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济南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1]
济南市统计局 国家统计局济南调查队
(2023年4月12日)
2022年,面对复杂严峻的国内外形势和多重超预期因素冲击,市委、市政府团结带领全市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坚决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山东、对济南工作的重要指示要求,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主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落实省委、省政府各项决策部署,锚定“勇当排头兵、建设强省会”,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高效统筹发展和安全,全市经济总体呈现承压回升、逐步向好态势,综合实力再上新台阶,动能转换取得新突破,重大国家战略加快落地见效,居民生活持续改善提升,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省会建设迈出坚实步伐。
一、综合
经济总量迈上新台阶。根据市级生产总值统一核算结果,2022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2]为12027.5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增长[3]3.1%,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为420.5亿元,增长3.1%;第二产业增加值为4180.2亿元,增长3.2%;第三产业增加值为7426.7亿元,增长3.0%。三次产业构成比为3.5:34.8:61.7。
人口集聚效应持续显现。年末常住人口941.5 万人,比上年末增长0.8%,其中,城镇常住人口699.8万人,占总人口比重(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74.3%,比上年末提高0.1个百分点。户籍人口819.95万人,增长0.4%。全年申报出生率为7.9‰,申报死亡率为9.7‰,人口自然增长率为-1.9‰。全年人才流入 32.6 万人,净流入15.8万人。
就业形势保持总体稳定。市场主体增至149.8万户,“四上”[4]单位总数13055家,净增1060家。全年新增城镇就业17.4万人,发放各类稳岗补贴6亿元。实施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攻坚行动,举办2022年黄河流域优秀大学生创业就业“泉城行”活动,建强创业孵化平台,累计带动就业超过10万人。
居民消费价格涨势平稳。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上涨1.4%,比上年回落0.1个百分点。从居民消费的八大类商品及服务项目价格构成看,呈“七涨一降”态势,其中,除居住价格小幅下降0.2%外,交通通信、食品烟酒、生活用品及服务、衣着、其他用品及服务、教育文化娱乐、医疗保健价格分别上涨4.3%、2.3%、1.6%、1.0%、0.7%、0.6%、0.4%。新建商品住宅销售价格同比指数较去年同期涨幅收窄,环比指数小幅波动。
表1 2022年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涨跌幅度 | |
指 标 | 比上年增长(%) |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 | 1.4 |
食品烟酒 | 2.3 |
衣着 | 1.0 |
居住 | -0.2 |
生活用品及服务 | 1.6 |
交通通信 | 4.3 |
教育文化娱乐 | 0.6 |
医疗保健 | 0.4 |
其他用品及服务 | 0.7 |
重大国家战略加快落地见效。深入落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黄河下游“十四五”防洪工程 (济南段)开工建设,黄河防洪工程绿化提升和黄河百里风景区中心景区景观提升工程顺利完工,入选国家再生水利用配置试点城市。济南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加速起势,发展规划获批实施,“1+4+16+N”规划体系逐步完善,创新推出产业正面清单、产业机会清单、重点产业示图、产业准入机制等“四张清单”,黄河大道一期(青银高速以南段)建成通车,山大二院起步区新院、黄河体育中心等公共服务项目加快推进,中科新经济科创园、国际招商产业园等高端平台加快布局,零碳智慧创新运营中心项目荣获“全球人居环境规划设计奖”,比亚迪新能源乘用车项目整车下线,累计签约136个高端优质项目。科创金融改革试验区建设全面推进,设立科技分(支)行等科创金融专营(特色)银行机构20家、科创金融事业部(中心)12个,全市科创板上市企业达到6家,齐鲁科学城科创投资母基金成立,省内首单科创票据、首单科技园区CMBS、首单知识产权融资租赁业务、首单“数字经济”主题公司债券成功落地,本外币合一银行结算账户体系试点、数字人民币试点相继获批。数字济南建设全面铺开,构建起“1+4+N”总体框架体系,统筹数字机关、数字政府、数字经济、数字社会一体推进,入选全国首批数字化绿色化协同转型发展综合试点城市。
新旧动能转换提档升级。创新驱动、智能制造、数字赋能成为加快转型、提升竞争力的核心要素。“四新”经济增加值达到4683.7亿元,占GDP比重为38.9%,占比提高1.2个百分点。“四新”经济投资增长16.8%,增速高于全市13.0个百分点,占全市投资比重为40.1%,占比提高4.5个百分点。全市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实现增加值增长11.1%,领先规模以上工业平均增速9.5个百分点。现代服务业[5]实现增加值4492.3亿元,增长3.7 %,领先全部服务业增速0.7个百分点,占服务业增加值比重为60.4%。
二、农业、农村
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稳步增长。全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784.2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增长4.5%,其中,农业总产值526.0亿元,增长4.7%;畜牧业总产值170.2亿元,增长2.7%。农林牧渔业增加值441.6亿元,增长3.6%。
表2 2022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 | |||
指 标 | 单位 | 产值 | 比上年增长(%) |
农林牧渔业总产值 | 亿元 | 784.2 | 4.5 |
农业 | 亿元 | 526.0 | 4.7 |
林业 | 亿元 | 32.0 | 0.4 |
畜牧业 | 亿元 | 170.2 | 2.7 |
渔业 | 亿元 | 8.5 | 6.0 |
农林牧渔服务业 | 亿元 | 47.5 | 10.9 |
农业生产稳中有升。粮食产量再创历史新高,全年粮食播种面积726.9万亩,增长0.2%;粮食总产量296.2万吨,增长1.1%。全年蔬菜总产量712.6万吨,增长3.0%;油料总产量6.6万吨,增长0.4%;水果总产量62.0万吨,增长0.2%。
林业生产保持平稳发展。全年完成造林面积773.3公顷,森林抚育面积5333.3公顷,打造市绿化示范村100个;高质量实施黄河生态保护与修复工程3197亩;大力培育特色优势林业产业,加强经济林新品种引进,改造低产低效园686.7公顷。
畜牧业生产整体向好。全年生猪出栏209.6万头,增长9.2%;牛出栏11.1万头,下降19.4%;羊出栏136.2万头,增长7.4%。全年猪牛羊禽肉总产量29.1万吨,其中猪肉产量16.9万吨,增长9.5%。全年蛋产量27.0万吨,下降11.5%;奶产量43.4万吨,增长3.2%。全年水产品产量1.5万吨,增长5.1%。
表3 2022年主要农产品生产情况 | |||
指 标 | 单位 | 面积/产量 | 比上年增长(%) |
粮食总播种面积 | 万亩 | 726.9 | 0.2 |
棉花种植面积 | 万亩 | 4.4 | -8.9 |
油料种植面积 | 万亩 | 26.4 | 0.3 |
蔬菜种植面积 | 万亩 | 149 | 2.0 |
实有果园面积 | 万亩 | 57.4 | -0.3 |
粮食总产量 | 万吨 | 296.2 | 1.1 |
棉花产量 | 万吨 | 0.4 | -8.1 |
油料产量 | 万吨 | 6.6 | 0.4 |
蔬菜产量 | 万吨 | 712.6 | 3.0 |
水果产量 | 万吨 | 62.0 | 0.2 |
生猪出栏 | 万头 | 209.6 | 9.2 |
牛出栏 | 万头 | 11.1 | -19.4 |
羊出栏 | 万头 | 136.2 | 7.4 |
猪肉产量 | 万吨 | 16.9 | 9.5 |
牛肉产量 | 万吨 | 2.4 | -15.6 |
羊肉产量 | 万吨 | 1.9 | 3.6 |
禽肉产量 | 万吨 | 7.8 | 9.5 |
禽蛋产量 | 万吨 | 27.0 | -11.5 |
牛奶产量 | 万吨 | 43.4 | 3.2 |
水产品产量 | 万吨 | 1.5 | 5.1 |
现代农业质效提升。全年现代高效农业增加值75.5亿元,增长6.7%,占农林牧渔业增加值比重为17.1%,提高0.6个百分点。全年新建“菜篮子”保供园区32个,生猪规模化养殖场达到351家。新建高标准农田27.5万亩,同步发展节水灌溉面积6万亩,水肥一体化推广面积达73.5万亩。省级以上农业知名品牌达到57个,全市“三品一标”农产品有效用标总量达到1699个。特色农产品发展势头良好,章丘大葱、莱芜生姜入选农业农村部农业精品品牌培育计划。长清茶叶、仁风西瓜、曲堤黄瓜、历城草莓等特色农产品不断发展壮大,全年茶叶产量31.3万公斤,大葱71.5万吨,生姜32.3万吨,西瓜29.9万吨,黄瓜120万吨,草莓9.9万吨。聚力种业大发展,全力打造“中国北方种业之都”,全市持证农作物良种企业数量达到73家。
乡村振兴成效明显。全面完成39个省级示范村和129个乡村振兴齐鲁样板村创建任务,创建3个省级乡村振兴示范区。共建成市级田园综合体6个,新认定市级以上示范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171家,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发展到506家,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分别达到8063家和11796家。健全完善防返贫监测预警机制,共纳入防返贫动态监测对象597户、1594人,全部进行了针对性帮扶。将3.1万脱贫群众纳入全市农村低保和农村特困人员供养范围,全市987个脱贫村全部实现“五通十有”[6]。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加快转型升级。全年全部工业增加值 2869.0亿元,增长2.4%。规模以上工业[7]增加值增长1.6%,分经济类型看,公有制经济下降1.4%,非公有制经济增长4.1%;分轻重工业看,轻工业增长7.7%,重工业下降0.1%。41个大类行业中,24个行业实现增加值增长,增长面为58.5%;六大重点行业中,通用设备制造业增长15.4%,石油煤炭加工业增长14.2%,医药制造业增长12.4%,计算机通信设备制造业增长3.1%,黑金属压延加工业、汽车制造业分别下降10.9%、46.7%。
工业企业质效逐步恢复。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营业收入8139.9亿元,下降4.1%,年内降幅震荡收窄;利润总额332.5亿元,下降14.8%;营业收入利润率4.1%。41个大类行业中,营业收入超百亿的行业达到16个,合计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营业收入的比重为91.6%。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营业收入超过千亿规模。
表4 2022年规模以上工业重点行业营业收入增长速度 | |
行业名称 | 比上年增长(%) |
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 | -13.5 |
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 | 11.3 |
汽车制造业 | -44.6 |
非金属矿物制品业 | 7.3 |
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 | 14.3 |
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业 | 31.3 |
医药制造业 | 10.6 |
通用设备制造业 | 2.2 |
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 | 5.6 |
金属制品业 | -2.6 |
专用设备制造业 | 9.2 |
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 | 20.2 |
农副食品加工业 | 10.3 |
黑色金属矿采选业 | -10.3 |
食品制造业 | 4.4 |
燃气生产和供应业 | 26.9 |
工业产品稳定供应。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产品产销率97.6%。所生产的306种工业产品中,有123种产品产量实现增长,增长面40.2%,其中,增幅超过20%的产品有59种,占比19.3%。轿车、新能源汽车产量分别达到上年同期的5.1倍、3.8倍,充电桩增长65.3%;卫生防疫用品加速供应,医用口罩7.7亿只,增长47.4%;高附加值产品中,逻辑芯片、锂离子电池产量达到上年同期的5.4、12.9倍,工业机器人增长32.3%。
表5 2022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要产品产量及增长速度 | |||
产品名称 | 单位 | 产量 | 增长(%) |
鲜、冷藏肉 | 万吨 | 16.5 | 42.3 |
乳制品 | 万吨 | 50.5 | -5.9 |
饮料酒 | 万千升 | 26.3 | -0.5 |
合成氨(无水氨) | 万吨 | 20.7 | -54.0 |
聚丙烯树脂 | 万吨 | 12.1 | 15.0 |
初级形态塑料 | 万吨 | 78.0 | 2.7 |
中成药 | 吨 | 7903.6 | 8.3 |
水泥 | 万吨 | 1354.5 | -12.2 |
石墨及碳素制品 | 万吨 | 209.1 | 12.1 |
钢材 | 万吨 | 2021.4 | -4.2 |
锻件 | 万吨 | 128.3 | 6.3 |
粉末冶金零件 | 万吨 | 1.3 | -2.9 |
发动机 | 万千瓦 | 1772.9 | -56.6 |
数控金属切削机床 | 台 | 4235 | -27.5 |
气动元件 | 万件 | 783.3 | -22.4 |
矿山专用设备 | 万吨 | 4.2 | 3.1 |
工业机器人 | 套 | 3746 | 32.3 |
载货汽车 | 万辆 | 16.0 | -49.9 |
铁路货车 | 辆 | 3765 | 20.7 |
变压器 | 万千伏安 | 15872.3 | 3.7 |
太阳能电池(光伏电池) | 万千瓦 | 4.0 | -28.5 |
电子计算机整机 | 万台 | 77.5 | -32.6 |
服务器 | 万台 | 77.1 | -32.2 |
集成电路 | 万块 | 28964.0 | 70.7 |
建筑业实现较快增长。全市具有总承包和专业承包资质的有工作量的建筑业企业1371家,增加189家。全年签订合同额13217.8亿元,增长16.7%,其中,新签合同额6500.9亿元,增长1.8%。实现建筑业总产值4460.8亿元,增长8.1%,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产值3430亿元,增长10.5%。房屋施工面积19970.9万平方米,增长2.9%。
四、服务业
新兴服务业引领发展。全年服务业增加值7426.7亿元,增长3.0%。规模以上服务业[8]营业收入增长4.2%,其中,互联网和相关服务、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专业技术服务业分别增长32.1%、18.2%、15.5%,成为拉动服务业增长的主要力量。新增国家5A级物流企业2家,总数达19家,装卸搬运和仓储业、多式联运和运输代理业营业收入分别增长73.1%、16.8%。
表6 2022年规模以上服务业分门类营业收入情况 | ||
门 类 | 1-12月累计营业收入(亿元) | 增速(%) |
总计 | 3631.2 | 4.2 |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 1500.3 | -1.8 |
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 | 786.8 | 17.2 |
房地产业(不包含房地产开发经营) | 163.4 | -0.8 |
租赁和商务服务业 | 436.1 | 11.4 |
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 | 508.6 | 13.2 |
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 | 64.2 | -4.7 |
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 | 24.1 | -8.4 |
教育 | 24.7 | -27.5 |
卫生和社会工作 | 50.9 | 2.4 |
文化、体育和娱乐业 | 72.2 | -7.7 |
交通运输业承压企稳。年末公路通车里程数18294.4公里,其中,高速公路里程数795.3公里,增长7.8%。公路货运量2.4亿吨,下降3.3%;货运周转量608.8亿吨公里,增长5.4%。全年累计完成航班起降7.9万架次,下降30.1%;旅客吞吐量824.2万人次,下降39.5%;货邮吞吐量13.8万吨,下降18.1%。年末拥有民用机动车369.2万辆,其中,民用汽车320.3万辆,增长5.9%。公交线路756条,线路总长度15623.2公里,旅客运输量4.0亿人次。轨道交通运营线路3条,长度84.1公里,年客运量5456万人次。
邮政业、电信业平稳运行。邮政行业全年业务收入(不包括邮政储蓄银行直接营业收入)105.4亿元,增长6.2%;业务总量93.3亿元,增长4.4%。快递业务收入82.1亿元,增长5.9%;业务量7.7亿件,下降3.4%。年末移动电话用户1266.0万户,增长4.0%,其中,5G移动电话用户685.2万户,增长47.9%。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501.4万户,增长8.3%。
旅游业、会展业稳步复苏。全年接待国内游客6565.6万人次,恢复到上年同期的80.2%。实现国内旅游收入711.6亿元,恢复到上年同期的72.3%。A级旅游景区85家,其中,5A级旅游景区1家,4A级旅游景区18家。省级旅游度假区2家。推出“泉城夜八点”活动,点亮文旅“夜经济”,获评1个国家级、3个省级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全年举办展会76场,展览面积140万平方米。
五、固定资产投资
投资规模持续扩大。全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8%,其中,第一产业投资下降2.8%;第二产业投资增长15.1%;第三产业投资增长1.9%。年末亿元以上固定资产投资项目1653个,增加118个,完成投资增长12.4%,其中,五十亿元以上项目43个,完成投资增长13.2%。民间投资占全市投资比重为44.5%。基础设施投资增长17.0%。社会领域投资增长26.5%,高于全市投资增速22.7个百分点。
表7 2022年三次产业投资增速及占比 | ||
产业 | 增长(%) | 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 |
固定资产投资 | 3.8 | 100.0 |
第一产业 | -2.8 | 0.4 |
第二产业 | 15.1 | 15.5 |
第三产业 | 1.9 | 84.1 |
房地产市场低位运行。全年房地产开发完成投资1830.8亿元,下降5.0%,其中,住宅完成投资1247.6亿元,下降7.7%。房屋施工面积8604.9万平方米,下降15.3%,其中,住宅施工面积5338.5万平方米,下降18.8%。房屋竣工面积715万平方米,下降35.9%,其中,住宅竣工面积488.0万平方米,下降38.0%。商品房销售面积1241.9万平方米,下降19.8%,其中,住宅销售面积907.1万平方米,下降30.2%。商品房销售额1514.6亿元,下降22.6%,其中,住宅销售额1221.7亿元,下降29.0%。
六、国内贸易
消费品市场受疫情扰动明显。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878.1亿元,下降4.8%,其中,商品零售4194.1亿元,下降4.5%;餐饮收入684.0亿元,下降7.0%。分城乡看,城镇社会消费品零售额4312.2亿元,下降4.9%;乡村社会消费品零售额565.9亿元,下降4.0%。
必需类商品需求稳定。限额以上单位商品零售额中,粮油食品类商品实现零售额182.5亿元,增长8.1%;饮料类商品实现零售额17.7亿元,增长18.1%;烟酒类商品实现零售额43.3亿元,增长2.4%;中西药品类商品实现零售额74.1亿元,增长12.6%。
线上消费蓬勃发展。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单位通过公共网络实现的商品零售额315.8亿元,增长17.4%,占全市限额以上单位零售额的比重为18.1%,占比提高3.1个百分点。
新能源汽车增势较好。限额以上单位新能源汽车实现零售额104.1亿元,增长87.5%,占全市限额以上单位零售额的比重为6.0%,占比提高3.3个百分点。
表8 2022年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单位主要商品
零售额及增长速度 |
||
商品类别 | 零售额(亿元) | 增长(%) |
粮油、食品类 | 182.5 | 8.1 |
饮料类 | 17.7 | 18.1 |
烟酒类 | 43.3 | 2.4 |
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 | 96.5 | -19.1 |
化妆品类 | 64.1 | 33.8 |
金银珠宝类 | 43.3 | -13.2 |
日用品类 | 34.2 | -38.4 |
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 | 117.2 | -9.6 |
中西药品类 | 74.1 | 12.6 |
文化办公用品类 | 44.2 | -17.5 |
通讯器材类 | 53.9 | -37.2 |
石油及制品类 | 174.6 | -7.3 |
汽车类 | 576.5 | -1.2 |
七、对外经济
进出口保持较快增长。全年货物进出口总额2208.9亿元,增长13.9%,其中,出口1431.8亿元,增长22.0%;进口777.1亿元,增长1.5%。对东盟进出口增长45.9%,对欧盟(不含英国)进出口下降2.6%,对拉丁美洲进出口增长13.1%。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进出口增长30.8%,占进出口总额的39.3%。出口商品中,机电产品出口851.6亿元,增长28.8%;农产品出口64.8亿元,增长1.1%。进口商品中,机电产品进口400.9亿元,增长3.3%;农产品进口102.9 亿元,增长32.0%。全年经济外向度18.4%,提高1.4 个百分点。
利用外资规模显著提升。全市实际使用外资31.4亿美元,增长18.0%,其中,制造业使用外资6.6亿美元,增长148.3%;第三产业使用外资21.9亿美元,增长4.9%。全年实现合同外资78.4亿美元。新批准外商投资项目251个,总投资过亿美元项目22个,总投资过亿美元项目合同外资24.7亿美元。
对外合作领域不断深化。全年对外承包工程新签合同额48.9亿美元,完成营业额40.9亿美元。备案设立境外企业(机构)45家,实际完成投资117.7亿元。派出各类劳务人员4489人。
八、财政和金融
财政收支基本平衡。全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001.1亿元,可比增长8.1%,自然口径下降0.6%,其中,税收收入693.2亿元,可比增长1.0%,自然口径下降10.7%,税收比重为69.2%。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225.6亿元,下降5.2%,其中,教育支出251.8亿元,增长18.3%;卫生健康支出134.8亿元,增长20.8%;交通运输支出28.4亿元,增长16.8%,重点事务保障有力。
表9 2022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和支出情况 | ||
指 标 | 总量(亿元) | 增速(%) |
一般公共预算收入 | 1001.1 | -0.6 |
税收收入 | 693.2 | -10.7 |
增值税 | 198.8 | -25.8 |
企业所得税 | 115.4 | -12.6 |
一般公共预算支出 | 1225.6 | -5.2 |
教育支出 | 251.8 | 18.3 |
卫生健康支出 | 134.8 | 20.8 |
交通运输支出 | 28.4 | 16.8 |
存贷款余额增量再创新高。年末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25941.0亿元,增长10.7%,较年初增加2504.0亿元;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26112.3亿元,增长12.0%,较年初增加2799.0亿元。
证券市场稳步发展。年末上市公司数量达到56家,股票58只,全年新增上市及过会企业8家。完成证券交易额5.8万亿元,增长3.1%。在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登记的私募基金管理机构208家,管理基金711只,管理基金规模1168.4亿元,增长9.7%。
保险业企稳向好。全市保险业实现保费收入631.9亿元,增长6.2%,提高3.8个百分点,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126.8亿元,增长16.1%;人身险保费收入505.2亿元,增长3.9%。
信贷资产质量平稳可控。全市银行业金融机构不良贷款余额234.1亿元,不良贷款率0.9%,低于全省平均水平0.4个百分点。
九、科技、教育、文化、卫生和体育事业
研发投入持续增长。全年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9]投入306.7亿元,增长15.5%,其中,基础研究26.8亿元,增长44.9%;试验发展241.3亿元,增长17.4%。R&D经费投入占GDP比重为2.7%,提高0.1个百分点。新认定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1家,总数达到30家。新认定省级企业技术中心16家,总数达到236家。
创新能力不断增强。全年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48.9件,增长27.5%。发明专利授权量11853件,增长44.4%。技术合同实现交易额613.6亿元,增长29.6%。获得省科学进步奖共90项,其中,自然科学奖二等奖16项,技术发明奖一等奖3项、二等奖4项,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7项、二等奖44项、青年奖5项、国际合作奖1项。全市国家知识产权示范企业、优势企业共计107家。新获批全国重点实验室5家,省级重点实验室10家,新备案省级院士工作站10家,新增省级技术创新中心7家;新备案省级新型研发机构14家,总数达71家;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库入库企业达到7613家,增长31%。申报省重大科技创新工程项目立项23项,争取省级财政经费2.4亿元。实施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能力提升工程,争取省级项目335项。
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全市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超过89.0%,公办幼儿园就读幼儿占比超过55.0%。完工中小学校30所,新建学位5万余个。开工新建、改扩建中小学校、幼儿园83所。11所学校斩获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25个奖项。立项实施市校合作项目95个,支持高校新建产业学院8个。
表10 2022年教育事业基本情况 | |||
学校类别 | 学校数量(所) | 在校生(万人) | 专任教师
(万人) |
驻济高等学校 | 52 | 67.1 | 4.2 |
中等职业学校(不含技工学校) | 37 | 6.5 | 0.4 |
技工学校 | 32 | 8.5 | 0.5 |
普通中学 | 334 | 42.1 | 3.6 |
小学 | 608 | 64.4 | 4 |
特殊教育学校 | 13 | 0.1 | 0.1 |
幼儿园 | 2190 | 36.3 | 2.7 |
文化事业稳步推进。年末拥有国有艺术表演团体14个,文化馆(站)174个,公共图书馆14个,公共博物馆13个。市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437处,其中,国家级30处。城市可统计票房数字影院69家,观众637.6万人次,票房收入2.7亿元。电视人口混合覆盖率为100%,广播人口混合覆盖率为99.7%。建成泉城书房42处,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覆盖率为100%。
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持续提升。年末共有医疗卫生机构7670个。其中医院283个,在医院中有公立医院99个,民营医院184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7293个,其中,镇卫生院49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399个,门诊部184个,诊所(卫生所、医务室)3073个,村卫生室3588个;专业公共卫生机构54个,其中,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4个,卫生监督所(中心)14个。年末卫生技术人员11.4万人,其中,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4.4万人,注册护士5.2万人。医疗卫生机构床位7.6万张,其中,医院6.6万张,镇卫生院0.4万张。全年总诊疗人次7136.9万人次,出院人数225.9万人。建成社区医院58家,千人口育儿托位数4.15个。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济南医院入选国家区域医疗中心项目。济南市入选首批全国婴幼儿照护示范城市和首批健康中国行动创新模式试点城市。
群众体育基础进一步夯实。全年新成立体育社会组织10个,培训社会体育指导员2250人。组织各类全民健身活动(赛事)360次,参与人数300万人次(含线上活动)。获省级及以上金牌287枚,银牌213枚,铜牌217枚。
十、能源、环境、城市建设和安全生产
能源结构不断优化。规模以上工业综合能源消费量下降3.1%,其中,规模以上工业煤炭消费2847.8万吨,增长1.7%;焦炭消费812.7万吨,下降9.4%;天然气消费10.1亿立方米,增长9.8%。规模以上企业风力发电量21.9亿千瓦时,太阳能发电量3.0亿千瓦时,垃圾焚烧发电量9.5亿千瓦时,生物质发电量6.6亿千瓦时,以上合计发电量占规模以上企业发电量的比重为12.9%,增加0.5个百分点,新能源发电稳步提升。
表11 2022年规模以上企业能源生产情况 | |||||
指标 | 单位 | 生产量 | 增长(%) | ||
原煤 | 万吨 | 48.9 | -33.0 | ||
发电量 | 亿千瓦时 | 318.2 | 0.8 | ||
火力发电量 | 亿千瓦时 | 293.3 | 0.8 | ||
垃圾焚烧发电量 | 亿千瓦时 | 9.5 | 0.0 | ||
生物质发电量 | 亿千瓦时 | 6.6 | 26.6 | ||
风力发电量 | 亿千瓦时 | 21.9 | -0.1 | ||
太阳能发电量 | 亿千瓦时 | 3.0 | 11.9 | ||
表12 2022年规模以上工业能源消费情况 |
|||||
指标 | 累计 | 增长(%) | |||
煤炭(万吨) | 2847.8 | 1.7 | |||
天然气消费量(亿立方米) | 10.1 | 9.8 | |||
焦炭(万吨) | 812.7 | -9.4 | |||
汽油(万吨) | 0.4 | -10.2 | |||
柴油(万吨) | 3.6 | -7.5 |
全社会用电量稳步增长。全社会用电量499.7亿千瓦时,增长5.1%,其中,居民生活用电量97.6亿千瓦时,增长12.8%。分产业看,第一产业用电量3.5亿千瓦时,增长5.3%;第二产业用电量273.8亿千瓦时,增长2.6%;第三产业用电量124.7亿千瓦时,增长5.4%。工业用电量263.0亿千瓦时,占全社会用电量比重为52.6%,增长2.5%。
表13 2022年全市用电情况 | ||
指 标 | 用电量(亿千瓦时) | 增长(%) |
全社会用电 | 499.7 | 5.1 |
城乡居民生活用电 | 97.6 | 12.8 |
第一产业用电 | 3.5 | 5.3 |
第二产业用电 | 273.8 | 2.6 |
工业用电 | 263.0 | 2.5 |
第三产业用电 | 124.7 | 5.4 |
生态环境持续改善。空气质量综合指数为4.47,改善4.9%;优良天数比率为65.5%,提高2.8个百分点;细颗粒物(PM2.5)浓度为37微克/立方米,改善7.5%;可吸入颗粒物(PM10)年均浓度71微克/立方米,二氧化硫11微克/立方米,二氧化氮31微克/立方米。国控断面好三类水体比例达到100%;小清河出境断面辛丰庄化学需氧量浓度12.8毫克/升,氨氮浓度0.3毫克/升,年均水质首次达到地表水二类标准。区域环境噪声昼间平均等效声级55.0分贝,市区道路交通噪声昼间平均等效声级65.5分贝。
城市建设加快推进。年末城市建成区面积853.9平方公里,增加12.7平方公里。建成区绿地率为37.5%,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2.95平方米。全年天然气供气量19.8亿立方米,增长9.9%;液化石油气供气量3.8万吨,增长52.9%。集中供热面积3.3亿平方米,增长9.0%。自来水供水量5.1亿吨,增长1.9%。当年开工建设泉水直饮工程30处,累计完成市民泉水直饮工程56处。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为100%。
社会治安保持良好。全年共破获刑事案件19151起,命案现案破案率保持100%,连续12年实现命案全破;八类严重暴力案件破现案率达98.6%,“两盗”案件破案率达75.6%,抓获各类逃犯1693人;打掉黑社会性质组织1个、恶势力犯罪集团7个、恶势力团伙8个。
安全生产形势稳定。全市发生各类生产安全事故134起,下降49.2%,死亡104人,下降35.4%。未发生较大及以上生产安全事故。
十一、居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居民收入稳步增长。全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8827元,增长4.5%,分城乡看,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9459元,增长3.5%;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844元,增长5.6%。农村居民收入增速比城镇居民收入增速快2.1个百分点。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值为2.49,下降0.05。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10]为23.8%,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为30.5%。
表14 2022年城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及增长速度 | ||||
指 标 | 城镇居民 | 农村居民 | ||
2022年(元) | 增长(%) | 2022年(元) | 增长(%) | |
可支配收入 | 59459 | 3.5 | 23844 | 5.6 |
工资性收入 | 34694 | 3.4 | 13138 | 5.8 |
经营净收入 | 3249 | 3.3 | 8746 | 5.5 |
财产净收入 | 10078 | 3.6 | 506 | 4.8 |
转移净收入 | 11437 | 3.7 | 1455 | 5.2 |
表15 2022年末每百户居民家庭主要耐用消费品拥有量[11] | |||
指 标 | 单位 | 城镇居民 | 农村居民 |
家用汽车 | 辆 | 66 | 46 |
电冰箱(柜) | 台 | 101 | 97 |
洗衣机 | 台 | 99 | 93 |
热水器 | 台 | 100 | 90 |
空调 | 台 | 175 | 97 |
彩色电视机 | 台 | 103 | 102 |
照相机 | 台 | 27 | 6 |
计算机 | 台 | 79 | 42 |
移动电话 | 部 | 239 | 236 |
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完善。年末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488.6万人,增加15.9万人;职工医疗保险参保人数352.8万人,增加16.6万人;失业保险参保人数235.4万人,增加 8.5万人;工伤保险参保人数307.4万人,增加 13.9万人;生育保险参保人数245.6万人,增加9.9万人。居民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到314.9万人和501.9万人。
最低生活保障稳步提升。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为995元/月,保障城镇居民0.8万户、1.1万人,发放保障金及各类补贴1.3亿元;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为770元/月,保障农村居民5.9万户、8.3万人,发放保障金及各类补贴6.6亿元。城市特困人员基本生活标准为1492元/月,农村特困人员基本生活标准为1356元/月。照料护理标准按照自理、半自理和完全不能自理分别为255元/月、424元/月、847元/月,城市特困保障860人,农村特困保障1.4万人,共发放特困供养救助金及补贴3.4亿元。
救助帮扶有序推进。全市共有社会救助综合服务机构13处,其中救助管理站1处,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1处。培训残疾人3770人次,安置残疾人员就业2770人,帮扶救助残疾人投入资金2.7亿元。
注释:
[1] 2022年统计数据为统计快报数或初步核算数,正式数据以出版的《济南统计年鉴-2023》为准。部分数据因四舍五入影响,存在总计与分项合计不等情况。
[2]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不变价格计算,当年数据为初步核算数。根据年度核算,对国内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等相关指标的历史数据进行了修订。
[3]本公报中的增长,如无特殊表述,均为本期数据较上年同期数据的增长率。
[4]“四上”企业指规模以上工业、有资质的建筑业、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限额以上住宿和餐饮业、房地产开发经营业、规模以上服务业。
[5]现代服务业包括: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金融业,房地产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教育,卫生和社会工作,文化、体育和娱乐业。
[6]省扶贫工作重点村“五通十有”是指通路、通电、通水、通广播电视、通信息,有旱涝保收田、有致富项目、有办公用房、有卫生室服务、有农村垃圾处理、有学前教育、有文化活动室、有健身场所、有良好的生态环境、有就业保障措施。
[7]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指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的工业法人单位。
[8]规模以上服务业包括: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房地产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教育,卫生和社会工作,文化、体育和娱乐业。
[9]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投入相关指标错年使用2021年数据。
[10]恩格尔系数是指食品支出在消费支出中的比重。
[11]数据来自于住户收支与生活状况调查。
资料来源:本公报中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企业技术中心数据来自发展改革部门;教育数据来自教育部门;科技数据来自科技部门;电信相关数据来自工业和信息化部门;户籍、社会治安、民用机动车数据来自公安部门;城乡最低生活保障、特困人员救助供养相关数据来自民政部门;财政数据来自财政部门;城镇新增就业、城镇职工保险参保数据来自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环境保护相关数据来自生态环境部门;城市建设相关数据来自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门;交通运输数据来自交通运输部门;泉水直饮工程建设数据来自城乡水务部门;水产品产量、农业数据来自农业农村部门;林业数据来自园林和林业部门;进出口、展会、新设境外企业、外派劳务人员数据来自商务部门;旅游、文化数据来自文化和旅游部门;卫生数据来自卫生健康部门;安全生产数据来自应急管理部门;知识产权数据来自市场监管部门;体育数据来自体育部门;医疗保险类数据来自医疗保障部门;金融数据来自地方金融监督管理部门;招商引资、外资数据来自投资促进部门;市场主体数据来自行政审批服务部门;物流数据来自口岸物流部门;残疾人保障数据来自残联;邮政、快递数据来自邮政管理部门;居民收入与支出数据、恩格尔系数、价格指数、粮食畜牧数据、城乡家庭主要耐用消费品拥有量来自国家统计局济南调查队;济南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数据来自济南起步区管委会;其他数据均来自市统计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