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4月30日)
2023年,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市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西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工作要求,聚焦“走在前、勇争先、善作为”目标定位,深入贯彻省委“打造‘三大高地’、实施‘五大战略’”和市委“咬定”一个目标、“发力”五个突破、“聚力”八大攻坚工作部署,接续奋斗、砥砺前行,推动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
一、综 合
初步核算,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3467.48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同比增长3.7%。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48.0亿元,增长3.5%;第二产业增加值1421.95亿元,增长4.0%;第三产业增加值1697.52亿元,增长3.3%。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10.0:41.0:49.0,三次产业对GDP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10.6%、45.9%和43.5%。人均地区生产总值69951元,增长3.9%。非公有制经济实现增加值2142.12亿元,增长1.8%,占GDP的比重为61.8%。
据地区生产总值统一核算结果,2024年一季度,宜春市地区生产总值805.88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5.8%。
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55.22亿元,增长4.0%;第二产业增加值337.73亿元,增长7.6%;第三产业增加值412.93亿元,增长4.7%。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同期的6.9:42.5:50.6调整为6.9:41.9:51.2。
全年居民消费价格(CPI)同比累计上涨0.3%。分类别看,八大类商品和服务价格呈“四涨一平三降”的态势。其中,食品烟酒价格上涨2.1%,衣着价格上涨0.6%,居住价格下降0.2%,生活用品及服务价格下降0.6%,交通和通信价格下降3.3%,教育文化娱乐价格上涨1.3%,医疗保健价格持平,其他用品及服务价格上涨1.9%。
全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602.7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同比增长3.7%。粮食播种面积921.75万亩,比上年增加0.17万亩,增长0.02%。粮食总产量为75.3亿斤,比上年增加1.59亿斤,增长2.16%。油料作物播种面积215.8万亩、增长5.9%,油料产量28.79万吨、增长6.5%;蔬菜及食用菌播种面积146.7万亩、增长0.5%,蔬菜及食用菌产量221.6万吨、增长4.1%。
全年肉类产量57.28万吨,同比增长1.59%。其中,猪肉产量43.97万吨,下降0.78%;牛肉产量4.08万吨,增长4.24%;羊肉产量0.72万吨,增长11.73%;禽肉产量8.51万吨,增长13.26%。年末生猪存栏284.8万头、下降7.31%,能繁母猪存栏29.8万头、下降11.79%;肉牛存栏50.8万头、下降7.78%;羊存栏31.8万只、增长15.73%;家禽存栏2687.0万羽、增长5.14%。全年生猪出栏533.6万头、下降1.62%;肉牛出栏32.0万头、下降4.33%;羊出栏42.0万头、增长15.29%;家禽出栏5615.0万羽、增长13.0%。家禽产蛋量14.0万吨,增长13.0%。水产品产量39.79万吨,增长4.79%。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6%。分轻重工业看,轻工业增长2.3%,重工业增长6.8%;分经济类型看,国有企业增长13.8%,股份制企业增长6.1%,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下降0.4%,私营企业增长1.5%;分门类看,采矿业增长10.0%,制造业增长4.7%,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增长20.7%。36个工业大类行业中,21个大类行业增加值实现增长,增长面为58.3%。
全年营业收入超亿元的工业企业达651户,其中超10亿元的85户,超50亿元的8户,超100亿元的2户。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4187.9亿元,同比下降3.2%;实现利润总额309.5亿元,下降28.2%;营业收入利润率为7.4%,比上年下降3.5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每百元营业收入中的成本为85.82元,比上年增加2.79元。年末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资产负债率为55.2%,比上年提高3.4个百分点。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统计重点监测的190种主要工业产品中,有88种实现增长,增长面为46.3%。其中化学药品原药同比增长36.3%,医疗仪器设备及器械增长16.5%,中成药增长10.1%。
全市具有建筑业资质等级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业企业786家,完成建筑业总产值514.4亿元,同比下降5.0%;竣工产值下降2.4%,竣工率达56.7%。
四、服务业
全年服务业实现增加值1697.52 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同比增长3.3%。其中,批发和零售业增加值284.32 亿元,增长5.7%;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264.75 亿元,增长5.9%;住宿和餐饮业增加值60.68 亿元,增长10.7%;金融业增加值194.93 亿元,增长7.0%;房地产业增加值187.67亿元,下降5.5%;其他服务业增加值689.51 亿元,增长2.7%。
全年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354.39亿元,同比增长5.3%;营业利润26.19亿元,增长46.9%。其中,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增长9.1%;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增长11.9%;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增长4.3%;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长0.2%。
全年公路汽车客运量994.9万人,同比增长30.91%,旅客周转量51732.28万人公里,下降10.33%。公路货运量53116万吨,增长4.7%,货物周转量1525.99亿吨公里,增长3.9%。水路货运量4142.2万吨,增长15.02%,货物周转量56.23亿吨公里,增长15.08%。全年明月山机场飞机运输9162架次,旅客吞吐量784784人次,货邮吞吐量126.7吨,平均客座率74.97%。
全年邮电业务总量63.62亿元,同比增长14.12%。其中,邮政业务总量22.71亿元,增长20.73%;电信业务(含移动、联通、电信三家)总量 40.91亿元,增长10.75%。邮政寄递服务8855.25万件,增长11.75%。其中,函件合计34.66万件,增长6.03%;报刊发行6095.07万件,增长6.7%。快递业务12421.74万件,增长17.92%。年末固定电话用户54.2万户,比上年末下降1.1% ;移动电话用户506.72万户,增长6.35%。计算机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207.69万户,增长11.08%。
五、固定资产投资
全年500万元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同比下降6.7%。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下降30.4%,第二产业投资下降7.2%,第三产业投资下降5.4%。分领域看,制造业投资下降16.9%,基础设施投资增长16.1%,房地产开发投资下降23.1%。工业投资下降14.6%,其中工业技改投资下降30.7%,占工业投资的28.7%。高技术产业投资增长15.7%,其中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增长17.4%。民间投资下降17.8%,占全部投资的61.0%。
全年施工项目2108个,其中新开工项目961个。施工项目中,亿元以上施工项目744个,其中亿元以上新开工项目221个,比上年增加12个。
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下降23.1%。其中,住宅投资下降21.2%,办公楼投资增长4.3%,商业营业用房投资下降53.9%。房屋施工面积2215.9万平方米,下降1.4%,其中新开工面积305.6万平方米,下降34%;房屋竣工面积172.8万平方米,增长4.3%;商品房销售面积297.2万平方米,下降30.9%;商品房销售额183.3亿元,下降39.2%。年末房屋待售面积128.3万平方米,比上年末增加58.1万平方米;商品住宅待售面积69.0万平方米,比上年末增加24.3万平方米。
六、国内贸易
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173.0亿元,同比增长3.7%。其中,限额以上消费品零售额293.5亿元,下降10.8%。按经营单位所在地分,城镇市场实现消费品零售额859.2亿元,增长3.6%;乡村市场实现消费品零售额313.8亿元,增长4.0%。
七、开放型经济
全年外贸进出口总额288.82亿元,同比下降39.5%,其中外贸出口总额262.81亿元,下降41.4%;外贸进口总额26.0亿元,下降11.6%。一般贸易进出口237.11亿元,占全部比重的82.1%。
八、财政金融保险
全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90.0亿元,增收12.5亿元,同比增长4.5%。其中,税收收入192.8亿元,增长14.7%,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比重为66.5%;非税收入97.2亿元,下降11.1%。分级次看:市级一般公共预算收入46.3亿元,增长10.0%,县(市、区)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43.7亿元,增长3.5%。
全年一般公共预算支出719.0亿元,增支17.0亿元,同比增长2.4%。其中,一般公共服务支出54.9亿元,增长7.3%;教育支出125.0亿元,增长6.7%;科学技术支出35.2亿元,增长4.6%;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95.3亿元,增长4.5%;农林水支出89.1亿元,增长16.2%;卫生健康支出72.3亿元,下降12.2%;节能环保支出24.6亿元,下降3.7%;城乡社区支出67.3亿元,下降6.4%。
年末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5390.73亿元,比年初增加453.42亿元。其中,住户存款3804.29亿元,比年初增加506.10亿元;非金融企业存款1018.16亿元,比年初减少87.67亿元。各项贷款余额4561.35亿元,比年初增加422.11亿元。其中,住户贷款1906.11亿元,比年初增加90.36亿元。
宜春辖内保险公司实现原保险保费收入104.52亿元,同比下降0.98%。分公司类型来看,财险公司实现原保险保费收入44.45亿元,增长0.15%。人身险公司实现原保险保费收入60.07亿元,下降1.80%。
九、教育和科学技术
全市现有各级各类学校1839所,在校学生1088875人,教职工85968人,专任教师73237人,师生总人数117.48万人,占全市人口23.76%。高等学校6所,其中综合性本科院校1所、高等职业院校4所、成人高校1所,共有在校学生77711人,教职工4165人;中等职业学校25所,在校学生51597人,教职工2324人;普通高中54所(含完全中学26所,十二年一贯制学校8所),在校学生132315人,教职工13689人;普通初中222所(含九年一贯制学校82所),在校学生250991人,教职工20582人;小学502所、教学点660个,在校学生425932人,教职工25012人;幼儿园1020所,在园幼儿148341人,教职工19851人;特殊教育学校9所(含铜鼓1所民办特教学校),特殊教育学生(含义教学校随班就读生2556人和送教上门学生623人)4912人,特教学校教职工304人;专门教育学校1所,在校学生255人,教职工41人。
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93.43%,公办幼儿园在园幼儿占比61.33%;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96.98%,小学、初中适龄儿童入学率均达100%;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93.68%;高等教育毛入学率59.11%;特殊教育实现20万人口以上的县特教学校全覆盖。
十、文化旅游、卫生健康和体育
年末全市共有国有院团11家,文化馆11个,公共图书馆11个,博物馆11个,市级广播电视台1座,县级融媒体中心10座。广播节目综合人口覆盖率99.35%;电视节目综合人口覆盖率99.54%。成功召开全市文化和旅游产业大会。全市共有规上文化企业286家,实现营业收入182.89亿元,从业人员2.86万人,资产总计221.20亿元。
全市新创评国家4A级旅游景区1家、国家3A级旅游景区4家,省4A级乡村旅游点2家、省3A级乡村旅游点4家。靖安县成功创建江西省“风景独好”旅游名县;万载古城成功创建省级特色文化街区,樟树三皇宫、上高大观老街、靖安西门古街成功创建省级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洪州窑碗泥岭成功创建省级工业遗产旅游基地。华强方特、丰城唯美养生谷等51个重大文旅项目开工建设。
全市拥有医疗卫生机构(含村卫生室)4528个,其中医院123个,乡镇(街道)卫生院186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含社区卫生服务站)53个。医疗卫生机构实有床位39938张,卫生技术人员36670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13210人(其中执业医师10685人),注册护士17148人。专科疾病机构19个,人员992人;妇幼保健机构11个,人员2118人;疾病预防控制机构11个,人员571人;卫生监督机构11个,人员204人。
全市现有各类体育场地29345个,比2022年新增2775个,体育场地总面积达1360万平方米,比2022年新增104.7万平方米,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2.75平方米,比2022年新增0.22平方米;丰城市体育公园、太极主题公园、一墩坝市民游泳场、杨柳湖健身步道,靖安县寨下体育公园,铜鼓县2个多功能运动场等多个健身场地完工并交付使用;建设全民健身设施示范工程12个(其中城市社区3个,农村社区9个)。全市体育产业总规模31.4亿元,体育产业商家2123户,从业人员158934人。
十一、居民收入消费和社会保障
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3573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680元,同比分别增长3.7%和6.5%,城乡居民收入比2.01:1。城镇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26506元,增长5.7%;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18713元,增长7.7%。
年末全市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144.32万人、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229.73万人、失业保险37.35万人、工伤保险59.85万人,参保人数稳中有升。城市居民低保人数33974人,标准885元/人月,共发放低保金23884.59万元,月人均补差570元;农村居民低保人数166556人,标准660元/人月,共发放低保金87382.4万元,月人均补差440元。农村特困人员供养标准提高至860元/人月,其中失能、半失能对象的供养标准为1150元/人月。
十二、资源、环境和安全生产
全年全社会能源消费总量1353.1万吨标准煤,同比增长5.6%;万元GDP能耗0.4102吨标准煤,同比增长1.8%。规模以上工业综合能源消费量1108.34万吨标准煤,同比增长15.2%;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能耗同比增长9.1%。
全市空气优良天数比例97.3%,PM2.5浓度31微克/立方米,连续四年均达到国家二级标准。
全年平均气温19.0℃,较常年偏高1.0℃;总降水量为1662.4毫米,较常年略偏少0.6成。
全年完成人工造林15.46万亩,退化林修复25.02万亩,封山育林7.41万亩。森林覆盖率57.16%。
全年各类生产安全事故25起,其中,工矿商贸事故16起,道路运输事故9起。生产安全事故死亡人数36人,其中,工矿商贸事故死亡15人,道路运输事故死亡21人。
注释:
1.本公报中数据均为初步统计数,最后以年报核定数据为准。部分数据因四舍五入的原因,存在总项与分项合计不等的情况。
2.地区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不变价格计算。
3.规模以上工业统计范围为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的工业企业。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统计范围为计划总投资500万元及以上项目和房地产开发投资。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统计范围为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的批发业企业,年主营业务收入500万元及以上的零售业企业,年主营业务收入200万元及以上的住宿业、餐饮业企业。
4.规模以上服务业统计范围包括:年营业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的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卫生行业法人单位;年营业收入1000万元及以上的房地产业(不含房地产开发经营),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教育行业法人单位;以及年营业收入500万元及以上的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社会工作行业法人单位。
5.邮电业务总量和邮政业务总量口径均不包括邮政储蓄银行业务总量范围。
6.电信业务总量是指以货币形式表示的移动、电信、联通三家为社会提供的各类电信服务的总数量。
7.万元GDP能耗按2020年不变价格计算。
资料来源:
本公报中财政数据来自市财政局;水产品产量数据来自市农业农村局;外贸数据来自宜春海关;利用外资和省外资金数据来自市商务局;公路、水路客货运输量、周转量数据来自市交通运输局;民航数据来自市发改委;邮政数据来自市邮政管理局;电信数据来自移动、电信和联通三家;文化、旅游、广播、电视数据来自市文广新旅局;存贷款数据来自人民银行宜春市中心支行;保险数据来自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宜春监管分局;教育、体育数据来自市教体局;科技数据来自市科技局;专利数据来自市市监局;卫生数据来自市卫健委;专业技术人员及职称、城镇新增就业、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数据来自市人社局;城乡低保、农村特困人员供养数据来自市民政局;空气数据来自市生态环境局;平均气温、降水量数据来自市气象局;造林、森林覆盖率数据来自市林业局;安全生产数据来自市应急管理局;其他数据来自市统计局和国家统计局宜春调查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