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桂林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1]
桂林市统计局 国家统计局桂林调查队
2023年4月6日
2022年,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环境和新冠肺炎疫情反复等多重超预期因素冲击,桂林市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总体部署及中央和自治区各项决策要求,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立足做好全方位多层次服务,全力以赴扩需求、畅流通、保供给,致力于提振生产和消费信心。全市经济实现平稳增长,民生保障有力,社会和谐稳定,建设世界级旅游城市迈出坚实步伐。
一、综 合
初步核算,全年全市生产总值[2](GDP)2435.75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2.5%。
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620.12亿元,增长6.0%;第二产业增加值527.63亿元,增长3.2%;第三产业增加值1288.00亿元,比上年增长0.6%。三次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分别为25.4%、21.7%和52.9%,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57.7%、28.7%和13.6 %。按常住人口计算,全年人均地区生产总值49196元,比上年增长2.3%。
图1 2018-2022年全市生产总值及增长速度
图2 2022年三次产业结构
年末全市常住人口495.63万人,比上年末增加1.04万人,其中城镇人口268.14万人,占常住人口比重(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54.10%,比上年末提高0.68个百分点。全年出生人口3.30万人,出生率为6.67‰;死亡人口3.75万人,死亡率为7.57‰;自然增长率为-0.90‰。
2022年,居民消费价格(CPI)比上年上涨1.6%;商品零售价格比上年上涨2.6%。
表1 2022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
图3 2022年月度居民消费价格涨跌情况
2022年,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25.36亿元,比上年增长6.7%,扣除留抵退税因素后同口径增长10.1%。一般公共预算支出466.17亿元,比上年增长1.1%。民生领域支出方面,教育支出、科学技术支出分别增长3.7%和97.1%,社会保障和就业、城乡社区支出分别增长3.9%和40.9%,自然资源海洋气象支出增长85.5%。
全年新增内资企业1.33万个,新登记市场主体6.60万户,年末市场主体总数39.71万户。
二、农 业
2022年,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003.38亿元,比上年增长6.5%。其中,农业产值734.35亿元,比上年增长7.2%;林业产值36.04亿元,比上年增长4.7%;畜牧业产值185.87亿元,比上年增长4.5%;渔业产值14.92亿元,比上年增长3.1%;农林牧渔专业及辅助性活动产值32.20亿元,比上年增长4.1%。
全市粮食播种面积34.06万公顷,粮食总产量178.24万吨。全年水果产量988.60万吨,比上年增长10.5%,其中,柑橘类水果增长10.9%,柿子增长6.2%,葡萄增长10.2%。全市蔬菜种植面积356.51万亩,蔬菜(含食用菌)产量587.06万吨,比上年增长4.4%。中草药种植面积75.95万亩,同比增长74.2%。全年生猪出栏455.24万头,比上年增长6.7%。期末存栏293.49万头,比上年增长2.9%。家禽出栏1.35亿只,下降1.4%。禽蛋产量3.76万吨,下降1.1%。
全年肉类总产量58.64万吨,比上年增长3.4%,猪肉产量35.15万吨,比上年增长5.3%。牛肉产量1.72万吨,增长5.1%。羊肉产量0.33万吨,增长4.9%。全市水产品产量10.97万吨,比上年增长3.1%。
图4 2018-2022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及增长速度
表2 2022年主要农产品产量及增长速度
三、工业和建筑业
全年全部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4.3%,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7.1%。在规模以上工业中,分经济类型看,国有企业增加值增长6.7%,集体企业下降8.3%,股份制企业增长6.7%,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增长12.6%,其他经济类型增长4.3%。分三大门类看,采矿业增加值增长1.2%,制造业增加值增长8.9%,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增加值下降0.6%。高技术行业增加值增长17.3%,高耗能行业下降1.5%。
图5 2018-2022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速度
从行业看,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51.3%,农副食品加工业增加值增长70.3%,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增加值增长12.9%,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2.2%。装备制造业、生态食品业、医药及生物制品业、电子信息产业四大优势产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5.0%,其中,装备制造业、生态食品产业、电子信息产业分别增长14.9%、13.2%、22.1%。从产品产量看,钢材增长49.7%,电力电容器增长11.2%,橡胶轮胎外胎增长1.7%,饮料增长6.0%,化学药品原药增长83.3%,中成药增长2.6%。
表3 2022年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增长速度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营业收入增长8.7%,分经济类型看,国有控股企业营业收入增长13.4%,集体企业下降9.9%,非公企业增长7.4%。分规模类型看,大中型企业增长18.4%,小微企业下降2.2%。规上工业销售产值同比增长8.6%,全年产销率94.27%。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比上年下降18.1%。
全年全社会建筑业增加值(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5%,资质以上建筑业企业实现总产值增长3.2%。
四、固定资产投资
2022年,全市固定资产投资比上年增长0.8%。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增长65.0%;第二产业投资增长21.3%,其中工业投资增长21.3%;第三产业投资下降6.1%。分领域看,基础设施投资同比增长15.9%,其中,道路运输业投资同比增长35.9%;水利管理、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投资同比分别增长24.5%和157.4%;房地产开发投资下降43.3%;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17.2%,其中,食品制造、医药制造、通用设备制造、专业设备制造、电器机械和器材制造投资同比分别增长40.4%、42.4%、115.6%、224.2%和33.1%。高技术产业投资同比增长11.0%,快于全部投资10.2个百分点,其中,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13.3%。
表4 2022年分行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速度
全年房地产开发房屋施工面积比上年下降4.4%,其中,住宅下降3.6%,年内新开工面积下降44.6%。房屋竣工面积增长38.5%,其中,住宅增长32.7%。商品房销售面积下降37.1%,其中住宅销售面积下降25.8%。商品房销售额下降40.2%,其中住宅销售额下降32.9%。商品房待售面积增长28.7%,其中,住宅增长15.2%。
五、国内贸易和对外经济
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32.95亿元,比上年下降1.0%。按经营单位所在地分,城镇社会消费品零售额比上年下降1.5%;乡村社会消费品零售额比上年增长1.1%。按消费类型分,商品零售下降2.2%,餐饮收入增长6.8%。
图6 2018-2022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及增长速度
从限额以上商品零售类值看,粮油食品类零售比上年增长27.4%,其中,粮油类、肉禽蛋类、水产品类、蔬菜类、干鲜果类零售分别增长23.7%、49.9%、131.0%、63.4%和53.0%;饮料类零售增长10.8%;日用品类零售增长8.7%。2022年,新能源汽车零售增长115.1%,智能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零售增长16.4%,金银珠宝类零售增长14.4%,化妆品类零售增长105.6%,体育娱乐用品类零售增长45.1%,可穿戴智能设备类零售增长15.0%。
全年外贸进出口总额95.74亿元,比上年增长4.5%。其中,出口88.39亿元,增长7.6%;进口7.35亿元,下降22.4%。
图7 2018-2022年进出口总额及增长速度
六、服务业
2022年,全市第三产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0.6%,分行业看,全年批发和零售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2.8%;金融业增加值增长4.6%;其他服务业增加值增长1.4%。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营业收入比上年增长0.4%。
年末公路总里程18000公里,比上年增长6.5%。其中,高速公路里程792公里,增长10.8%。年末民用汽车保有量87.15万辆,增长8.8%,其中私人81.60万辆,增长9.4%。
表5 2022年客货运输量及增长速度
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总量64.84亿元,比上年增长20.4%。其中,邮政业务总量12.15亿元,增长11.4%。电信业务总量52.69亿元,增长22.7%。年末移动电话基站4.17万个,增长9.4%。其中4G以上基站2.93万个,增长30.8%。年末移动电话用户598.32万户,增长4.9%,其中4G以上用户554.54万户,年内新增用户124.10万户,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数214.31万户。
全年接待国内游客10693.14万人次,比上年下降12.6%。国内旅游总消费1277.39亿元,下降14.9%。国内过夜旅游者平均停留天数1.74天。入境过夜游客2.41万人次,下降43.5%。国际旅游消费755.31万美元,下降51.9%。
七、金融和保险
年末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4859.12亿元,比上年增长8.4%,其中,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4816.41亿元,增长8.2%。本外币贷款余额3869.57亿元,增长9.2%,其中,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3866.62亿元,增长9.2%。
表6 2022年末金融机构本外币存贷款余额及增长速度
全年保险业保费收入78.32亿元,比上年同期下降1.1%。其中,财产险业务保费收入26.67亿元,增长11.9%;寿险业务保费收入51.65亿元,下降6.6%,健康险和意外险业务保费收入19.00亿元,下降1.9%。
八、教育和科学技术
全市有普通高等院校12所(不含军事院校),专任教师1.01万人,在校生27.64万人,当年招收学生10.36万人,毕业学生7.94万人。中等职业教育学校22所,专任教师2069人,在校学生4.93万人,当年招生2.36万人,毕业生1.29万人。有普通中学227所,专任教师2.16万人,在校生30.35万人,当年招生10.50万人,毕业生9.31万人;有普通小学556所,专任教师2.59万人,在校生41.59万人,当年招生6.83万人,毕业生6.60万人。全市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99.99%,高中阶段毛入学率95.03%。有幼儿园1163所,专任教师1.07万人,在园幼儿18.11万人。有特殊教育学校10所,当年招生636人,毕业生726人。
全年登记科技成果460项,增长7.7%,获自治区级科技进步奖39项。年内签订技术登记合同797件,增长20.6%。合同成交额13.73亿元,技术交易额5.83亿元。专利授权5613项,其中,发明1396项。
九、文化、卫生和体育
全市共有专业艺术表演团体9个,国内演出1203场次。各类电影放映单位35个,全年放映电影23.99万场次。公共图书馆14个,藏书549.91万册。文化馆及艺术馆18个,剧场7个,文化站141个,博物馆28个,博物馆接待观众333.96万人次。年末广播节目综合人口覆盖率为98%,数字电视实际用户11.08万户,电视节目综合人口覆盖率为100%。
全市共有各类卫生医疗机构4897所。其中,医院91所,乡镇卫生院144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49所,门诊59个,村卫生室2989个,专业公共卫生机构52个,其中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4所,卫生监督所(中心)18所。医疗卫生机构床位2.97万张,其中,医院2.22万张。全市卫生技术人员4.36万人,执业医师(含执业助理医师)1.55万人,注册护士(师)2.06万人。
全市体育场地14869个,向上级输送各类运动员138人。在各类大赛中获国际比赛金牌3枚,获全国比赛奖牌65枚,其中,金牌29枚,银牌19枚,铜牌17枚。
十、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2022年,全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1167元,比上年增长4.0 %,按常住地分,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2043元,同比增长3.2%;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095元,同比增长5.8%,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快于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2.6个百分点。城乡居民收入倍差2.09,比上年缩小0.05。
年末全市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224.97万人,比上年增长6.2%,参加城镇职工养老保险115.17万人,增长5.8%。参加居民基本医疗保险417.65万人,下降3.0%,参加职工基本医疗保险79.97万人,增长0.6%。参加失业保险人数53.82万人,增长7.5%,参加工伤保险人数64.49万人,增长7.1%;参加生育保险51.84万人,增长0.1%。全市享受城市最低生活保障人数2.64万人,增长2.4%,享受农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18.88万人,增长0.9%。全市有提供住宿的社会工作机构100个,床位1.49万张。其中,养老机构87个,床位1.34万张。不提供住宿的社会工作机构和设施总数3202个,其中,社区服务机构和设施数3185个。
图8 2018- 2022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及增长速度
图9 2018-2022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及增长速度
十一、资源、环境和安全生产
全年全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91%,细颗粒物(PM2.5)年平均浓度27.7μg/m3,降水量2168.10毫米,全市森林覆盖率71.97%。绿化覆盖面积10193公顷,建成区绿化覆盖率43.40%,绿地面积8949.85公顷,建成区绿地率38.11%;公园绿地面积3054.76公顷。公园面积2555.78公顷。造林面积0.54万公顷,森林抚育作业面积7.87万公顷。
全市共有污水处理厂17个,污水集中处理能力61.95万立方米,污水处理率99%,污水处理厂集中处理率99%。生活垃圾处理厂16个,生活垃圾处理量87.67万吨,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100%。
全年全社会用电量163.17亿千瓦时,比上年下降0.7%。全行业用电量112.81亿千瓦时,比上年下降4.2%。其中,第一产业用电量2.24亿千瓦时,增长15.5%;第二产业用电量75.88亿千瓦时,下降6.8%,工业用电73.69亿千瓦时;第三产业用电量34.68亿千瓦时,增长0.8%。城乡居民用电50.36亿千瓦时,增长8.2%,其中,城镇居民生活用电27.50亿千瓦时,增长8.1%。
全年交通事故死亡人数312人,交通事故直接财产损失737万元,火灾事故死亡人数6人,火灾事故直接财产损失33.08万元。
注释:
[1]本公报中2022年数据均为初步统计数,2021年GDP为年报数。部分数据因四舍五入的原因,存在着与分项合计不等的情况。
[2]地区生产总值、三次产业及相关行业增加值、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不变价格计算。
资料来源:
本公报中物价、城乡居民收支及部分农业数据由国家统计局桂林调查队提供;财政数据由市财政局提供;市场主体数据由市市场监管局提供;进出口数据由桂林海关提供;交通数据由自治区统计局、市交警支队、桂林机场提供;邮政业务数据由邮政管理局提供;电信业务数据由通信管理局提供;移动电话数据由电信、联通、移动、铁通、广电桂林分公司提供;金融数据由中国人民银行桂林市中心支行提供;保险数据由市保险行业协会提供;教育数据由市教育局及相关院校提供;科技数据由市科技局提供;体育数据由市体育局提供;文化、旅游数据由市委宣传部、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提供;卫生数据由市卫生健康委员会提供;就业、社会保障数据由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提供;医疗保障数据由市医保局提供;用电情况数据由市供电局提供;环境数据由市生态环境局、市城管委提供;林业数据由市林业和园林局提供;火灾事故数据、道路交通事故数据由市消防救援支队和市公安局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