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定西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24

选择区域:>>>

2024年,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市上下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甘肃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锚定建设“一区三地”发展定位,深入开展“五比五看”行动,改革创新,锐意进取,攻坚克难,戮力奋进,全市经济运行稳中有进,进中向好,社会发展和谐稳定。

一、综 合

初步核算,2024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737.11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6.8%。其中,第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分别为121.83、161.11、454.17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6.4%、14%、4.7%。三次产业结构比为16.5:21.9:61.6,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16.5%、39.1%、44.4%。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地区生产总值29744元,比上年增长7.4%。

年末全市常住人口247.4万人,比上年末减少0.25万人。其中,城镇人口106.12万人,占常住人口的比重(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42.9%,比上年提高1.4个百分点;乡村人口141.28万人,占常住人口的比重为57.1%。全年出生人口1.99万人,出生率为8.03‰;死亡人口2.24万人,死亡率为9.05‰;自然增长率为-1.02‰,比上年提高0.8个千分点。

全年新增城镇就业16472人。全市共输转城乡劳动力62.2万人,实现劳务收入188.62亿元,比上年增加10.24亿元,增长5.7%;人均劳务收入30325元,比上年增加1633元。

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增长0.2%。其中,其他用品和服务类上涨2.7%,衣着类上涨1.9%,生活用品及服务类上涨1.8%,医疗保健类上涨0.6%,教育文化和娱乐类上涨0.1%,食品烟酒类上涨0.1%,交通和通信类下降0.4%,居住类下降0.6%。

二、农业

全年种植各类农作物876.9万亩,比上年增长1.8%。其中,粮食作物603.7万亩,下降0.1%;经济作物273.2万亩,增长6.5%。粮食作物中夏粮149.7万亩,秋粮454万亩。马铃薯、中药材、蔬菜三大特色优势产业种植面积分别达到263.7万亩、162.2万亩、57.9万亩,分别比上年增长0.1%、7.7%、6.5%。

全年粮食总产量164.8万吨,比上年增加1.9万吨,增长1.2%。其中,夏粮31.7万吨,秋粮133.1万吨。

年末大牲畜存栏54.8万头,比上年下降4.0%。猪、牛、羊、家禽存栏分别为79.9万头、47.6万头、150.4万只和626.6 万只,出栏分别为70.8万头、14.1万头、131.6万只和489.2 万只。肉类总产量9.9万吨,增长7%;鲜蛋产量2.5万吨,增长22.5%;牛奶产量3.3万吨,增长3.1%。

三、工业和建筑业

全年工业增加值96.11亿元,比上年增长11.1%。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1.7%。规模以上工业中,分门类看,采矿业增加值增长205.9%,制造业增长11.5%,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增长4.6%。分行业看,重点行业医药制造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8.4%,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增长5.0%,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增长0.5%,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增长2.9%,四大重点行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77.8%,比上年下降2个百分点。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293.05亿元,比上年增长10.5%;实现利润总额3.9亿元,下降39.8%;营业成本262.77亿元,增长11.7%;每百元营业收入中的成本为89.67元,比上年增加0.95元。

全年发电量57.1亿千瓦时,比上年增长3.1%;生产铝材37.64万吨,增长1.4%;水泥378.51万吨,下降11.1%;中成药0.23万吨,下降22.2%。

全年建筑业增加值65.37亿元,比上年增长17.9%。年末具有资质等级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业企业170家,比上年末增加13家。

四、服务业

全年批发和零售业增加值69.36亿元,比上年增长7.1%;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21.07亿元,增长8.0%;住宿和餐饮业增加值21.31亿元,增长12.1%;金融业增加值48.42亿元,增长3.3%;房地产业增加值50.23亿元,增长1.5%;其他服务业增加值240.99亿元,增长4.2%。全年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营业收入比上年增长4.8%,营业利润增长9.9%。

全年营运客车公路客运量614.53万人,比上年增长19.1%,旅客运输周转量46131.48万人公里,增长16.9%;营运客车公路货运量7274.03万吨,比上年增长32.9%,货物运输周转量2368788.65万吨公里,增长23.0%。全市公路通车里程1.30万公里(包括村路),与上年基本持平。其中,等级公路通车里程1.29公里。

年末全市民用汽车保有量40.53万辆(包括三轮汽车和低速货车),比上年末增长5.4%。其中,私人汽车保有量37.45万辆,增长5.5%。民用载客汽车保有量30.6万辆,增长6.9%。其中,私人载客汽车28.45万辆,增长7.1%。

全年完成邮政业务总量6585.59万件,比上年增长21.2%。其中,邮政普遍服务2928.8万件,增长4.3%;快递业务3656.79万件,增长39.3%。邮政行业业务收入5.7亿元,比上年增长14.3%。其中,快递业务收入4.15亿元,增长22.4%。

全年完成电信业务总量22.56亿元,比上年增长0.7%。年末移动电话基站数1.79万个,其中4G基站11001个,5G基站5556个。全市电话用户总数280.54万户,其中移动电话用户271.66万户。固定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104.44万户,比上年末增加6.44万户。全年移动互联网用户接入流量23.49亿GB,比上年增长668%。互联网宽带接入端口265.71万个,增长4.3%。

五、国内贸易和对外经济

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29.39亿元,比上年增长6.0%。按经营地统计,城镇消费品零售额192.46亿元,增长5.2%;乡村消费品零售额36.93亿元,增长10.5%。按消费类型统计,商品零售191.67亿元,增长4.8%;餐饮收入37.72亿元,增长 12.9%。

全年进出口总额5.1亿元,比上年增长22.7%。其中,出口额2.6亿元,增长107.8%;进口额2.5亿元,下降13.7%。

六、固定资产投资

全年实施500万元以上项目1363个,完成固定资产投资比上年增长13%。其中,第一产业投资增长126.1%,第二产业投资增长22.3%,第三产业投资增长1.5%,占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分别为9.4%、29.3%、61.3%。民间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3.9%,基础设施投资下降12.5%。

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比上年增长8.1%。其中,住宅投资增长9.8%;办公楼投资下降11.6%;商业营业用房投资增长43.4%。商品房销售面积140.6万平方米,比上年下降11.4%。房屋施工面积786.9万平方米,下降14.7%。

七、财政、金融和保险业

全年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3.0亿元,增长1.2%。其中,税收收入16.8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比重为50.9%;非税收入16.19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比重为49.1%。一般公共预算支出324.61亿元,下降3.1%。其中,农林水支出80.97亿元,增长1.1%,教育支出62.44亿元,增长0.4%,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43.3亿元。

年末全市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1523.72亿元,比年初增长8.5%。其中,住户存款余额1222.58亿元,增长10.7%;非金融企业存款余额108.88亿元,下降4.4%。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1140.45亿元,比年初增长6.0%。其中,住户贷款余额530.43亿元,增长9.2%;企(事)业单位贷款余额610.02亿元,增长4.3%。

全年保费收入31.77亿元,比上年下降2.0%。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15.61亿元,增长2.3%;人身险保费收入16.15亿元,下降5.9%。全年支付各类赔款及给付11.58亿元,下降0.5%。其中,财产险赔付10.82亿元,人身险赔付0.76亿元。

八、居民收支和社会保障

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4720元,比上年增长5.1%;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23525元,增长5.0%;城镇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为29.6%,比上年下降0.1个百分点。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115元,比上年增长7.9%;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1378元,增长5.2%;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为33.5%,与上年持平。

年末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人数12.71万人,比上年末增加2515人。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人数165.49万人,减少2839人。参加失业保险人数12.12万人,增加2609人,全市领取失业保险金人数8120人次。参加工伤保险人数14.96万人,增加2320人。年末全市参加基本医疗保险人数256.79万人,减少6.08万人。其中,参加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人数19.57万人,增加0.6万人,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人数237.22万人,减少6.68万人。参加生育保险人数14.06万人,增加 0.37万人。

年末全市共有1.96万人享受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22.94万人享受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1.68万人享受农村特困人员救助供养。全年临时救助9.51万人次。年末共有各类提供住宿的民政服务机构63个,其中养老机构55个,儿童福利和救助保护机构1个。民政服务床位3500张,其中养老服务床位3440张,儿童福利和救助保护机构床位243张。

九、科学技术和教育

全市共有省级技术创新中心4家,登记省级科技成果83项,其中应用技术类成果81项。共签订技术合同1237项,增长139%;技术合同成交额36.98亿元,增长64%。全年登记市级科技成果92项。全年专利授权量940件,比上年增长4.8%,其中发明专利授权量75件,增长47.1%,有效发明专利302件。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1.22件。

年末共有各级各类学校1446所。其中:成人高校1所,高级中学22所,完全中学10所,初中94所,九年制学校116所,小学434所,幼儿园751所,职业学校9所,特教学校6所。

在校(册)学生47.89万人。其中成人高校在校生5325人,高职院校在校生2062人,高中在校生57846人,初中在校生98782人,小学在校生222512人,在园幼儿79616人,中职在校生12078人,特殊教育在校生621人。全市共有教职工42339人,其中专任教师40205人。学前教育三年毛入园率99.84%,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为100%,高中阶段毛入学率为98.93%。

向全国各类高等院校输送新生21045人,高考录取率达到93.48%,比上年下降1.12个百分点。应届本科录取率63.61%,比上年增长7.49个百分点。

全年落实义务教育保障经费62.2亿元。其中,义务教育公用经费3.58亿元,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生活补助2.6亿元,营养改善计划专项资金1.57亿元。为19.29万人次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家庭贫困寄宿生补助了生活费,为64.6万名学生发放了免费教科书,为17.4万名农村中小学生提供了营养餐。落实学前教育免(补)保教费资金0.83亿元,下达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奖补资金1006万元。

十、文化旅游、卫生健康和体育

全年实施文化旅游产业项目33个,完成投资18亿元。全年接待国内外游客2461.39万人次,比上年增长47.8%。旅游花费141.66亿元,增长84.4%。旅游人均花费575.53元,增加115元。

年末艺术表演团体8个,公共图书馆8个,公共博物馆8个,文化馆8个。乡镇综合文化站122个,农家书屋1897个,城市智慧书屋16座,建成村级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乡村舞台)1887个。出版各类报纸1102.91万份,各类期刊(内部)2.7万册。有线数字电视实际用户67128户。年末广播节目综合人口覆盖率为99.44%,电视节目综合人口覆盖率为99.27%。

年末全市共有医疗卫生机构2819个。其中医院68个,医院中综合医院29个,中医类医院25个,专科医院13个,民族医院1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2730个,其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39个,卫生院127个,村卫生室1966个;专业公共卫生机构21个,其中,疾病预防控制中心8个,妇幼保健院(所、站)8个,采供血机构4个。年末卫生技术人员21781人。其中,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8588人,注册护士9186人。医疗卫生机构床位21919张。其中,医院15598张,卫生院4975张。全年总诊疗人次1039.37万人次。

全年公共体育场地面积620.53万平方米,人均公共体育场地面积2.5平方米,比上年增加0.12平方米。全年省级青少年锦标赛中获得奖牌 100枚。其中金牌31 枚、银牌36枚、铜牌33枚。

十一、资源、环境保护和安全生产

初步测算全市全年自产水资源总量10.14亿立方米,人均水资源量410立方米。全年总用水量32144.53万立方米,比上年下降2.3%。其中生活用水量7330.65万立方米,下降7.8%;工业用水量1407.83万立方米,增长1.8%;农业用水量22688.84万立方米,下降0.6%;生态用水量717.21万立方米,下降2.7%。人均用水量129.92立方米,下降2.0%。

年内完成造林封育3.56万公顷。其中,重点项目人工造林1466.74公顷,封山育林7700.39公顷,退化林分修复19460.97公顷,其他造林7013.68公顷。全市林地总面积41.91万公顷,占国土总面积的21.4%,森林面积25.14万公顷,森林蓄积量689万立方米,草地面积43.68万公顷,草原综合植被覆盖度达79.5%。各类湿地资源2.44万公顷。森林覆盖率12.4%。全市有漳县贵清山、岷县双燕、陇西仁寿山、岷县水生生物四个省级自然保护区和漳县珍稀水生生物一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全年市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94.5%,比上年上升0.8个百分点;剔除输入性沙尘天气后,可吸入颗粒物(PM10)年均浓度52.6ug/m3,细颗粒物(PM2.5)年均浓度29.4ug/m3,二氧化硫年均浓度13ug/m3,二氧化氮年均浓度30ug/m3。市内监测的七个县区中,城市区域声环境评价(昼间)总体较好,四个县区区域声环境质量等级二级。市区昼间区域环境噪声平均值53.6分贝,交通噪声昼间加权声级平均值65.2分贝。地表水国考省考断面水质达标率100%,县级以上城市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市内12个地表水监测断面中,达到或优于Ⅲ类断面比例为91.7%。

全年共发生各类生产安全事故24起,比上年下降4%;死亡19人,下降9.5%;受伤18人,下降25%。直接经济损失565.59万元,下降2.1%。未发生较大以上生产安全事故。亿元GDP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0.0257。

注释:

1.本公报各项统计数据为初步统计数,正式数据以《定西统计年鉴2025》为准。

2.地区生产总值、三次产业及相关行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或下降速度按不变价计算(2020年不变价)。

3.固定资产投资包括计划投资500万元及以上项目投资和房地产开发投资两部分。

4.资料来源:本公报中城镇新增就业人数、社会保障数据来自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医疗保险、生育保险数据来自市医疗保障局;城乡低保、特困人员救助供养、社会服务数据来自市民政局;财政数据来自市财政局;货币金融数据来自中国人民银行定西中心支行;保险数据来自市保险协会;进出口数据来自市商务局;交通运输数据来自市交通运输局;通信数据来自市工信局;邮政数据来自市邮政管理局;教育数据来自市教育局;科技数据来自市科学技术局;专利数据来自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文广、旅游、体育数据来自市文体广电和旅游局;卫生数据来自市卫生健康委员会;水资源数据来自市水务局;林业数据来自市林业和草原局;环境监测数据来自市生态环境局;安全生产数据来自市应急管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