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西南州200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03

选择区域:>>>

黔西南州统计局

2004年3月30日

2003年,在州委、州政府的领导下,全州人民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六大、十六届三中全会和省委九届四次全会精神,认真落实各项措施,克服非典影响,抢抓机遇,加快发展,团结拼搏,艰苦创业,较好地完成了年初确定的预期目标任务,国民经济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社会各项事业取得新的成绩。全州国民经济继续较快增长,综合实力增强。市场平稳,物价稳定,财政收入继续增长,金融运行稳定,人民生活进一步改善,各项社会事业进一步发展。据统计,2003年,全州生产总值为85.65亿元,比上年增长11.0%。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6.94亿元,增长8.2%;第二产业增加值30.51亿元,增长11.3%;第三产业增加值28.21亿元,增长13.4%。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为2813元,比上年增加294元。经济运行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农业基础依然脆弱,产业化经营水平不高,农民增收渠道狭窄;工业经济竞争力不强,企业整体素质不高,支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基础不稳固;固定资产投资拉动经济作用小;城乡居民收入增长偏低;财政收支自给率不高,社会保障压力增大,社会事业受多种因素制约发展缓慢等。

一、农业

全州各级党政领导高度重视农业和农村工作,紧紧围绕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和农村稳定等目标,加快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因地制宜发展特色农业,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扩大优质农产品种植面积,大力发展畜牧水产业,加强以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还草为重点的生态建设,加大科技兴农力度,促进了农业和农村经济平稳发展。全州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462171万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8.8%。其中:农业产值241554万元,比上年下降5.9%;林业产值29518万元,比上年增长26.7%;牧业产值163294万元,比上年增长6.3%;渔业产值5301万元,比上年增长66.9%。由于受自然灾害的影响,全州部分农产品产量有不同程度的减少。

全州累计造林面积43250公顷,比上年增加5917公顷。育苗面积5120公顷,幼林抚育实际面积16560公顷,年末实有封山育林面积39583公顷。主要林产品产量,油桐籽39253吨,下降11.3%;油茶籽2325吨,下降0.96%;板栗4123吨,增长27.5%;核桃974吨,增长12.0%。

畜牧业稳定增长。主要畜产品产量和牲畜存栏数继续增加。

渔业生产大幅度增长。全年水产品产量6901吨,比上年增长17.1%。

农业投入增加,生产条件继续改善。全州农业机械总动力699212千瓦,比上年增长10.7%,其中:农用排灌动力机械63673千瓦,增长30.2%;农副产品加工动力机械336103千瓦,增长13.0%;大中型拖拉机3831台,增长5.7%,小型拖拉机3689台,下降36.2%;农用运输车4746辆,增长62.8%。化肥、农药施用量分别为64230吨和1040吨,分别比上年增长3.3%和0.3%。

农村扶贫工作力度加大。全年共投入各类扶贫贷款2.16亿元,今年又有2.09万人越过温饱线。乡镇企业快速增长。据州乡镇企业局统计,全州乡镇企业增加值达17.21亿元,比上年增长15.0%,实现营业收入62.75亿元,比上年增长17.6%,上缴税金28681万元,比上年增长28.6%,实现利润56937万元,比上年增长43.9%。

二、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保持快速增长势头。全年实现工业总产值70亿元,增长13.8%,其中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53.23亿元,增长10.4%;实现增加值25.58亿元,增长11.3%。

在全州规模以上工业总值中,重工业快速增长,全年重工业实现产值45.03亿元,增长11.58%,轻工业实现产值8.20亿元,增长7.33%;重工业成为拉动工业增长的主要动力。

分经济类型看,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国有及集体工业实现工业总产值41.93亿元,下降3.42%,比重为78.8%;其它所有制工业实现产值11.3亿元,比重为21.2%。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势头强劲,竞争活力进一步增强。

企业经济效益逐步提高。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产品产销衔接水平良好,产销率达99.21%;实现产品销售收入52.81亿元,增长14.41%;实现利税总额3.35亿元,增长31.37%。

建筑业快速发展。2003年,全州建筑业完成总产值42121万元。

三、固定资产投资

在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推动下,全州固定资产投资不断增加。2003年全社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24896万元,比上年增长10.2%。其中:基本建设投资完成133880万元,比上年增长38.0%;更新改造投资完成75126万元,比上年增长13.5%;房地产开发投资10332万元,比上年下降19.7%。

新增生产能力主要有:原煤69万吨,黄金500公斤,水力发电2.33万千瓦,水泥56.5万吨,移动通信基站设备4个新建公路97公里,造林面积1.4万亩,有效灌溉面积1.3万亩,学生席位48494个,席位建筑面积158912平方米,医院病床510张,城市自来水供水管道长度41.05公里,城市道路扩建长度22.70公里,城市道路扩建面积16.02万平方米。

四、交通和邮电

交通运输业继续发展。2003年,全州全社会货运量1368万吨,与上年持平,货物周转量162918万吨公里,比上年增长0.7%;完成客运量1720万人,比上年减少3.5%,旅客周转量11106万人公里,比上年减少7.0%。全州新增公路798公里,年末全州公路通车里程达6334公里。

邮电通信业迅猛发展。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收入30579万元,比上年增长23.8%。长途自动交换机容量6750路端。本地局用交换机容量30.44万门,增长21.0%。年末城乡电话用户23.23万户,比上年增长37.3%,其中,年末市话用户162295户,净增131606户。农村电话用户70019户,净增18799户。移动电话用户151216户,净增57032户,增长60.6%,全州电话普及率7.7部/百人。互联网用户15837户,比上年增加4260户,增长36.8%。

五、对外经济和旅游

对外经济保持稳步发展,引资力度不断加大。全州实现经济协作项目157项,其中,外资项目1个,省外经济协作项目93个,省内协作项目57个。引进资金11.68亿元,其中,引进外资316万美元,引进省外资金9.29亿元。

旅游业快速发展。全年共接待旅游人数61.25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6.9%,其中国内旅游者60.78万人,增长18.0%,接待国际旅游人数0.55万人次,比上年下降38.2%,实现旅游收入1.57亿元,比上年增长1.95%

六、国内贸易和市场物价

我州消费品市场稳定增长。2003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3.77亿元,比上年增长13.1%。分城乡看,城市消费品零售额9.09亿元,县及县以下消费品零售额14.68亿元,分别增长15.4%和12.1%。

分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20.50亿元,增长14.2%,餐饮业零售额3.17亿元,增长5.0%。

市场物价有所回升。2003年,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2.6个百分点。

七、教育、文化、卫生和体育

教育体制改革力度加大,基础和素质教育取得新进展,“两基’’工作顺利推进,教育事业稳步发展。年末普通高校1所,在校学生2794人,专任教师173人,毕业生883人。中等专业学校8所,在校学生3940人,专任教师427人,毕业生2147人。普通中小学在校学生61.02万人,下降0.5%,专任教师23866人,增长6.3%,毕业生12.91万人,增长6.2%。幼儿园42所,在园幼儿3.59万人,增长6.8%。学龄儿童入学率为98.07%。

全州广播电视事业快速发展。全州电视转播台280座。卫星电视地面接收站3739座,比上年增加286座。有线电视系统用户达14.76万户,比上年增加0.31万户;电视覆盖人口268.85万人,比上年增加4.89万人;电视覆盖率达88.71%,比上年增加0.70个百分点。

医疗卫生事业继续发展。全州共有卫生事业机构182个,专业卫生技术人员4539人,其中:职业医师1661人,助理医师628人,注册护士1107人,药剂人员219人,共有病床4581张。其中医院病床2905张。

体育事业继续发展,群众性体育活动进一步活跃。全州体育运动员在省内外比赛中,获国家级比赛银牌1枚、铜牌3枚。省级比赛金牌4枚。全国第五届城市运动会获银牌1枚。全民健身活动丰富多彩,全州全年共组织开展有益身心健康的各种群众性体育健身活动19次,配合协助、指导参与各行业组织各类健身活动6次,全州参与人数达18万人次。

八、财政、金融、保险

2003年,全州实现财政总收入103562万元,比上年增长17.17%,其中地方财政收入51720万元,比上年增长16.0%。财政支出161550万元,比上年增长11.1%。

金融秩序正常。2003年末,全州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达79.00亿元,比年初增加15.17亿元,其中:企业存款余额21.35亿元,比年初增加4.50亿元;城乡储蓄存款余额44.42亿元,比年初增加8.24亿元。各项贷款余额达55.25亿元,比年初增加2.14亿元,其中,短期贷款余额24.73亿元,比上年增加0.65亿元;中长期贷款24.89亿元,比年初减少0.81亿元。全年累计货币回笼2047万元,下降106.77%。

保险业快速发展。全年全部保险公司保费收入15208万元,比上年增长19.9%,其中:财产保险收入5462万元,人寿保险收入9746万元。财产险赔款3542万元,人寿险赔款970万元。

九、环境保护

环境保护意识增强,环保事业加快发展。年末全州环保系统实有人数为101人,比上年增加7人,设立了各级环境监测站4个。生态和自然环境保护工作得到加强,全州建成自然保护区29个。其中,地市级4个、县级25个。环境污染加剧的势头得到初步控制,重点环境保护项目取得积极进展,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取得新成绩。工业重复用水量为4621万吨,重复用水率达86.3%。工业废水排放达标量124万吨,达标率11.8%。“三废”综合利用产品产值达1855万元,比上年增长29.5%。

十、人口、劳动就业与人民生活

按常住人口统计口径,2003年末,全州总人口305.94万人,比上年增加2.88万人。

城乡居民收入增加,生活质量提高。2003年,全州在岗职工工资总额109716万元,比上年增长17.3%。年人均工资10437元,比上年增加1576元。其中:国有单位在岗职工年人均工资10747元,比上年增加1366元;城镇集体单位在岗职工年人均工资6098元,比上年增加1118元。

据对兴义市城镇居民住户调查,城镇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6445元,比上年增加126元。城镇居民年人均消费性支出5294元,比上年增加279元。

城镇居民家庭每百户拥有彩色电视机128台,电冰箱90台,录放像机6台,影碟机64台,淋浴热水器50台,洗衣机98台。据对全州500户农户抽样调查,农民人均纯收入1541元,比上年增加61元。

劳动就业形势基本稳定。年末全州在岗职工人数106404人。城镇登记失业人员9591人,失业率3.9%。年末全州各级职业介绍机构60个,其中劳动保障部门办的有59个,公民个人办的有7个,职业介绍成功12881人次。就业训练中心9个,就业训练10610人次。职业培训机构8个,结业人数4591人。本年外出就业53869人,外来就业24240人,劳动部门有组织输出11413人,其中跨省输出11121人。

社会保障事业进一步发展。年末参加社会养老保险职工人数为3.24万人,其中企业2.07万人,国家机关及事业单位1.17万人;参加失业保险人数为5.04万人,比上年增长2.2%,其中企业1.78万人,事业单位3.26万人;月平均领取失业保险金人数为160人;参加基本医疗保险的职工为7.36万人,比上年增长41.5%。其中在岗职工5.95万人,增长44.1%;退休职工1.40万人,增长30.8%。

社会福利事业继续发展。社会救济总人数6.13万人。其中,城镇有2.54万人得到最低生活保障救济,农村有3.59万人得到最低生活保障救济。年末全州社会福利院和精神病福利院共有床位240张,收养143人。建立城镇各种服务社区服务设施113个,城镇便民和利民网点201个。亨受国家抚恤补助8093人,优待、优抚对象4595户。全年接受社会捐赠款8.6万元,捐赠物资衣被价值1.3万元。

(注:公报中生产总值和各产业增加值、总产值绝对数按当年价格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