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区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自觉践行新发展理念,深入实施创新引领、开放崛起战略,全面融入现代化长沙建设大局,主动担当湖南湘江新区建设主力,沿着“四个三”高质量发展路径,全力建设“知识岳麓、创新岳麓”,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团结拼搏、锐意进取,实现了经济平稳健康发展与社会和谐稳定。
一、综 合
初步核算,全年地区生产总值1288.20亿元,比上年增长8.8%。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0.40亿元,下降5.4%;第二产业增加值337.94亿元,增长8.6%;第三产业增加值939.86亿元,增长9.1%。第一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0.8%,第二产业增加值比重为26.2%,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为73.0%。第一、二、三产业分别拉动地区生产总值0.0、3.0、5.8个百分点,三次产业对地区生产总值的贡献率分别为-0.5%、34.8%、65.7%。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地区生产总值139190元。
年末常住总人口95.80万人,比上年增加6.50万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85.30万人,占总人口比重(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89.0%。年末公安户籍总人口803800人,比上年增加20535人,户籍人口城镇化率为84.4%。按性别分,男性392647人,女性411153人;按年龄结构分0-17岁189549人,18-34岁186513人,35-59岁304379人,60岁及以上123359人。全年人口出生率为16.5‰,死亡率为5.8‰,自然增长率为10.7‰。
全年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9.27亿元,比上年增长15.6%,其中税收收入30.99亿元,非税收入8.28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支出65.26亿元,增长11.3%,区本级一般公共预算支出55.30亿元,增长14.0%。
完成省市年度重点民生实事24项,在促进就业、扶贫解困、教育助学、社会保障、医疗卫生、百姓安居、道路畅通、环境治理等领域效果显著。
二、农 业
全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5.75亿元,比上年下降5.9%。其中农业产值12.42亿元,下降5.6%;林业产值0.56亿元,下降8.6%;畜牧业产值1.14亿元,下降12.3%;渔业产值0.91亿元,增加4.9%;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0.73亿元,下降11.9%。全年粮食总产量6.32万吨,出栏肉猪0.18万吨,肉禽出笼36.30万羽,水产品产量0.56万吨。
三、工业和建筑业
全年全部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1.5%,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增长11.5%。
全年建筑业增加值125.56亿元,比上年增长1.0%。全年具有资质等级的总承包建筑企业共90家,完成建筑业总产值559.93亿元,下降1.3%;房屋建筑施工面积3872万平方米,增长13.7%;房屋建筑竣工面积855万平方米,下降19.5%。
四、固定资产投资
全年固定资产投资比上年增长11.3%。其中民间投资增长38.2%。计划总投资超过5000万元非房地产项目完成投资下降8.4%。第三产业投资增长16.9%。按投资领域分,工业投资增长25.6%,基础设施建设投资下降19.0%,高新技术产业投资下降13.1%。
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438.07亿元,比上年增长22.0%;商品房销售面积483.25万平方米,增长14.7%,其中住宅销售面积为396.24万平方米,增长16.1%;商品房销售额573.19亿 元,增长28.3%,其中住宅销售额为457.12亿元,增长35.4%。
五、国内贸易
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41.26亿元,比上年增长10.2%。限额以上单位消费品零售额253.83亿元,增长10.4%。按行业分,批发业实现零售额37.62亿元,增长8.8%;零售业实现零售额359.97亿元,增长10.3%;住宿业实现零售额5.43亿元,增长5.3%;餐饮业实现零售额38.24亿元,增长10.6%。
六、对外经济和旅游
全年进出口总额(海关口径)29.6亿元(折合4.24亿美元),比上年增长70.6%,其中出口总额18.8亿元,增长98.2%;进口总额10.8亿元,增长23.7%。
全年共实施内联引资项目30个,新审批外资项目43个,协助办理外资项目9个。全年实际到位省外境内资金99.21亿元,增长24.7%;实际利用外资5.18亿美元,增长12.6%;完成外商直接投资1.05亿美元,增长36.9%。
全年接待国内外旅游者2558.17万人次;旅游总收入305.01亿元。接待国内旅游者2539.37万人次;国内旅游收入299.35亿元。接待入境旅游者18.80万人次;入境旅游收入8548.22万美元。
七、教育和科学技术
年末全区共有区属中学17所,在校学生21260人;小学75所,在校学生77101人;幼儿园193所,其中公办园54所,局属公办园49所,在园幼儿43047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100%,小学升初中入学率100%。全区共投入学生免费入学和资助经费2147.86万元,所有义务教育阶段103456人次学生全部享受了免杂费入学,执行公办教育收费标准的96519人次学生全部享受“一费制”(含课本费、教辅资料费和作业本费)全免入学。全年共接收外来务工人员子女18311名,占全区中小学生人数的18.0%,全部享受免杂费、免“一费制”入学,全年补助956人次义务教育阶段贫困寄宿学生生活费。全年新建和启动新建学校8所(其中楼盘配套学校2所),扩建学校及幼儿园14所(完成建设7所),提质建设维修改造60余所中小学运动场及校园。
年末全区共有科学研究开发机构(含省部级)201个,认定高新技术企业59家,全年专利申请总量14691件,比上年增长2.0%,授权专利数达7391件,增长10.0%,其中授权发明专利2665件,增长19.0%;签订技术合同1115项,成交金额17.10亿元,增长66.7%。
全年高新技术企业总产值比上年增长13.6%,实现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36.0%。
八、文化、体育和卫生
年末全区拥有群众业余文艺团体243个,区级文化馆1个,公共图书馆21个(含20个社区、村图书分馆),街道、镇文体站17个。农村有线电视用户达13338户。共有晨晚练点106处,全年开展全民建身项目60余次。公共文化服务不断完善,146个社区(村)公共文化服务中心、93个示范性文体活动中心。
年末全区共有各类医疗卫生机构804个,比上年增加73个,其中一级及以上医院53个,疾病预防控制机构1个。卫生技术人员 14614人,床位9512张,新增198张。
全年合法生育率达98.8%,出生婴儿男女性别比为109.4:100,计划生育免费技术服务到位率达100%。
九、环境保护和安全生产
全年空气质量优良率为75.1%。湘江饮用水源保护区水质稳定达标,6个地表水监测断面地表水达标率达100%。区域环境噪声平均为54.4分贝,稳定达标。全区建成区绿地面积达3907公顷,全年新增156公顷,其中公园绿地1788公顷,全年新增41公顷。全区绿化覆盖率达49.5%。
全年共发生安全事故6起,各类安全生产事故死亡6人,其中工矿商贸事故死亡2人、经营性道路交通事故死亡4人。亿元GDP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0.0046人。
十、交 通
年末全区农村公路里程1542.9千米,已硬化里程1226.3千米。其中省道15.4千米,已硬化15.4千米;县道158.5千米,已硬化158.5千米;乡道114.9千米,已硬化114.9千米;村道1254.2千米,已硬化937.7千米。共有农村公路桥梁184座,长度2803.0延米,其中大中桥40座,长度为1360.4延米;小桥144座,长度1442.6延米。全区拥有客运站1个,其中一级客运站1个,共有民渡2个。
十一、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8948元,比上年增长9.0%。其中工资性收入35900元,经营净收入8319元,财产净收入5303元,转移净收入9426元。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46854元,其中食品烟酒消费11778元,衣着消费2731元,居住消费8832元,生活用品及服务消费3356元,医疗保健消费4697元,交通通信消费6111元,教育文化娱乐服务消费8463元,其他用品和服务消费886元。城镇住户平均每百户家庭拥有家用汽车64.3辆,计算机94.3台,其中接入互联网的计算机84.3台,城镇居民人均自有现住房面积41.8平方米。
年末全区共有公办敬老院3家,有床位482张,入住老人210人。拥有各类社区服务设施527个,街道社区服务中心15个,社区公共服务中心117个。全年发放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2870.4万元,居民得到政府最低生活保障77435人次,其中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30639人次,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46796人次。城市和农村低保对象月人均发放保障金分别达457.6元和313.8元。
全年城镇登记失业率为2.99%;全年新增城镇就业人员8372人,失业人员再就业5492人,就业困难人员就业2993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500人;城镇零就业家庭实现动态就业援助达100%。
年末全区参加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人数达17.59万人,基本养老金社会化发放率达100%;参加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人数达11.30万人。参加区本级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人数10.03万人,参加区本级城乡居民医疗保险人数达29.50万人,基本医疗保险覆盖率97.2%。
注: 1、本公报数据为初步统计数,部分数据因四舍五入的原因,存在与分项合计不等的情况
2、地区生产总值、三次产业及相关行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不变价格计算。根据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结果,对地区生产总值、三次产业及相关行业增加值等相关指标的历史数据进行了修订。
3、财政、重点民生实事、对外经济、旅游、教育、文化、体育、绿地面积、交通、社会保障等九个方面数据未含长沙高新区。
资料来源:
本公报中户籍人口数据来自区公安分局;财政数据来自区财政局;对外经济数据来自区商务局;文化、体育、旅游数据来自区文体旅局;教育数据来自区教育局;科学技术数据来自区科技局、区市场监管局;卫生数据来自区卫健局;环境保护数据来自区生态环境分局;安全生产数据来自区应急管理局;交通数据来自区交通运输局;社会保障数据来自区民政局、区人社局、区医保局;其他数据主要来自区统计局。
-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