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全县人民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实施“项目带动、城镇带动、果畜富民、石油强县”经济发展战略,艰苦奋斗,扎实工作,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保持了较快的发展势态,实现了“十一五”的良好开局和高点起步。
一、综合
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经济结构得到优化,运行质量不断提高,综合实力明显增强。据核算,全县生产总值(GDP)突破9亿元,达到9.4亿元,比上年增长10.0%。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1亿元,增长4.0%;第二产业增加值4.17亿元,增长10.7%;第三产业增加值3.16亿元,增长13.0%;人均GDP为6523元。一、二、三产业的比例为22.1:44.3:33.6;一、二、三产业对经济的贡献率为23.1%、43.5%、33.4%。
二、农业和农村经济
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取得新进展,农村经济稳步增长。2006年,全县上下紧紧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这条主线,认真落实党的惠民政策,增加科技投入,不断提升梨果、草畜、棚栽三大产业开发水平,实现规模效益同步增长。全县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34532万元,比上年增长4.1%,实现增加值20717万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4.0%。2006年全县农作物播种面积20.78万亩,其中粮食作物播种面积14.40万亩,粮食总产量29902吨,比上年增长1.4%。蔬菜播种面积1.78万亩,蔬菜产量34394吨,比上年增长40.9%。温室大棚达到4420棚,其中当年新增220棚。全县水果总产量达到64930吨,比上年增长16.4%,其中苹果产量63490吨,比上年增长35.0%。
2006年,全县畜牧业产值4977万元,比上年下降1.78%,羊子年末存栏60211只,比上年增长8.1%,羊子出栏由于受布病的影响呈下降趋势,出栏仅为42748只,比上年下降11.7%。全年肉类总产量2398吨,比上年下降2.3%。
林业生产实现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协调发展。2006年全县累计种草达28万亩,当年实施退耕还林1.3万亩,林草覆盖率达到44.0%。
三、工业
工业生产持续快速增长,经济效益与运行质量进一步提高。2006年,全县全部工业实现增加值38487万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11.8%。全部工业企业完成产值74721万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29.4%,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产值71642万元,占全部工业产值的95%以上,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22.5%。原油产量26.6万吨,比上年增长6.4%;发电量528万度,比上年增长17.1%;原煤3.8万吨,比上年下降5.0%。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规模不断扩大,投资结构趋于合理。2006年我县继续实施“项目带动、城镇带动”战略,把投资作为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抓手,积极争投入,上项目,不断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投资规模在不断扩大,经济发展硬环境得到进一步改善。2006年全社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0863万元,其中重点项目29个,完成投资38900万元,比上年增长11.2%。总投资中:农林水利项目完成投资4698万元,农村道路完成投资2100万元,城镇基础设施项目完成投资2640万元。
五、交通和邮电业
交通运输业快速发展。2006年,全县完成货运量52.5万吨,比上年增长8.2%,完成公路客运量37.3万人,增长19.5%。
邮电通讯业持续增长。2006年全县邮政电信业务收入1430万元,比上年增长24.7%,其中电信业务收入910万元,比上年增长12.3%。年末城镇固定电话用户13683户,比上年增长12.5%,农村固定电话用户8776户,比上年增长53.4%。
六、贸易业
消费品市场繁荣,购销两旺。2006年,全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19001万元,比上年增长6.2%;餐饮业零售额为2383万元,增长46.2%;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为16432万元,增长2.1%。
七、财政、金融、保险业
财政收入快速增长。2006年,全县地方财政收入达16910万元,比上年增长61.1%,财政总收入达28445万元,增长54.2%;人均财政收入达1973元,增长96.7%,人均地方财政收入1173元,增长62.9%,财政支出32869万元,增长42.0%。
金融市场运行平稳。2006年,全县年末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达129311万元,比上年增长24.51%,各项贷款85980万元,增长18.08%。
保险业良性发展。2006年,全县保险费收入达1104万元,比上年增长6.8%,其中财险保费收入650万元,增长11.3%,人寿险保费收入454万元,增长0.8%。
八、教育、卫生
教育事业全面发展。2006年,全县拥有各类学校206所,其中高中1所,初中8所,小学196所。普通中学在校生8570人,小学在校生10470人。幼儿园6所,其中私立3所,在园幼儿达1044人。教育投入继续增加,办学条件不断改善,教育优先发展的地位得到进一步体现。
卫生事业发展加快,城乡卫生设施和医疗条件明显改善,启动实施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人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得到有效缓解。2006年,全县共有卫生机构16个,床位219张,专业卫生技术人员380人。
九、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人口出生率明显降低。2006年,全县总户数47025户,总人口146382人,其中非农业人口28645人,常住人口144200人。全县出生人口1073人,死亡人口612人,出生率6.91‰;死亡率4.26‰,人口自然增长率2.65‰。
人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生活质量明显改善。2006年,全县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15409元,增长30.8%;农民人均纯收入1866元,比上年净增200元,增长12.0%。居民储蓄存款大幅度增长,年末城乡居民人均储蓄存款5796元。
社会保障日益完善。2006年,我县城镇已参加医疗保险6246人,参加农村合作医疗保险的农民85482人,参合率75%,城镇参加失业保险3078人,得到最低生活保障的城乡居民19370人,其中城镇6367人,农村13003人。
注:1、本公报中各增加值绝对数按现行价格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计算,其他价值量指标按现价计算。
2、总人口、出生人口、死亡人口为公安年报数。
3.人口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为计生年报数。
4.常住人口为1%人口抽样调查推断数,人均指标按常住人数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