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昆明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1)
2022年,昆明市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十九届历次全会和党的二十大精神以及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认真落实“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的要求,深入开展“当好排头兵”大讨论大竞赛活动,砥砺前行、攻坚克难,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积极成效,产业发展质效显著提升,城乡面貌实现较大改善,发展活力不断增强,社会大局保持和谐稳定,昆明高质量发展实现新突破。
一、综合
初步核算,全年地区生产总值(2)7541.37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3.0%,两年平均增长3.3%。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26.96亿元,增长4.4%;第二产业增加值2413.39亿元,增长3.2%;第三产业增加值4801.02亿元,增长2.7%。三次产业结构为4.3:32.0:63.7,三次产业对GDP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7.2%、33.3%和59.5%,分别拉动GDP增长0.2、1.0和1.8个百分点。
全年民营经济实现增加值3028.79亿元,比上年增长3.4%,占GDP比重为40.2%。全市新登记市场主体27.43万户,同比增加8.55万户,增长45.3%,其中企业新登记9.11万户,增长31.8%;个体工商户18.29万户,增长53.4%。市场主体总量达120.14万户,增长19.6%。
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1.7%。其中,食品烟酒类上涨1.6%,衣着类上涨0.6%,居住类上涨0.1,生活用品及服务类上涨0.5%,交通和通信类上涨6.0%,教育文化和娱乐类上涨0.9%,医疗保健类上涨1.6%,其他用品和服务类上涨2.4%。全年商品零售价格比上年上涨2.7%。
全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口径)614.57亿元,比上年下降13.6%。其中,税收收入503.46亿元,下降10.7%,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比重81.9%。一般公共预算支出863.27亿元,下降7.0%。其中,民生支出634.91亿元,占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比重73.5%。
全年城镇新增就业21.59万人,城镇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4.13万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07%。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1.71万人次。
二、农业
全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553.20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5.0%。其中,农业产值358.94亿元,增长4.5%;林业产值25.68亿元,增长2.7%;牧业产值143.94亿元,增长6.4%;渔业产值6.19亿元,增长1.2%;农林牧渔专业及辅助性活动产值18.45亿元,增长7.1%。
全年粮食播种面积351.83万亩,产量106.80万吨;蔬菜及食用菌种植面积187.61万亩,产量372.51万吨;花卉种植面积22.55万亩,鲜切花产量61.54亿枝。
表1 2022年主要农产品产量及其增长速度
单位 | 2022年 | 比上年±% | |
粮食 | 万吨 | 106.80 | 2.7 |
#稻谷 | 万吨 | 7.93 | -7.3 |
油料作物 | 万吨 | 1.27 | -4.5 |
烤烟 | 万吨 | 7.26 | 3.8 |
蔬菜及食用菌 | 万吨 | 372.51 | 3.2 |
鲜切花 | 亿枝 | 61.54 | -15.9 |
水果 | 万吨 | 46.47 | -1.5 |
全年猪出栏224.52万头,增长9.4%;牛出栏23.47万头,增长6.6%;羊出栏104.60万只,增长0.7%。牛年末存栏45.01万头,增长3.5%;猪年末存栏148.52万头,下降1.5%;羊年末存栏122.95万只,增长0.4%。
全年肉类总产量35.39万吨,增长4.2%;禽蛋产量5.99万吨,增长4.0%;牛奶产量17.19万吨,增长4.9%。
年末农业机械总动力25.39亿瓦特。大中型拖拉机6289台。农村自来水普及率83.2%,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75.0%。
三、工业和建筑业
全年全部工业增加值1652.25亿元,比上年增长2.4%。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3.0%。分经济类型看,国有企业增加值下降0.2%,股份制企业增长3.6%,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下降1.4%,集体企业增长0.2%,股份合作企业下降24.4%。分门类看,采矿业增加值增长3.4%,制造业增长3.9%,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下降2.4%。
全市38个大类行业中,有17个行业工业增加值保持同比增长。重点行业中,烟草制品业增加值增长5.8%,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业增长2.4%,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下降6.1%,冶金工业增长3.7%,装备制造业增长27.6%,医药制造业下降1.2%,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下降13.8%。六大高耗能行业增加值下降3.7%。工业新兴产业发展迅速,增加值同比增长8.6%,其中先进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增长31.1%,生物医药下降0.8%,电子信息制造业增长26.6%,新材料制造业下降14.0%。
表2 主要工业产品产量
单位 | 2022年 | 比上年±% | |
粗钢 | 万吨 | 469.17 | 3.6 |
钢材 | 万吨 | 582.81 | 3.0 |
生铁 | 万吨 | 426.20 | 6.2 |
金属切削机床 | 台 | 13911 | -24.1 |
汽车 | 辆 | 3067 | 287.3 |
水泥 | 万吨 | 1272.46 | -25.7 |
商品混凝土 | 万立方米 | 1405.14 | -37.9 |
磷矿石 | 万吨 | 2150.70 | 14.0 |
化肥 | 万吨 | 102.59 | 6.3 |
卷烟 | 亿支 | 802.66 | 0.3 |
复烤烟叶 | 万吨 | 42.48 | 4.5 |
十种有色金属 | 万吨 | 81.14 | 3.3 |
饮料 | 万吨 | 301.18 | -0.1 |
饮料酒 | 万吨 | 33.43 | -8.1 |
饲料 | 万吨 | 317.64 | -13.1 |
自来水生产量 | 万立方米 | 53004.80 | 0.3 |
原盐 | 万吨 | 165.41 | 0.8 |
乳制品 | 万吨 | 21.71 | 1.6 |
中成药 | 万吨 | 2.58 | -1.5 |
光学仪器 | 万台 | 720.69 | -29.7 |
电力电缆 | 千米 | 184295.24 | -10.6 |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6115.70亿元,比上年增长8.0%。营业收入利润率5.6%,同比下降0.3个百分点;工业企业产品销售率96.7%,同比下降1.5个百分点;每百元营业收入中的成本82.66元,同比增加1.54元;企业资产负债率54.5%,同比增长0.4个百分点。
全年建筑业总产值4055.97亿元,比上年增长6.5%。其中,建筑工程产值3685.70亿元,增长6.2%;安装工程产值280.58亿元,增长1.8%。全市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业企业房屋建筑施工面积7420.20万平方米,下降18.4%。其中,本年新开工面积1359.34万平方米,下降45.3 %;房屋建筑竣工面积1593.83万平方米,下降30.5%。
四、固定资产投资
全年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比上年下降3.1%。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增长111.2%,第二产业投资增长41.1%,第三产业投资下降10.5%。从重点领域看,工业投资增长41.4%,基础设施投资增长22.4%,房地产投资下降30.8%。从重点行业看,农业投资增长116.7%,水利投资增长73.8%,教育投资增长78.1%,交通投资增长1.4%,文化投资增长155.2%,商贸投资增长24.7%。
全年民间投资下降15.2%,降幅低于全市投资增速12.1个百分点,占全部投资的比重为46.8%,比上年降低6.7个百分点。
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中,住宅投资下降31.7%,办公楼投资下降36.5%;商业营业用房投资下降30.2%。
全年房屋施工面积12051.99万平方米,比上年下降6.0%;房屋竣工面积965.08万平方米,增长35.9%;商品房销售面积822.5万平方米,下降36.6%。
五、国内贸易和对外经济
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385.26亿元,与上年基本持平。按经营地统计,城镇消费品零售额3178.32亿元,增长0.0%;乡村消费品零售额206.94亿元,增长0.2%。按消费类型统计,商品零售2779.59亿元,下降0.1%;餐饮收入605.67亿元,增长0.1%。
在限额以上企业商品零售额中,粮油、食品类零售额比上年增长5.2%,饮料类增长17.4%,烟酒类下降3.9%,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下降18.5%,化妆品类下降11.9%,日用品类下降5.0%,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增长0.4%,中西药品类增长15.8%,家具类增长26.4%,通讯器材类增长4.0%,建筑及装潢材料类下降26.0%,石油及制品类增长20.0%,汽车类下降1.7%。
全年海关进出口总额300.56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3.2%。其中,出口142.49亿美元,下降1.6%;进口158.08亿美元,增长30.8%。
全年新批外商投资企业180户,比上年减少21户;实际利用外资4.77亿美元,下降33.9%。
六、交通运输、邮政电信和旅游业
全年货物运输总量52443.96万吨,比上年增长16.3%。其中,铁路货物运输量1924.71万吨,公路货物运输量50514.75万吨,民航货物运输量4.50万吨。旅客运输总量6620.89万人次,下降11.6%,其中铁路旅客运输量2133.93万人次,公路旅客运输量3885.96万人次,水运旅客运输量40.57万人次,民航旅客运输量560.43万人次。
表3 各种运输方式完成运输量及其增速
单位 | 2022年 | 比上年±% | |
货物运输总量 | 万吨 | 52443.96 | 16.3 |
#铁路 | 万吨 | 1924.71 | -20.6 |
公路 | 万吨 | 50514.75 | 18.5 |
水运 | 万吨 | 0 | -100 |
民航 | 万吨 | 4.50 | -42.1 |
旅客运输总量 | 万人次 | 6620.89 | -11.6 |
#铁路 | 万人次 | 2133.93 | -9.7 |
公路 | 万人次 | 3885.96 | -4.3 |
水运 | 万人次 | 40.57 | -51.6 |
民航 | 万人次 | 560.43 | -43.2 |
年末全市机动车保有量328.51万辆,比上年增长4.3%。其中,本年新注册机动车26.82万辆,下降8.7%。汽车保有量291.87万辆,增长4.6%。其中,本年新注册汽车21.80万辆,下降8.8%。年末个人汽车保有量266.43万辆,增长4.9%。
主城五区公交运营线路356条(含定制公交线路),公交日均客运量91.12万人次。年末全市实有出租车10714辆,其中,主城区实有出租车9637辆。拥有公共交通车辆18918.7标台,行政村客运班车通达率100%。
截至年末,昆明地铁运营线路共计6条,分别为地铁1、2号线首期工程、1号线支线、3号线、4号线、5号线、6号线。地铁通车总里程165.85公里,运营车站103座。开通运营至2022年底线网累计客运量约13.32亿乘次,2022年全年线网累计客运量约1.86亿乘次,日均客运量约50.88万乘次,日均客运周转量470.4万人次公里。
全年邮政业累计完成业务收入65.83亿元。其中,快递业务收入53.76亿元。邮政函件业务367.12万件,包裹业务9.95万件,快递业务量5.65亿件。
全年电信业务收入121.73亿元,比上年增长9.2%。年末拥有固定电话用户83.3万户,比上年减少19.3万户。拥有移动电话用户1230.6万户,比上年增加44万户。固定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3)376.5万户,比上年增加28.5万户。5G网络用户575.1万户,4G网络用户550.5万户,3G网络用户26.6万户。
全年接待国内外游客21806.41万人次,比上年增长25.2%。其中,国内游客21803.45万人次,增长25.3%。
全年旅游总收入2744.79亿元,比上年增长15.0%。其中,国内旅游收入2741.56亿元,增长14.9%。
七、金融
金融市场保持平稳。年末金融机构(含外资)人民币存款余额17740.70亿元,比年初增长9.8%。其中,住户存款余额7391.22亿元,比年初增长13.8%;非金融企业存款余额4888.94亿元,比年初增长0.6%。
年末金融机构(含外资)人民币贷款余额23867.98亿元,比年初增长9.2%。其中,住户贷款6006.26亿元,比年初增长5.7%;企(事)业单位贷款17770.59亿元,比年初增长10.5%。
全年保险公司原保险保费收入281.79亿元,比上年增长4.8%。其中,财产险原保险保费收入101.23亿元,增长4.2%;人身险原保险保费收入180.56亿元,增长5.1%。
全年赔款与给付支出120.27亿元,比上年增长9.2%。其中,财产险赔款支出67.69亿元,增长9.8%;人身险赔款支出52.58亿元,增长8.4%。
八、教育、科学技术和文化体育
年末全市共有普通高等院校52所,在校生77.72万人,专任教师3.35万人;中等职业教育学校77所,在校生14.13万人,专任教师4138人;普通中学349所,在校生37.24万人,专任教师3.00万人;普通小学717所,在校生55.15万人,专任教师3.32万人;幼儿园1627所,在园幼儿30.76万人,专任教师2.05万人;特殊教育学校13所,在校学生1239人,专任教师334人。
高中阶段毛入学率98.84%,普通初中毛入学率104.42%,小学学龄儿童毛入学率101.13%,学前教育三年毛入园率99.98%,残疾儿童入学率98.38%。
全年实施科技计划项目299项,其中重大科技计划项目10项。获专利授权24822件,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17134件。全年登记技术合同5335项,技术合同成交额84.26亿元。全年共登记科技成果(4)73项,其中基础理论类1项,应用技术类72项。全市高新技术企业1786家,其中本年新认定473家。各级重点实验室144个,其中国家级7个。各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76个,其中国家级4个。
全市注册博物馆40个,公共图书馆15个,文化馆15个,文化站141个。专业文化艺术表演团体2个,年末登记在册的业余文化艺术表演团体3539个。
年末全市有线电视实际用户70.88万户。全市电视综合覆盖率99.96%,广播综合覆盖率99.96%。
全年昆明运动员在国家级比赛中获金牌3枚,银牌2枚,铜牌7枚。
九、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年末全市常住人口860.0万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697.5万人,占常住人口比重为81.1%。
年末全市户籍总人口594.11万人。其中,城镇人口415.95万人,占户籍人口比重为70.0%。
全年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3832元,比上年增长2.5%;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722元,增长6.2%。
年末全市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人数253.88万人,比上年末增加33.90万人。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人数217.32万人,减少0.74万人。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人数225.22万人,增加5.89万人。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人数442.22万人,增加9.33万人。城镇参加失业保险人数145.27万人,增加10.65万人。参加工伤保险的职工人数173.85万人,增加12.32万人。
年末享受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4.49万人,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5.96万人,农村五保供养5455人。全年资助城乡居民参加基本医疗保险人数为75.56万人。
十、卫生和社会服务
全市共有卫生机构5818个。其中,医院321个,乡镇卫生院92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369个,诊所(卫生所、医务室)3352个,村卫生室1266个。卫生技术人员9.88万人。其中,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3.58万人,注册护士4.90万人。医疗卫生机构实有病床6.65万张。年末共有社区服务站816个。
全市拥有农村敬老院30个,床位3658张。城市公办养老机构21所,床位4426张;社会力量兴办养老机构79个,床位1.60万张;城乡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站)499个,床位5100张。
十一、资源环境和安全生产
全年昆明地区年平均降雨量1033.3毫米,较历史平均值偏多4.3%;年平均气温16.1℃,较历史平均值偏高0.1℃;年平均日照时数2512.4小时,较历史平均值偏多271.5小时。
全年完成营造林3.69万公顷,其中,人工造林0.72万公顷,森林抚育及改造提升0.80万公顷;义务植树1205万株。全市拥有水库848座,水库库容量29.64亿立方米,库塘蓄水13.21亿立方米。
全年主城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到365天,空气质量优良率达到100%。主城区区域环境昼间噪声平均值52.4分贝。
各污染物年平均浓度中,二氧化硫8微克/立方米、二氧化氮20微克/立方米、可吸入颗粒物(PM10)33微克/立方米、细颗粒物(PM2.5)20微克/立方米。
全年主城五区取水总量44219.48万立方米。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取水量6733.51万立方米。万元地区生产总值取水量7.96立方米/万元,万元工业增加值取水量6.56立方米/万元。
初步核算,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综合能源消费量1175.71万吨标准煤,同比下降0.8%。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3.7%。全社会用电量392.18亿千瓦时,增长1.8%。规模以上工业发电量371.31亿千瓦时,比上年增长6.4%,其中,水力发电量270.06亿千瓦时,增长11.0%;火力发电量70.51亿千瓦时,下降2.5%;风力发电量26.25亿千瓦时,下降9.2%;太阳能发电量4.49亿千瓦时,下降4.3%。
各类生产安全事故死亡人数212人,交通事故死亡人数312人,火灾事故死亡人数22人。全市亿元GDP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0.03。
注释:
(1)本公报数据为初步统计数,正式统计数据以《昆明统计年鉴》和各部门正式公布数据为准。部分数据因四舍五入的原因,存在总计与分项合计不等的情况。
(2)地区生产总值(GDP)、分产业增加值、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不变价格计算。
(3)固定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是指报告期末在电信企业登记注册,通过xDSL、FTTx+LAN、FTTH/0以及其他宽带接入方式和普通专线接入公众互联网的用户。
(4)全年共登记科技成果数据取自市科技局窗口数据,因省科技厅未下返2022年登记科技成果数据,省科技厅窗口受理的昆明市辖区内登记科技成果数未统计在内,统计口径与2021年不一致。
资料来源:本公报中,价格指数、居民收入数据来自国家统计局昆明调查队;市场主体登记数据来自市市场监管局;财政数据来自市财政局;林业数据来自市林业和草原局;农机数据来自市农业农村局;进出口数据来自昆明海关;公路运输数据来自市交通运输局;铁路运输数据来自中国铁路昆明局;地铁运输数据来自昆明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机动车数据来自市车管所;邮政数据来自市邮政管理局;电信数据来自市信息通信建设管理办公室;文化、旅游数据来自市文化和旅游局;金融数据来自人民银行昆明中心支行;保险数据来自云南银保监局;教育、体育数据来自市教育体育局;科技数据来自市科技局;有线电视用户数据来自云南广电网络集团有限公司;卫生数据来自市卫生健康委员会;社会保障和就业数据来自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医疗保险和生育保险数据来自市医疗保障局;社会福利数据来自市民政局;环保数据来自市生态环境局;取水量、用水量数据来自市节水办;安全生产数据来自市应急局;外资数据来自市商务局;气象数据来自市气象局;户籍人口数据来自市公安局;库塘蓄水数据来自市水务局;其余数据均来自市统计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