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州区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1

选择区域:>>

2011年,全区人民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省、市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紧紧围绕年初确定的经济目标,坚持“保民生、保增长、保稳定”的战略,克难奋进,大干快上,区域经济实现了又好又快的发展态势,各项社会事业取得新的进步,实现了“十二五”的良好开局。

一、综合

初步测算,2011年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70.5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同期增长14.1%。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10.01亿元,同比增长2.8%;第二产业33.09亿元,同比增长19%;第三产业27.40亿元,同比增长13.4%。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同期的15.96∶43.85∶40.19调整为14.2∶47.0∶38.8。人均地区生产总值25179元,比上年增长14.1%。

二、农林牧渔业

2011年,全区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7.2亿元,同比增长14.2%。粮食种植面积14.54千公顷,比上年减少0.67千公顷;棉花种植面积5千公顷,增加0.1千公顷;油料作物面积4.12千公顷,减少0.27千公顷。

全年粮产量6.29万吨,同比下降15%,其中:夏粮产量1.46万吨,同比减少7.6%。全年棉花产量7350吨,同比增长9.8%;全年油料产量6900吨,同比增长2.67%;全年蔬菜产量23.67万吨,同比增长4.22%。

当年人工造林面积533公顷,下降33.3%。零星植树50万株,增长66.6%,木材采伐量12564立方米。

畜牧业总产值31953万元,增长38.4%。畜禽肉产量8716吨,增产599吨,增长7.4%,其中猪肉产量6135吨,与去年持平;禽蛋产量5864吨,增产1921吨,增长48.7%;生猪出栏8.18万头,同去年持平;家禽出笼113万只,增长2.7%。

渔业总产值41603万元,增长19.83%。水产品产量4.45万吨,增长5.02%,其中鱼类4.32万吨,增长10.9%。

三、工业和建筑业

规上工业实现工业产值81.3亿元,同比增长40.4%;实现工业增加值22.6亿元,同比增长26.0%。工业经济效益明显改善。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销率98.8%,实现销售收入119亿元,同比增长29.53%。实现税金3.74亿元,同比增长19.1%。实现利润4.83亿元,同比增长30.55%。全部从业人员平均人数16711人,增加1675人,增长11.14%。

建筑业稳步发展。辖区内建筑业单位数77家,比上年减少1家,总产值109.8亿元,同比增长7.3%。资质以内建筑企业实现竣工产值90.1亿元,增长7.6%。建筑单位房屋建筑施工面积680.6万平方米,建筑单位新开工房屋建筑竣工面积549.8万平方米。

四、固定资产投资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60.07亿元,增长48.5%,其中,城镇以上项目投资40.08亿元,增长50.2%。按经济类型划分,国有经济投资20.12亿元,降低2.2%;集体经济投资19.56亿元,增长40.9%;私营经济投资12.2亿元,增长50.3%;其他经济投资8.82亿元,增长48.1%。

全区投资项目162个,项目计划总投资90.79亿元,增长30.6%。在建项目31个,增长10.3%,其中本年新开工项目137个,增长30.3%;亿元以上项目12个,投资额28.1亿元,降低2.1%。在全部入库投资项目中,工业投资项目共57个,比去年同期增加2个,其中制造业项目38个、采矿业项目3个、电力等能源项目16个;工业新开工项目14个,比去年同期增加3个。

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额12.42亿元,增长45.5%。商品房屋施工面积30.12万平方米,增长40.8%,其中新开工面积22.9万平方米,增长50.9%;竣工面积20.4万平方米,增长41.5%;销售面积15.4万平方米,增长20.1%;商品房屋销售额5.06亿元,增加20.1%。商品房平均销售价格为3228元/平方米,比上年末上升180元/平方米,上涨幅度为5.9%。商品房屋空置面积5万平方米,降低10.9%。

五、国内外贸易

全年批发零售业增加值7.37亿元,同比增长10.6%。住宿和餐饮业增加值2.98亿元,同比增长15.5%。

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2.06亿元,增长18.8%。分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业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7.71亿元,同比增长19.47%,占全部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为92%。住宿餐饮业实现零售额4.34亿元,增长13.9%。分城乡看,城镇实现零售额35.4亿元,增长10.61%;农村实现零售额26.58亿元,增长13.9%。

全年实现外贸进出口总额4956万美元,比上年增加40.8%。实际利用外资1278万美元,下降68.7%。

六、交通运输、邮电通信和旅游

全区交通运输邮电业增加值6.19亿元,增长17.7%。年末公路里程1438公里,桥梁80座。行政村通畅率100%,行政村通车率100%。

全年完成邮电业务营业收入(含市直)6.4亿元,其中邮政业务总收入0.27亿元。移动电话年末用户数(含市直)20.77万户,固定电话用户数(含市直)9.68万户,其中农村电话用户数1.30万户。全区邮政营业网点5处,信筒信箱23个,邮路总长度335.4公里,函件53.8万件,报刊期发数822万份。

旅游业发展迅速。2011年末,全区旅游业建设投入近7000万元,共接待国内外游客21万人次,创旅游收入1.7亿元,分别比增5%和6%,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七、财政和金融

全口径财政收入6.88亿元,增长21.8%。地方一般预算收入3.74亿元,增长24.8%;地方税收收入达到2.46亿元,比2010年净增0.6亿元,税收收入占地方一般预算收入的比重达到65.7%,比去年同期提高3.8个百分点。财政支出11.15亿元,增长14.8%。其中,一般预算支出9.64亿元,增长16.9%。其中:一般公共服务支出1.52亿元,增长30%;教育支出2.37亿元,增长8.6%;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2.09亿元,增长62.4%;医疗卫生支出1.25亿元,增长1.2%;环保支出0.26亿元,增长6.3%;农林水利事务支出0.91亿元,增长15.4%。

截至年底,辖区内全社会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174.70亿元,比年初增加23.45亿元,增长15.5%;辖区内全社会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89.73亿元,比年初增加21.92亿元,增长32.03%。

八、教育和科学技术

全区共拥用学校64所,其中,普通中等专业学校3所,在校学生数5450人;普通中学11所,在校学生数17166人;小学34所,在校学生总数23776人;幼儿园17所,在园幼儿6070人;学龄儿童入学率为99.8%,初中毕业生升学率为96.25%,九年义务教育完成率为99.96%。

全年共组织申报国家、省各类科技计划项目21项,争取项目资金达350万元,获市级以上科技进步奖3项,落实上级各类科技计划项目8项。全区生产高新技术产品企业27家,高新技术企业1家,高新技术产品42个,高新技术产品产值达15亿元。全区申报专利131件,获得授权65件,其中发明专利7件。

九、文化、卫生和体育

2011年全区建有文化馆1个,总建筑面积3800平方米;博物馆1个,总建筑面积2000平方米,馆内藏品88件;公共图书馆1个,总建筑面积1582平方米,藏书总数为8.6万册,广播电视、电话“村村通工程”和“农村信息化示范工程”进展顺利,数字电视实现整体转换。全区广播覆盖率100%,电视覆盖率100%。

卫生体系建设卓有成效。全区共有卫生医疗机构18个,其中医院7个,卫生院5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个,妇幼保健院1个,拥有卫生机构床位数2770张;其中医院2620张,卫生院150张。卫生技术人员1563人,其中,执业医师560人,注册护士630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实现参合率达98%。

全民健身活动蓬勃开展。截至年底,在全区111个行政中有81个行政村建设了篮球场地,配套了体育器材,农民健身工程覆盖率达到65%,受益农民(居民)达16万人,在51个社区(小区)布点了健身路径器材,建设了67个体育健身场所,全区健身晨晚练点198个,社区老年体育活动中心21家;全区所有乡镇街道和90%以上的行政村(社区)都成立了老年体育组织;篮球、乒乓球、羽毛球、腰鼓、太极拳(剑)、中国功夫扇已成为我区传统和特色体育健身项目;

2011年在全市三运会上,共荣获金牌55.5枚、银牌35枚、铜牌43枚,总计133.5枚。我区奖牌数、金牌数、团体总分均排名第三,团体总分成绩较上届运动会前移一位。

十、人口、居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年末辖区总人口38.21万人,比上年末净增1.68万人。人口自然增长率3.6‰。

城乡居民收入稳定增长,生活质量不断提高。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920元,增长14.9%;农民人均纯收入7468元,增长19.3%。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33.04%,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38.9%。年末城镇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51.3平方米,比上年减少0.2平方米。农民人均住房面积达到43.83平方米,比上年增加1.64平方米。

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年末全区参加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人数3.80万人,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人数2.26万人,参加城镇失业保险人数1.40万人。

年末社会福利收养性单位数23个,各类社会福利收养性单位床位数1630张,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已保人数为2.01万人,其中城镇居民为0.62万人。

注:1.本公报所列各项数字均为初步统计或初步核算数字。

2.全区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当年价格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