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盐城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22

选择区域:>>>

2022年,面对错综复杂的国内外形势以及疫情变化带来的影响,全市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坚决落实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全市经济稳步复苏,经济质效持续提升,产业结构逐步优化,民生就业保障有力,高质量发展取得积极成效,“强富美高”新盐城现代化建设迈出坚实步伐。

一、综合

初步核算,全年地区生产总值突破7000亿元,达7079.8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4.6%。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793.8亿元,比上年增长3.8%;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2927.8亿元,比上年增长6.0%;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3358.2亿元,比上年增长3.6%,三次产业增加值比例调整为11.2:41.4:47.4。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105647元(按2022年年平均汇率折算约15707美元),比上年增长4.7%。

全年新增城镇就业人数7.39万人,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2.02万人,年末全市调查失业率3.9%。

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CPI)同比上涨2.5%。分类别看,交通通信类上涨7.3%,衣着类上涨3.2%,食品烟酒类上涨2.6%,医疗保健类上涨2.8%,教育文化娱乐类上涨2.3%,生活用品及服务上涨2.0%,其他用品及服务上涨2.0%,居住类上涨0.1%。全年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同比增长4.6%,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同比增长11.0%。

二、农林牧渔业

全年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415.2亿元,可比价增长4.2%;农林牧渔业增加值850.6亿元,可比价增长4.1%。粮食实现增产丰收。全年粮食面积、单产和总产实现“三增”,全年粮食播种面积992.87千公顷,比上年增加1.12千公顷;粮食总产量715.8万吨,比上年增加1.02万吨;粮食亩产480.6公斤。畜禽生产稳定增长。年末生猪存栏298.2万头,增长3.0%,出栏474.3万头,增长1.5%;年末家禽存栏9505.3万只,增长3.6%,出栏12565.9万只,增长4.0%。渔业生产平稳增长。全年水产品总产量121.1万吨,增长2.1%。

全年新建国家高标准农田78.5万亩,其中高效节水灌溉面积3.05万亩。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不断壮大,累计建成农业产业化联合体82家,其中省级认定示范联合体29家,新增省级重点龙头企业7家,总数达99家。新创省级示范家庭农场46家,新增省级农民合作社示范社25个。农业产业链发展迅速,全年新增省级农业全产业链发展典型县1个,新办千万元以上农产品加工项目119个,其中亿元以上加工项目26个。

三、工业和建筑业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产值比上年增长17.8%,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9.3%,其中轻工业增长10.3%,重工业增长9.0%。分经济类型看,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增长9.1%,民营工业增长9.2%,三资工业增长9.6%。分门类看,采矿业增长23.9%,制造业增长9.9%,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下降3.2%。

全年高技术行业规上工业产值比上年增长31.8%,其中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产值分别增长50.8%、32.1%。四大主导产业产值增长26.4%,其中电子信息产业增长15.0%,钢铁产业增长9.3%,汽车产业增长19.9%,新能源产业增长58.5%。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7985.6亿元,比上年增长17.2%,利润比上年增长67.6%。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营业收入利润率、成本费用利润率分别为5.6%、5.9%。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销率达96.9%。

全年完成建筑业总产值2219.5亿元,比上年增长7.8%,其中建筑安装工程产值2201.2亿元,增长8.0%,在外省完成的产值950.4亿元,增长5.9%,装配式建筑工程产值6.8亿元,增长113.9%,竣工产值1769.7亿元,增长26.8%。房屋施工面积11920.4万平方米,增长0.9%,其中新开工面积4197.5万平方米,下降15.2%。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平均人数68.2万人,增长1.6%,其中工程技术人员5.0万人。

四、固定资产投资

全年固定资产投资比上年增长9.4%。分产业看,工业投资增长10.5%,服务业投资增长8.9%。分领域看,项目投资增长13.5%,制造业投资增长14.3%,民间投资增长9.9%。高技术投资增长较快,全市高技术产业投资增长32.9%,高于全部投资23.5个百分点,其中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增长29.0%,高技术服务业投资增长68.6%。技改投资拉动明显,全市工业技改投资增长33.3%,占工业投资比重22.7%,拉动工业投资增长6.3个百分点。

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566.9亿元,比上年下降6.7%。从开发用途看,住宅投资426.3亿元,下降9.2%;办公楼投资15.6亿元,下降20.4%;商业营业用房投资66亿元,增长23.9%。

五、国内贸易

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700.6亿元,比上年增长0.6%。分行业看,批发业销售额3423.6亿元,增长17.2%;零售业销售额1875.5亿元,增长3.3%;住宿业营业额37.7亿元,增长6.7%;餐饮业营业额268.1亿元,增长3.4%。

全年零售额累计增长面超6成,其中生活类商品增势平稳,粮油食品类、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零售额比上年分别增长34.9%、15.6%。部分消费升级类商品零售额增长较快,通讯器材类、文化办公用品类、金银珠宝类分别增长33.1%、33.0%、31.0%;中西药品类增长13.9%。新能源汽车销售持续高涨,全年累计零售额同比增长6倍。

六、开放型经济

全年进出口总额首次突破200亿美元,达206.4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9.7%。其中,出口总额138.9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9.8%;进口总额67.4亿美元,比上年增长3.3%。从贸易方式看,一般贸易进出口总额157.6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3.1%;加工贸易进出口总额29.7亿美元,比上年增长53.3%。从出口市场看,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出口增长29.2%,对RCEP国家出口增长46.2%。从出口产品看,高新技术产品、机电产品、化工产品出口分别增长68.9%、41.5%和20.3%。

全年新设外商投资企业数99个。其中,新增总投资3000万美元以上项目39个,比上年下降25.0%。合同外资20.4亿美元,实际使用外资11.8亿美元,比上年增长9.0%。

七、交通、邮电和旅游

年末全市共有公路总里程26202.4公里,其中高速公路417.1公里、一级公路1854.0公里、二级公路2829.7公里、三级公路1562.1公里、四级公路19539.5公里,其中国道1000.0公里,省道1203.9公里。全市拥有等级公路26202.4公里,公路网密度达154.8公里/百平方公里。全社会营运性客运量(不含铁路、民航)1056.9万人,客运周转量9.02亿人公里,全社会货运量(不含铁路、民航)2.11亿吨,比上年下降4.3%,货运周转量497.5亿吨公里,比上年下降2.5%。全年保障航班0.95万架次,年旅客吞吐量87.6万人次,分别比上年下降50.3%、50.0%,货邮吞吐量0.32万吨,比上年下降67.8%,全年铁路客运量918.95万人次,比上年下降31.8%。

全年完成邮政电信业务总量119.8亿元,比上年增长9.6%。其中,邮政业务总量37.9亿元,增长4.8%;电信业务总量81.8亿元,增长30.0%。实现邮政电信业务收入111.6亿元,比上年增长13.5%。其中,邮政业务收入35.1亿元,增长9.2%;电信业务收入76.5亿元,增长13.0%。全年完成快递服务企业业务量2.25亿件,下降1.8%;实现快递业务收入20.87亿元,增长3.8%。年末拥有移动电话用户726.0万户,其中5G手机用户248.5万户。固定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323.8万户,移动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605.6万户。

全年共接待海内外游客2574万人次,恢复至上年水平96.3%,实现旅游总收入285亿元,恢复至上年水平97.4%,旅游外汇收入2463万美元,恢复至上年水平85.9%。全市现有等级旅游景区59家,其中国家5A级景区1家,国家4A级景区20家,3A级景区32家,2A级景区6家。射阳、亭湖、盐都3个县(区)创成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盐都仰徐村创成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

八、财政、金融和保险

全年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453.3亿元,比上年增长0.5%,其中税收收入297.3亿元,税收收入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比重65.6%。财政惠民力度不断加大。全年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093.9亿元,比上年增长3.9%。其中,财政用于民生支出877.4亿元,增长6.8%,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比重80.2%,用于卫生健康、社会保障和就业、农林水支出比上年分别增长14.7%、10.5%、6.5%。

年末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9917.0亿元,比上年增长8.5%,其中住户存款5662.1亿元,比上年增长19.2%。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余额9607.9亿元,比上年增长18.9%,其中中长期贷款5658.3亿元,比上年增长20.6%。

年末全市拥有各类专业保险机构63家,其中市级产险公司23家,寿险公司41家。保险分支机构及营销网点499个,保险从业人员4.22万人。全年实现保费收入208.3亿元,比上年增长0.6%,其中财产险54.8亿元,比上年增长12.7%;人身险153.5亿元,比上年下降3.1%。全市各项赔偿和给付65.1亿元,比上年增长4.8%。

九、科学技术和教育事业

全年专利授权数24606件,比上年下降10.1%,其中发明专利授权数2614件,比上年增长13.2%;有效发明专利量14222件,比上年增长18.6%,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21.19件,比上年增长18.6%。全市拥有高新技术产业企业1197家,实现产值3553.2亿元,增长32.5%,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产值比重达49.4%。新增省级以上科创平台120家,新培育高新技术企业239家、省级以上专精特新企业186家。

全市共有普通高校(驻盐高校)6所,招生3.69万人,在校生10.22万人,毕业生2.88万人;中等职业学校(不含技工类院校)13所,在校生5.44万人;普通高中54所,在校生数13.05万人;初中240所,在校生22.6万人;小学280所,在校生42.1万人。全市初中毕业生升学率99.85%,在校生年巩固率99.56%;小学毕业生升学率100%,在校生年巩固率99.85%。学龄儿童入学率99.57%,幼儿园在园幼儿15.57万人。全市共有教职工9.72万人,其中专任教师8.05万人。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事业

全市现有文化(群艺)馆11家,其中国家一级馆9家,图书馆11家,博物(纪念)馆13家,其中国家二级馆2家。艺术创作生产再获丰收。杂技《炼—倒立技巧》斩获中国杂技最高“金菊奖”,《范公堤》入选文旅部历史题材创作工程、国家艺术基金资助项目和省舞台艺术精品创作扶持工程重点投入剧目。3部作品获省紫金戏剧文学奖,3部作品入选全国地方戏精粹展演、全国杂技展演。

年末全市拥有卫生计生机构3378个,其中:医院、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335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0个,妇幼卫生机构11个。各类卫生机构拥有床位4.38万张,卫生技术人员5.20万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2.15万人,注册护士2.18万人。

全市新建健身步道80公里,安装32套二代智能健身路径,建成5个县级体育公园、18个镇(街道)级体育公园、26个社区健身房,提档升级255个老旧小区室外健身器材,实现全市1343个老旧小区室外体育健身器材提档升级全覆盖。体育产业迈出新步伐。全市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4.3㎡,“盐城绿野植物迷宫体育旅游线路”被认定为2022年江苏省体旅融合发展示范基地,盐城条子泥体育旅游精品线路被评为长三角地区体育旅游精品线路。竞技体育取得新突破。第二十届省运会盐城代表团再创佳绩,共获得57枚金牌、182枚奖牌,圆满完成赛前预定目标。

十一、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年末全市户籍人口796.8万人,户籍人口城镇化率64.03%。年末全市常住人口668.97万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437.7万人,比上年增长0.7%,常住人口城镇化率65.43%,比上年提高0.68个百分点。全年人口出生率3.6‰,人口死亡率9.7‰。

全年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8798元,比上年增长5.5%。其中,工资性收入20107元,增长5.9%;经营净收入8391元,增长4.1%;财产净收入2523元,增长3.8%;转移净收入7777元,增长6.9%。按常住地分,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5896元,增长4.8%;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7794元,增长6.7%。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为1.65:1,比上年缩小0.03。全体居民人均消费支出23062元,比上年增长4.9%。按常住地分,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25194元,增长3.7%;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9755元,增长7.1%。

年末全市参加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人数123.76万人,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241.2万人,全市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163.87万人,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参保人数分别为80.02万人、93.94万人。全市共保障城乡低保对象5.4万户、8.8万人,发放最低生活保障金6.61亿元。全市建有公办养老机构120家,民办养老机构44家,城乡居家养老服务中心2364家,每千名老人拥有养老床位数19.5张。

十二、城市建设和环境保护

全年交通建设完成投资186.2亿元。高质量建成盐射高速、盐丰快速通道一期、328省道滨海段改扩建二期,滨海港区LNG码头投入运营。提档升级农村公路358公里,续建美丽乡村旅游公路67公里,建设农村公路生命防护设施3815公里。建成G228东台条子泥和射阳海通服务区,全市国省干道服务区共投运13个。

全年全社会用电量448.9亿千瓦时,比上年增长9.5%,新能源发电量265.2亿千瓦时,比上年增长9.1%,占全社会用电量近六成。全市共有18座投入运营的城市水厂,总供水能力达200万吨/日,自来水深度处理达到全覆盖,全年新建改造供水管网长度约242公里。全市共有城镇生活污水处理厂88座,总规模84.4万吨/日,全年城镇污水处理率达92.5%。

全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84.1%,PM2.5年均浓度26.6微克/立方米,空气质量全省最优、全国前列。全市完成新造林1.3万亩,林木覆盖率25.17%。

注:

[1]本公报使用的部分数据为快报数,最终年报数据以《盐城统计年鉴2023》公布数据为准。

[2]公报中地区生产总值和各产业增加值绝对值按现行价格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

[3]部分数据因四舍五入问题,存在总计与分项合计不等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