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全县人民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科学发展为主题,转型跨越为主线,深入推进“生态立县、工业强县、开放活县”战略,围绕工业新型化、农业产业化、城乡一体化发展目标,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提升产业水平,加强社会建设,国民经济保持了平稳较快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取得了新进步,实现了“十二五”规划的良好开局。
一、综 合
初步核算,全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27.79亿元,增长13.6%。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96亿元,增长17.2%,占生产总值的比重为14.25%;第二产业增加值9.75亿元,增长20.1%,占生产总值的比重为35.08%;第三产业增加值14.08亿元,增长8.1%,占生产总值的比重为50.67%。第三产业中,金融业增加值1.14亿元,增长16%;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3.36亿元,增长7.8%;批发和零售业增加值1.33亿元,增长6.2%;住宿和餐饮业增加值0.63亿元,增长13.6%;营利性服务业增加值1.86亿元,增长4.1%。
人均地区生产总值11986元,按2011年平均汇率计算达到1856美元。
全年全县财政总收入36256万元,增长30.67%,其中增值税完成9020万元,增长472.7%;企业所得税2566万元, 增长91.9%;个人所得税1707万元,增长864.4%;营业税2312万元,下降3%;资源税218万元,增长14.8%。一般预算收入12596万元,增长21.83%。一般预算支出执行97265万元,增长29.68%,其中农林水事务支出增长23.8%,教育支出增长34.21%,环境保护支出下降66.64%,科学技术支出增长21.56%,医疗卫生支出增长64.66%,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增长18.28%,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增长61.01%。
年末全县从业人员121765人,减少4670人。其中城镇从业人员12669人,减少91人,农村从业人员109096人,减少4579人;在城镇从业人员中,在岗职工人数11586人,减少451人。城镇新增就业岗位2160个,占市下达年度目标(2000个)的108%;转移富裕劳动力10700人,占市下达年度目标(10000人)的107%。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650人,占年度目标(610人)的107% ;实施就业困难人员就业援助173人,占全年目标(162人)的107%。完成创业培训16期480人,241人创办了企业,吸纳就业人员1738人,开展各类技能培训3300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人员1386人,较年初增606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2.8%,低于市控目标(3.0%)0.2个百分点。
二、农 业
全年粮食种植面积21.44公顷,减少0.13公顷,其中,玉米种植面积17350.5公顷,小麦种植面积506.3公顷,谷子种植面积1141.6公顷;油料种植面积0.23公顷,减少0.02公顷;药材种植面积0.55公顷,增加0.03公顷;蔬菜种植面积604公顷,增长23.8%;果园面积4493亩,增长4.2%。
全年粮食总产量11.98万吨,增产2.2%;其中,夏粮产量0.1488万吨,减产7.5%;秋粮产量11.83万吨,增产2.3%。
全年油料产量908吨,增产8.6%;药材产量1777吨,增产30.5%。全年蔬菜产量27747吨,增产 24.6%;全年水果产量1375吨,减产60.5%。
全年肉类总产量8674吨,增长45.3%。其中,猪肉产量7207吨,增长48.4%;牛肉产量164吨,增长67.3%;羊肉产量716吨,增长48.9%;年末生猪存栏74399头,增长0.7%,生猪出栏100487头,增长54.7%;牛存栏1369头,增长0.1%,牛出栏1164头,增长66.8%;羊存栏60802只,下降11.5%,羊出栏47479只,增长48.2%;禽存栏582728只,下降8.9%,禽出栏390885只,增长23.8%。禽肉产量587吨,增长23.8%;兔肉产量58吨,增长31.8%;全年奶类总产量620吨,增长1%;禽蛋总产量6095吨,增长44.6%;蚕茧总产量131吨,下降22%。
年末全县森林面积133万亩,森林覆盖率达52.07%。全年木材产量2912立方米,增长207.5%。全年完成造林面积2.51千公顷,下降9.4%;四旁植树126.58万株,增长8.2%;育苗面积380公顷,增长54%;核桃产量达到877吨,下降23.7%。
年末全县农业机械总动力30万千瓦,增长4.2%。机械耕地面积15507公顷,机械播种面积12733公顷,增长11.69%;机械收获面积7533公顷,增长85.2%。全县农机化经营总收入达到8020万元,增长42.9%。
三、工业和建筑业
2011年末,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5家,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75109.7万元,增长31.1%,其中:国有控股企业增长27.4%,非公有制企业增长37.7%。分轻重工业看,轻工业增长12.4%,重工业增长32.1%。
产品名称
|
单 位
|
产 量
|
比上年增长%
|
原 煤
|
吨
|
1652289.7
|
44.9
|
水 泥
|
吨
|
565973
|
-0.8
|
水泥熟料
|
吨
|
1012462
|
59.5
|
生 铁
|
吨
|
86593
|
236.7
|
氰 化 钠
|
吨
|
10006
|
-3
|
橡胶助剂
|
吨
|
2336
|
-7.6
|
淀 粉
|
吨
|
37577
|
17.7
|
二硫化碳
|
吨
|
5371
|
-15.5
|
铸 铁 管
|
吨
|
34214
|
662.9
|
小 麦 粉
|
吨
|
5772
|
14.7
|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63979.3万元,增长62.6%,其中:煤炭行业80461.4万元,增长61.8%;农副食品加工业9881.9万元,增长14.3%;化工行业13488.4万元,下降6.6%;非金属矿物制品业26850.5万元,增长43.1%;冶炼行业33297.1万元,增长391.9%。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税56459.7万元,增长70%;实现利润40015万元,增长73.2%;亏损企业亏损额704.1万元,下降0.9%。
年末全县乡镇及民营经济增加值19.3亿元,增长15.5%;总产值59.3亿元,增长16.5%;营业收入50.6亿元,增长17%。
全年全县建筑业实现增加值1.45亿元,增长18.3%。年末全县具有资质等级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业企业共有3家, 完成总产值2394.9万元,下降46%;竣工产值2273.5万元,增长54.6%。
四、固定资产投资
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73051万元,比上年增长61.4%。从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16856万元,增长7.27倍;第二产业投资91361万元,增长58.5%;第三产业投资64834万元,增长36.4%。
全年全县在建固定资产投资项目93个。其中亿元以上项目5个,计划总投资7.6亿元,本年完成投资4.2亿元,占全县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为24.3%。
五、能 源
全年全县向省外运输煤炭144.54万吨,增长47.29%,外运煤炭占原煤产量的比重为87.5%。
年末市反馈全社会用电总量44952万千瓦小时。其中,第一产业用电2147万千瓦小时,占全部用电量4.78%;第二产业用电35164万千瓦小时,占全部用电量78.23%;第三产业用电2258万千瓦小时,占全部用电量5.02%;城乡居民生活用电5383万千瓦小时,占全部用电量11.97%。
六、国内贸易
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6187.3万元,增长17%。分地域看,城镇70267.2万元,增长17.5%;乡村35920.1万元,增长16%。
在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零售额中,食品、饮料、烟酒类增长16.7%,服装鞋帽、针、纺织类增长1.1%,化妆品类零售额下降62.7%,日用品类下降3.4%,汽车类下降36.9%,石油及制品类增长27.1%,文化办公用品类下降60.8%,书报杂志类增长16%,机电产品及设备类下降23.2%,建筑及装璜材料类增长3.2%,其它类增长26.8%。
七、交通、邮电和旅游
全县公路通车里程1511公里,增长2%。全年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3.36亿元,增长7.8%。
全年全县完成邮电业务总量9494万元,下降7%。其中,邮政业务总量1174万元,下降23.7%;电信业务总量8320万元,下降4.1%。新增移动电话用户8359户,年末达到132190户。全县宽带接入用户达到15892户,增加5906户,增长59.1%。
全年全县旅游企业个数为14个,共接待旅游人数60.5万人次,增长10%,实现旅游总收入2.86亿元,增长16.7%。
八、金融和保险
年末全县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636557万元,比年初增加126545万元,增长24.81%。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360546万元, 比年初增加54465万元,增长17.79%。各项贷款余额164232万元,比年初增加33613万元,增长25.73%。
指 标
|
年末数
|
比上年末增长%
|
各项存款余额
|
636557
|
24.8
|
其中: 企事业单位存款
|
212230
|
106.6
|
城乡居民储蓄存款
|
360546
|
17.8
|
各项贷款余额
|
164232
|
25.7
|
其中:短期贷款
|
92876
|
11
|
中长期贷款
|
71355
|
61.6
|
九、教育和科学技术
年末全县共有各级各类学校215所,其中:中学17所,小学151所,幼儿园和其他47所。全县共有各级各类在校学生人数34715人,全年高中招生数1994人,高中毕业生数1393人;初中招生数3470人,初中毕业生数3264人;职业高中招生数255人,职业高中毕业生数325人;小学招生数2791人,小学毕业生数3484人。年末全县教职工人数2937人,专任教师2523人;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100%,小学升学率100%。
全县科技三项经费支出453万元,完成下达年度目标(400万元)的113.25%,比上年增长29.4%。全年完成各类科技项目86项(市级17项,县级69项)。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年末全县共有艺术表演团体1个;全县群众艺术馆、文化馆1个,公共图书馆1个,总藏量 3.12万册。博物馆1个。广播电台1座,电视台1座。广播综合人口覆盖率95%,电视人口综合覆盖率达100%。全县广播电视传输网络干线总长750公里。
年末全县共有各级医疗卫生机构459个,床位799张,卫生专业技术人员1325人,每千人拥有病床3.2张,每千人拥有医生数4.23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98.56%。村卫生室覆盖率100%、县、乡、村三级医疗机构达标率95%。全县的儿童“七苗”全程接种率以乡镇为单位均达到了98%。碘盐覆盖率达到100%、合格碘盐食用率达到99%、碘盐合格率达到99.3%,各种地方病得到了有效控制。
年末全县拥有室内体育场馆1个,各级裁判员54人,各级举办运动会14次。
十一、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据2011年人口抽样调查,年末全县常住人口为232188人,比上年末增加688人,其中,城镇人口78158人,乡村人口154030人。全年全县出生人口2424人,人口出生率为10.46‰;死亡人口1736人,死亡率为7.49‰;自然增长率为2.97‰,性别比为103.63(以女性人口为100)。
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1476元,增长 11.2%;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8800元,增长42.4%。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4780元,增长19%;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3855元,增长54.5%。城镇占调查总户数20%的低收入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4850元,增长26.2%;农村占人口20%的低收入者收入3011元,增长14.9%。城镇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即居民家庭食品消费支出占家庭消费支出的比重)20.48%,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34.3%。城镇单位在岗职工平均工资26581元,增长25.1%。城镇单位从业人员平均劳动报酬的增长率为23.3%。
年末全县企业养老保险参保9856人,征收完成4192万元,占年任务9390人和4000万元的105%和105%,增长56%;机关事业养老保险参保7942人,征收完成6682万元,占年任务7700人和3300万元的103%和202%,增长4.4%;为1982名机关事业离退休人员发放养老金 6166.7万元,按时足额发放率为100%;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参保人数达到15750人,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参保人数达到10536人,占年任务15200人和10500人的104%和100%,征收完成2096万元,占年任务1480万元的142%;农村医疗保险参保人数达到211520人;失业保险参保10233人,征收完成197万元,占年任务10150人和80万元的101%和246%,增长0.5%。为40名失业人员发放失业保险金13.6万元;工伤保险参保8672人,征收完成261万元,占年任务7000人和100万元的124%和261%,增长1.7%。为98名工伤职工支付工伤保险待遇242万元、为282名遗属人员发放抚恤金78万元、为44名工亡职工发放丧葬费31万元,支付率为100%;女工生育保险参保9012人,征收完成121万元,占年任务8500人和52万元的106%和233%,增长9.1%;农村养老保险参保103140人,征收完成902万元,占年任务93000人和660万元的111%和137%,增长157.3%。城镇职工基本社会保险参保人数15750人,城镇居民参保人数11169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为98.56%。
年末城镇低保人数4547人,减少270人;农村低保人数15833人,减少163人;农村集中供养五保户348人,增加120人;农村定期救济177人,减少1809人。
年末全县各类收养性社会福利单位10个,床位480张。收养各类人员378人。享受伤残抚恤金人数389人,减少113人;享受定期补助人数1497人,增加405人。优待优抚对象户数304户,优待总金额59万元,年末全县共有各类社会福利单位6个,共安置93个残疾人就业。本年我县直接接收捐赠款75万元。
十二、资源、环境和安全生产
年末耕地保有量为45.66万亩,下降5.03%。完成造林合格面积3.77万亩,完成年度计划的100%。自然保护区面积21440公顷。
城市集中供热普及率达到61%,提高11个百分点;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 32.2%。
全年县区环境空气质量二级以上天数达到362天(包含一级天64天),比上年增加3天。大气环境综合污染指数1.86,均达到国家二级标准。化学需氧量控制在5710吨,下降比率0.5%。二氧化硫排放量5360吨,下降比率1.5%,氨氮排放控制在420吨,和上年持平,氮氧化物排放控制在3320吨,下降比率-4%,烟尘控制在6600吨,下降比率2%,粉尘控制在5570吨,下降比率2%。
全年全县共发生各类事故90起,死亡30人,比上年增加5人,在市政府控制指标内。全县发生道路交通事故89起,比上年上升45.9%,死亡28人,下降6.66%;生产经营性交通事故19起,死亡10人,与上年持平。化工企业发生墙体坍塌事故1起,死亡2人,煤炭和其他企业未发生安全生产死亡事故。
公报注释:
1、本公报部分数据为初步统计数据。
2、地区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不变价格计算。
3、2011年起,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统计标准由过去的年主营业务收入500万元提高到2000万元;固定资产投资统计起点由项目计划总投资50万元提高到500万元;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企业是指年销售额2000万元及以上的批发企业和年销售额500万元及以上的零售企业。
4、2011年起,邮电业务总量(包括邮政业务总量和电信业务总量)由之前的以2000年不变价计算调整为以2010年不变价计算。
5、2011年起,保险公司保费收入按行业新确认口径统计。
6、根据国家统计局规定,节能降耗指标单独发布。
7、本公报所列增加、增长、减少、下降均系与上年比较。
8、部分数据因四舍五入的原因,存在与分项合计不等的情况。
资料来源:本公报中城镇居民生活状况相关数据来自晋城统计局陵川调查监测中心;就业、社会保障等数据来自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农业机械数据来自县农机局;财政数据来自县财政局;林业相关数据来自县林业局;交通相关数据来自县交通运输局;邮政业务总量、电信业务总量、电话用户、上网人数等通信数据来自县邮政局、电信公司、移动公司、联通公司;旅游相关数据来自县旅游局;金融相关数据来自人民银行;保险业数据来自县各保险公司;教育相关数据来自县教育局;科技项目、专利等数据来自县科技局;艺术表演团体、博物馆、公共图书馆、文化馆、体育、广播、电视等数据来自县文化体育广播新闻出版局;卫生、新农合等数据来自县卫生局;低保、五保救助、福利捐赠等数据来自县民政局;城市污水处理、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集中供热、建成区绿化数据来自县住房保障和城乡建设管理局;自然保护区、生态示范区、环境监测数据来自县环境保护局;安全生产数据来自县安监局;其他数据均来自陵川县统计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