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枣庄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22

选择区域:>>>

枣庄市统计局

2023年3月23日

 

2022年,是非同寻常,极不平凡的一年,面对新冠肺炎疫情等突发因素的冲击,全市上下认真践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牢牢把握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锚定“走在前、开新局”,紧扣“坚持战略引领、推动共同富裕”主旋律主思路,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纵深推进“工业强市、产业兴市”三年攻坚突破行动,深入实施“六大提升工程”,培优育强“四大支撑”,全市经济总体呈现“稳中有进、质效双升”的良好发展态势。

一、综合

经济运行稳中有进。初步核算,全市生产总值实现2039.04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4.5%。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94.32亿元,增长4.7%;第二产业增加值804.05亿元,增长4.4%;第三产业增加值1040.67亿元,增长4.4%。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9.5:39.4:51.1。

就业形势保持稳定。城镇新增就业3.76万人,其中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人数1.59万人,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3584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人数2514人,低于控制目标。举办“枣庄—高校人才直通车”等招聘活动22场,落实大学生创业引领1105人、青年见习1623人。

物价水平温和上涨。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1.2%。其中,消费品价格上涨1.9%,服务项目价格下降0.1%。

表1  2022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以上年为100)
指标 全市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 101.2
   #食品烟酒 101.2
        粮食 105.1
        鲜菜 97.3
      衣着 99.6
      居住 100.7
      生活用品及服务 100.0
      交通通信 104.0
      教育文化娱乐 100.1
      医疗保健 101.1
      其他用品及服务 101.8

人口总量稳中略降。年末常住人口382.97万人,其中城镇人口232.50万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60.71%,比上年末提高0.67个百分点。

二、重点战略

“工业强市、产业兴市”成效显著。工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为31.6%,制造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为24.3%,比上年提高0.2个百分点。工业投资增长18.0%,工业技改投资增长27.8%,高技术产业投资增长42.3%。以“链长制”为抓手培育壮大“6+3”现代产业体系,精密部件、医药健康等4个产业入选省“十强”产业“雁阵形”集群,精工电子、康力医疗等4家企业获评省“十强”产业集群领军企业,辛化硅胶荣膺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突出锂电产业首位度,设立总规模 200亿元的新能源产业基金,成功举办国际锂电产业展览会,锂电企业发展到101家。

“双十镇”建设加快推进。坚持把发展镇域经济摆在首要位置,围绕“6+3”现代产业体系,立足各镇资源禀赋,集中打造主导产业,10个示范镇共培育优势特色产业集群18个,产业集群企业营入共计926.48亿元,比上年增加87.75亿元,增长10.5%。

“山水林田大会战”稳步实施。扎实开展“山水林田大会战”中期攻坚,创建省级美丽幸福示范河湖 13 条,植树造林 1.6 万亩、绿化彩化荒山 7769 亩、整治河道 103 公里、修复湿地 2155亩,绘就“青山拥城、绿道环城、翠湖润城”的生态画卷。

动能转换持续加快。“四新”经济增加值617.38亿元,比上年增长11.9%,“四新”经济增加值总量占GDP比重达到30.3%,比上年提高1.7个百分点。年末实有市场主体51.2万户,增长4.3%。设立登记各类市场主体5.9万户,其中企业2.2万户;个体工商户3.6万户。新增“四上”企业782家。

绿色低碳发展不断推进。PM2.5、PM10平均浓度为41、76微克/立方米,比上年改善8.9%、8.4%。优良天数比例平均为66.3%,比上年改善1.6个百分点,优良天数比上年增加6天。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一氧化碳浓度稳定达到国家环境空气质量一级水平。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指数平均为4.6,比上年改善3.4%。7个国控断面优良水体比例达到100%。万元GDP能耗下降6.0%。关停30万千瓦以下燃煤机组6台,推动绿色循环低碳发展。

三、改革创新

改革步伐不断加快。研究推出优化营商环境立法、培优育强“四大支撑”等重大改革举措60余个,出台改革创新文件40余个。成功创建全省唯一的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顺利通过国家卫生城市复审,先后争取国家千兆城市、国家公交都市建设示范城市、国家绿色出行城市、全国废旧物资循环利用体系建设重点城市等 8 个“国字号”落户枣庄。

营商环境不断优化。深入推进营商环境创新提升行动,建立健全“立法+巡察+督查”三位一体工作机制,出台实施《枣庄市优化营商环境条例》,探索推行“审批不出镇”改革,创新开展“午间不断档·全年不打烊”延时服务,租赁即开工“零增地”审批模式等 4 个案例被国务院办公厅推广,持续擦亮 “枣办好、枣惠达、枣救助”等政务品牌。

创新活力持续提升。授权专利数7827件,比上年增长1.9%;年末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3252件,增长16.3%。新增科技创新平台19家,其中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1家、国家众创空间1家、省级新型研发机构7家、技术创新中心1家。完善科技型中小企业成长机制。国家级科技型中小企业、省级“专精特新”企业分别达到 835 家和 179 家。

四、农业

农业经济稳中向好。农林牧渔业产值381.37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5.2%。主要产品产量稳定,粮食生产再获丰收,粮食总产量达183.93万吨,增长0.5%,粮食播种面积427.11万亩,增长0.2%,粮食单产430.65公斤/亩,增长0.2%。猪牛羊肉产量11.30万吨,增长7.4%。禽蛋产量8.50万吨,下降10.2%。水产品产量6.99万吨,增长2.4%。蔬菜及食用菌产量达到565.92万吨,增长3.3%。园林水果产量29.49万吨,增长0.3%。

表2  2022年农林牧渔业产值及增长速度
指标 产值

(亿元)

比上年增长

(%)

农林牧渔业 381.37 5.2
农业 247.80 5.1
林业 2.14 1.8
牧业 72.94 4.7
渔业 14.80 2.7
农林牧渔专业及辅助性活动 43.70 7.7

 

表3  2022年主要农产品产量及增长速度
指标 产量(万吨) 比上年增长(%)
粮食 183.93 0.5
  夏粮 89.75 0.1
  秋粮 94.19 0.8
棉花 1075.21 -10.3
蔬菜及食用菌 565.92 3.3
水果 45.33 -0.4
  园林水果 29.49 0.3

 

高质高效农业发展良好。新增高质高效农业产业链企业61家,累计发展到332家。新增规上农产品加工企业28家,累计发展到233家。高质高效农业产业链合计签约项目26个,总投资112.65亿元,新开工过亿项目11个。新获批创建国家农业产业强镇1个、省级6个。山亭区(山亭火樱桃)成功创建第五批省级特色农产品优势区。滕州市获批国家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台儿庄区获批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

五、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经济稳步提升。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0%。其中,轻工业增长7.9%,重工业增长6.8%。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营业收入增长2.0%,利润总额下降31.6%。主要工业产品中,烧碱(折100%)、非织造布、表面活性剂、初级形态塑料、纸制品等产品产量分别增长157.3%、58.0%、26.6%、16.4%、10.0%。

建筑业加快拓展。建筑业总产值359.6亿元,比上年增长7.3%。具有总承包或专业承包资质的有工作量建筑业企业294家,比上年增加5家。建筑业签订合同额641.5亿元,比上年增长17.7%。其中,上年结转合同额216.4亿元,增长25.7%,本年新签合同额425.1亿元,增长14.0%。

六、服务业

服务业支撑有力。服务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1.9%,拉动经济增长2.3个百分点。重点行业发展势头良好,规模以上服务业中互联网和相关服务营业收入增长122.2%;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长41.7%;装卸、搬运和仓储业营业收入增长37.8%;多式联运和运输代理业营业收入增长18.3%。

旅游业承压前行。接待国内游客1469.37万人次,同比下降20.6%,国内旅游收入129.67亿元,同比下降26.8%。围绕“新文旅•惠生活”主题,开展第六届枣庄文化和旅游惠民消费季活动,100余家文旅企业成功入驻消费平台。“台儿庄古城船妹子”荣获十大年度国家IP文旅赛道金奖。

邮政电信总体平稳。邮政行业业务收入14.13亿元,其中,快递业务收入8.57亿元。固定电话用户数30.95万户,移动电话用户数409.73万户。布设 5G 基站 2200 座。新建成山亭、市中和峄城3个县级快递园区。

交通事业稳步推进。公路通车里程达到9357.3公里,高速公路里程275.4公里。普通国省道总里程782.5公里,一级公路占比56.3%。农村公路总里程8299.4公里。港口吞吐量2229.27万吨,增长30.0%。新台高速二期建成通车,世纪大道提升和店韩路改造全线贯通,京杭运河枣庄段达到国家二级航道通航标准,枣庄翼云机场成功获批建设。

七、固定资产投资

投资保持较快增长。固定资产投资比上年增长10.1%。其中,第一产业投资增长3.8%,第二产业投资增长18.1%,第三产业投资增长6.0%。工业投资增长18.0%,民间投资增长9.1%,基础设施投资增长7.7%。

房地产市场平稳运行。房地产开发投资334.78亿元,比上年增长7.9%。其中,住宅投资257.01亿元,增长0.7%。房屋施工面积2856.70万平方米,房屋竣工面积263.68万平方米,商品房销售面积384.56万平方米,下降30.6%,商品房销售额298.37亿元,下降30.6%。

八、消费市场

消费市场有所放缓。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14.5亿元,比上年下降2.6%,其中限上单位消费品零售额220.1亿元,下降1.8%。按经营单位所在地分,城镇消费品零售额827.9亿元,下降2.8%;乡村消费品零售额186.6亿元,下降1.9%。按消费类型分,餐饮收入额115.1亿元,下降3.9%;商品零售额899.4亿元,下降2.4%。

消费升级趋势明显。滕州市入选全省现代流通“十强县”、市中区入选全省“乡镇商贸中心建设引领县”。12家电商基地入选山东电商直播基地和电商供应链基地,11 个镇、25 个村(社区)入选中国淘宝村镇,电商直播基地(企业)发展到 18 家。组织开展第六届枣庄文化和旅游惠民消费季活动,累计发放 3 批5000 余万元政府消费券。

九、开放型经济

对外经贸增长加快。货物进出口总额430.96亿元,比上年增长42.8%。其中,出口397.46亿元,增长42.9%;进口33.49亿元,增长42.3%。实际使用外资6.73亿美元,增长48.7%。其中,制造业实际使用外资4.78亿美元,增长59.1%。

招商引资纵深推进。新签约亿元及以上项目573个,其中,50亿元及以上34个,100亿元及以上16个。新开工亿元及以上项目490个,其中,50亿元及以上25个,100亿元及以上9个。

十、财政金融

财政运行保障有力。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68.88亿元,比上年增长6.3%。其中,税收收入112.08亿元,税收收入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比重达到66.4%。一般公共预算支出325.51亿元,增长18.9%,其中,民生支出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比重为79.4%,住房保障、城乡社区、科学技术、卫生健康、节能环保、农林水等支出增长较快。

金融市场稳健运行。年末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2930.21亿元,比上年增长13.1%,比年初增加339.43亿元。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余额2313.35亿元,增长15.0%,增加302.17亿元。普惠金融重点领域贷款余额350.28亿元,比年初增加66.52亿元。涉农贷款余额843.11亿元,增长18.6%。

保险事业稳步发展。实现保费收入89.47亿元,比上年增长2.6%。其中,财险保费收入29.94亿元,增长14.2%;人身险保费收入59.53亿元,下降2.3%。保险业赔款与给付支出32.36亿元,下降4.7%。其中,财险赔款与给付18.50亿元,增长5.7%;人身险赔款与给付13.86亿元,下降15.8%。

资本市场不断发展。A股上市公司累计4家,新三板挂牌企业累计11家;上市挂牌企业新增定向增发股票融资9.77亿元,累计发行股票融资46.29亿元。各企业新增发行企业债券44亿元,债券余额(包含中期票据)达106.57亿元。

十一、民生保障

居民收入水平稳步增加。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1477元,比上年增长5.7%。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9727元,增长5.0%;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858元,增长6.7%。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7795元,下降0.6%。其中,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21490元,下降2.5%;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3038元,增长2.7%。

 

 

 

 

表4  2022年全市居民人均收入、消费支出情况
指标 绝对量(元) 比上年增长(%)
可支配收入 31477 5.7
  工资性收入 20730 5.4
  经营净收入 6371 5.3
  财产净收入 1378 7.5
  转移净收入 2998 8.0
消费支出 17795 -0.6
  食品烟酒 5338 -0.7
  衣着 1413 -3.5
  居住 3705 1.9
  生活用品及服务 1441 -0.1
  交通通信 2322 -3.9
  教育文化娱乐 2014 -2.8
  医疗保健 1192 5.3
  其他用品和服务 369 -1.1

 

表5  2022年末每百户居民家庭主要耐用消费品拥有量
指标 单位 数量
家用汽车 50
摩托车 24
电冰箱(柜) 100
洗衣机 99
热水器 93
空调 152
彩色电视机 113
照相机 19
计算机 61
中高档乐器 8
固定电话 11
移动电话 243

城市功能稳步提升。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完成投资(含城管、水务)47.48亿元,比上年增长9.4%。建成区面积220.95平方公里。建设提升世纪大道、墨子湖隧道、厦门路等城市道路28条,新增海绵城市12.2平方公里,新建改造燃气供热管网170.8公里,新增集中供热面积322万平方米。更新改造居民燃气橡胶软管62.6万户,安装餐饮场所燃气泄漏报警装置约1.1万家,8个燃气建设项目争取中央资金1.26亿元;建成燃气管网监测预警平合,成为全省第二个燃气管网微泄漏监测城市。

社会保障更加健全。年末职工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工伤、失业参保人数分别达到90.81万人、70.62万人、46.86万人和43.95万人。新增参保企业2566户,新增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参保3.05万人。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参保人数分别为196.39万人和299.75万人。各项社保基金收入125.52亿元。提高退休人员养老金,人均比上年增长4.0%;提高居民基础养老金最低标准,每人每月达到160元,惠及58.9万人;上调失业保险金标准至最低工资标准的90%。城镇最低生活保障人数8397人,城镇最低生活保障支出7660万元;农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62074人,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支出44900万元。完成敬老院提升改造6处,新增护理型床位800张,养老机构护理型床位占比达到55%。

十二、社会事业

教育事业稳定发展。新建、改扩建中小学(幼儿园)40所,增加学位1.1万个。新认定普惠性幼儿园20所,增加普惠性学位1490个。完成枣庄学院新校区二期、山东煤炭卫校新校区主体建设。拓宽教师来源渠道,通过急需紧缺人才招引、面试前置公开招聘等方式补充教师3300余人。深入推进新课堂达标,“强课提质建设达标课堂”被省教育厅评为山东省第一批教学改革“双减”典型案例,获得省基础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

 

表6  2022年各类学校基本情况
指标 招生数
(人)
在校生数
(人)
毕业生数
(人)
普通高等教育 14501 44996 15277
中等职业学校 13905 41426 12816
普通高中 28639 80099 21828
普通初中 62326 192938 54700
普通小学 53085 347656 61768
特殊教育学校 65 745 65

文化事业异彩纷呈。开展群众文化艺术节、“五个大家”等系列活动,线上线下累计参与群众275万人次。广泛开展“群众演 群众看”群众性小戏小剧展演活动,在全省群众性小戏小剧大擂台中荣获一个金奖、两个银奖、一个铜奖。新城市民文化中心建成启用。投资专项资金300万,新建成15家城市书房。戏曲进乡村、农村公益电影放映实现行政村全覆盖。开展“山东手造•匠心枣庄”十大行动,2家工坊获评山东省首批省级非遗工坊,评出“山东手造”市级非遗工坊29个,评定第五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48人。

医疗水平不断提升。年末卫生机构数为2759个,其中医院88个、卫生院46个、卫生防疫防治机构3个、妇幼卫生机构7个。卫生技术人员为31677人,其中执业医师9908人、执业助理医师2004人。卫生机构床位数为26298张,其中医院床位数3072张。

体育事业蓬勃发展。举办市十二届全民健身运动会19项比赛、第二届冬季全民健身运动会5项比赛、第二届社区运动会100多场比赛,带动各区(市)自主举办赛事100多场,直接参与人数40多万人次。举办23期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班,培训体育骨干4000人,实现社区、村居社会体育指导员全覆盖。枣庄籍选手获得世界冠军数8个,亚洲锦标赛冠军数1个,全国赛事冠军数2个。

 

 

 

 

注:

1.本公报中数据均为初步统计数,部分数据因四舍五入的原因,存在总计与分项合计不等的情况。

2.地区生产总值、三次产业及相关行业增加值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不变价格计算。

3.规模以上工业统计范围: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的工业企业。

4.规模以上服务业统计范围包括:年营业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的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卫生行业法人单位;年营业收入1000万元及以上的房地产业(不含房地产开发经营),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教育行业法人单位;以及年营业收入500万元及以上的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社会工作行业法人单位。

5.固定资产投资统计范围包括:辖区内计划总投资500万元及以上建设项目投资,全部房地产开发经营业法人单位开发项目投资,不包括农户投资。

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统计范围包括:从事商品零售活动或提供餐饮服务的法人企业、产业活动单位和个体户。其中,限额以上单位是指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的批发业企业(单位)、500万元及以上的零售业企业(单位)、200万元及以上的住宿和餐饮业企业(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