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豫区202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20

选择区域:>>

2020年,面对严峻的新冠肺炎疫情考验和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环境,全区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省、市决策部署,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坚持“两手抓”,夺取“双胜利”,经济运行呈现加快恢复、稳定向好态势,“十三五”实现圆满收官。

 一、综 合

经济实力逐步壮大。初步核算,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35.25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同比增长4.7%,比全市增速快0.2个百分点,增速居三县两区首位。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3.72亿元,增长1.5%;第二产业增加值145.01亿元,增长4.0%;第三产业增加值156.52亿元,增长6.0%。

产业结构更趋优化。全区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10.1:43.2:46.7,产业结构不断优化,转型步伐不断提速。其中,第一产业比重较上年提升0.1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比重下降1.4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比重提升1.3个百分点。

新兴动能显著增强。全区服务业增加值增速快于GDP增速1.3个百分点,服务业对全区GDP增长的贡献率为57.4%,拉动全区经济增长2.7个百分点。工业转型升级步伐加快,全区实现规模以上工业高新技术产业产值173.60亿元,同比增长16.3%,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比重达48.5%,占比较上年提升10.2个百分点;高技术产业投资同比增长19.7%,快于全部投资13.3个百分点,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为19.2%,比上年提升2.8个百分点。限上批发和零售业通过公共网络实现零售额60.79亿元,占限上零售额的比重为93.2%。

就业形势基本平稳。全区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先后组织线上、线下招聘活动48场,城镇新增就业0.58万人,比上年减少0.04万人,援助城乡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0.25万人。全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1.77%。

二、农林牧渔业

农业经济稳步发展。全年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54.86亿元,可比价增长1.7%。其中,农业产值35.22亿元,林业产值1.60亿元,牧业产值12.38亿元,渔业产值2.87亿元,农林牧渔服务业2.79亿元,占比分别为64.2%、2.9%、22.6%、5.2%和5.1%。

 

粮食产量持续丰收。全年粮食作物播种面积85.11万亩,较上年增加1.91万亩,同比增长2.3%;亩均产量489.1公斤,较上年减少4.1公斤,同比下降0.8%;总产量41.63万吨,较上年增产0.59万吨,同比增长1.4%。其中,夏粮面积38.04万亩,秋粮面积47.07万亩,分别上升3.8%和1.1%;粮食播种面积上升,拉动总产增收,夏粮亩产395.4公斤、总产15.04万吨,分别增长1.5%、5.3%,秋粮亩产564.8公斤、总产26.59万吨,分别下降1.7%、0.7%。

 

蔬菜瓜果供应平稳。全年蔬菜播种面积19.04万亩,同比增长1.6%;蔬菜及食用菌产量61.61万吨,同比增长1.0%。瓜果播种面积1.82万亩,同比下降2.5%;其中,西瓜种植面积1.38万亩、下降2.9%,草莓种植面积0.21万亩、增长3.8%。瓜果总产2.99万吨,同比下降2.3%。

林牧渔业总体平稳。全年新造林面积2万亩,森林覆盖率达23.09%;猪牛羊禽肉产量5.15万吨,同比下降7.0%;禽蛋产量0.92万吨,同比下降16.9%。全区水产品总产量1.46万吨,同比增长0.9%。其中,鱼类产量1.23万吨,占比83.9%,比上年下降1.4个百分点;虾蟹等甲壳类产量0.18万吨,占比12.4%,比上年提升2.0个百分点。

表1  2020年主要农业产品产量表

产品名称

产量(万吨)

同比增长(%)

粮食

41.63

1.4

油料

0.08

-16.8

蔬菜及食用菌

61.61

1.0

猪牛羊禽肉

5.15

-7.0

水产品

1.46

0.9

现代农业较快发展。全年新引进农业重大项目42个,新增高效农业4.2万亩、高标准农田3.5万亩,全市领先;成功打造“东哥家乡礼”“宿遇好食光”等宿豫农产品区域品牌,精深加工型白羽肉鸡产业链基本建成;在全市率先启动“三社”共建,成功打造6个共建示范点,新型经营主体更加多样;幸福大道内环建成10万亩休闲观光农业核心区,“五朵金花”竞相绽放,袁家村·宿迁印象等农旅融合项目加快推进。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稳步增长。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工业总产值357.59亿元,同比增长8.1%;实现增加值83.61亿元,同比增长6.2%。

企业盈利能力提升。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实现营业收入359.74亿元,同比增长10.0%,高于全市平均水平2.7个百分点;实现利润总额19.92亿元,增长82.1%,高于全市平均水平60.4个百分点;营业收入利润率为5.5%,提高2.2个百分点。年末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资产负债率为57.1%,比上年末下降2.6个百分点。

园区经济稳步提升。全年宿迁高新区、生态化工科技园、张家港宿豫工业园131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总产值317.17亿元,同比增长8.6%,增速高于全区0.5个百分点,占全区规模工业总产值的88.2%。

企业转型更加深入。突出工业强区导向,持续推进“521”工程,实体经济不断壮大。全年完成优质兼并重组项目6个,新增挂牌上市企业14家,新亚强、博迁新材料相继于A股主板成功上市,逐步打造主板上市“宿豫板块”。

工业产品产量有增有减。列入全区统计范围的工业产品共计36个,有21个产品产量实现增长,占比58.3%;增幅在30%以上的有8个,占比22.2%。

表2  2020年主要工业产品产量情况表

产品名称

计量单位

产量

增长%

饲料

155833

26.2

大米

269206

2.8

鲜、冷藏肉

69131

84.0

食品添加剂

9751

16.0

饮料酒

千升

207436

14.0

铅酸蓄电池

万伏安时

253481

-1.8

小麦粉

41943

-2.6

熟肉制品

18072

106.4

合成氨(无水氨)

92112

59.2

化学农药原药(折有效成分100%)

6517

60.2

合成橡胶

78774

11.8

化学纤维

368058

9.6

水泥

1018129

13.5

铸铁件

15423

66.0

铝材

7117

-14.2

服装

万件

2142

19.3

钢化玻璃

万平方米

1507

4.8

万米

4341

9.3

建筑业稳定健康发展。全年实现建筑业增加值39.36亿元,可比价增长3.0%。全区列统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业企业46家,实现建筑业总产值89.39亿元,同比增长11.3%;本年新签合同额72.14亿元,同比增长9.4%;建筑业企业房屋建筑施工面积836.13万平方米,同比增长20.3%。

四、固定资产投资

投资总体平稳增长。全年在建项目261个,其中新开工项目117个,占比44.8%。固定资产投资总体平稳发展,同比增长6.4%,分别高于全国、全省和全市3.7、6.1和6.3个百分点。分产业看,受大项目投资拉动,服务业投资增长14.8%,高于全部投资增速8.4个百分点;三次产业投资分别占投资总量的1.9%、55.5%和42.6%。

 

项目建设实现新突破。全年28个市级重大产业项目,完成投资197亿元。全区完成新开工项目74个、新竣工项目59个,总投资分别达364.6亿元、208.1亿元,分别增长36%、34.6%;其中,10亿元以上新开工、新竣工项目分别为14个、9个,重大项目投产达效率全面提升。

房地产投资增长加快。全年实现房地产开发投资35.26亿元,同比增长16.3%,高于全市平均水平3.4个百分点;其中,住宅投资33.00亿元,同比增长43.4%。商品房施工面积357.2万平方米,同比下降8.6%;其中,住宅施工面积292.53万平方米,同比增长3.6%。商品房销售面积72.68万平方米,同比增长25.5%,其中,住宅销售面积68.20万平方米,同比增长26.0%。

表3  2020年全区房地产开发投资和销售情况表

 指标名称

单位

实绩

增长%

房地产开发投资

亿元

35.26

16.3

#住宅

亿元

33.00

43.4

商品房施工面积

万平方米

357.20

-8.6

#住宅

万平方米

292.53

3.6

商品房销售面积

万平方米

72.68

25.5

#住宅

万平方米

68.20

26.0

五、国内贸易和对外经济

消费市场逐步回暖。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78.48亿元,同比下降4.9%,降幅分别比一季度、上半年和前三季度收窄10.2、6.0和2.4个百分点。限额以上单位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5.23亿元,同比下降7.2%,降幅分别比上半年和前三季度收窄3.6和4.0个百分点。按消费形态分,批发和零售业64.66亿元、下降7.0%,住宿和餐饮业0.57亿元、下降28.1%。

表4  2020年全区限额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额情况表

指标名称

总量(亿元)

增长(%)

限额以上单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65.23

-7.2

    其中:批发零售业

64.66

-7.0

粮油、食品类

0.40

-49.9

饮料类

0.04

-15.5

烟酒类

0.31

55.4

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

0.22

-56.3

化妆品类

0.02

14.5

体育、娱乐用品类

0.02

53.0

书报杂志类

59.89

-4.5

文化办公用品类

0.01

-2.2

通讯器材类

0.11

-7.2

         住宿餐饮业

0.57

-28.1

现代服务业蓬勃发展。全区电商品牌效应进一步放大,电商园区成功入驻抖音、唯品会等电商项目120余个,电商网络销售额突破700亿元;筑梦小镇投入运营,跨境电商服务中心、京东智慧城按序时节点稳步推进。“金三角”商圈建设加快推进,万达商贸繁荣向好,夜经济有效提升居民夜间消费体验,“筑梦市集”主题特色愈加鲜明。

对外贸易基本稳定。全区实现进出口总额7.83亿美元,同比增长29.1%。其中,出口6.08亿美元,同比增长31.2%;进口1.75亿美元,同比增长22.3%。全年新批外商投资企业12个,同比增长140.0%;完成协议注册外资6.88亿美元,同比增长177.5%;实际利用外资1.34亿美元,同比增长14.6%。

六、交通运输和旅游业

交通运输总体平稳。全区完成货运量928万吨,同比下降3.0%;其中,公路货运876万吨,同比下降1.6%;水路货运52万吨,同比下降22.4%。完成货物运输周转量23.3亿吨公里,同比下降21.3%;其中,公路货物周转量22亿吨公里,同比下降21.4%;水路货物周转量1.3亿吨公里,同比下降18.8%。

表5  2020年全区客货运输量情况表

指标名称

单位

实绩

增速(%)

货运量

万 吨

928

-3.0

#公路

万 吨

876

-1.6

#水路

万 吨

52

-22.4

货物周转量

亿吨公里

23.3

-21.3

#公路

亿吨公里

22

-21.4

#水路

亿吨公里

1.3

-18.8

旅游业总体平稳。全年接待国内外游客301.2万人次,同比增长2.1%;旅游总收入28.69亿元,同比增长0.8%;完成旅游项目投资22.32亿元,同比增长14.9%。成功创成国家级水利风景区2个、国家AAA级景区3个、省级湿地公园1个,梨园湾成功创成国家级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五星级园区。

七、财政和金融

财政收入较快增长。全年实现一般公共财政预算收入27.67亿元,同比增长34.9%,高于全市30.9个百分点,增速居三县两区首位。其中,税收收入26.48亿元,同比增长40.4%;税收占比达95.7%,比上年提升3.7个百分点。

 

民生支出持续增加。全年实现一般公共预算支出60.19亿元,同比增长25.5%。其中,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9.37亿元、增长85.1%,教育支出8.93亿元、增长25.9%,农林水支出6.89亿元、增长13.8%,城乡社区事务支出4.20亿元、增长14.3%,医疗卫生支出2.97亿元、增长29.3%。

金融业发展较快。全年实现金融业增加值22.50亿元,可比价增长10.2%。全区年末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248.64亿元,比年初增加53.92亿元,增幅27.7%;年末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470.11亿元,比年初增加105.29亿元,增幅28.9%。金融服务能力不断增强,全区拥有银行类金融机构12家,小额贷款公司5家,担保机构5家;新增银行分支机构2家;集聚京东金融、千山资本等基金138支。

八、科技创新和社会事业

科技创新取得新成效。全年专利申请量3094件,专利授权量2113件。年末有效发明专利量362件,同比增长40.3%,全区万人有效发明专利量5.02件。全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总数累计达96家,年内净增26家;新认定国家级科技小巨人企业2家、全市最多;博迁新材料、北斗星通等10家企业入选省瞪羚企业,占苏北五市37%,连续两年排名第一,瞪羚率全省高新区排名第一。联盛科技入选潜在独角兽企业,苏北五市仅2家,占比50%。获批省级以上新产品新技术34个、省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1项,全市仅2家,我区实现近三年零突破。江苏阿尔法药业有限公司获江苏省科学技术三等奖,全区累计获得省科学技术奖6项,全市第一。获批江苏省科技服务业特色基地1个,全市唯一。

教育事业加快发展。全区普通初中教育招生5336人,在校生14620人,毕业生4170人。小学教育招生7637人,在校生44706人,毕业生5570人。全区中等职业教育在校生3822人(不含技工学校)。特殊教育学校招生23人,在校生118人。全区共有幼儿园47所,比上年增加2所;在园幼儿19443人,比上年减少250人。

表6  2020年全区教育学生情况表

指  标

招生数

在校生数

毕业生数

总量   (人)

增长(%)

总量    (人)

增长(%)

总量     (人)

增长(%)

普通初中教育

5336

14.4

14620

8.8

4170

9.1

小学教育

7637

-2.4

44706

5.4

5570

9.6

文化服务水平不断提升。全区共有文化馆、群众艺术馆15个,公共图书馆15个,博物馆2个,美术馆1个。规划建设全民健身中心,依托新建学校,打造一批专业化体育场馆;开展文化惠民活动600余场,有效满足群众精神文化需求。共有广播电视台1座,有线电视用户4.76万户,广播综合人口覆盖率和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均达100%。

卫生事业稳步推进。全区共有各类卫生机构185个,其中,医院20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个,妇幼卫生保健机构1个。各类卫生机构拥有病床2091张,其中,宿迁市中医院拥有病床684张。共有卫生技术人员2397人,其中,执业医师及执业助理961人,注册护士1085人。中医院确立为市属公立医院;区公共卫生服务中心、来龙区域医疗卫生中心投入运营;大兴镇医院创成市群众满意乡镇医院,新庄和保安2家镇医院通过一级甲等综合医院复评,宿迁市第三医院升级为三级精神病医院。

九、环境保护和城市建设

生态环境全面改善。全年优良天数比率为73.2%,PM2.5浓度43微克/立方米;全区4个市考以上断面达标率为100%,达到或优于Ⅲ类比例为75%,无劣V类水体;新改建城乡雨污水管网44.6公里,城东污水处理厂扩建等工程全面完成;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率达100%。

城区内涵显著提升。全区实施115个城市园林绿化项目,打造中运河风光带等一批高品质景观工程,城区绿地率42.1%,绿化覆盖率45.9%。“雨天不看海”工程系统开展,防洪排涝能力明显增强。南外仙林分校宿迁学校、万达广场等一批商业和公共服务设施有效配套,中心城区商业副中心地位更加突出。城市污水收集处理率达97%,城市居民小区生活垃圾分类投放设施实现全覆盖。

镇村建设特色明显。全区完成“1+10”城镇建设工程,改善农民住房1.75万户,全省领先。积极探索幸福大道沿线农旅融合发展新模式,幸福大道“五朵金花”魅力绽放,“一轴一带三组团”战略布局初步形成。农村人居环境全面整治,“厕所革命”深化推进,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100%,创成“四好农村路”省级示范区。

十、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人口总量保持稳定。年末全区户籍总人口49.84万人,比上年减少0.02万人;户籍总户数13.36万户,比上年增加0.38万户;出生率10.9‰,死亡率7.9‰,人口自然增长率3.0‰。

居民收入稳定增长。全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6587元,同比增长5.8%。按收入来源分,工资性收入15199元、增长5.4%,经营净收入6914元、增长5.4%,财产净收入1310元、增长8.3%,转移净收入3164元、增长7.9%。按常住地分,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1432元、增长4.6%,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729元、增长7.5%。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为1.59,比上年缩小0.05。全年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5447元,同比下降1.4%,恩格尔系数33.2%。

 

社会保障体系日益完善。年末全区城乡基本养老、失业、工伤保险参保人数分别为15.63万人、5.01万人、9.35万人,比上年末同口径分别增加-0.15万人、0.45万人、0.97万人。基本养老、医疗保险覆盖率分别达98.2%、98.02%。城乡居民基础养老保险、低保标准分别提高到每人每月160元、610元,60岁以上人员养老金发放率100%,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健全。

 

注:

[1]本公报使用的数据为快报数。

[2]地区生产总值、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及其分类项目增长速度按可比价计算,为实际增长速度;其他指标除特殊说明外,按现价计算,为名义增长速度。

[3]部分数据因四舍五入问题,存在总计与分项合计不等的情况。

[4]部分指标数据因统计口径调整,较上年不具可比性。

[5] 人口和就业人员数据以最终发布的宿豫区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为准,本公报中不单独发布相关数据。

[6] 全区文化馆、群众艺术馆、公共图书馆包含分馆个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