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和浩特市202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24

选择区域:>>>

呼和浩特市统计局

(2025年4月3日)

2024年,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市上下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紧抓国家、自治区支持呼和浩特高质量发展政策机遇,稳预期、促发展,推动经济稳中有进,主要经济指标增速位于全国省会城市、百强城市和全区各盟市靠前位次,首府发展能级持续提升。

一、综合

初步核算,全年地区生产总值完成4107.08亿元,按不变价计算,比上年增长6.1%。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73.34亿元,增长5.1%;第二产业增加值1284.25亿元,增长5.2%;第三产业增加值2649.49亿元,增长6.6%。三次产业比例为4.2:31.3:64.5。第一、二、三产业对生产总值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3.6%、25.4%和71.0%。人均生产总值达到113400元,比上年增长4.7%。

年末全市常住人口363.94万人,比上年末增加3.53万人。其中,城镇人口298.10万人,乡村人口65.84万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81.9%,比上年提高1.2个百分点。男性人口185.21万人,女性人口178.73万人。全年出生人口2.40万人,出生率为6.62‰;死亡人口2.25万人,死亡率为6.22‰;人口自然增长率为0.4‰。

1 2024年年末人口数及其构成

呼和浩特市202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相关图片

全年城镇新增就业6.21万人,比上年增加0.09万人。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1.41万人。

全年全市主城区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0.1%。分类别看,交通通信类下降1.9%,食品烟酒类下降1.8%,教育文化娱乐类下降0.3%,生活用品及服务类上涨4.4%,其他用品及服务类上涨7.5%,衣着类上涨3.2%,医疗保健类上涨1.7%,居住类下降0.5%。

呼和浩特市202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相关图片

呼和浩特市202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相关图片

2 2024年全市主城区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涨跌幅度

呼和浩特市202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相关图片

二、农业

全年农作物总播种面积655.35万亩,比上年增长0.44%。其中,粮食作物播种面积509.8万亩,增长1.19%;经济作物播种面积145.55万亩,下降1.19%。粮食总产量194.9万吨,比上年增长3.0%;油料产量6.55万吨,下降27.12%;甜菜产量19.56万吨,增长80.7%;蔬菜及食用菌产量49.11万吨,增长14.1%;水果(含果用瓜)产量12.19万吨,增长16.18%。

年末全市农牧业机械总动力337.0万千瓦,比上年增长14.1%。

呼和浩特市202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相关图片

三、工业和建筑业

全年全部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5.0%。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0%。在规模以上工业中,分门类看,采矿业增加值下降34.2%,制造业增长4.5%,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增长20.5%。分经济类型看,国有控股企业增加值增长11.0%,股份制企业增长7.9%,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增长8.4%,私营企业增长11.1%。分行业看,食品制造业增加值增长9.7%,烟草制品业下降1.6%,造纸和纸制品业增长2.8%,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业增长9.1%,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增长27.7%,医药制造业增长13.1%,非金属矿物制品业下降30.2%,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增长18.4%。

3  2024年规模以上工业主要行业增加值增长速度

呼和浩特市202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相关图片

从主要工业产品产量看,发电量755.12亿千瓦时,比上年增长3.7%;饲料111.20万吨,下降18.0%;乳制品246.54万吨,增长1.0%;卷烟181.50亿支,增长0.3%;原油加工量435.01万吨,下降4.4%;烧碱(折纯)26.96万吨,增长3.0%;水泥435.44万吨,下降14.0%;单晶硅26.89万吨,增长5.3%;原铝(电解铝)28.50万吨,增长1.0%。

4  2024年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及其增长速度

呼和浩特市202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相关图片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营业收入3820.60亿元,比上年增长9.9%;利润总额259.40亿元,下降14.3%;营业收入利润率为6.79%。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品销售率为99.1%。

全年建筑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5.9%。全市具有资质等级的总承包或专业承包建筑业企业191家,比上年增加27家;施工企业房屋建筑施工面积631.89万平方米,增长21.0%;竣工房屋面积136.62万平方米,增长27.0%。

四、服务业

全年批发和零售业增加值380.52亿元,比上年增长8.9%;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261.59亿元,增长5.5%;住宿和餐饮业增加值79.91亿元,增长5.3%;金融业增加值271.46亿元,下降1.1%;房地产业增加值276.13亿元,增长3.9%;其他服务业增加值1372.00亿元,增长8.4%,其中,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增加值140.28亿元,增长11.4%;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增加值174.23亿元,增长0.8%。全年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营业收入1357.68亿元,增长21.1%。

呼和浩特市202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相关图片

全年公路货运量16365.04万吨,比上年增长7.7%,公路货运周转量201.70亿吨公里,增长7.8%;公路客运量213.84万人次,下降10.2%,公路客运周转量2.73亿人公里,下降8.0%。

年末全市机动汽车保有量153.0万辆,比上年增加7.4万辆。其中,载客汽车保有量140.5万辆,增加6.8万辆;载货汽车保有量8.1万辆,增加0.2万辆;专项作业车保有量2281辆,减少1辆。

邮政行业业务收入(不包括邮政储蓄银行直接营业收入)26.90亿元,增长8.79%。其中,快递业务收入21.16亿元,增长12.28%。邮政行业寄递业务量2.36亿件,增长21.23%。其中,快递业务量(不包含邮政公司包裹业务)1.64亿件,增长35.10%。年末全市移动电话用户总数468.79万户,其中4G移动电话用户166.99万户,5G移动电话用户278.66万户。移动电话普及率130部/百人。固定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171.20万户,比上年末增加17.97万户;移动互联网用户439.48万户,减少13.1万户。

五、国内贸易和对外经济

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265.00亿元,比上年增长5.2%。按经营地统计,城镇消费品零售额1125.76亿元,增长5.2%;乡村消费品零售额139.25亿元,增长5.5%。按消费类型统计,商品零售额1094.41亿元,增长4.8%;餐饮收入170.59亿元,增长7.5%。

在限额以上单位商品零售额中,粮油、食品类零售额比上年增长18.9%,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零售额下降5.6%,石油及制品类零售额下降1.2%,汽车类零售额增长10.8%。

全年海关进出口总额226.67亿元,比上年增长17.3%。其中,出口额127.89亿元,增长8.3%;进口额98.78亿元,增长31.3%

呼和浩特市202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相关图片

六、固定资产投资

全年固定资产投资比上年增长19.0%。其中,第一产业投资下降9.1%,第二产业投资下降10.6%,第三产业投资增长39.9%。民间固定资产投资比上年增长21.4%,占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为36.3%。基础设施投资比上年增长21.7%,占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为39.3%。按项目隶属关系分,地方项目投资增长37.3%,中央项目投资增长59.9%。

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比上年增长19.8%。其中,住宅投资增长29.3%;办公楼投资下降63.3%;商业营业用房投资下降23.5%。商品房销售面积186.1万平方米,下降0.9%;商品房销售额194.4亿元,下降4.6%。

七、财政、金融和保险业

全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55.10亿元,比上年增长7.2%,一般公共预算支出581.60亿元,比上年下降1.9%。

年末全市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余额9396.85亿元,比年初增长4.6%。其中,住户存款余额4336.42亿元,比年初增长11.1%;非金融企业存款余额2629.15亿元,比年初下降3.3%。年末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余额11665.15亿元,比年初增长2.8%。其中,住户贷款余额2161.10亿元,比年初增长3.7%;企(事)业单位贷款余额9488.70亿元,比年初增长2.8%。住户贷款中,短期贷款余额410.06亿元,比年初增长1.3%;中长期贷款余额1751.04亿元,比年初增长4.2%。

2024年末全市保险机构共有44家,和上年数量持平。全市实现保费收入166.15亿元,同比增长7.5%,累计赔付67.44亿元,同比增长7.9%。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51.54亿元,同比增长14.2%,累计赔付35.10亿元,同比下降2.7%;人身险保费收入114.62亿元,同比增长4.8%,累计赔付32.34亿元,同比增长22.3%。

八、居民收入消费和社会保障

全年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9222元,比上年增长4.9%,全体居民人均消费支出33868元,增长4.5%。

按常住地分,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9540元,比上年增长4.3%。从主要收入构成看,工资性收入33304元,增长5.4%;经营净收入10392元,增长5.1%;财产净收入5288元,下降0.3%;转移净收入10556元,增长2.6%。城镇常住居民人均消费支出39267元,增长3.0%。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6896元,增长5.4%。从主要收入构成看,工资性收入9899元,增长5.5%;经营净收入12581元,增长5.5%;财产净收入1104元,增长2.6%;转移净收入3312元,增长5.6%。农村常住居民人均消费支出22877元,增长7.5%。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为24.6%,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为30.2%,分别比上年下降0.2个和0.1个百分点。

呼和浩特市202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相关图片

年末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129.69万人,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61.68万人。参加医疗保险人数242.23万人;参加失业保险人数72.12万人;参加工伤保险人数58.93万人;参加生育保险人数57.27万人。

年末全市共保障城乡低保对象96162户,受益人数151397人,全年累计发放低保资金79334.4万元。其中,城市低保对象8186户,受益人数11235人,发放低保资金9318.5万元;农村低保对象87976户,受益人数140162人,发放低保资金70015.9万元。

九、科学技术和教育

全年财政科学技术支出10.04亿元,比上年增长22.2%,科技重大项目支出1.88亿元,争取国家及自治区支持资金6.22亿元项目565项。年内专利授权量7855增长29.47%,占自治区专利授权总量的30.5%。

年末全市共有普通高校24所,招生人数8.43万人,比上年增加0.08万人,在校生人数28.21万人,增长1.5%,毕业生人数7.65万人,下降2.0%;年末共有普通中学122所,招生人数5.37万人,增长5.75%,在校生人数15.65万人,增长4.13%,毕业生人数4.79万人,下降3.21%;年末共有小学186所,招生人数3.15万人,下降15.83%,在校生人数20.76万人,增长0.13%,毕业生人数3.18万人,增长9.40%;年末共有幼儿园422所,在园幼儿6.96万人,增长0.49%

十、文化旅游、卫生和体育

年末全市拥有艺术表演团体11个,文化馆10个,公共图书馆10个,博物馆29个。全市拥有广播电视台6座,广播综合人口覆盖率99.84%,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99.85%

全年累计接待国内旅游人数5534.06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860.87亿元。

年末全市共有卫生机构3333个。其中,医院122个,拥有床位数23273张。全市拥有卫生技术人员47808人。其中,执业医师(助理医师)15874人。

年末全市共有体育场21个,体育馆19个,室内游泳池(馆)50个。

十一、资源、环境

初步统计,全年总用水量9.86亿立方米。其中,农业用水5.81亿立方米;工业用水1.12亿立方米;生活用水2.19亿立方米;生态环境用水0.74亿立方米。

初步统计,全年完成退化草原修复面积34.5万亩。其中,中幼林抚育23万亩,人工种草面积49.7万亩,退化林修复25.87万亩。全市森林面积406.87万亩,森林覆盖率15.78%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累计发电755.1亿千瓦时,同比增长3.7%,慢于上年增速13.1个百分点。其中,清洁能源(风电、水电和太阳能发电)发电99.7亿千瓦时,同比增长48.4%。清洁能源发电量占到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发电量比重为13.2%,比上年提高4.0个百分点。

全年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优良空气天数312天,比上年增加20天。

注释:

1.本公报中数据均为初步统计数。部分数据因四舍五入的原因,存在总计与分项合计不等的情况。

2.地区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

3.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是指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的全部法人工业企业。

4.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企业是指年末从业人员20人以上,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的批发企业和年末从业人员60人以上,年主营业务收入500万元及以上的零售企业。

5.规模以上服务业统计范围包括:年营业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的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卫生行业法人单位;年营业收入1000万元及以上的房地产业(不含房地产开发经营),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教育行业法人单位;以及年营业收入500万元及以上的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社会工作行业法人单位。

6.主要工业产品产量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口径。

7.城市建设数据均为统计快报数据,最终数据以全国城市(县城)建设统计年报为准。

8.卫生数据均为国家卫生统计信息网络直报系统上报数,最终数据以国家和自治区反馈数为准。

9.经济作物数据均为统计上报数。

资料来源:

本公报中城镇新增就业、失业人员数据来自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价格指数、人民生活、粮食作物播种面积、粮食产量数据来自国家统计局呼和浩特调查队;农牧业机械总动力数据来自市农牧局;对外贸易数据来自市商务局;专利数据来自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公路客货运量数据来自市交通运输局;机动汽车数据来自市公安局;邮政业务数据来自市邮政管理局;电话互联网数据来自通信管理局;艺术表演团体、文化馆、公共图书馆、博物馆、旅游数据、电视、广播数据来自市文化旅游广电局;财政、科学技术支出数据来自市财政局;金融数据来自中国人民银行呼和浩特中心支行;保险数据来自国家金融监管总局内蒙古监管局;医疗保障数据来自医疗保障局;教育数据来自市教育局、自治区教育厅;体育数据来自市体育局;科技数据来自市科学技术局;医疗卫生数据来自市卫生健康委员会;生活保障数据来自市民政局;水资源数据来自市水务局;林业数据来自市林业和草原局;其他数据均来自市统计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