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日喀则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20

选择区域:>>>

2020年日喀则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统计公报

日喀则市统计局

2021年3月

2020年,面对严峻复杂的国内外形势、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和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市委、市政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贯彻落实中央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谈会精神,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团结带领全市各族干部群众,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经济社会发展呈现稳中求进的良好态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圆满收官“十三五”。

一、综合

初步核算,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22.78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8.0%。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47.33亿元,增长7.5%;第二产业增加值123.30亿元,增长21.0%;第三产业增加值152.15亿元,增长0.7%。

三次产业结构为14.7:38.2:47.1。与上年相比,第一产业比重下降0.9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提高4.2个百分点,第三产业下降3.3个百分点。从产业贡献率看,第一、二、三产业对地区生产总值的贡献率分别为8.4%、65.6%、26.0%,拉动地区生产总值增长0.7、5.2、2.1个百分点。

全年居民消费价格(CPI)比上年上涨2.0%,物价水平呈“温和上涨”态势。其中:服务项目价格上涨1.2%;消费品价格上涨2.3%。各类消费品中,价格上涨幅度最大的是“其它用品和服务”和“食品烟酒”,分别上涨9.1%和3.9%。商品零售价格上涨2.2%。

年末全市各类市场主体发展到7.87万户,比上年增长12.07%。其中:私营企业1.42万户,增长22.74%;个体工商户5.70万户,增长12.19%;农民专业合作社0.64万户,下降5.73%。新登记市场主体1.22万户,比上年下降42.22%;其中:新登记企业0.31万户,增长41.56%。

二、农牧业

全年粮食作物种植面积6.38万公顷,比上年减少0.05万公顷。其中,青稞面积5.86万公顷,减少0.02万公顷;小麦面积0.30万公顷,减少0.06万公顷;豆类播种面积0.21万公顷,增加0.03万公顷。油菜籽面积0.83万公顷,减少0.07万公顷。蔬菜面积1.14万公顷,与上年持平。全年粮油总产量达45.80万吨,比上年末下降3.0%。其中,粮食产量43.24万吨,下降2.1%;油菜籽产量2.56万吨,下降15.8%;蔬菜产量39.54万吨,增长2.6%。饲草料作物产量25.49万吨,增长38.1%。年末牲畜存栏432.62万头只匹,比上年末减少11.59万头只匹。其中,牛91.38万头,增加2.41万头;羊336.23万只,减少13.98万只。牲畜出栏170.78万头只匹,出栏率38.4%。其中,牛出栏21.98万头,下降0.4%;羊出栏147.89万只,下降9.4%;猪出栏0.44万头,下降56.8%。肉类产量3.56万吨,增长6.0%;奶类产量10.56万吨,增长9.9%;羊毛产量2228.25吨,增长0.4%。

三、工业和建筑业

全年完成工业总产值33.97亿元,实现增加值16.93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7.9%。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以上)完成产值23.31亿元,实现增加值9.74亿元,比上年增长9.3%。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营业收入22.74亿元(不包括电力公司和发电公司),比上年增长19.4%,利润总额3.11亿元,下降17.9%。

规模以下工业完成产值10.66亿元,实现增加值7.19亿元,比上年增长3.9%。

主要工业产品产量:水泥176.43万吨,比上年增长5.6%;铅矿1.46万吨,增长61.2%;锌矿0.55万吨,增长49.8%;中成药(藏药)319.90吨,增长70.8%;糌粑7887.37吨,增长26.7%;瓶(罐)装饮用水7356.60吨,增长8.9%;酒类7765.90吨,下降28.7%;水力发电量14927.60万千瓦时,增长16.4%;自来水生产量2115.07万立方米,增长8.1%。

建筑业实现增加值106.37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23.1%。资质以上建筑业企业58家,完成建筑业产值17.81亿元,房屋施工面积3.72万平方米。

四、固定资产投资

全年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比上年增长3.8%,民间投资增长27.2%;本年新增固定资产投资下降7.6%;施工项目个数下降22.8%。

按经济类型分:国有经济完成投资比上年下降23.3%,非国有投资增长220.0%。

按构成分:建筑安装工程完成投资比上年下降3.1%,设备、工器具购置完成投资增长262.2%,其他费用完成投资下降14.4%。

按产业分:第一产业完成投资比上年下降72.6%;第二产业完成投资增长209.5%;第三产业完成投资下降7.5%。

按资金来源渠道分:国家预算内资金比上年下降63.1%;国内贷款下降92.3%;自筹资金下降49.7%。

房地产开发投资2.79亿元,比上年增长56.1%。

五、国内贸易和对外贸易

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40.19亿元,比上年下降2.6%。按销售所在地划分,城镇社会消费品零售额105.08亿元,比上年下降3.7%;乡村社会消费品零售额35.11亿元,增长0.7%。按消费形态分,商品零售额126.18亿元,比上年下降2.7%;餐饮收入14.01亿元,下降2.5%。

全年实现进出口总额13.09亿元,比上年下降72.0%;实现小额贸易进出口额13.04亿元,下降68.1%;边民互市贸易进出口额0.05亿元,下降99.2%。

六、交通、邮电和旅游

全年货运量1031.72万吨,比上年下降2.1%。其中,公路货运量982.10万吨,下降3.0%;铁路货运量49.62万吨,增长20.3%。客运量197.81万人次,比上年下降41.0%。其中,公路运输63.23万人次,下降63.7%;铁路运输119.26万人次,下降18.0%;航空客运量15.32万人次,比上年下降1.4%。年末公路总通车里程达2.57万公里,农村公路里程达1.52万公里,197个乡镇通沥青(水泥)路,1404个建制村(居)实现通达通畅。

全年邮电主营业务收入95024.79万元,比上年增长59.0%。其中,邮政主营业务收入4650.79万元,增长13.8%;电信主营业务收入90374万元,增长62.4%。

年末接待国内外旅游者602.32万人次,比上年下降30.9%。其中,接待国内旅游者602.26万人次,下降30.3%;接待入境旅游者0.06万人次,下降99.1%。旅游总收入44.17亿元,比上年下降34.2%。其中,国内旅游收入44.16亿元,下降33.9%;外汇收入6.31万美元。

七、财政和金融

年末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5.67亿元,比上年下降0.12%。其中,税收收入8.71亿元,下降7.11%,非税收收入6.97亿元,增长10.27%。一般公共预算支出340.03亿元,比上年增长5.19%(预算执行数)。

年末地方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5.4亿元,比上年下降22.56%;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23.07亿元,增长95.58%。

年末全部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585.40亿元,较年初增加20.54亿元,比上年增长3.64%;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277.53亿元,较年初增加42.26亿元,增长17.96%。其中,住户贷款余额138.59亿元,较年初增加19.66亿元,增长16.53%。

八、科学技术和教育

全年申报区域创新项目6个,落实资金1000万元。其中,高原农业专项4个,抵边建设和生态环保专项1个,高原交通专项1个。年末拥有自治区级众创空间1家—“珠峰众创空间”,入驻企业24家,带动就业233人。国家级“星创天地”2家,分别为白朗县珠峰蔬菜星创天地和江孜县藏红花星创天地。

年末全市共有各级各类学校892所(含2所民办幼儿园),在校生177005人,教学点2个,附设幼儿班29个。中等职业技术学校2所,在校生6365人;中学32所,十二年一贯制学校1所,高级中学8所,高中阶段在校生15916人;初级中学23所,在校生34004人;小学227所,在校生80239人;特殊教育学校1所,特校生216人;幼儿园630所(含民办2所),在园幼儿40265人(含民办525人)。小学净入学率100%,初中毛入学率达106.26%。

九、文化、卫生和体育

年末全市共有各级群众艺术馆、文化馆(站)19个,乡镇文化站204个。各类专业文艺演出团体1个,县级艺术团18支。中波转播发射台7座,广播电视台18座,调频转播发射台18座,电视转播发射台18座。其中,县级及以上电视转播发射台18座。农牧民直播卫星入户率达到100%,较上年提高0.1个百分点。广播、电视人口综合覆盖率分别达99.10%和99.08%,分别较上年提高0.11个百分点和0.07个百分点。地方报纸印刷351.92万份,发行344.83万份。

年末全市共有卫生机构265个。其中,医院32个,卫生院202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卫生防治机构)19个,妇幼保健院(所、站)8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个,监督所1个,血站中心1个。实有病床床位3580张。其中,医院、卫生院3505张。卫生技术人员3965人。

年末全市小学体育运动场地面积达到87.20万平方米、中学体育运动场地面积达到44.97万平方米。

十、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年末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9992元,比上年增长9.7%。其中,工资性收入33963元,增长9.3%;经营净收入883元,增长14.7%;财产净收入1665元,增长10.8%;转移净收入3481元,增长12.0%。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080元,比上年增长13.0%。其中,工资性收入4036元,增长15.4%;经营净收入6385元,增长12.8%;财产净收入249元,增长26.4%;转移净收入2410元,增长8.2%。

年末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人数42.35万人,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参保6.5万人,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参保72.67万人,参保缴费率达98.0%,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参保率达100%。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参保1.79万人,机关养老保险参保3.58万人,工伤保险参保5.08万人,失业保险参保3.58万人。

全年落实疫情期间减免政策享受减免企业1907家,减免人数31065人。核定免减金额总计7829.17万元,其中,减免企业养老保险7021.70万元,减免失业保险531.19万元,减免工伤保险276.28万元。

年末城镇低保对象2824人得到政府最低生活保障救济,发放低保救济金3402.91万元;农村低保对象17610人得到政府最低生活保障救济,发放低保救济金2984.49万元。

全市共有社会福利院27所,其中,18县区特困人员集中供养服务中心18所,乡镇敬老院7所,福利院2所。特困人员供养对象1978人,其中,集中供养772人。儿童福利院床位994张。全年销售社会福利彩票1.40亿元。

2016年以来,全市脱贫攻坚投入中央、自治区及市级和县级统筹整合涉农资金194.65亿元(市本级整合资金7.72亿元)集中用于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其中,2020年统筹整合各级涉农资金39.74亿元(市本级整合资金1.60亿元)。全市脱贫攻坚工作扎实落实“五个一批”,推进各项工作。截止2019年底,按照每人每年生活水平2300元(2010年不变价)的现行农村贫困标准计算,全市共脱贫4.24万户,16.96万人,18个贫困县(区)全部摘帽,1669个贫困村(居)出列。

十一、环境、林业和安全生产

年末全市设有环境空气自动监测站2个,监测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一氧化碳、臭氧(8小时)、PM10、PM2.5共6项指标。国控地表水监测断面10个,水功能区监测断面(点位)11个,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水源地监测点位6个。全年空气监测有效天数共计363天,优良天数361天,轻度污染天数2天,优良天数比例为99.4%。

年末全市共有各类自动气象站(包含雷达、探空气候观测站等)241个。其中,国家级无人自动气象站85个。

全年自治区下达各类造林工程39.78万亩,已完成39.78万亩,完成率100%。其中,防沙治沙工程24.39万亩、定日县拉萨及周边造林工程6.5万亩、定日县澎曲河流域生态修复工程3.24万亩、“两江四河”流域造林工程1.36万亩,日喀则高等级公路两侧造林绿化工程0.57万亩。稳步推进10万亩先造后补造林项目,已完成9万亩造林任务。完成珠峰文化旅游创意园区18条道路和104.6公顷植花种草绿化工作,完成1000株古树名木挂牌任务。扎实开展草原生态修复,实施完成2019年5个县退牧还草项目102万亩。

年末全市共发生事故28起,比上年下降36.4%,死亡11人,下降31.3%,受伤50人,下降34.2%,直接经济损失19.73万元,下降24.0%,实现“四下降”。其中,道路交通方面发生事故26起,死亡6人,受伤49人,经济损失6.53万元;工矿商贸方面发生事故1起(商贸火灾事故),死亡3人,受伤0人,直接经济损失0.35万元;建筑施工方面发生事故1起,死亡2人,受伤1人,直接经济损失12.85万元。较大安全事故1起,死亡3人,受伤0人,直接经济损失0.35万元,未发生重大及以上事故。

注:1.本公报数据均为初步统计数,正式数据以《日喀则市统计年鉴2020》为准。

2.人口数据以后续《日喀则市2020年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公布为准。

3.对外贸易、交通、邮电、旅游、财政、金融、教育、科技、气象、文化、卫生、社会福利、脱贫攻坚、环境、林业、安全生产等方面的数据均由日喀则市相关部门提供。

4.地区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工业产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计算。

5.部分数据合计数或相对数由于计量单位取舍不同而产生的计算误差,均未作机械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