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岩市统计局 国家统计局龙岩调查队
2025年3月
一、综 合
初步核算,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418.68亿元,比上年增长5.0%。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27.61亿元,增长2.6%;第二产业增加值1358.17亿元,增长2.0%;第三产业增加值1732.90亿元,增长7.9%。第一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9.6%,第二产业增加值比重为39.7%,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为50.7%。全年人均地区生产总值127065元,比上年增长5.5%。
年末全市常住人口为268.8万人,比上年末减少0.5万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179.23万人,占总人口比重(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66.67%,比上年末提高1.23个百分点。全年常住人口出生率为7.21‰,死亡率为7.92‰,自然增长率为-0.71‰。年末户籍人口数为312.55万人,比上年末减少2.06万人。
全年城镇新增就业1.68万人,有0.53万名城镇失业人员实现了再就业。
全年市辖区居民消费价格累计涨幅与上年持平。
二、农 业
全年农林牧渔业完成总产值575.25亿元,比上年增长2.6%。粮食种植面积193.38万亩,比上年增加0.95万亩。粮食产量84.16万吨,比上年增加0.42万吨,增长0.5%。其中,稻谷产量75.73万吨,增加0.29万吨,增长0.4%。蔬菜产量177.70万吨,增长3.0%。
全年毛竹产量1.23亿根,比上年增长3.5%;竹笋干3.33万吨,增长5.8%;松脂3.16万吨,增长5.4%。
全年肉蛋奶总产量77.55万吨,比上年增长0.4%。肉类总产量71.21万吨,下降0.2%。其中,猪肉产量34.01万吨,下降2.3%;主要禽肉产量34.40万吨,增长1.7%;主要禽蛋产量6.07万吨,增长5.5%。水产品总产量7.14万吨,增长4.0%。其中,淡水养殖产品产量6.22万吨,增长4.2%;江河捕捞产量0.92万吨,增长3.1%。
三、工业和建筑业
全年全部工业增加值911.90亿元,比上年增长3.3%。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3.8%。在规模以上工业中,分轻重看,轻工业增长0.7%,重工业增长5.9%。分门类看,采矿业增长6.4%,制造业增长3.2%,电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增长12.8%。工业产品销售率98.24%,比上年提高0.4个百分点。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的38个行业大类中有21个行业增加值实现正增长。累计增加值占比前十大行业中,有6个行业保持增长。其中,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增长33.0%、煤炭开采和洗选业增长14.6%、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增长13.3%、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增长9.9%、专用设备制造业增长8.2%。规模以上工业中九大重点产业增加值增长3.3%。其中,能源精化产业增长12.1%、有色金属产业增长9.8%。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127.27亿元。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每百元营业收入中的成本为87元,比上年增加0.05元。年末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资产负债率为53.8%,比上年末提高1.2个百分点。
全年全社会建筑业实现增加值449.70亿元,比上年下降0.1%。具有资质等级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业企业完成建筑业总产值1764.35亿元,增长4.0%。
四、服务业
全年批发和零售业增加值463.75亿元,比上年增长7.8%;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113.70亿元,增长10.3%;住宿和餐饮业增加值71.27亿元,增长8.8%;金融业增加值140.26亿元,增长4.6%;房地产业增加值126.27亿元,下降4.1%。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营业收入比上年增长13.7%。
全年公路通车里程15256公里,比上年增长0.5%。高速公路网通车里程805公里。铁路总营业里程701.51公里,其中,电气化长度393.93公里。
全年公路货物运输量11166万吨,比上年增长2.3%;货物运输周转量157.07亿吨公里,增长8.2%;公路旅客运输量825万人次,下降4.6%;旅客运输周转量6.64亿人公里,下降9.1%。
年末民用汽车保有量55.68万辆,比上年末增加1.29万辆,其中私人汽车保有量53.04万辆,增加1.37万辆。民用轿车保有量35.75万辆,增加0.63万辆,其中私人轿车保有量35.12万辆,增加0.72万辆。
全年完成邮政行业业务总量19.49亿元,比上年增长33.1%;完成电信业务总量(按2023年不变单价计算)28.98亿元,增长5.6%。邮政业全年完成邮政函件业务84.63万件,增长5.7%;包裹业务7.30万件,增长31.5%;快递业务量1.75亿件,增长28.6%;快递业务收入10.18亿元,增长20.0%。年末电话用户总数358.5万户,增长0.9%。其中,固定电话用户58.91万户,下降2.1%;移动电话用户299.59万户,增长1.6%。电话用户普及率为133.12部/百人。5G移动电话用户167.63万户,增长20.4%。固定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141.69万户,下降1.4%。移动互联网用户269.33万户,增长2.6%。
五、国内贸易
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383.05亿元,比上年增长2.7%。
全年限额以上企业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75.71亿元,比上年增长2.8%。按消费类型分,商品零售额326.96亿元,增长1.7%;餐饮收入48.75亿元,增长11.0%。按经营地分,城镇消费品零售额335.05亿元,增长2.7%;乡村消费品零售额40.66亿元,增长4.2%。按类别分,化妆品类增长35.2%,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增长22.0%,通讯器材类增长19.5%,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增长15.1%,家具类增长10.1%,文化办公用品类增长8.5%,粮油、食品类零售额增长3.1%,日用品类增长6.3%,汽车类下降3.1%。
六、固定资产投资
全年固定资产投资比上年增长0.4%。其中,第一产业投资增长17.1%;第二产业投资增长1.0%,其中,工业投资增长1.2%;第三产业投资下降2.0%。基础设施投资下降7.2%。民间投资增长3.5%,扣除房地产开发民间投资,民间项目投资增长6.0%。
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98.39亿元,比上年下降3.7%。其中,住宅投资73.85亿元,下降10.4%。
全年新实施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提升项目18个,完成投资1273.24万元,基本建成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住房5212套,完成投资7.54亿元。
七、对外经济
全年进出口总额461.9亿元,比上年增长10.4%。其中,进口218.1亿元,增长0.0%;出口243.8亿元,增长21.7%。
全年新设外商投资企业58家,比上年增长11.5%。实际使用外资976万美元,增长35.6%。
八、财政金融保险
全年一般公共预算总收入359.38亿元,比上年下降0.9%,其中,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70.41亿元,下降1.3%。一般公共预算支出386.26亿元,增长2.6%。
年末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3378.25亿元,比上年末增长6.1%;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3799.59亿元,增长6.5%。
年末农村合作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627.74亿元,比上年末增长7.1%。中资金融机构人民币个人消费贷款余额1088.47亿元,下降0.3%。
年末境内A股上市公司7家,总市值4364.94亿元,比上年增长22.3%。
全年保险公司保费收入76.64亿元,比上年增长5.8%。其中,财产险20.50亿元;人身险56.14亿元。支付各类赔款及给付29.96亿元,增长11.9%。其中,财产险13.81亿元,人身险16.15亿元。
九、居民收入消费和社会保障
全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9307元,比上年增长5.6%。按常住地分,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0106元,增长4.7%;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7789元,增长6.7%。
全年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26857元,比上年增长6.3%。按常住地分,城镇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33514元,增长5.9%;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19757元,增长6.5%。
年末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人数93.97万人,比上年末增加4.56万人。其中参保职工78.63万人,参保的离退休人员15.34万人。参加基本医疗保险人数267.66万人,其中,参保职工53.77万人,参保的城乡居民213.89万人。参加失业保险人数35.25万人,比上年末减少1.08万人。
年末领取失业保险金人数19888人,比上年末增加5563人;纳入城市最低生活保障的居民3263人,增加10人;纳入农村最低生活保障的居民58020人,增加308人;城乡特困人员8972人。
年末各类养老床位数2.37万张,每千名老人拥有养老床位38.48张。全年销售福利彩票19783.53万元,筹集福利彩票公益金5957.6万元。
十、科学技术和教育
全年立项省级科技计划项目84项、立项金额3065.18万元,实施市级科技计划项目174项、立项金额1583.54万元。全年新获批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50家,备案登记科技型中小企业达322家,发放“科技贷”197笔、金额7.99亿元,294家企业获研发投入分段补助省级资金2205.9万元,28家企业获省级创新券获补助72万元。全市科技成果获福建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6项。在第十二届福建省创新创业大赛中,全市企业获三等奖1家、优胜奖5家、优秀企业6家,优胜奖以上企业数连续六年居全省设区市第一(不含厦门)。深入实施科技特派员制度,推荐选认福建省个人科技特派员260名、团队科技特派员93个、法人科技特派员2个,选认选派2023-2024年度市级个人科技特派员304名、团队科技特派员47个。立项福建省科技特派团服务重点产业链专项3项、立项金额300万元。
截至年末,有效发明专利3055件,比上年末增长21.4%,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11.344件。新入选龙岩市知识产权优势企业33家。
全市拥有17件中国驰名商标,94件地理标志商标,4个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6家福建省政府质量奖获奖企业,15家龙岩市政府质量奖获奖企业。实施标准化战略成效明显,全年企业参与制定国家标准20项,行业标准14项,地方标准1项。全市共有7家法定计量检定机构,1个产品质量检验机构,1个工业生产许可证审查技术中心。全年强制检定计量器具13.88万台(件),安全检测特种设备31405(不含压力管道252km、气瓶141409个)台(件)。
全年普通本专科招生8532人(含高职招生3867人),在校生27018人,毕业生8317人。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率95.67%。中等职业教育(不含技工校)招生6512人,在校生21132人,毕业生7081人。普通高中招生22654人,在校生60175人,毕业生15482人。初中招生44317人,在校生114758人,毕业生 33097人。普通小学招生38771人,在校生282218人,毕业生43749人。特殊教育招生248人,在校生1437人,毕业生309人。学前教育在园幼儿78352人。
十一、文化旅游、卫生健康和体育
年末共有各类艺术表演团体6个,群众艺术馆(文化馆)8个,公共图书馆8个,书藏量378.66万册,博物馆17个。全年文化系统各类艺术表演团体艺术演出680场,观众8万人次。举办社会教育活动425次,共有16.76万人次参加。
年末共有影院25家,银幕142块,年度电影票房5183万元。有线电视用户49.96万户,数字化率37.33%。广播节目综合覆盖率为99.8%;电视节目综合覆盖率为99.87%。
全年出版报纸1种(不含校报、副版),总印数8.6万份;期刊3种,总印数1.9万册。
全年游客旅游总花费701.58亿元,比上年增长17.8%,其中,国内游客旅游花费696.22亿元,增长17.3%;入境游客旅游花费0.75亿美元,增长160.7%。全年接待旅游总人数7128.52万人次,增长11.2%。其中,国内旅游人数7115.95万人次,增长11.1%;接待入境游客12.57万人次,增长78.5%。
年末共有各类医疗卫生机构2828个,其中,医院52个,卫生院115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24个,村卫生室1909个。年末共有卫生技术人员24648人,其中,执业(含助理)医师9223人,注册护士11054人,乡村医生和卫生员1217人。年末共有医疗机构床位21606张,其中医院15185张,基层医疗卫生机构5947张。
全年全市运动员在国际国内大赛中共斩获48金、56银、46铜,我市运动员在巴黎奥运会上摘得跆拳道混合团体表演项目冠军,是全省该项目首次登上奥运会最高领奖台;向上输送高水平运动员数量大幅增加,共有8个项目、11名运动员进入国家队集训,同比增长175%;新增一级运动员44人、二级运动员240人;全市闽台棒垒球推广工程有序推进,共成立18所棒垒球联动学校,19支青少年棒垒球队伍,举办东森杯·海峡两岸(连城)青少年棒垒球邀请赛,连城县获评“全省高水平棒垒球赛事训练基地”;全年组织开展各类全民健身体育赛事活动280余项次,参与人数达40万人次,全年新增一级社会体育指导员10人、二级社会体育指导员158人;全市共有各类体育场地数量9708个,体育场地面积751.7万平方米,人均体育场地面积2.77平方米。成功举办全国青年女子垒球锦标赛、全国体校U系列田径锦标赛(总决赛)、全国体校U16篮球锦标赛、全国壮老年保龄球友谊赛等多项国家级大赛;全年派发体育消费券30万元;全年销售体育彩票共计7.65亿元,同比增长5.31%。
十二、资源、环境和应急管理
全年水资源总量217.59亿立方米。
全年植树造林总面积1.14万公顷。其中,完成人工造林更新总面积0.84万公顷。商品材产量106.38万立方米,比上年增长8.5%。
全年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100%;市县污水处理率98%。
全市共有自然保护区3个,其中国家级3个;自然保护区面积4.69万公顷;有风景名胜区3处,其中国家级1处、省级2处,风景名胜区总面积1.433万公顷。全市森林覆盖率79.21%。
空气环境质量方面,中心城市及六个县(市、区)空气质量监测指标中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可吸入颗粒物、细颗粒物、一氧化碳、臭氧年均值均达到国家二级标准。水环境质量方面,九龙江流域、汀江(韩江)流域、闽江流域、长江流域国省控Ⅰ~Ⅲ类综合水质比例均为100%;九龙江、汀江(韩江)、闽江省控小流域断面Ⅰ~Ⅲ类综合水质比例均为100%。
全年发生各类生产安全事故(不含高速、铁路事故)14起,比上年下降39.13%;死亡12人,同比下降45.45%;没有发生较大及以上生产安全事故。其中,采矿业发生事故1起、死亡1人;商贸制造业4起、死亡4人;建筑业1起、死亡1人;交通运输业8起、死亡6人。亿元GDP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0.0035,比上年下降46.97%。
注:1.本公报所列2024年数据除一般公共预算支出为决算数外,其余均为初步统计数。
2.本公报地区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农林牧渔业总产值总量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
3.根据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结果对地区生产总值、三次产业增加值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等历史数据(包括图1、图2和图5)进行了修订。
资料来源:
本公报中城镇新增就业、社会保障数据来自市人社局;上市公司、财政数据来自市财政局;公路运输周转量等数据来自市交通运输局;铁路数据来自南昌铁路局龙岩工务段;户籍人口、民用汽车数据来自市公安局;市县污水处理率数据来自市住建局;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数据来自市城市管理局;进出口、外商直接投资等数据来自市商务局;邮政业务总量等数据来自市邮政管理局;电信业务总量来自省通信管理局;货币金融数据来自人行龙岩市中心支行;保险业数据来自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龙岩监管分局;科技计划项目、科技项目经费等数据来自市科技局;教育数据来自市教育局;专利、质量检验数据来自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旅游、艺术表演团体、影剧院、公共图书馆等数据来自市文化旅游局;有线电视用户、数字化率来自福建广电网络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龙岩分公司;体育数据来自市体育局;卫生数据来自市卫健委;低保数据来自市民政局;环境监测数据来自市生态环境局;安全生产数据来自市应急管理局;林业数据来自市林业局;医保数据来自市医保局;水资源数据来自市水利局;其他数据来自龙岩市统计局和国家统计局龙岩调查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