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黑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22

选择区域:>>>

2022年黑河市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22年是黑河发展历程中极不寻常、极不平凡的一年。面对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三年来最艰难的抗疫大考和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等多重考验,市委市政府团结带领全市上下,保持战略定力,坚定发展信心,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落实党的十九大、十九届历次全会、党的二十大和省、市党代会及历次全会战略部署,紧紧围绕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按照“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的重要要求,全力以赴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统筹发展和安全,经济运行顶住超预期因素冲击稳定恢复,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一、综 合

经济总量。初步核算,全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660.2亿元,同比增长3.3%。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79.6亿元,增长0.8%;第二产业增加值91.6亿元,增长1.5%;第三产业增加值289亿元,增长6.4%。三次产业占GDP比重分别为42.3%、13.9%和43.8%。

2018—2022年地区生产总值及增长速度

注:2018-2021年为最终核实数据。

2018—2022年三次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

注:2018-2021年为最终核实数据。

物价水平。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2.2%。12月份,CPI上涨1.8%。从商品类别看,八大类商品价格呈“7涨1降”态势:食品烟酒类上涨3.6%,交通和通信类上涨3.1%,其他用品和服务类上涨3%,衣着类上涨2.1%,生活用品及服务类上涨1.1%,教育文化和娱乐类上涨0.1%、医疗保健类上涨0.1%,居住类下降0.1%。

2022年12月居民消费价格指数

指标 上年=100
居民消费价格 101.8
其中:食品烟酒 103.6
衣着 102.1
居住 99.9
生活用品及服务 101.1
交通和通信 103.1
教育文化和娱乐 100.1
医疗保健 100.1
其他用品和服务 103.0

二、农 业

农林牧渔业。农林牧渔业总产值523.4亿元,同比增长1%。其中,种植业受粮食结构调整影响产值实现395.5亿元,下降0.4%;林业产值23.7亿元,增长0.2%;畜牧业产值67.9亿元,增长6.5%;渔业产值6亿元,增长3%;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30.2亿元,增长5.7%。

粮食产量。粮食作物播种面积2787.6万亩,增长1%。受稳粮扩豆政策性因素影响,大豆2157.9万亩、增长18.5%,玉米558万亩、下降29.8%,小麦22.6万亩、下降70%,稻谷19.1万亩、下降16.5%。粮食产量108.8亿斤、下降9.6%,其中,大豆55.6亿斤、增长24%,玉米49.1亿斤、下降27.3%,小麦1.2亿斤、下降67.9%,稻谷1.6亿斤、下降17.6%。肉类总产量10.3万吨,奶类产量27.8万吨,禽蛋产量1.2万吨,水产品总产量2万吨。

2018—2022年全市粮食产量

畜牧业生产。猪、牛、羊、禽出栏72.4万头、17.5万头、44.6万头、271.7万只,分别比上年增长2.2%、13.4%、1.5%和21.1%。猪肉产量 6万吨,增长2.5%;牛肉产量3万吨,下降2.1%;羊肉产量0.8万吨,增长3.7%;禽肉产量0.5万吨,增长17.8%。蛋类产量1.2万吨,下降5.8%;生牛奶产量27.8万吨,增长7%。

经济作物。全市经济作物播种面积2.7万公顷。其中,蔬菜及食用菌播种面积 4357.9公顷,油料播种面积347.1公顷,瓜果类播种面积 233.3公顷,中草药材播种面积7031.8公顷。蔬菜及食用菌产量15.7万吨,油料产量575.6吨,瓜果类产量1万吨。

林地。完成人工造林面积2826公顷,封山育林面积1333公顷。森林抚育面积10986公顷,退化林修复2826公顷。

三、工 业

工业生产。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2%。其中,重工业增长5.7%;轻工业下降0.3%。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增加值增长7.2%。从产品产量看,在重点监测的工业产品中,煤炭301.4万吨,增长21.5%;饮料3.3万吨,增长20.1%;乳制品3.1万吨,下降2.9%;小麦粉3.7万吨,下降3.7%。

2022年主要工业产品及其增长速度
名称 单位 产量 比上年
增长(%)
煤炭 3013557 21.5
小麦粉 36820 -3.7
精制食用植物油 4564 -27.7
乳制品 30789 -2.9
啤酒 万升 1192 -13.4
饮料 33226 20.1
其中:包装饮用水 28200 42.5
水泥 757817 -17.8
发电量 万千瓦时 216501 -13.6

工业效益。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4%,利税总额下降11%。

四、固定资产投资、房地产投资和建筑业

固定资产投资。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1.8%。第一产业投资增长24.6%;第二产业投资下降3.7%,其中工业投资下降3.7%;第三产业投资增长16.5%。国有投资增长29.6%,民间投资下降15.4%。

房地产开发投资。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长0.5%,商品房销售额14.8亿元,商品房销售面积33.8万平方米,分别下降16.6%和29.3%。

建筑业。建筑业总产值同比下降10.8%。房屋建筑施工面积57.3万平方米,增长0.2%;房屋竣工面积31.1万平方米,增长45.9%。

五、国内贸易

消费市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下降12.3%。按地域分,城镇社会消费品零售额下降11.9%;乡村社会消费品零售额下降13.2%。从行业看,批发业销售额增长52.2%,零售业销售额下降0.1%,住宿业营业额增长0.4%,餐饮业营业额下降0.6%。

热销商品。在限上商品零售类值统计的23类商品中,零售额比重较大的有:石油及制品类9.2亿元,汽车类4.3亿元。增长较快的有:建筑及装潢材料类18.2%,中西药品类14.5%,石油制品类12.5%。

六、对外经济

对外贸易。货物进出口总值165.4亿元,比上年增长1.4倍。其中,出口24.9亿元,增长1.7倍;进口140.5亿元,增长1.3倍。从贸易方式看,一般贸易进出口120.3亿元,增长1.6倍;边境小额贸易进出口40.6亿元,增长70.5%;加工贸易进出口355万元,下降0.6%。从企业性质看,国有企业进出口127.1亿元,增长2.8倍;民营企业进出口38.2亿元,增长4.4%;外资企业进出口319万元,下降60.9%。

七、旅游和交通

旅游。全市国内外旅游者1037.7万人次,同比增长6.4%。其中接待国内旅游者1037.7万人次,增长6.4%。旅游收入51.5亿元,增长5.6%。其中国内旅游收入51.5亿元,增长5.6%。

交通运输。全市主要运输方式共完成货运量1921.5万吨,比上年下降3.6%。其中,铁路935.3万吨,公路958万吨,水运28.2万吨,民航7.7吨。完成货物周转量182771万吨公里,增长0.6%。其中,铁路47984.9万吨公里,公路134527万吨公里,水运259.1万吨公里。全市主要运输方式共完成客运量238.1万人次,下降42.9%。其中,铁路77.4万人次,公路142万人次,水运10.8万人次,民航7.9万人次。完成旅客周转量17981.4万人公里,下降47.5%。其中,铁路5796.4万人公里,公路12143万人公里,水运42万人公里。

2022年各种运输方式完成货物运输量及其增长速度
指标 单位 绝对数 比上年
增长(%)
货物运输总量 万吨 1921.5 -3.6
铁路 万吨 935.3 -0.8
公路 万吨 958 -5.8
水路 万吨 28.2 -14.2
航空 7.7 -78.8
货物运输周转量 万吨公里 182771 0.6
铁路 万吨公里 47984.9 -12.8
公路 万吨公里 134527 6.4
水路 万吨公里 259.1 -5.9
2022年各种运输方式完成旅客运输量及其增长速度
指标 单位 绝对数 比上年
增长(%)
旅客运输总量 万人 238.1 -42.9
铁路 万人 77.4 -43.4
公路 万人 142 -43
水路 万人 10.8 -8.4
航空 万人 7.9 -59.2
旅客运输周转量 万人公里 17981.4 -47.5
铁路 万人公里 5796.4 -46.1
公路 万人公里 12143 -48.2
水路 万人公里 42 -31.1

八、财政金融

财政收支。公共财政预算收入47.6亿元,同比增长9.3%。其中,税收收入22.1亿元,增长2.5%;非税收入25.5亿元,增长16.5%。公共财政预算支出278.7亿元,增长7%。民生支出和重点支出得到保障,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47.8亿元,增长9%;教育支出23.5亿元,增长6.8%;卫生健康支出26.4亿元,增长27.8%;农林水支出92.1亿元,增长13.2%。

金融市场。2022年末,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1355亿元,同比增长13.5%。其中住户存款1082.6亿元,同比增长16%。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余额501.2亿元,同比增长4.6%。其中短期贷款330.6亿元,同比增长8.2%。

2022年年末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及其增长速度

指标 年末数(亿元) 比年初增长(%)
各项存款余额 1355 13.5
住户存款 1082.6 16
各项贷款余额 501.2 4.6
短期贷款 330.6 8.2

九、科教卫生

科技专利。授权专利共694件,其中发明专利31件,实用新型专利565件,外观设计专利98件。在授权专利中,个人专利545件,大专院校专利28件,科研单位专利6件,企业专利100件,机关团体专利15件。

教育事业。全日制高等学校在校生12531人,普通中学在校生53191人,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在校生5663人,小学校在校生46289人。小学净入学率100%,初中净入学率100%。

医疗卫生。卫生机构956个(含村卫生所588个)。其中,医院62个,卫生院73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8个,妇幼保健院(所、站)7个。卫生机构实有床位数8680张,比上年增加141张。卫生技术人员10243人,比上年减少23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4009人,减少25人。

十、文化体育

文化事业。年末有文化馆7个,公共图书馆6个,广播电视台6座。

体育比赛。全市共有体育场、馆15个。我市运动员在全省第十五届运动会竞技比赛中,获得金牌29枚、银牌26枚、铜牌31枚;在北京2022年冬奥会比赛中获得1枚金牌、1枚铜牌。

十一、节能环保

能源。全社会用电量49.7亿千万时,增长26.5%。其中工业用电量33.8亿千瓦时,增长45.3%。单位GDP能耗同比下降5.1%。

环境保护。全年城市空气优良天数累计共362天,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99.5%。细颗粒物、颗粒物、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年平均浓度分别为14微克/立方米、20微克/立方米、7微克/立方米、10微克/立方米。15个地表水国考断面中优良水质断面共11个(占比73.3%),无劣V类水质断面。城市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为100%。

十二、人口、就业、居民收入和社会保障

人口。年末,全市常住人口125.1万人,其中,城镇人口82.2万人,农村人口42.9万人。据公安部门统计,全市户籍总人口151.9万人,其中,男性人口76.3万人,女性人口75.6万人;城镇人口87.5万人,乡村人口64.4万人。全市人口出生率2.6‰,死亡率6.2‰,人口自然增长率-3.6‰。

新增就业和居民收入。年末全市城镇新就业人员20511人,城镇新增就业人数14169人,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人数8679人。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4550元,同比增长3.2%;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21233元,增长3.4%。

2018—2022年城乡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社会保障。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人数为38.2万人,企业和个体养老保险参保人数为17.7万人,失业保险参保人数5.1万人;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为71.5万人,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为20.5万人。

注:

1、本公报中未标注数据均为初步统计数。

2、地区生产总值、三次产业增加值、农林牧渔业产值绝对额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不变价格计算。

3、居民消费价格、城乡居民收入、造林面积、对外贸易、旅游、交通运输、财政、金融、科技、教育、卫生、文化、体育、环境、人口、就业、社保等数据来源于相关部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