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嘉兴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对嘉兴的殷殷嘱托,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统筹常态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忠实践行“八八战略”、奋力打造“重要窗口”最精彩板块、大力弘扬建党精神和红船精神、全力擦亮“七张金名片”,扎实推进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典范城市,有力应对各种冲击挑战,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新成绩,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实现“十四五”良好开局。
一、综合
2021年末,全市户籍人口371.85万人,比上年末增加4.47万人。据2021年5‰人口变动抽样调查推算,年末全市常住人口总量551.60万人,比上年末增加10.5万人,其中城镇人口达到396.41万人,人口城镇化率达到71.9%,比上年提高0.6个百分点。
根据地区生产总值统一核算初步结果,2021年全市生产总值(GDP)6355.28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8.5%;与 2019 年相比,两年平均增长6.0%。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31.97亿元,增长1.7%;第二产业增加值3453.75亿元,增长10.7%;第三产业增加值2769.56亿元,增长6.3%。按常住人口计算,2021年全市人均GDP为116323元(按年平均汇率折算为18030美元),比上年增长6.7%。经最终核实,2020年,全市生产总值为5563.58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3.5%,三次产业增加值结构为2.2∶51.9∶45.9。
2021年,全市财政总收入1122.77亿元,比上年增长11.9%;其中一般公共预算收入674.80亿元,增长12.7%。全市财政用于民生支出631.12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比重达79.5%。
全市城镇新增就业人数18.88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1.82%。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继续深化,“三去一降一补”持续见效。去产能:2021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能利用率83.0%,高于全省平均0.5个百分点;全市传统产业“两高一低”企业整治提升等工作加快推进,全年共整治高能耗、高排放、低产出企业247家、307家和472家,腾退低效用地2.26万亩。去库存:全市加快商业地产去库存,2021年末商业营业用房待售面积68.51万平米,比上年下降24.1%。去杠杆:2021年末,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资产负债率53.3%,低于全省平均1.9个百分点。降成本:减税降费成效显现,2021年全市共落实“减负降本”政策减税超200亿元,减税规模居全省第3,列杭州、宁波之后;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每百元营业收入中的费用为8.73元,比上年下降0.96元。“凤凰行动”成果丰硕,2021年全市新增上市公司5家,全市累计共有上市公司70家。
新动能进一步壮大,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加快成长。新产业动力强劲,2021年全市规模以上装备制造业、数字经济核心制造业、高技术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分别增长22.6%、21.5%、21.1%、17.8%和14.9%,增速均高于全市规上工业平均水平,且分别高于全省同产业平均5.0个、1.5个、4.0个、0.8个和0.9个百分点。新业态持续发展,2021年全市实现网络零售额增长10.8%;居民网络消费增长12.4%。创新投入持续增强,2021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研发费用388.51亿元,增长28.6%;研发费用占营业收入比重达2.8%,与上年持平。创新成效持续显现。2021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新产品产值增长38.4%,较上年提升29.6个百分点;新产品产值率48.2%,提升3.9个百分点。
民营经济活力不断增强。2021年,全市5591家规上工业民营企业增加值1702.04亿元,比上年增长13.4%,高于全省平均0.1个百分点;增加值占比为65.6%。2021年全市民间投资占全部固定资产投资的62.3%,比重高于全省平均3.5个百分点。民营在册市场主体63万户,占全部市场主体比重达97.2%,其中私营企业达19.08万户,个体户43.93万户。民营经济创造的税收占全市税收收入的 72%,其中私营企业缴纳税收463.32亿元,增长12.4%。
二、农业和农村
2021年全市完成农林牧渔业增加值143.41亿元,比上年增长2.0%。粮食播种面积连续16年保持全省第一,全年粮食播种面积226.4万亩,比上年增长0.3%;粮食产量创近八年新高,总产量97.8万吨,增长0.3%;油菜籽产量1.4万吨,增长13.6%。蔬菜及食用菌产量267.4万吨,下降0.5%;盆栽观赏植物销售2.2亿盆,增长43.9%;果用瓜产量17.2万吨,下降9.4%;园林水果产量32.3万吨,下降11.4%。全年猪牛羊禽肉总产量9.0万吨,比上年增长15.3%;水产品总产量16.29万吨,下降2.6%,其中海水产品产量526吨,增长0.6%,淡水产品产量16.2万吨,下降2.6%。年末生猪存栏27.1万头,下降0.6%,全年生猪出栏26.1万头,增长10.1%。
农业现代化提质增效。高标准建设现代农业园区和粮食生产功能区。累计创建省级现代农业园区8个、特色农业强镇17个,建成单条产值10亿元以上的示范性农业全产业链6条。严格保护好115.7万亩粮食生产功能区。大力实施农业“双强行动”。开展新品种、新机具的引进、试验、示范和技术培训,农业主推技术到位率达95%以上;大力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土地流转率超70%,累计培育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162家、家庭农场6659家、农民合作社1138家,农业生产效率进一步提升。深入实施农产品品牌战略,累计培育区域农产品公用品牌6个,其中“嘉田四季”品牌许可企业(组织)数量达到65家,许可农产品数量418个,销售额达20亿元。加强“三品一标”建设,新增绿色食品63个、地理标志农产品3个,主要食用农产品中“三品”比率达58%。
美丽乡村建设持续发力。全市累计创建省级高标准农村生活垃圾分类示范村79个,建成省级农村生活垃圾减量化资源化处理试点村220个,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行政村覆盖率达100%。全市共建成美丽乡村精品线36条,成功创建省级美丽乡村示范县4个、示范镇44个、3A级景区村庄81个、特色精品村140个,3个村入选“中国美丽乡村百佳范例”、2个村入选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全年农家乐休闲农业接待游客3569.7万人次,直接营收33.84亿元。
农业农村共富基础进一步夯实。“强村富民”行动稳步推进,初步统计2021年全市858个村集体年经常性总收入达50.64亿元,村均590万元;年经营性总收入达19.37亿元,村均225万元;年经常性收入达到150万元且经营性收入达到50万元的行政村占比达到90%。健全低收入农户动态监测和精准帮扶机制,全市低收入农户年人均可支配收入22068元,高于全省平均5577元,居全省首位;比上年增长12.7%, 高出农村居民收入增速3.2 个百分点;全市年家庭人均收入10500元以下实现清零。积极培育新型职业农民,2021年全市完成农民培训107630人次,其中农村实用人才培训8260人次,高素质农民1014人次,新培育农创客1114名。
三、工业和建筑业
2021年,全市工业增加值3126.43亿元,比上年增长11.8%;与 2019 年相比,两年平均增长7.8%;占全市生产总值的49.2%。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594.48亿元,比上年增长14.0%,两年平均增长9.4%;其中重工业增加值1673.85亿元,增长16.8%,轻工业增加值920.63亿元,增长9.4%。全市规上工业销售产值 13182.73亿元,比上年增长 28.6%,其中出口交货值2428.16亿元,增长29.8%。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营业收入13904.86亿元,增长30.0%,两年平均增长15.0%;利润总额856.66亿元,增长34.5%,两年平均增长18.3%。全市32个行业全部实现盈利,24个行业利润比上年增长。规模以上工业产品销售率99.4%,资本保值增值率114.7%,成本费用利润率6.52%。
全年建筑业增加值328.06亿元,占GDP的比重为5.2%。
四、固定资产投资
2021年,全市固定资产投资比上年增长6.2%,两年平均增长4.6%。非国有投资增长1.8%,占全部固定资产投资额比重71.4%。从重点领域看,全市高新技术产业投资、交通运输投资分别比上年增长12.7%、2.5%,民间投资、生态环保城市更新和水利设施投资分别下降0.1%、0.6%。
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比上年下降3.7%,两年平均增长4.0%;其中住宅投资下降4.2%,两年平均增长4.8%。房屋施工面积5616.22万平方米,下降1.3%;房屋竣工面积620.21万平方米,下降21.3%;商品房销售面积932.31万平方米,下降21.3%。
五、国内贸易和市场物价
2021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275.04亿元,比上年增长8.7%,两年平均增长3.1%。按消费类型分,商品零售2104.71亿元,增长8.3%;餐饮收入170.33亿元,增长15.0%。按经营地分,城镇消费品零售额1919.39亿元,增长8.9%;乡村消费品零售额355.65亿元,增长7.9%。2021年末,全市拥有各类实体交易市场262个,全年成交额2599.31亿元,比上年增长23.2%。
2021年,嘉兴市区居民消费价格(CPI)累计上涨1.6%,其中食品烟酒类价格上涨2.0%,服务项目价格上涨0.5%,工业品价格上涨2.8%。2021年,全市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累计上涨8.2%,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累计上涨19.4%。
六、对外经济和旅游
2021年,全市外贸进出口总额3783.8亿元,比上年增长24%。其中,出口2800.8亿元,增长23.3%;进口983.0亿元,增长26.1%。出口结构进一步优化。机电产品、高新技术产品出口1361.5亿元、456.7亿元,增长32.5%、33.0%,占全市出口比重48.6%、16.3%。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出口总额1185.48亿元,比上年增长23.4%。其中,出口857.73亿元,增长22.6%;进口327.76亿元,增长25.6%。
全市新批外商投资项目356个,其中投资总额超亿美元项目 73个,居全省第一;实际利用外资30.43亿美元,创历史新高,位列全省第三。利用外资结构进一步优化。全市制造业实际利用外资12.8亿美元,占全市总额的42.3%;服务业利用外资17.4亿美元,占全市总额的57.2%。高技术产业实际利用外资14.2亿美元,增长59.9%,占比达46.5%。
全市接待海内外游客3218.72万人次,旅游总收入503.54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0.0%和13.4%。其中,入境旅游3.42万人次,比上年下降15.4%;旅游外汇收入2934.34万美元,增长5.5% 。接待国内游客3215.30万人次,国内旅游收入501.65亿元,分别增长10.0%和13.5%。
七、交通和邮电业
2021年末,全市公路通车里程8215公里,其中高速公路428公里。各种运输方式(不包括铁路,下同)货物周转量410.08亿吨公里,比上年增长6.6%,其中公路174.86亿吨公里,增长7.3%;全年旅客周转量(营业性车辆)8.09亿人公里,下降1.2%。全年嘉兴港货物吞吐总量12690.80万吨,比上年增长8.3%,其中外贸货物吞吐量1437.87万吨,下降3.0%,集装箱吞吐量222.19万标箱,增长13.6%。
全市年末机动车总量达193.9万辆,其中汽车169.4万辆,比上年增长6.6%,私人汽车147.3万辆,增长7.2%。
邮政业务总量113.02亿元,比上年增长24.3%;电信业务总量78.84亿元,增长30.2%。年末固定电话用户85万户,比上年减少0.5万户;移动电话用户706万户,比上年增加8万户,其中3G以上移动电话用户649万户。固定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207万户,比上年增加11万户。全市快递业务量11.61亿件,比上年增长20.7%。
八、金融、证券和保险业
2021年末,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12060.33亿元,比上年末增长12.3%;其中人民币存款余额11700.69亿元,增长11.6%。住户本外币存款余额5351.95亿元,增长10.2%。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余额12279.56亿元,增长20.8%,其中人民币贷款余额12066.71亿元,增长20.4%。
2021年,嘉兴新增境内外上市公司5家;年末全市境内外上市公司达到70家,总市值9455.38亿元,上市公司数量位列全省第四。其中,50家境内上市公司中,在主板的上市公司占全省主板总数的9.2%,位列全省第五;在创业板的上市公司占全省创业板总数的4.4%,位列全省第七;在科创板的上市公司占全省科创板总数的9.4%,位列全省第二。新三板挂牌企业62家,占全省新三板挂牌企业总数的10.2%,位列全省第三。
全市保险业保费收入197.35亿元,比上年增长3.2%。其中,财产险业务保费收入69.27亿元,下降0.8%;人身险业务保费收入128.07亿元,增长5.4%。全年赔付支出76.11亿元,增长19.0%。其中,财产险业务赔付45.44亿元,增长14.3%;人身险业务赔付30.66亿元,增长26.5%。
九、教育和科学技术
2021年,全市拥有各类学校(含幼儿园)742所,在校生79.56万人。全市共有各类高校10所,在校生11.94万人,其中普通高校4所,在校生5.38万人;普通高中38所,在校生5.52万人;初级中学128所,在校生11.37万人;小学152所,在校学生29.70万人。小学、初中入学率和巩固率均为100%。义务教育中小学专任教师2.58万人,增长 2.3%,专任教师合格率为100%。初中毕业生升高中段各类学校比例达99.41%,高于全省平均0.17个百分点。全市普通本专科、高职招生2.76万人,毕业学生1.74万人。高等自学考试报考人数2.0万人,获得大专以上文凭人数1339人。全市各类民办学校50所(不含幼儿园),在校学生9.98万人。
2021年,全市专利授权量4.13万件,比上年增长 18.0%,其中发明专利授权量3818件。全市新认定省创新型领军企业4家,居全省第一;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695家,累计拥有3003家;新认定省科技型中小企业1404家,累计拥有7385家。
十、文化、体育和卫生
2021年末,全市县级以上公共图书馆8家,文化馆8个,文化站72个,博物馆35个,农村文化礼堂791家。县级文化馆和图书馆覆盖率均达100%,乡镇文化站和行政村文化活动室覆盖率均达100%,公共图书馆虚拟网络基本全覆盖。拥有文化艺术表演团体21个,艺术表演场所26个。全市电影院72家,广播电台6座,电视台6座,全市行政村有线电视联网率100%,广播和电视人口覆盖率均为100%。
初步统计,2021年末,全市共有公共体育场地设施18654个,人均公共体育设施面积2.6平方米,城乡居民国民体质合格率保持在94%以上。全市共有公共体育场馆14个,全民健身中心4个、中心村全民健身广场(体育休闲公园)116个、社区多动能运动场142个,建成“运动家”智慧体育社区285个,构筑城乡一体化“10 分钟健身生活圈”。竞技体育实力更加强劲,竞赛成绩不断刷新,实现嘉兴奥运金牌零的突破,全运参赛创造历史最优。全市共有国家、省级高水平训练基地6所,省阳光体育后备人才基地14所,市级高水平学校体育后备人才基地15所,市级体育特色项目学校48所。全年共完成运动员注册9846人,裁判员2159人,共审批二级运动员76人,审核上报一级运动员42人。全市体育彩票年销售额15.49亿元,位列全省第四,比上年增长26.3%。
2021年末,全市共有医疗卫生机构1788个,各类卫生技术人员44278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17726人,注册护士19271人,医疗床位29871张。平均每千户籍人口拥有执业(助理)医师4.77名,每千户籍人口拥有医院床位8.03张。全年门诊病人4288万人次,住院86.57万人次。
全市无偿献血65226人次,献血量2139万毫升;无偿献血占临床用血比例达100%。
十一、人民生活与社会保障
2021年,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9839元,增长8.9%,两年平均增长6.2%;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3598元,增长9.5%,两年平均增长7.9%。剔除价格因素影响,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分别增长7.2%和7.8%。城镇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42305元,增长16.3%;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28510元,增长16.5%。城乡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即居民家庭食品消费支出占家庭消费总支出的比重)分别为26.5%和27.3%。年末城镇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44.1平方米;农村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72.4平方米。
全市城乡享受最低生活保障家庭1.40万户,比上年减少0.12万户;保障人数2.03万人。全年共发放最低生活保障金1.73亿元,低保标准为920元/人•月,最低月工资标准2070元。全市基本养老、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348.93万人和427.33万人,分别比上年增长2.4%和0.9%;失业保险参保人数达160.56万人,增长2.7%。
十二、资源、环境和安全生产
2021年,全市建设用地供应总量3295.4公顷,比上年下降5.8%。其中,工矿仓储用地879.6公顷,下降18.4%;房地产用地828.8公顷,下降13.6%;基础设施等用地1587公顷,上涨8.7%。
初步统计,2021年城市污水年排放量3亿立方米,比上年增长9.09%,城市污水处理量为2.93亿立方米,增长9.33%,城市污水处理率97.72%,较上年下降0.08个百分点。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100%,城市供水普及率100%,城市燃气普及率100%。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5.39平方米,建成区绿地率达37.22%。
2021年末,全市水资源总量为35.83亿立方米,全年平均降水深度为1512.9毫米(折合降水量63.89亿立方米)。全市83个市控断面中,Ⅲ类及以上水质断面占94.0%,比上年(同口径)提高10.9个百分点;IV类水质断面占6.0%,V类水质断面实现清零。
2021年,市区城市环境空气PM2.5年平均浓度26微克/立方米(剔除沙尘影响),比上年下降7.1%;日空气质量(AQI)优良天数比例为90.1%,比上年提高2.7个百分点。
2021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能耗总量(等价值,下同)1830.83万吨标准煤,比上年增长13.2%,单位增加值能耗下降0.7%。其中,八大高耗能行业能耗总量1340.90万吨标准煤,增长13.5%,单位增加值能耗上升3.4%。
2021年,全市累计发生各类生产安全事故114起、死亡81人、受伤55人,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均比(与前两年平均数相比值)分别下降29.2%和23.9%。其中,道路运输共发生事故87起、死亡54人、受伤38人,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均比分别下降25.3%和17.6%;工矿商贸企业(包含建筑施工、特种设备、消防)事故共发生26起、死亡22人、受伤17人,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均比分别下降39.5%和44.3%;渔业船舶共发生事故1起、死亡5人。
注释:
[1]本公报所列各项数据为年度初步统计数据。部分数据因四舍五入原因,存在与分项合计不等的情况。
[2]全市地区生产总值、三次产业及相关行业增加值、人均生产总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不变价格计算。
[3]两年平均增速是指以2019年同期数为基数,采用几何平均的方法计算的增速。
[4]固定资产投资2011年以前为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口径,2011年及以后为固定资产投资(500万元以上投资项目)和房地产投资总额(不含农户投资)。
[5]邮政业务总量按2020年不变价计算。
[6]电信业务总量按2020年不变价计算。
资料来源:
本公报中城镇新增就业、登记失业率、养老保险等数据来自市人力社保局;医疗保险等数据来自市医保局;财政数据来自市财政局;水产品产量、现代农业园区、示范性农业全产业链、粮食生产功能区、美丽乡村建设、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农家乐、村集体经济、农民素质提升工程培训等数据来自市农业农村局;进出口、利用外资、网络零售等数据来自市商务局;公路里程、货物周转量、旅客周转量、港口货物吞吐量等数据来自市交通运输局;汽车拥有量等数据来自市公安局;邮政业务、快递业务量等数据来自市邮政管理局;货币金融数据来自于人民银行嘉兴中心支行;保险业数据来自市银保监局;上市公司数据来自市金融办;教育资源数据来自市教育局;科技成果、专利数据来自市科技局和市场监管局;艺术表演团体、公共图书馆、广播电视、电影、旅游等数据来自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和宣传部;卫生事业数据来自市卫生健康委员会;体育事业、体育彩票等数据来自市体育局;低保、社会服务和救助数据来自市民政局;水资源数据来自市水利局;城市污水处理、城市生活垃圾处理、用水和燃气普及率、人均公园绿地面积等数据来自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生态建设、环境监测数据来自市生态环境局;各类事故发生起数、死亡人数等数据来自市应急管理局;价格、粮食产量、生猪存出栏、城乡居民收支、人均住房面积等数据来自国家统计局嘉兴调查队;其它数据均来自市统计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