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忠市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23

选择区域:>>>

吴忠市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统计公报

吴忠市统计局

国家统计局吴忠调查队

2024410

2023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三年新冠疫情防控转段后经济恢复发展的一年,也是吴忠发展进程中极不平凡的一年。全市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宁夏重要讲话指示批示精神,全面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和自治区党委、政府工作要求,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高效统筹发展和安全、发展和环保、发展和民生,全市经济运行稳中有进,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人民生活持续改善,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现代化美丽新吴忠建设迈出坚实一步。

一、综合

经自治区统计局统一核算初步结果,2023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902.44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7.2%。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123.71亿元,增长8.0%;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450.67亿元,增长7.0%;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328.06亿元,增长7.1%。三次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14.6%、45.9%、39.5%。三次产业结构为13.7:49.9:36.4。按常住人口计算,全市人均地区生产总值64418元,比上年增长6.8%。

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0.4%。

1 2023年全市居民消费价格指数

指标名称

累计比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

100.4

其中:食品烟酒

101.6

衣着

100.6

居住

99.3

生活用品及服务

100.1

交通和通信

98.0

教育文化和娱乐

102.2

医疗保健

100.9

其他用品和服务

102.6

高效落实稳经济一揽子政策措施,累计减免税费及退税50.3亿元,清偿拖欠企业账款1.3亿元,新增市场主体2.1万户。

2023年,吴忠市获得自治区效能目标管理考核优秀等次。被评为“国家低碳试点优良城市”;被授予“全国无偿献血先进市”。

二、人口

2023年末全市常住人口140.27万人,比上年末增加0.36万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81.27万人。全年出生人口1.46万人,出生率为10.42‰;死亡人口1.03万人,死亡率为7.35‰;自然增长人口0.43万人,自然增长率为3.07‰。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57.94%,比上年增长0.92个百分点。

2 2023年末全市常住人口数及其构成

指标名称

年末数(万人)

比重(%)

总人口

140.27

-

其中:城镇人口

81.27

57.94

乡村人口

59.00

42.06

其中:男性

72.39

51.61

女性

67.88

48.39

其中:汉族

62.33

44.44

回族

77.52

55.26

其他少数民族

0.42

0.30

据公安年报,年末全市户籍总人口 144.07万人,其中,城镇人口49.01万人,户籍人口城镇化率34.02%。

3 2023年末全市户籍人口数及其构成

指标名称

年末数(人)

比重(%)

总人口

1440719

其中:城镇人口

490132

34.02

乡村人口

950587

65.98

其中:男性

731792

50.79

女性

708927

49.21

其中:0-17岁

345279

23.97

18-34岁

369631

25.66

35-59岁

519610

36.07

60岁及以上

206199

14.31

三、农业

2023年,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54.9亿元,比上年增长7.8%。其中,农业产值114.7亿元,下降0.9%;林业产值2.2亿元,增长21.6%;牧业产值128.1亿元,增长16.8%;渔业产值2.6亿元,增长22.7%;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7.3亿元,增长4.6%。

全年全市粮食种植面积305.57万亩,比上年增加1.38万亩。其中,小麦种植面积29.17万亩,减少6.04万亩;水稻种植面积4.72万亩,减少0.85万亩;玉米种植面积167.57万亩,增加3.65万亩;薯类种植面积6.81万亩,减少0.51万亩。

严格落实粮食安全责任制,粮食生产实现“二十连丰”。全年粮食总产量105.74万吨,比上年增加1.84万吨,增长1.8%。其中,夏粮产量5.45万吨,增长3.3%;秋粮产量100.29万吨,增长1.7%。全市小麦产量5.45万吨,增长3.4%;水稻产量2.92万吨,下降15.2%;玉米产量92.38万吨,增长3.8%。

 年肉类总产量14.04万吨,比上年增长17.4%。其中,牛肉产量3.65万吨,增长13.4%;羊肉产量7.40万吨,增长20.2%;猪肉产量2万吨,增长6.3%;禽肉产量0.99万吨,增长40.6%。禽蛋产量2.89万吨,增长3.4%。牛奶产量165.86万吨,增长17.7%。

年末牛存栏74.08万头,比上年增长8.4%。其中,奶牛存栏33.86万头,增长1.3%;肉牛存栏40.22万头,增长15.2%;羊存栏33.73万只,增长8.0%;生猪存栏15.18万头,增长10.0%;活禽存栏396.38万只,下降13.7%。

四、工业和建筑业

2023年,全市全部工业增加值396.6亿元,比上年增长8.0%,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0.1%。

 

分轻重工业看,规模以上轻工业增加值增长4.0%,重工业增长11.0%。

分经济类型看,规模以上国有控股企业下降1.3%,股份制企业增长14.8%,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下降27.1%;私营企业增长16.0%。

分门类看,规模以上工业采矿业增长1.6%,制造业增长17.8%,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下降2.5%。采矿业、制造业、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比重为23.2:60.6:16.2。

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中,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34.1%,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增长5.2%,烟草制品业增长4.3%,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增长4.6%,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下降0.4%,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下降3.4%,食品制造业增长9.1%,农副食品加工业下降1.1%,非金属矿物制品业下降2.5%。

从主要产品产量看,十种有色金属比上年增长3.9%、纱增长3.9%、水泥下降2.5%、乳制品下降0.6%,电石下降0.5%、工业自动调节仪表与控制系统下降4.9%。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58.8亿元,比上年下降27.9%。分经济类型看,国有控股企业利润42.2亿元,下降14.0%;股份制企业36.4亿元,下降29.9%;私营企业14.4亿元,下降32.8%。

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销售产值1402.3亿元,比上年增长3.0%,工业企业产品销售率为98.9%。

4  2023年全市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及其增长速度

  • 指标名称

    单位

    产量

    比上年增长(%)

    乳制品

    万吨

    147.3

    -0.6

    万吨

    4.7

    3.9

    十种有色金属

    万吨

    53.7

    3.9

    水泥

    万吨

    709.2

    -2.5

    碳化钙(电石)(折300升/千克)

    万吨

    65.2

    -0.5

    铁合金

    万吨

    15.7

    -6.8

    工业自动调节仪表与控制系统

    万台(套)

    12.5

    -4.9

全年完成建筑业增加值55.51亿元,比上年增长1.9%。全市具有资质等级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业企业121个,完成建筑业总产值87.16亿元,比上年增长2.7%。全市房屋建筑施工面积270.92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20.8%,其中,本年新开工面积119.46万平方米,下降2.9%。

五、服务业

2023年,全市实现服务业增加值328.1亿元,比上年增长7.1%。

全年批发和零售业增加值40.4亿元,比上年增长6.4%;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35.6亿元,增长13.5%;住宿和餐饮业增加值10.3亿元,增长14.6%;金融业增加值38.6亿元,增长7.9%;房地产业增加值23.8亿元,增长3.7%;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增加值18.7亿元,增长10.3%;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增加值11.2亿元,增长6.2%。全年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营业收入比上年增长8.2%,利润总额增长1.1%。

全年旅客周转量比上年下降16.2%;货物周转量增长11.0%。公路客货运输周转量比上年增长10.9%。年末全市等级公路为9986.584公里,比上年增长0.4%。其中:高速公路627.7公里,一级公路388.96公里,二级公路1073.738公里,三级公路1560.146公里,四级公路6336.04公里。

年末全市各种民用汽车保有量33.6万辆,私人汽车保有量26.87万辆;公共汽车运营车辆259辆,公交标准运营车辆490标台。

全年完成电信业务总量14.1亿元,比上年增长37.6%;邮政行业业务收入3.14亿元,比上年增长28.2%;电信业务收入10.5 亿元;快递业务收入2.15亿元,比上年增长0.9%。全年订销报刊期发数1488.68万份,增长1.1%;完成邮政函件业务12万件,与上年同期持平。年末本地固定电话用户7.53万户,增长31.0%;移动电话用户166.1万户,增长2.5%;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65.2万户,增长10.6%。

六、固定资产投资

2023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比上年增长8.5%。地方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中,第一产业投资比上年增长0.6%;第二产业投资增长22.7%;第三产业投资增长4.0%。民间固定资产投资增长5.7%。

5  2023年全市分行业地方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增长速度(%

行业

比上年

增长

行业

比上年增长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

8.5

金融业

-

#农、林、牧、渔业

27.2

房地产业

-

采矿业

-0.4

租赁和商务服务业

21.5

制造业

1.4

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

354.1

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

56.6

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

-16.5

建筑业

-

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

174.2

批发和零售业

39.6

教育

-8.7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25.4

卫生和社会工作

-10.9

住宿和餐饮业

86.5

文化、体育和娱乐业

-67.9

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

-61.9

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

17.2

  全年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90.8亿元,比上年增长12.9%。其中住宅投资72.5亿元,增长10.1%。商品房销售面积158.1万平方米,增长12.3%,商品房住宅待售面积150.7万平方米,增长15.8%。

6 2023年全市房地产开发和销售主要指标完成情况及其增长速度

指标名称

单位

绝对量

比上年增长(%)

本年完成投资

万元

908198

12.9

其中:住宅

万元

725134

10.1

土地购置费

万元

104877

41.5

商品房销售面积

平方米

1580666

12.3

其中:住宅

平方米

1507207

15.8

商品房销售额

万元

855560

6.7

其中:住宅

万元

815792

18.4

房屋施工面积

平方米

8255787

23.3

其中:住宅

平方米

6351899

22.3

新开工面积

平方米

2192120

19.3

其中:住宅

平方米

1692833

17.8

房屋竣工面积

平方米

1650741

178.7

其中:住宅

平方米

1252407

149.9

房屋竣工价值

万元

538753

200.3

其中:住宅

万元

409601

166.2

房屋竣工造价

元/平方米

3264

7.8

其中:住宅

元/平方米

3271

6.5

待售面积

平方米

1285334

4.6

其中:住宅

平方米

486605

6.7

七、国内贸易和对外经济

2023年,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84亿元,比上年增长0.7%。

按经营地分,城镇消费品零售额157.2亿元,增长0.4%;乡村消费品零售额26.8亿元,增长2.4%。

按消费类型分,商品零售额153.8亿元,下降1.1%;餐饮收入额30.2亿元,增长11.0%。

 限额以上企业商品零售额看,粮油、食品类增长5.7%;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下降92.1%;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下降19.9%;金银珠宝类下降73.2%;化妆品类下降42.7%;石油及制品类下降18.2%;通讯器材类下降32.6%;体育娱乐用品类增长25.7%;中西药品类下降13.1%。

大力开展“消费需求促进年”活动,发放消费券197.7万张,带动消费108亿元。新培育规上限上批零住餐服务业企业45家。举办中国亚麻产业发展合作交流大会,新增外贸企业6家,缔结国际友好城市2个,国际经贸拓展到20个国家和地区。举办第三届吴忠早茶美食文化节和黄河金岸马拉松等大型活动13项,“游在宁夏·吃在吴忠”品牌更加响亮。

全年对外经济实现进出口总额5.64亿元,比上年下降31.6%,其中,出口总额4.23亿元,下降34.7%。

八、财政、金融和保险

2 023年,全市完成地方财政收入55.50亿元,比上年增长5.6%。其中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9.56亿元,增长10.1%,其中税收收入29.29亿元,增长30.2%。全年完成地方财政支出302.73亿元,比上年增长14.4%。其中一般公共预算支出272.72亿元,增长10.9%。

年末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998.2亿元,增长8.9%,比年初增加81.25亿元,其中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997.41亿元,增长8.9%,比年初增加81.47亿元。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926.35亿元,增长13.3%,比年初增加108.98亿元,其中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926.31亿元,增长13.3%,比年初增加109.03亿元。

全年实现保费收入37.15亿元,比上年增长13.8%。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16.34亿元,增长15.7%;寿险保费收入16.40亿元,增长19.0%;健康险收入4.05亿元,下降5.7%;意外伤害险收入0.36亿元,下降17.6%。全年支付各项赔款及给付额15.33亿元,比上年增长31.0%。其中,财产险赔付10.47亿元,增长23.3%;寿险业务赔付3.74亿元,增长66.7%;健康险赔付0.94亿元,增长13.4%;意外伤害险赔付0.18亿元,下降34.1%。

九、教育和科学技术

2023年新改扩建中小学(幼儿园)51所,新增学位8040个。

全市高等职业教育学校1所,招生2816人,在校生7607人,毕业生2483人;中等职业学校5所,招生2557人,在校生8495人,毕业生2785人;普通高中12所,招生11715人,在校生35070人,毕业生11602人;初级中学53所(其中普通初中40所,九年一贯制学校13所),招生22014人,在校生66238人,毕业生20757人;普通小学239所,招生21476人,在校生130208人,毕业生21982人;特殊教育4所,招生197人,在校生539人,毕业生123人;幼儿园280所,招生19253人,在园幼儿42913人,毕业生21975人。

科技创新持续发力,新培育国家级绿色工厂4家、自治区“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2家;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26家、自治区科技型中小企业110家。截止2023年,全市共有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02家、自治区科技型中小企业405家,290家企业享受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红利9.4亿元。实施自治区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18个,入选自治区科技成果88项,技术合同成交额5.97亿元。

2022年,全社会R&D经费支出10.02亿元,比上年增加3.56亿元,增长55.2%;R&D经费投入强度(R&D经费支出与地区生产总值之比)为1.16%,比上年提高0.31个百分点。

全市注册商标量达到13191件,每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达4.13件。专利授权量1547件,其中,发明专利授权量153件。

十、文化旅游、卫生健康和体育

2023年,全市拥有艺术团体表演50个,文化馆6个(国家一级馆4个),公共图书馆6个(国家一级馆4个),博物馆11个,美术馆1个,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9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7个。广播电视台4座,电视台4座,广播人口综合覆盖率达到99.93%,电视人口综合覆盖率达到99.96%。

全市共有28家A级旅游景区,其中4A级5家,3A级11家,2A级12家;共有9家本地旅行社。全市共有12家星级旅游饭店,其中,四星级4家,三星级8家。接待国内游客1373.41万人次,国内旅游收入80.3亿元。

全市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共计981个,其中医院49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907个,专业公共卫生机构23个,其他卫生机构2个。医疗卫生机构编制床位7630张,实有床位7014张,其中医院实有床位5856张,公立医院实有床位3850张,乡镇卫生院实有床位859张。卫生技术人员共计10045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3702人,注册护士4499人,公共卫生人员916人,全科医师448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共40个,卫生技术人员502人,其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7个,卫生技术人员278人,社区卫生服务站33个,卫生技术人员224人;乡镇卫生院44个,卫生技术人员1383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6个,卫生技术人员189人;妇幼保健机构6个,卫生技术人员526人;卫生监督所5个,卫生技术人员90人。每千人口卫生技术人员7.16人,每千人拥有编制床位数5.44张,每千人拥有实有床位数5张,每千人拥有执业(助理)医师2.64人,每千人拥有公共卫生人员0.65人,每千人拥有全科医师0.32人。

文化体育事业全面发展,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创新发展通过国家复核,我市体育健儿在自治区第十六届运动会、首届残特奥运动会上取得优异成绩,盐池姑娘王春艳带领中国队夺得第四届亚残运会盲人门球冠军。

十一、城市建设、乡村振兴、生态环境和气候

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建成保障性住房1199套,改造老旧小区37个,新改建便民口袋公园11处、公厕80座,新增充电站200座、公共车位4142个,10个社区列入全国、全区完整社区建设试点。入选全国第三批系统化全域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示范市,建成市区雨污管网20.6公里,改造排水管网10.6公里,新增透水铺装15.7万平方米。实施城市供热机组增容改造,维修改造换热站276个,完成北方地区冬季清洁取暖“双替代”5.1万户,供热质量明显提升。大力实施乡村建设行动,改造农村公路950公里、户厕7143户,建成重点小城镇8个、宜居宜业和美乡村30个。开通农村客货邮商融合发展线路40条,我市被确定为国家公交都市建设示范工程创建城市。

创新开展生态环境综合治理百日集中攻坚“七大行动”,完成罗山国土绿化试点示范项目,实施毛乌素沙地综合治理,新增营造林28万亩、修复草原11.7万亩。黄河吴忠过境断面水质连续7年实现Ⅱ类进Ⅱ类出,土壤环境安全可控。实施国电投绿电替代光伏等新能源项目35个,可再生能源发电量占全市发电总量比重达45.8%,我市被评为国家低碳城市试点优良城市。年末自然保护区3个,其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个,自治区级自然保护区1个。

全年城市空气环境质量优良天数278天,占总天数的76.2%。细颗粒物(PM2.5)平均浓度为30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6.3%;可吸入颗粒物(PM10)平均浓度为68微克/立方米,同比持平。区域环境噪声昼间等效声级值50.2分贝,夜间等效声级值46.0分贝,交通干线噪声昼间平均等效声级值62.7分贝,夜间平均等效声级值52.2分贝。全市工业危险废物及医疗废物安全处置率达到100%。

全年全市平均降水量223.3毫米,平均气温10.4度,平均风速2.7米/秒,无霜期197天。

十二、能源和应急管理

初步核算,全年规模以上工业能源消费总量931.02万吨标准煤(等价值),比上年增长2.1%。煤炭消费量1953.9万吨(当量值,下同)下降4.5%;天然气消费量增长38.0%,电力消费量增长1.2%。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原煤生产量1429.8万吨,比上年下降1.8%,累计发电量501.3亿千瓦时,下降0.8%。

全年发生各类生产安全事故18起,比上年下降18.2%;死亡20人,比上年下降4.8%;受伤3人,比上年下降25%。工矿商贸企业生产安全事故死亡11人,煤矿百万吨死亡人数0.095人/百万吨。道路交通事故万车死亡人数2.42人,直接经济损失19.12万元。亿元GDP生产安全事故死亡人数为0.0222人/亿元。

十三、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2 023年,全市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5796元,比上年增长8.0%。按常住地分,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7647元,增长5.9%。其中,人均工资性收入24150元,增长3.9%;人均经营净收入6413元,增长12.3%;人均财产净收入1213元,增长10.6%;人均转移净收入5871元,增长6.6%。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844元,比上年增长8.4%。其中,人均工资性收入8717元,增长6.4%;人均经营净收入8108元,增长10.8%;人均财产净收入126元,下降0.8%;人均转移净收入1893元,增长8.5%。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以农村居民人均收入为1)为2.0,比上年缩小0.05。

 常住地分,全年全市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20313元,增长7.9%;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2959元,增长6.6%。

全年全市城镇居民食品烟酒类支出6229元,增长7.0%;衣着类支出1760元,增长5.4%;居住类支出3503元,增长9.8%;教育文化娱乐类支出2268元,增长3.9%;交通通信类支出3025元,增长12.8%;医疗保健类支出1727元,增长5.9%;生活用品及服务支出1339元,增长9.1%;其他用品和服务支出462元,增长11.2%。农村居民食品烟酒类支出4122元,增长4.7%;衣着类支出844元,增长5.1%;居住类支出2632元,增长2.6%;教育文化娱乐类支出1189元,增长5.3%;交通通信类支出1893元,增长10.6%;医疗保健类支出1188元,增长14.3%;生活用品及服务支出814元,增长12.0%;其他用品和服务支出277元,增长15.3%。

城镇新增就业人员12434人,困难人员实现就业1658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22.682万人,脱贫人口人均纯收入增长16.3%。

年末全市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人数31.16万人,其中,参加机关事业制度职工养老保险人数5.32万人;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人数58.30万人。全市参加基本医疗保险人数137.45万人,其中,参加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人数20.52万人;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人数116.93万人。参加失业保险人数15.05万人。参加工伤保险人数20.17万人。参加生育保险人数14.59万人。

年末全市共有14050人享受城市最低生活保障,101098人享受农村最低生活保障;集中供养特困人员556人,分散供养特困人员1261人;全年临时救助33308人次。全年享受国家定期抚恤补助待遇的优抚对象3471人。

注释:

1、本公报中数据均为初步统计数,正式数据以《吴忠统计年鉴-2024》为准。部分数据因四舍五入的原因,存在总计与分项合计不等的情况。

2、地区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和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不变价计算。

资料来源:

本公报中:

城镇新增就业、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等数据来自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医保局;财政数据来自市财政局;户籍人口、民用汽车数据来自市公安局;公共汽车、公交车等数据来自市道路运输局;邮电业务数据来自市邮政管理局、移动公司、电信公司、联通公司;对外经济数据来自市商务和投资促进局;金融数据来自人民银行吴忠中心支行;保险数据来自吴忠银保监分局;教育数据来自市教育局;全市文化馆、公共图书馆、博物馆、广播电台、电视台、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旅行社、国内游客、体育比赛事项等数据来自市文化旅游体育广电局;粮食播种面积及产量、畜禽产量、价格指数、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消费支出等数据来自国家统计局吴忠调查队;科学技术数据来自市科技局;专利、注册商标数据来自市市场监管局;城乡低保、社会供养、临时救助、社会服务数据来自市民政局;优抚对象数据来自市退役军人事务局;降水量数据来自市气象局;环境监测数据来自市生态环境局;安全生产数据来自市应急管理局;自然保护区、林业数据来自市自然资源局;城市建设、乡村振兴数据集来自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乡村振兴局和农业农村局;其他数据均来自市统计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