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全市上下积极应对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影响以及严峻复杂的外部环境,坚决贯彻中央“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经济运行持续稳定恢复。
一、综 合
国民经济平稳运行。初步核算,全年实现生产总值(GDP)1002.98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0%,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4.17亿元,增长0.3%;第二产业增加值481.42亿元,下降0.3%;第三产业增加值497.39亿元,增长2.5%。三次产业结构比例为2.4:48.0:49.6。按户籍人口计算人均生产总值142031元,按平均汇率计算折合约为20591美元。
二、农 业
农业生产保持平稳。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41.17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0.7%。其中,种植业21.86亿元,比上年增长4.9%;林业0.69亿元,比上年下降0.2%;牧业9.63亿元,比上年下降11.1%;渔业4.35亿元,比上年增长6.4%;农林牧渔服务业4.64亿元,比上年增长5.8%。全年生猪饲养量12.7万头,湖羊饲养量33.0万头,家禽饲养量485.1万羽。全年粮食播种面积30.53万亩,油菜籽种植面积2.02万亩,蔬菜播种面积29.54万亩。今年桐乡获评全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优秀单位、全省新时代美丽乡村示范县,蝉联全国县域数字农业农村发展先进县,2020年县域数字农业农村发展水平评价位列全省第四。
2020年主要农产品产量
产品名称 | 计量
单位 |
总产量 | 同比
增长% |
产品名称 | 计量
单位 |
总产量 | 同比
增长% |
粮食 | 万吨 | 13.19 | -0.9 | 果用瓜 | 万吨 | 4.03 | 12.3 |
油菜籽 | 万吨 | 0.39 | 5.7 | 肉类 | 万吨 | 1.25 | -33.1 |
蔬菜 | 万吨 | 65.00 | 3.5 | 蛋类 | 万吨 | 1.33 | -11.0 |
药材类 | 万吨 | 0.81 | -5.7 | 水产品 | 万吨 | 2.01 | 6.0 |
现代农业稳步发展。全市大力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加快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建设,农业龙头企业中的省级农业科技企业达到15家,无公害基地23.45万亩,新增国家认证绿色食品7只,农业高品质绿色科技示范主体28个,省、市各级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16个。深化农业领域环境专项整治,开展全国农作物秸秆全量化利用试点县建设,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96.9%以上,农药废弃包装物回收率达到99%以上,废旧农膜回收处理率达到92.9%,高标准建设农田氮磷生态拦截沟渠系统2个。率先启动生态智慧农田示范区建设,完成高标准农田3.68万亩,实现全市农田泵站“电子身份证”全覆盖。主要粮食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87.5%。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逐步恢复。全年实现工业增加值421.61亿元,同比增长1.9%。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300.70亿元,同比增长2.0%。全年实现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651.79亿元,同比下降9.0%。其中,大中型工业企业总产值848.26亿元,同比下降11.5%;实现规模以上工业销售产值1637.09亿元,同比下降8.7%,产销率为99.1%。
2020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要产品产量
产品名称 | 计量
单位 |
总产量 | 同比
增长% |
产品名称 | 计量
单位 |
总产量 | 同比
增长% |
化学纤维 | 万吨 | 670.59 | 4.9 | 机制纸及纸板 | 万吨 | 13.93 | -3.5 |
聚酯 | 万吨 | 18.84 | -4.0 | 轻革 | 万平方米 | 1153.02 | -2.4 |
纱 | 万吨 | 3.70 | 6.6 | 涂料 | 万吨 | 13.22 | 29.6 |
布 | 万米 | 17428.4 | -15.0 | 水泥 | 万吨 | 711.64 | -0.1 |
服装 | 万件 | 4928.5 | -26.9 | 其中:散装水泥 | 万吨 | 207.0 | -4.5 |
其中:针织服装 | 万件 | 3390.3 | -19.5 | 商品混凝土 | 万立方米 | 652.26 | -6.3 |
皮鞋 | 万双 | 136.7 | -23.9 | 玻璃纤维布 | 万米 | 3207.91 | -10.1 |
经济效益有所下滑。全年实现规模以上工业营业收入1813.35亿元,同比下降4.1%,实现利税133.93亿元,同比下降6.7%,其中利润总额96.05亿元,同比增长1.1%。利润总额超亿元的行业共有13个,主导行业中化学纤维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纺织业、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分别实现利润16.03亿元、42.30亿元、6.62亿元和10.74亿元,同比分别为-35.6%、66.0%、-39.4%和30.4%。
企业规模持续增长。全市规上工业企业中营业收入超亿元的企业共有281家,较上年增加3家。其中,5亿元及以上企业53家,10亿元及以上企业23家。
工业转型步伐加快。全年实现规模以上工业新产品产值777.98亿元,新产品产值率为47.1%,较上年提升0.5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中装备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分别实现增加值59.08亿元和188.48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5.0%和9.0%,转型步伐进一步提速。
建筑业稳步发展。全年实现建筑业增加值59.94亿元。年末全市共有三级以上资质等级建筑业企业57家,比上年增加1家;资质等级建筑业企业共完成产值317.61亿元,其中在外省完成产值58.90亿元;竣工产值234.44亿元;签订合同额504.58亿元,其中本年新签合同额340.91亿元;全年房屋建筑施工面积2427.90万平方米,其中新开工面积1419.04万平方米。
四、固定资产投资和房地产业
投资出现下降。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92.39亿元,同比下降10.8%。其中,工业投资131.47亿元,同比下降16.7%,服务业投资260.88亿元,同比下降7.4%。
投资结构有待进一步优化。全年完成工业技改投资100.40亿元,同比下降11.6%,占工业投资的比重为76.4%。生态环保城市更新和水利设施投资、交通运输投资分别同比增长15.0%和33.2%;民间投资(不含房地产)和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分别同比下降26.7%和24.4%。
房地产市场发展平稳。全年共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170.21亿元,同比下降2.6%;施工房屋面积947.40万平方米,同比增长2.5%;竣工房屋面积91.85万平方米,同比下降38.8%。商品房销售面积172.44万平方米,同比增长6.2%,商品房销售额263.67亿元,同比增长22.2%,其中:住宅销售面积158.46万平方米,同比增长19.0%,住宅销售额255.16亿元,同比增长33.9%。年末,全市待售面积34.70万平方米,同比增长9.8%。
五、国内贸易和消费价格
消费品市场总体平稳。全年共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29.31亿元,比上年下降3.0%。从经营地统计,城镇消费品零售额358.18亿元,下降3.4%;乡村消费品零售额71.13亿元,下降0.7%。从行业看,批发零售业实现零售额383.61亿元,下降1.5%,住宿餐饮业实现零售额32.73亿元,下降8.2%。在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业零售额中,粮油食品类比上年增长5.4%,中西药品类增长12.7%,汽车类比上年下降5.0%,石油及制品类下降21.7%。
商品市场平稳发展。年末拥有各类商品交易市场57个,其中生产资料市场7个,消费品市场50个。市场成交额超亿元的市场有31个,其中5亿元以上市场18个。全年线下市场成交额638.22亿元,其中濮院羊毛衫市场线下成交额为505.01亿元。
消费价格温和上涨。全年全市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3.0%。从八大类情况看,食品烟酒类价格上涨8.8%;医疗保健类价格上涨5.8%;其他用品和服务类价格上涨3.5%;教育文化和娱乐类价格上涨2.7%;衣着类价格下降0.1%;居住类价格下降0.4%;生活用品及服务类价格下降0.5%;交通和通信类价格下降4.1%。
六、对外经济
出口受疫情影响明显。全年全市进出口总值386.65亿元,比上年下降7.7%,其中出口总值279.95亿元,比上年下降11.9%;进口总值106.71亿元,比上年增长5.3%。全年与我市建立贸易往来的国家和地区有187个,对美日欧传统市场出口分别下降了3.1%、14.7%和1.4%,对东盟、金砖等新兴市场出口分别下降了29.9%和9.7%。我市631家企业与“一带一路”国家有贸易往来,全年累计实现进出口130亿元,同比下降13.5%,其中累计出口109.2亿元,同比下降18.2%,累计进口20.8亿元,同比上升24.1%。
利用外资质量提升。全年合同利用外资(商务部口径)11.85亿美元,比上年增长54.82%,实际利用外资(商务部口径)3.22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1.5%。从资金质量上看,全年总投资超亿美元项目5个,世界500强项目1个,高技术产业实到外资占比49.8%。
对外经济技术合作成果喜人。全年新设境外投资企业11家,增资项目8个,累计中方投资额15.23亿美元。其中,对“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投资项目12个,中方投资额13.78亿美元,占全市总额的90.45%。境外工程承包营业额1.17亿美元,境外企业带动出口4.15亿美元,同比增长3.6%。
七、交通、邮政和旅游业
交通事业不断推进。全市境内等级公路里程1898公里,其中一级及以上公路238.65公里,等级公路密度达每百平方261.14公里。全年货物周转量51.03亿吨公里,比上年增长3.8%,其中公路货物周转量17.39亿吨公里,比上年增长12.1%,水路货物周转量33.64亿吨公里,比上年增长0.02%;旅客周转量2.09亿人公里。重点工程方面:京杭运河二通道,征迁工作全部完成,完成土方疏浚32万方,航道护岸3.2公里,完成投资1.16亿元;京杭运河“四改三”工程,航道主体工程完成交工验收任务,九里亭桥、太师大桥通车,累计完成投资4.11亿元;320国道改建工程,全面开工建设,完成投资4亿元,累计完成路基30%,桥梁25% 。
邮电通信平稳运行。年末,固定电话年末用户数 14.85万,移动电话年末用户数131.66万,3G及以上移动电话用户122.5万;按户籍人口计算,固定电话普及率20.98户/百人,移动电话普及率186.04户/百人;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46.55万户。年末全市共有邮政服务网点24个,实现邮政业务总量42980万元,累计发行报纸944万份、杂志44万份。
旅游业逐步恢复。全年累计建设旅游重大项目20个,完成投资41亿元。全市各旅游景点全年共接待国内外游客2062.9万人次,恢复至同期八成左右。其中境外游客受疫情影响降至3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250.8亿元,其中外汇收入939.83万美元。年末,共有旅行社39家,星级宾馆8家,其中四星级以上6家,星级宾馆客房总数1954间。
八、财政、金融和保险
财政收支稳健增长。全年完成财政总收入153.37亿元,比上年增长13.4%,一般公共预算收入93.98亿元,比上年增长18.0%,其中税收收入91.51亿元,比上年增长27.2%。全年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03.90亿元,比上年增长3.2%,其中民生支出85.97亿元,占总支出的比重为82.7%。
金融信贷支持力度加大。年末,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1799.14亿元,同比增长13.0%,比年初净增206.45亿元。各项本外币贷款余额1694.34亿元,同比增长27.1%,比年初净增361.65亿元。在各项本外币贷款余额中,短期贷款803.98亿元,中长期贷款867.77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7.3%和37.1%。年末全市金融机构贷款不良率为0.31%,比嘉兴全市低0.15个百分点。
保险业较快发展。全年保险业保费收入28.13亿元,其中财产保险保费收入11.29亿元,人寿保险保费收入16.84亿元。全年理赔支出5.45亿元,其中财产保险理赔支出5.09亿元,人寿保险理赔支出0.36亿元。
九、科学技术和教育
科技创新继续深入。全年新增高新技术企业100家,年末达到409家;新认定省科技型中小企业173家,总量达到944家;截至2020年末,拥有省级及以上科技企业孵化器4个(其中国家级1个);省级企业研究院增至37家。新增省级高新技术企业研发中心14家,年末达到93家;新增校地(校企)合作创新载体14家,全市总量达到100家。专利申请与授权取得新进展,全年专利申请受理量2723项,其中发明专利受理量840项,专利申请授权量3895项,其中发明专利授权量526项。
企业自主研发增长较快。全年共有823家规上工业企业开展研发活动,开展率为66.5%,比上一年提高12.7个百分点;规上工业企业的研发经费合计46.19亿元,占营业收入比重达到2.5%;设置研发机构的规上工业企业623家,设置率为50.4%,比上一年提高16.6个百分点。2020年规上工业R&D经费支出合计30.17亿元,R&D经费占GDP比重达到3.0%。
品牌建设平稳推进。全年累计拥有中国驰名商标9件,省级知名商家17家。全年新增商标注册12604件,其中国际商标注册65件,注册商标总量达到了61096件。
教育事业稳步发展。年末共有普通中学31所,在校学生3.09万人,专任教师2697人;小学29所,在校学生5.12万人,专任教师2862人;中等职业学校3所,在校学生0.89万人,专任教师605人。教育资源供给有效扩充,全年实现教育基本建设总投入6.47亿元,完成基建项目7个。学前教育补短提升取得新进展,年内新增省一级幼儿园1所,省二级幼儿园6所,省三级幼儿园2所。全年实施 21个新改扩建学校项目,谋划 6个前期项目,年内投入使用 7所,新增中小学学位 4300个、幼儿园学位 1350个。高考普通类一段上线人数达860人,一段上线率为24.5%,上线人数及上线率均居嘉兴县市首位。新居民子女教育继续融合,全市义务教育阶段在读新居民子女达2.53万人,其中在公办学校就读比例达到93.4%。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事业积极推进。全市共有公共图书馆12个,藏书量达209.2万册,全年书刊文献外借147万册(含分馆)。新建伯鸿城市书房1家、伯鸿乡村书屋28家、伯鸿书屋16家、伯鸿校园书屋12家。全市有博物馆及名人场馆7个,藏品2.83万件,举办各类展览65个,接待观众77.2万人次。《今日桐乡》全年共出刊238期,总发行量273.7万份,《嘉兴日报·桐乡新闻》全年共出版44期,总发行量54.12万份。有线电视数字化建设稳步推进,有线电视覆盖用户28.98万户,农村有线广播电视实际用户12.29万户,数字电视实际用户22.87万户,其中付费数字电视实际用户17.11万户;广播电视网络互联网实际用户6.37万户。全市共举办各类广场文化活动152场;文化下乡演出408场。年末,全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146个,其中省级以上24个。举行“五月的阳光·风雅桐乡嘉年华”系列活动,受众超10万人次,办好“风雅桐乡•我们的村晚”走亲展演活动、文化专职管理员才艺大赛、镇村级“三团三社”建设成果展示活动、“伯鸿讲堂(桐乡)”全民公益讲座、“桐乡记忆”乡土文化直播讲座、“淘艺吧”全民艺术普及培训活动等各类文化惠民活动560余场(次)。
卫生事业较快发展。全市共有卫生机构336个,其中医院、卫生院27个;医疗卫生机构实有床位4437张,医院、卫生院卫生技术人员6252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以上人员2446人,注册护士2597人。全市已建成社区卫生服务站、村卫生室156个。医疗卫生保持较高水平,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3.72‰,婴儿死亡率为1.97‰。全市城乡居民合作医疗人均总筹资额度为1655元/人,共有40.71万人参加城乡居民合作医疗,参保率达99.70%,全年报销次数330.87万人次,报销医药费63438.46万元,受益面达85.3%,城乡居民合作医疗保险住院补偿率为80.6%。
群众文体活动日益丰富。做好全民健身中心、邻里中心建设,完成“两河一湖”景观绿道贯通工程、沿河绿道和植物园网球场建设,启动体育馆服务大提升工作,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超2.1平方米。完成列入浙江省和嘉兴市级民生实事项目47个,其中小康体育村升级工程25个、百姓健身房15个、社区多功能运动场5个、拆装式游泳池1个、笼式足球场1个。承办亚洲青少年国际象棋网络锦标赛、浙江省青少年武术套路锦标赛、冠军赛和嘉兴市青少年篮球、举重、武术套路锦标赛等国家、省、市体育赛事,组织举办马拉松赛、健美健身公开赛等品牌赛事,开展全民健身运动会、小康体育村运动会、职工运动会、老年人运动会(四会)和篮球联赛、足球联赛、乒乓球联赛、羽毛球联赛、气排球联赛(五联赛)等各类体育健身活动200余次,参与群众超10万人次。
十一、城市建设、环境保护和安全生产
城市建设持续推进。年末,市区建成区面积达到52.71平方公里。建成区范围内实有城市道路长度566.5公里,城市道路面积769.61万平方米,建成区绿化覆盖率为43.5%。供水供气保持稳定,年末日供水综合生产能力达45万吨,全年供水总量2666.7万吨,售水量2426.7万吨,其中居民生活用水1500.2万吨;天然气储气能力78万立方米,全年供气总量18501.2万立方米,其中家庭用量1381.3立方米。城市公共交通运力稳定,年末共有城市公交线路17路,城市公共汽车营运车辆192辆,出租车245辆,全年公共汽车客运总量499.9万人次。城市卫生治理能力稳定,城市污水日处理能力15万吨,污水集中处理率为97.3%;全年垃圾无害化处理量13.1万吨;道路清扫面积已覆盖703万平方米,其中机械化道路清扫面积为539万平方米。
生态建设扎实推进。全市已创建国家级生态镇7个,省级生态镇(街道)实现全覆盖,省级生态环境教育基地6家;已创建生态村170个,均为嘉兴市级;已创建绿色学校136所,其中国家级1所、省级18所、嘉兴市级43所。2020年,依据《嘉兴市市级生态示范镇(街道)创建验收标准》(嘉生态示范市创〔2020〕85 号),我市高桥街道已成功创建成首批嘉兴市市级生态示范镇(街道)。
环境质量保持稳定。全市总体水质保持稳定,地表水综合污染指数3.21,境内无劣V类水质。空气质量达标(API<100)天数为330天,市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占总监测天数的比例为90.4%。市区声环境质量符合国家质量标准,区域环境噪声54.9分贝,交通噪声65.8分贝。农村环境保护良好,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达100%,农村安全卫生饮用水人口保持全覆盖。
安全生产明显改善。全年全市发生各类生产安全事故(不含火灾事故)21起,死亡20人,直接经济损失125.4万元。其中,发生道路交通事故(特指生产经营性车辆交通事故)17起,造成17人死亡,直接经济损失5.4万元。全市发生生产经营性火灾事故61起,无人员伤亡,直接经济损失511.67万元。亿元GDP生产安全事故死亡人数为0.02人。
十二、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人口保持平稳增长。年末全市户籍人口为70.77万人,比上年增加2991人,其中男性34.66万人,女性36.11万人。户籍人口中城镇人口41.08万人,乡村人口29.68万人,占比分别为58.0%和42.0%。全年出生人口5448人,出生率为7.71‰,死亡人口4951人,死亡率为7.01‰,人口自然增长率为0.70‰。年末,全市暂住人口55.39万人。符合政策生育率达98.18%,一孩率为53.64%,二孩率为44.95%。
人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全年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2379元,比上年增长2.5%,人均消费支出32243元,比上年增长2.1%;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0358元,比上年增长5.7%,人均消费支出22883元,比上年增长2.1%。年末,城镇居民人均自有现住房面积42.24平方米,比上年增加0.31平方米,农村居民人均自有现住房面积99.13平方米,比上年增加0.32平方米。城乡居民本外币储蓄存款余额897.59亿元,比年初增加75.89亿元,增长9.2%,城乡居民人民币储蓄存款余额894.42亿元,比年初增加75.78亿元,增长9.3%。
城乡就业状况持续改善。年末,全市城镇登记失业率为1.74%。全年新增城镇就业岗位33280人,帮助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8032人,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再就业2449人。扶持农村电商创业人数77人,农村电商创业带动就业人数96人。职业能力建设富有成效,全年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培训252人,高技能人才培训2652人,创业骨干培训175人,组织职业技能鉴定3295人。全市共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10969人,其中具有中、高级职称人员8008人。全年引进各类人才18521人,其中高层次人才796人,引进培育市级以上创业创新领军人才69人。
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加强。年内新增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1.89万人,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13.65万人,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45.39万人;新增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1.90万人,累计达到38.82万人;新增失业保险参保人数1.26万人,累计达到23.20万人;新增工伤保险参保人员1.51万人,累计达到29.49万人;新增生育保险参保人数15.13万人,累计达到38.82万人。
社会救助和社会福利事业继续发展。全年3681人得到国家抚恤补助,发放抚恤资金4540万元;年末被列入最低生活保障人数4467人,全年累计发放低保资金3011万元;实施医疗救助102243人次,发放救助金1271.87万元。年末全市拥有各类福利院25个,床位7569张,收养3253人,城市社区综合服务设施覆盖率保持了100%。农村五保和城镇“三无”集中供养率均达到100%;全年共接受社会捐款7226.55万元。
注:
(1)本公报所列数据为初步统计数据,最终统计数据以《桐乡统计年鉴》为准。
(2)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计算。
(3)规模以上工业指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工业企业;固定资产投资指计划总投资500万元及以上投资项目。
(4)人口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根据公安年报整理。
(5)研究与发展(R&D):是指在科学技术领域,为增加知识总量、以及运用这些知识去创造新的应用进行的系统的创造性的活动,包括基础研究、应用研究、试验发展三类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