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三门峡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21

选择区域:>>>

2021年,面对复杂严峻的发展环境和诸多风险挑战,三门峡市委、市政府团结带领全市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各项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统筹抓好疫情防控、防汛救灾和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踔厉奋发,顶压而上,全市经济社会各项工作取得明显成效,主要经济指标稳居全省前列,“十四五”实现良好开局。

一、综合

初步核算,全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1582.54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7.5%。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50.41亿元,比上年增长7.2%;第二产业增加值748.82亿元,增长5.3%;第三产业增加值683.31亿元,增长9.9%。三次产业结构为9.5∶47.3∶43.2。全年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为77701元,比上年增长7.0%。

年末全市常住人口203.8万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118.27万人,乡村常住人口85.53万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58.03%,比上年末提高0.77个百分点。全年出生人口1.54万人,人口出生率为7.56‰;死亡人口1.52万人,人口死亡率为7.46‰;自然增加人口0.02万人,自然增长率为0.10‰。

全年全市城镇新增就业人员3.87万人,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13302人,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3500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37%,低于省控4.5%的目标。

全年全市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0.9%。分城乡看,城市上涨1.1%,农村上涨0.7%。八大类消费品及服务价格呈“七涨一平”态势,其中,交通通信价格上涨2.0%,居住价格上涨1.5%,医疗保健价格上涨1.3%,教育文化和娱乐价格上涨0.6%,食品烟酒类价格上涨0.5%,其他用品及服务价格上涨0.4%,生活用品和服务价格上涨0.3%;衣着价格持平。

二、农业

全年全市粮食种植面积163.93千公顷,比上年增加0.1千公顷。其中,小麦种植面积75.17千公顷,减少0.19千公顷;玉米种植面积60.27千公顷,增加1.43千公顷。油料种植面积13.35千公顷,增加0.31千公顷。蔬菜种植面积32.85千公顷,增加0.31千公顷。

全年全市粮食总产量73.06万吨,比上年减少1.04万吨,减产1.4%。其中,夏粮产量35.97万吨,增产1.2%;秋粮产量37.09万吨,减产3.8%。烤烟产量4.01万吨,增产2.4%。油料产量3.81万吨,增产7.8%。蔬菜及食用菌产量127.17万吨,增产2.5%。园林水果产量268.27万吨,增产3.4%。

全年全市猪牛羊禽肉总产量10.25万吨,比上年增长14.6%。其中,猪肉产量7.58万吨,增长21.8%;牛肉产量1.06万吨,增长4.2%;羊肉产量0.53万吨,增长2.6%;禽肉产量1.08万吨,下降1.2%。禽蛋产量5.69万吨,增长0.3%;牛奶产量2.83万吨,增长1.2%。年末生猪存栏75.93万头,比上年末下降3.7%;全年生猪出栏103.36万头,比上年增长26.2%。

三、工业和建筑业

全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0.9%。分经济类型看,国有企业增加值增长28.3%;集体企业增长21.7%;股份制企业增长11.8%,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下降0.4%;其他企业下降20.6%。分门类看,采矿业增加值下降4.1%;制造业增长13.9%;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增长18.2%。分重点产业看,战略性新兴产业增长29.1%,占规模以上工业的12.8%;高技术制造业增长3.0%,占规模以上工业的1.3%;高耗能工业增长13.6%,占规模以上工业的84.0%。分轻重工业看,轻工业增加值增长15.2%,重工业增长10.4%,轻、重工业比例为6.5∶93.5。全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产品销售率为99.9%。

全年主要工业产品中,铝材增长849.1%,耐火材料制品增长517.3%,白银增长125.0%,光电子器件增长106.9%,铜材增长73.0%,硫酸增长46.7%,白酒增长35.6%,改装汽车增长30.4%,黄金增长19.5%,纱增长14.4%,锂离子电池增长13.7%,精炼铜增长12.4%,发电量增长9.7%,氧化铝增长6.9%,商品混凝土增长5.7%,原煤增长3.3%,初级形态塑料下降80.8%,中成药下降69.8%,新能源汽车下降45.8%,房间空气调节器下降39.2%,塑料制品下降36.5%,农用氮、磷、钾化学肥料(折纯)下降29.1%,合成氨下降15.3%,饮料下降13.6%,精甲醇下降11.8%,水泥下降12.3%,化学试剂下降10.7%,速冻食品下降9.0%,自来水生产量下降2.9%。

全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1626.02亿元,比上年增长22.8%;实现利润总额66.36亿元,下降28.9%。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每百元营业收入中的成本为90.55元,比上年下降0.47元;每百元资产实现的营业收入为82.1元,增加12.3元。

全年产业集聚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8.4%,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81.7%。

全年全市建筑业总产值156.76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下降0.3%。资质内建筑企业190家,比上年增加5家。建筑业企业本年新签合同额393.12亿元,增长26.5%。

四、服务业

全年全市批发和零售业增加值105.02亿元,比上年增长5.6%;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123.19亿元,增长21.4%;住宿和餐饮业增加值25.12亿元,增长6.6%;金融业增加值48.02亿元,增长2.4%;房地产业增加值65.07亿元,增长5.8%;其他服务业增加值310.46亿元,增长9.6%。全年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营业收入87.96亿元,比上年增长15.0%;利润总额2.08亿元,增长1.3%。

全年全市公路货运量4578万吨,比上年增长4.7%;公路客运量1444万人,下降2.2%。公路货运周转量237.31亿吨公里,增长36.8%;公路客运周转量17.21亿人公里,增长105.8%。

年末全市民用汽车保有量37.97万辆,比上年末增长9.2%,其中私人汽车34.97万辆,增长9.9%。民用轿车保有量20.80万辆,增长10.3%,其中私人轿车20.10万辆,增长10.6%。

全年全市邮政行业业务总量(含快递)6.16亿元,比上年下降0.5%;电信业务总量21.62亿元,增长32.7%。年末本地固定电话用户11.6万户,比上年增加1.4万户;移动电话用户224.31万户,比上年增加5.31万户。全年移动互联网用户接入流量2.93亿GB,增长29.6%。

五、固定资产投资

全年全市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下同)比上年增长10.4%。其中,第一产业投资下降12.7%,第二产业投资增长25.1%,第三产业投资增长6.1%。基础设施投资增长8.0%,民间投资增长12.1%,工业投资增长25.8%。

全年全市房地产开发投资比上年下降6.2%。其中,住宅投资下降5.7%。全年商品房施工面积1362.95万平方米,下降4.1%。其中,住宅施工面积1087.95万平方米,下降0.7%。商品房竣工面积117.27万平方米,增长62.2%。其中,住宅竣工面积96.95万平方米,增长49.0%。商品房销售面积315.98万平方米,增长7.4%;商品房销售额134.45亿元,增长8.0%。

全年产业集聚区固定资产投资比上年增长8.8%,占全市固定资产的比重为25.0%。

六、国内贸易

全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35.13亿元,比上年增长10.7%。分城乡看,城镇消费品零售额440.69亿元,增长9.6%;乡村消费品零售额94.45亿元,增长16.1%。分行业看,批发业24.83亿元,增长10.6%;零售业437.58亿元,增长10.5%;住宿业4.71亿元,增长7.2%;餐饮业68.01亿元,增长12.4%。

全年全市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商品零售额中,粮油食品类比上年增长16.4%,饮料类增长109.2%,烟酒类下降6.9%,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增长12.4%,金银珠宝类增长20.9%,日用品类增长9.2%,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下降7.8%,中西药品类下降1.4%,文化办公用品类增长45.1%,家具类增长37.8%,通信器材类增长32.4%,建筑及装潢材料类增长26.2%,石油及制品类增长17.1%,汽车类增长22.4%。

全年全市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共实现销售额(营业额)1089.72亿元,比上年增长10.8%。其中,批发业销售额625.94亿元,增长10.1%;零售业销售额393.45亿元,增长11.9%;住宿业营业额9.66亿元,增长11.1%;餐饮业营业额60.68亿元,增长11.4%。

七、对外经济

全年全市货物进出口总值271.1亿元,比上年增长42.8%。其中,出口31.9亿元,增长66.6%;进口239.2亿元,增长40.1%。

全年全市外商直接投资(不含银行、证券、保险)新设立企业5个;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6185万美元,增长45.2%。实际利用省外资金446.1亿元,增长3.2%。

全年全市新批外资项目5个。合同利用外资金额3.6亿美元,比上年增加757.8%。实际利用外资13.1亿美元,同比增长6.0%。

八、财政金融

全年全市财政总收入216.40亿元,比上年增长13.5%。一般公共预算收入 142.44亿元,增长7.6%,其中税收收入89.01亿元,增长5.0%。一般公共预算支出272.02亿元,增长0.4%。全市财政支出中涉及民生的支出197.01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比重达72.4%。

年末全市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1623.27亿元,比上年末增长7.8%,其中住户存款余额1193.58亿元,增长11.4%。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975.12亿元,增长5.4%。其中,短期贷款余额386.37亿元,下降1.9%;中长期贷款余额538.23亿元,增长7.2%。

全年全市保险公司保费收入41.37亿元,比上年增长10.5%。其中,财产保险11.93亿元,人身保险29.44亿元。赔款支出与给付额13.91亿元。其中,财产保险7.80亿元,人身保险6.11亿元。

九、居民收入消费和社会保障

全年全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6908元,比上年增长8.2%。按常住地分,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5150元,增长7.2%;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297元,增长9.3%。

全年全市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8658元,比上年增长11.1%。按常住地分,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23676元,增长9.4%;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3416元,增长13.4%。

年末全市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人数50.23万人。其中,参保在职职工36.93万人,参保离退休人员13.30万人。参加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人数36.84万人。其中,参保在职职工24.14万人,参保退休人员12.71万人。参加失业保险人数25.73万人。参加工伤保险人数24.92万人。参加生育保险人数24.14万人。

全年全市发放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0.45亿元,年末共保障城市低保人员10054人;全年发放农村最低生活保障金1.55亿元,年末共保障农村低保人员54718人。

十、教育和科学技术

年末全市高等职业教育在校学生3.55万人(不含全市技师学院在校生和河南科技大学应用工程学院在校生),中等职业学校(不含技校)在校学生1.24万人,普通高中在校学生3.87万人,普通初中在校学生7.73万人,小学在校学生15.66万人。

年末全市共有省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29个,其中国家级1个。省级以上工程研究中心7个。全市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07家,其中新增1家。146家企业通过国家级科技型中小企业备案。各类创新平台达到595个。其中,年内新增省级研发平台13个,市级研发平台98个。全年完成技术合同登记137笔,技术合同交易额3.76亿元,较上年增长254%。

全年全市授权专利1805件,比上年增长49.2%。年末有效发明专利456件,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为2.24件。全年商标申请2900件,全年商标注册2289件,累计商标有效注册量达到10923件,比上年增长24.0%。

年末共有通过资质认定的检验检测机构82个,法定计量技术机构6个。全年强制检定计量器具48633台件,制定地方标准21项,新建计量标准22项。

年末共有新一代天气雷达站1个,国家级自动气象站4个,多要素区域站107个。地震观测站7个,地震观测站网1个,宏观测报点74个。

十一、文化旅游、卫生健康和体育

年末全市共有专业艺术表演团体6个,文化馆7个,公共图书馆7个,博物馆7个。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2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64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90处。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5个,入选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44个,入选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133个。年末共有市级广播电视台1座,县级广播电视台5座。广播综合人口覆盖率100%,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100%。

全年全市共接待国内外游客3293.1万人次,旅游总收入285.2亿元。年末共有A级旅游景区20家,其中4A级以上旅游景区15家。星级酒店17个,旅行社30家。

年末全市共有卫生机构1904个。其中,医院68个,乡镇卫生院73个,社区卫生服务机构64个,村卫生室1346个,妇幼保健院(所、站)6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7个,卫生监督机构7个。卫生机构床位16929张。其中,医院13473张,乡镇卫生院2586张。卫生技术人员18256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7125人,注册护士8060人。按机构分,医院卫生技术人员12637人,卫生院卫生技术人员2085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防疫站)卫生技术人员216人,妇幼保健院(所、站)机构卫生技术人员661人。全年总诊疗人次1277.32万人次,总出院人数36.56万人。

年末全市各单项体育协会18个,体育类民办非企业俱乐部14个,各级各类社会体育指导员达6240人。全年新建室外智慧化健身房1个,累计共建成社会足球场地48块。

全年参加省级正式比赛获金牌13枚,银牌19枚,铜牌19枚,有18名运动员在省队集训。全年共注册运动员214人,授予二级运动员称号18人。

十二、资源、环境和应急管理

年末全市已发现矿种66种。已查明资源储量的矿种46种,已开发利用矿种35种。

全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综合能源消费量比上年增长4.3%,规模以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下降5.98%。

全年全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为266天。PM10平均浓度71微克/立方米,PM2.5平均浓度42微克/立方米。地表水水质状况“良好”,市区集中式地表和地下饮用水水源地水质均为“优”。市区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取水水质达标率100%。全市15个监测断面中,水质类别符合Ⅰ-Ⅱ类断面11个,Ⅲ类断面4个。

全市共有自然保护区3个。其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个,省级自然保护区1个。

全年全市完成造林面积34.12万亩。其中,人工造林19.83万亩,飞播造林10.29万亩,封山育林4万亩。完成森林抚育和改造24.8万亩,林业育苗0.26万亩。全年完成义务植树762万株。

全年市区建成区面积为61.2平方公里,人口49.27万,建成区绿化覆盖面积2741.41公顷,绿化覆盖率达到了44.79%。建成区绿地面积2454.87公顷,绿地率达到了40.11%。建成区公园绿地面积802.4公顷,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了16.28平方米。

全年全市共发生各类生产经营性安全事故52起,死亡47人,同比减少4起、1人,分别下降7.1%和2.1%。其中,工矿商贸共发生伤亡事故5起,死亡7人;生产经营性道路交通事故47起,死亡40人。

注:

1.本公报2021年数据为初步统计结果。部分数据因四舍五入的原因,存在总计与分项合计不等的情况。

2.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不变价计算。

3.三次产业分类依据国家统计局2018年修订的《三次产业划分规定》,第一产业是指农、林、牧、渔业(不含农、林、牧、渔专业及辅助性活动);第二产业是指采矿业(不含开采专业及辅助性活动),制造业(不含金属制品、机械和设备修理业),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建筑业;第三产业即服务业,是指除第一产业、第二产业以外的其他行业(剔除国际组织)。

4.年末全市建成区含湖滨区、开发区、商务中心区、陕州区、城乡一体化示范区。

5.本公报中就业和社会保障、对外经济贸易、交通邮电、旅游、财政、金融、保险、教育、科技、质量技术监督、气象、文化、卫生、体育、社会福利、环境保护、植树造林、安全生产等方面的资料由市直相关部门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