。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全年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比上年增长6.0%。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增长37.6%;第二产业投资增长16.0%,其中工业投资增长15.9%;第三产业投资下降3.3%。

图4:2020-2024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长速度

图片

 

房地产。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240.16亿元,比上年下降31.4%。商品房施工面积2305.26万平方米,下降19.6%;商品房竣工面积365.18万平方米,增长0.3%;商品房销售面积439.45万平方米,下降18.1%。

五、国内贸易
 

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937.89亿元,比上年增长6.3%。按经营地分,城镇消费品零售额1274.99亿元,增长6.3%;乡村消费品零售额662.89亿元,增长6.4%。按消费类型分,商品零售额1576.09亿元,增长6.1%;餐饮收入361.80亿元,增长7.5%。

图5:2020-2024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图片

从限额以上企业(单位)主要商品零售额看,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比上年增长37.0%,文化办公用品类增长15.6%,粮油、食品、饮料、烟酒类零售额增长14.2%,通讯器材类增长12.3%,日用品类增长7.4%,化妆品类增长6.7%,中西药类增长4.6%。

 

 

六、招商引资和对外贸易

 

招商引资。全年引进产业项目新增实际投资808.20亿元。

对外贸易。全年货物进出口总额(包括转口贸易)310.18亿元,比上年增长8.6%。其中,出口额211.33亿元,增长3.8%;进口额98.85亿元,增长20.3%。以美元计价,全年实现货物进出口总额(包括转口贸易)43.59亿美元,增长7.6%。其中,出口额29.69亿美元,增长3.2%;进口额13.89亿美元,增长18.4%。

图6:2020-2024年进口额和出口额

图片

 

七、交通、通信和邮电
 

交通。年末全市公路通车里程25331.94公里,高速公路通车里程723.86公里,民航营运航线80条。

全年公路旅客周转量16.89亿人公里,比上年增长13.1%;公路货运周转量86.84亿吨公里,增长1.9%;水运旅客周转量346.56万人公里,增长6.1%;民用航空旅客运输量302.01万人,下降2.7%;民用航空货邮行运量19864.00吨,增长1.6%。

 

邮电业务。年末全市共有邮政局(所)447处,全年完成邮政业务总量21.13亿标准量,比上年增长18.7%,完成邮政函件业务84.39万件。全年完成电信业务总量60.60亿元,比上年增长2.4%;年末移动电话用户590.00万户。

 

 

八、财政、金融和保险业

 

财政。全年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16.67亿元,比上年增长7.5%。其中,税收收入113.35亿元,增长0.1%。一般公共预算支出593.00亿元,增长2.7%。

图7:2020-2024年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

图片

金融。年末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7781.12亿元,比上年末增长10.7%。其中,住户存款余额4758.64亿元,增长12.0%。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5034.45亿元,增长14.1%。其中,住户贷款余额1595.76亿元,增长7.6%。

 

保险。年末全市共有保险公司58家。其中,产险公司20家,寿险公司38家。全年原保险保费收入160.33亿元,比上年增长2.1%。其中,财产险公司原保险保费收入41.36亿元,增长4.2%;人身险公司原保险保费收入118.97亿元,增长1.4%。全年支付各项赔款和给付68.51亿元,增长19.8%。其中,财产险(公司)赔付支出26.81亿元,增长6.2%;人身险(公司)赔付支出41.70亿元,增长30.6%。

 

九、教育和科学技术
 

教育。年末,全市共有各级各类学校1160所(不含高校、技工学校及职业培训机构),在校学生70.13万人,教职工6.09万人,其中专任教师4.82万人。

年末共有小学328所,招生4.46万人,在校学生28.01万人,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100%;普通中学168所,招生9.04万人,在校学生26.68万人;中等职业教育学校20所,招生1.36万人,在校学生4.25万人;特殊教育学校7所,招生273人,在校学生1120人;学前教育幼儿园637所,招生2.40万人,在园幼儿11.08万人。

年末共有高校15所,招生(不包含成人教育、开放教育、职业证书教育,下同)5.77万人,在校生18.02万人,毕业生4.70万人,专任教师8867人。

图8:2020-2024年各类学校在校学生数
图片

科学技术。年末共有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5个,高新技术企业超930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超3200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1个,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区3个;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区1个,省级农业科技(示范)园区2个;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5个,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20个;国家级大学科技园1个,省级大学科技园1个;国家级众创空间9个,省级众创空间14个;国家级国际科技合作基地1个,省级国际科技合作基地5个。全年共登记技术合同1885项,技术合同认定登记额200.4亿元。

 

 

十、卫生和体育

 

卫生。年末全市有医疗卫生机构4347个(含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村卫生室),其中等级医院118个。卫生人员5.55万人,卫生技术人员4.61万人,执业(助理)医师1.80万人,注册护士2.03万人,卫生机构床位4.52万张。孕产妇死亡率、婴儿死亡率和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分别是4.55/10万、1.50‰、2.55‰。

图9:2020-2024年卫生机构床位数

 

图片

体育事业。全市共有体育场馆15个,全年共举办各种运动会697次,参加人数71.81万人次。在参加省以上比赛中获奖牌255枚。其中,金牌72枚,银牌81枚。

 

十一、环境保护和安全生产
 

水环境质量。2024年,我市国、省、市地表水断面24个,其水质类别均为Ⅰ-Ⅲ类(优良水体),地表水优良率100%。河流中,涪江、通口河、梓江、安昌河、平通河、青竹江、秀水河整体水质优;凯江、芙蓉溪、魏城河水质良。湖库中,沉抗水库水质优、鲁班水库水质良,均呈中营养状态。

 

环境空气质量。按照《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及其修改单评价城区环境空气质量,2024年有效监测天数363天,达标天数324天,达标率89.3%。优122天,良202天,轻度污染37 天,中度污染2天,重度污染1天,环境空气综合指数为3.55。13个县(市、区)、园区环境空气平均达标天数比例为92.7%。按照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指数评价,环境空气质量排名依次为:平武县、仙海区、梓潼县、盐亭县、北川县、三台县、游仙区、科技城新区、江油市、经开区、安州区、涪城区、绵阳科技城直管区。

 

声环境质量。城区1、2、3类功能区昼间、夜间达标率均为100%。4a类功能区昼间点次达标率100%。全市区域环境昼间噪声平均值为55.0dB(A),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总体水平等级为二级。与上一年度相比,区域环境昼间噪声平均值保持不变,质量状况等级保持不变。城区道路交通噪声按路段长度加权昼间平均值为69.2dB(A),道路交通噪声强度等级为二级(较好),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0.8dB(A),等级不变。

 

节能减排。据初步测算,全口径单位GDP能耗下降6.4%,规上工业企业综合能源消费量595.0万吨标准煤,比上年增长2.2%。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6.9%。规上工业电力生产企业累计发电242.5亿千瓦时,增长11.1%。

 

安全生产。全年发生各类生产安全事故18起,死亡19人,分别比上年下降25.0%、24.0%。全年亿元地区生产总值生产安全事故死亡人数0.004人,下降33.3%。其中,工矿商贸事故6起,死亡6人,分别下降53.8%、50.0%;道路运输事故9起,死亡9人,分别下降10.0%、25.0%。

 

 

十二、人口和就业

 

户籍人口。年末全市户籍总户数196.95万户,户籍总人口522.94万人,比上年减少2.65万人。户籍人口城镇化率为37.42%,比上年增长0.24个百分点。

 

常住人口。年末全市常住人口492.20万人,比上年增加1.10万人,其中城镇人口280.21万人,乡村人口211.99万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56.93%,比上年末增长0.92个百分点。当年出生人口2.59万人,死亡人口4.34万人,人口自然增长率-3.57‰。

 

就业和再就业。年末全市城镇新增就业人员人数5.50万人,失业保险参保人数53.90万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人员2.80万人,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1.31万人。

 

十三、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社会保障。全市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166.70万人,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207.97万人;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89.26万人,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363.73万人;工伤保险参保人数69.07万人,生育保险参保人数55.29万人。城市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为824元/月,享受最低生活保障补助的城市居民2.90万人,比上年下降5.6%;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为623元/月,享受最低生活保障补助的农村居民10.31万人,下降0.2%。全市失业保险金标准为1773元/月。

 

注:
1.2024年各项数据均为初步统计数。
2.地区生产总值、三次产业及相关行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不变价格计算。根据国民经济核算制度和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结果,对地区生产总值、三次产业增加值及相关指标的历史数据进行了修订。
3.根据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结果对房地产开发投资、商品房施工和竣工面积、商品房销售面积等指标历史数据进行了修订,2024年增速按可比口径计算。
4.公报中林业、渔业、农业机械化、交通运输、邮电、金融、对外贸易、财政、保险、证券、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环境保护、应急管理、社会保障等数据来源于相关市级部门。
5.基本单位数据取自统计云平台2025年2月底国家利用五经普数据更新后的名录库数据。
6.为配合电信反诈相关工作,2024年开展关停沉默号卡清理行动,移动电话用户总数较2023年呈下降趋势。
7.根据新口径对2020-2023年高校在校生人数进行修订。新口径为:高校在校生人数仅统计学校所在地为绵阳的15所高等院校中在绵学生,不包含西财天府学院在外市校区数据,包含广汉民航飞行学院在绵阳分校数据。
8.部分数据因四舍五入的原因,存在总计与分项合计不等的情况,未作机械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