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全市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各项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科学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扎实做好“六稳”“六保”工作,聚焦“致力民生、聚力转型”两大主题,有效应对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和各项风险挑战,经济持续恢复发展,综合实力迈上新台阶,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实现“十四五”良好开局,现代化建设迈出坚实步伐。
一、综合
综合实力迈上新台阶。初步核算,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6025.26亿元,迈上6000亿元新台阶,比上年增长10.1%,两年平均增长6.8%。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18.13亿元,增长2.8%;第二产业增加值2918.59亿元,增长9.3%;第三产业增加值2788.54亿元,增长11.8%。全年三次产业结构比例为5.3:48.4:46.3。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地区生产总值133323元,增长10.0%。经济活力增强。年末私营企业数16.60万户,全年新登记3.52万户;年末个体经营户46.26万户,全年新登记6.64万户。
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全年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分别为40.9%、47.0%,分别比上年提高3.3个、1.1个百分点。高技术产业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为23.9%,比上年提高5.3个百分点。
就业水平保持稳定。全年城镇新增就业10.21万人,比上年增长0.4%。
价格水平总体稳定。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1.3%。分类别看,食品烟酒类下降0.3%,衣着类上涨3.0%,居住类上涨2.4%,生活用品及服务类上涨0.5%,交通和通信类上涨2.8%,教育文化和娱乐类上涨0.7%,医疗保健类上涨0.7%,其他用品和服务类下降1.1%。食品烟酒中,粮食下降0.9%,鲜菜上涨6.1%,畜肉下降15.6%,水产品上涨9.2%,蛋上涨13.1%,鲜果下降3.3%。工业品价格保持上涨。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上涨6.3%,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上涨13.1%。
二、农林牧渔业
农业生产总体平稳。全年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526.31亿元,比上年增长3.6%;实现农林牧渔业增加值331.84亿元,增长2.9%。全年粮食播种面积375.67千公顷,增长0.2%。粮食总产量281.00万吨,比上年增长0.1%。其中,夏粮产量103.17万吨,下降0.8%;秋粮产量177.83万吨,增长0.6%。粮食亩产498.67公斤,下降0.2%。全年生猪累计出栏135.10万头,增长12.1%;年末存栏99.93万头,增长20.1%。全年水产品产量38.98万吨,增长4.0%。
现代农业稳步推进。年末全市设施农业面积61.4千公顷,全年新增0.4千公顷;设施渔业面积20.12千公顷,全年新增0.54千公顷;有效灌溉面积276.1千公顷,全年新增0.07千公顷。农业机械总动力293.46万千瓦,比上年末增长1.7%,耕、种、收机械化率达83%。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稳定恢复。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3.1%,其中轻工业增长8.4%,重工业增长15.9%。分经济类型看,国有企业增加值下降11.3%,股份制企业增长15.2%,外商和港澳台投资企业增长8.1%。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民营企业增加值增长15.3%,大中型企业增长12.0%。支柱产业中,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金属制品业、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农副食品加工业、船舶及相关装置制造业产值分别增长38.6%、38.3%、38.1%、33.1%、26.9%、25.0%,医药产业产值增长9.1%。规模以上工业产品中,锂离子电池、电子元件、半导体分立器件产品产量分别增长64.1%、45.7%、29.9%。
工业企业经营状况良好。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436.64亿元,比上年增长24.9%。其中,股份制企业利润297.01亿元,增长31.1%;外商和港澳台投资企业利润137.52亿元,增长13.7%;民营企业利润287.89亿元,增长38.3%。分行业看,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金属制品业、汽车制造业等行业利润分别增长119.7%、39.9%、38.4%。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资产负债率、营业收入利润率分别为52.6%、6.3%,每百元营业收入中营业成本为80.7元。
建筑业规模不断壮大。全年1004家总承包和专业承包资质建筑业企业完成产值4005.41亿元,比上年增长8.8%。分行业大类看,房屋建筑业产值3315.75亿元,增长7.4%;土木工程建筑业产值534.22亿元,增长19.4%;建筑安装业产值69.36亿元,下降5.4%;建筑装饰、装修和其他建筑业产值86.09亿元,增长18.4%。年末全市有特级、一级和二级资质建筑企业392家,比上年末增加4家。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增势良好。全年固定资产投资比上年增长8.3%。其中,第一产业投资增长15.4%,第二产业增长24.8%,第三产业下降13.0%。在第二产业投资中,工业投资增长24.8%。其中,农副食品加工业投资增长30.1%,医药制造业增长62.2%,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增长80.4%。在服务业投资中,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增长16.9%,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增长19.5%,教育增长18.9%,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增长30.6%。
投资结构持续优化。全年民间投资比上年增长5.8%,基础设施投资增长26.5%。在工业投资中,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增长56.3%,工业技改投资增长26.3%,分别快于工业投资31.5个、1.5个百分点。
房地产市场稳健发展。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354.00亿元,比上年下降29.0%。其中,住宅投资289.23亿元,下降29.4%。商品房施工面积2220.11万平方米,下降6.9%。商品房新开工面积496.96万平方米,下降22.7%。商品房竣工面积222.41万平方米,下降50.5%。商品房销售面积981.93万平方米,增长30.7%。商品房待售面积88.04万平方米,下降62.4%。
五、国内贸易和旅游
消费市场持续回暖复苏。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576.94亿元,比上年增长18.3%。其中,限额以上单位实现商品零售额668.47亿元,增长33.2%。限额以上单位商品零售额中,基本生活类商品消费强劲,粮油食品、饮料、烟酒零售额分别增长80.4%、83.4%、48.6%;居住类商品零售支撑稳,五金电料、建筑及装潢材料分别增长64.9%、69.7%;升级类消费品表现亮眼,文化娱乐健康类增长23.2%,化妆品类增长47.8%。全年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单位通过网络实现零售额71.92亿元,增长78.3%。
旅游市场加快复苏。全年接待国内游客2336.01万人次,比上年增长84.4%;接待入境过夜游客0.95万人次,增长4.3%。全年实现旅游总收入291.25亿元,增长89.0%;旅游外汇收入1765万美元,增长10.0%。
六、外向型经济
对外贸易保持较快增长。全年完成进出口总额189.22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9.2%。其中,出口133.57亿美元,增长39.1%;进口55.65亿美元,增长10.3%。按贸易方式分,一般贸易出口78.62亿美元,增长41.9%;加工贸易出口45.52亿美元,增长22.4%;一般贸易进口37.08亿美元,增长7.0%;加工贸易进口11.51亿美元,增长1.1%。按企业性质分,外商投资企业出口65.00亿美元,增长36.8%;民营企业出口67.42亿美元,增长41.7%;外商投资企业进口36.04亿美元,增长21.8%;民营企业进口19.54亿美元,下降5.9%。按商品类别分,机电产品出口75.57亿美元,增长41.0%;农产品出口4.44亿美元,增长3.0%;机电产品进口11.35亿美元,增长17.8%;农产品进口7.32亿美元,下降31.5%。按出口地区分,对亚洲出口59.33亿美元,增长36.6%;对欧洲出口25.92亿美元,增长48.5%;对美国出口18.38亿美元,增长31.2%。全年完成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11.96亿美元,增长53.9%。
利用外资水平稳步提高。全年实际到账注册外资18.28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2.3%。其中,服务业利用外资10.22亿美元,增长27.4%。全年新批外商投资企业124家,新批及净增资3000万美元以上项目70个,新批协议注册外资38.13亿美元。新批境外投资项目17个,中方协议投资额2.05亿美元。3家企业实施海外制造业并购,实际交易金额9575万美元。
七、交通运输、邮电
交通运输业发展总体平稳。全年货物运输量比上年增长8.1%,货物周转量增长17.1%。旅客运输量下降23.0%,旅客周转量下降28.7%。全年港口货物吞吐量3.76亿吨,增长16.6%。其中,外贸吞吐量2725.96万吨,增长2.7%。年末公路里程10090.33公里;其中,高速公路里程319.84公里。年末民用汽车保有量89.61万辆,净增6.07万辆。年末私人汽车保有量83.28万辆,净增4.93万辆;其中,私人轿车保有量56.21万辆,净增3.01万辆。
邮电业快速发展。全年邮政行业业务总量33.67亿元,比上年增长27.8%;其中,快递业务量2.42亿件,增长40.4%。邮政行业业务收入33.17亿元,增长12.6%;其中,快递业务收入21.77亿元,增长18.8%。全年电信业务收入50.45亿元,比上年增长10.8%。年末固定电话用户71.38万户,比上年末减少1.94万户;年末移动电话用户500.92万户,比上年末增加10.44万户;电话普及率100.76户/百人。年末互联网用户230.69万户,比上年末增长7.4%。
八、财政、金融和保险
财政收支平稳增长。全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突破400亿元,达到420.29亿元,比上年增长12.0%;其中,税收收入316.96亿元,增长12.4%。税收收入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比重为75.4%,比上年提高0.2个百分点。全年一般公共预算支出667.90亿元,增长6.4%。民生支出比上年增长5.6%,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比重为78.0%;其中,科学技术、卫生健康、社会保障和就业、住房保障支出分别增长36.4%、20.5%、14.8%、11.7%。
金融信贷规模不断扩大。年末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余额8602.87亿元,比上年末增长9.0%;其中,住户存款余额4141.63亿元,增长11.3%。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余额7402.57亿元,增长15.9%。其中,短期贷款余额2498.02亿元,增长8.0%;中长期贷款余额4427.85亿元,增长19.4%。年末制造业本外币贷款余额966.34亿元,比年初增加137.56亿元。
保险业发展总体稳定。全年保费收入183.74亿元,比上年增长4.1%。分险种看,财产险39.55亿元,增长0.9%;寿险114.47亿元,增长4.0%;健康险25.81亿元,增长8.6%。全年赔付额55.82亿元,比上年增长13.2%。其中,财产险赔付28.31亿元,增长13.2%;寿险赔付13.51亿元,下降15.1%;健康险赔付12.73亿元,增长78.8%。
九、科学技术和教育
科技创新能力持续增强。年末全市发明专利拥有量10811件,比上年末增长9.6%;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23.94件,增长13.2%。全年专利授权25303件,增长24.9%;其中,发明专利授权1538件,增长8.8%。年末拥有高新技术企业1309家,比上年末净增57家。省技术市场登记技术合同成交2603个,成交额145.21亿元。
教育事业均衡发展。全市有普通高等学校7所,全年招生数2.06万人,在校生数7.05万人,毕业生数1.79万人;普通高中高中33所,在校学生7.10万人,招生数2.24万人,毕业生2.21万人;小学152所,在校学生23.69万人,招生3.85万人,毕业生3.71万人。有专任教师4.52万人。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公共文化服务水平不断提升。年末全市拥有文化馆7个、公共图书馆7个、博物馆18个、美术馆4个;公共图书馆总藏量392万册、电子图书藏量343.8万册。广播、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100%。
卫生事业加快发展。年末全市拥有卫生机构2140家。其中,医院87家,卫生院103家,卫生防疫防治机构9家,妇幼卫生保健机构7家。卫生机构拥有床位29326张;其中,医院、卫生院拥有床位27682张。拥有卫生技术人员33683人;其中,执业医师、执业助理医师13935人,注册护士14101人。
体育事业蓬勃发展。在国内外各级各类赛事中,我市培养输送的优秀运动员共获得金牌16枚、银牌13枚、铜牌25枚。第二十届省运会各项筹备工作有序推进,体育场馆准备基本就绪,“迎省运”氛围浓厚。
十一、资源环境、节能降耗和安全生产
生态文明建设成效显著。全市PM2.5年平均浓度33.0微克/立方米,下降10.8%;空气优良天数比率86.0%,比上年上升3.2个百分点。39个省考以上断面优Ⅲ水体比例92.3%,主要入江支流无劣Ⅴ类水体,县级以上在用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
节能降耗深入推进。全年规模以上工业综合能源消费量比上年增长3.2%,规模以上工业万元产值能耗比上年下降22.1%。全年单位GDP能耗下降2.2%。
安全生产形势稳定向好。全年各类安全生产事故73起,比上年下降34.8%;死亡人数54人,下降35.7%。亿元GDP生产安全事故死亡0.009人。
十二、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人口总量基本稳定。年末常住人口452.18万人,比上年增加0.5万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68.64%,比上年末提高0.58个百分点。年末户籍人口492.70万人,比上年减少4.45万人。户籍人口中,当年出生2.34万人,人口出生率为4.73‰,比上年下降2.37个千分点;死亡4.62万人,人口死亡率9.33‰,比上年下降0.33个千分点;人口自然增长率为-4.60‰。
居民收入稳定增长。全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3777元,比上年增长10.3%。从构成看,工资性收入26466元,增长8.8%;经营净收入6699元,增长13.2%;财产净收入4381元,增长12.6%;转移净收入6230元,增长12.0%。按常住地分,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3818元,增长9.6%;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7401元,增长11.3%。城乡居民收入比由上年的1.99:1缩小至1.96:1。
社会保障水平不断提升。年末参加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企业职工养老保险人数分别达97.31万、99.21万,参加城乡居民医疗保险、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人数分别为298.57万、162.05万。全市养老机构护理型床位数达14736张,占养老机构床位总数的67.8%。城乡低保标准统一提高到每人每月740元,比上年增加30元;全年3.73万人得到最低生活保障救济。
注:
(1)公报中地区生产总值和各产业增加值绝对额按现行价格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
(2)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和税收收入数据不包括江阴-靖江园区。
(3)本公报部分数据为2021年度快报数或预计数,最终定案数以《泰州统计年鉴2022》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