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城市202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20

选择区域:>>

桐城市统计局

2021年3月

2020年,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和历史罕见的洪涝灾害以及复杂严峻的内外部环境,全市上下在市委市政府坚强领导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重要讲话指示精神,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 “六保”任务,攻坚克难,奋勇作为,全市主要经济指标目标任务完成较好,“十三五”规划圆满收官。

一、综合

初步核算,全市实现生产总值392.8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3.0%;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4.8亿元,增长2.2%;第二产业增加值197.1亿元,增长4.0%;第三产业增加值161.0亿元,增长1.5%。三次产业比例为8.8:50.2:41.0。

二、农业

农林牧渔业完成总产值63.4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2.6%;实现农林牧渔业增加值35.3亿元,增长2.2%。其中,可比价农业产值23.0亿元,增长2.6%;林业产值5.2亿元,增长2.0%;牧业产值20.3亿元,增长2.8%;渔业产值8.7亿元,增长2.40%;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0.7亿元,增长3.9%。

全年粮食播种面积5.2万公顷,粮食总产量305926吨,同比下降3.7%;油料种植面积9356公顷,同比下降0.7%,油料总产量22804吨,同比下降0.4%;棉花种植面积1044公顷,同比下降12.9%,棉花总产量854吨,同比下降28.5%。

茶园实有面积3685公顷,茶叶产量505吨;蔬菜种植面积6140公顷,同比增长7.1%,产量179420吨,同比增长5.1%;园林水果产量1326吨,同比增加5.7%。

生猪出栏21.2万头,同比下降7.2%;牛出栏920头,同比下降4.2%;羊出栏6292只,同比增长11.4%;家禽出栏553.5万只,同比增长33.9%。猪肉产量1.7万吨,同比下降8.7%。禽蛋产量7.6万吨,同比增长19.9%。生猪存栏量13.4万头,同比增长30.7%。水产品产量3.9万吨,同比增长4.9%。

三、工业、能源

全部工业总产值比上年增长4.5%。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产值增长5.0%。规模以上工业中,制造业增长5.0%。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增长36.3%,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增长33.1%。规上工业能源消费总量 13.5万吨/标准煤,增长7.6%。

规模以上工业28个大中类行业中18个行业保持正增长,其中电器机械和器材制造业(主要光伏玻璃组件)和医药制造业(主要医用防护用品)分别增长134.5和1522.7%。五大主导产业农副食品加工和食品制造业、皮革和羽绒制品业、纺织和纺织服装业、橡胶和塑料制品业、通用和专用设备制造业工业产值分别比上年增长-9.9%、-35.0%、8.9%、-10.6%、-14.6%。全市两个首位产业绿色包装和机电装备产业产值分别增长5.6%和21.8%

全市统计的52种主要工业产品中,输送机械产量为8.8万吨,下降31.7%;大米产量为28.6万吨,下降17.2%;塑料制品产量为79.8万吨,增长4.1%;无纺布产量为3.2万吨,下降10.2%;玻璃纤维纱产量为1.6万吨,下降52.8%;口罩产量4.8亿只,增长1027.2%。

2020年主要工业产品产量

产品名称 单位 绝对数 比上年增长(%)
玻璃纤维布 万米 10995 43.1
玻璃纤维纱 15647 -52.8
大米 285632 -17.2
饲料 79365 -13.0
精制食用植物油 15793 27.9
平板玻璃 重量箱 2403102 0.4
无纺布(无纺织物) 32207 -10.2
服装 万件 673 -9.4
人造板 立方米 86526 -5.4
塑料制品 797519 4.1
多色印刷品 对开色令 1450264 24.75
输送机械(输送机和提升机) 87987 -31.7
矿山专用设备 15706 -9.8
口罩 万只 47799 1027.2

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535.6亿元,比上年增长4.9%;实现利润总额42.3亿元,下降2.0%。规模以上工业产销率为98.2%。

四、投资、建筑

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2.1%。其中,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0.0%。本年500万元以上施工项目400个,计划投资总额比上年增加49.7亿元,其中,5000万元以上施工项目234个,比上年增加35个。

从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增长26.3%;第二产业投资增长0.0%;第三产业投资增长26.4%。从行业看,工业增长0.0%,其中,制造业增长2.1%。

全年房地产开发完成投资28.7亿元,增长17.0%;房屋施工面积418.9万平方米,增长6.6%;商品房销售额39.3亿元,增长3.5%。

资质以上建筑施工企业71家,完成总产值60.0亿元,增长8.5%。其中,建筑工程产值完成48.3亿元,增长4.8%;竣工产值31.6亿元,下降8.1%。签订合同金额783.5亿元,增长7.6%。建筑业劳动生产率达到33.4万元/人,提高17.2%。

五、国内贸易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32.3亿元,增长2.9%,其中,限额以上消费品零售额24.3亿元,增长4.4%。全市限上商贸企业107家(新增2家),其中:法人单位97家,产业个体10家;批零企业74家,住餐企业23家。按消费形态分,批发零售业零售额增长3.6%;餐饮业营业额下降0.6%;住宿业营业额下降4.5%。

在限额以上企业(单位)批发零售业零售额中,食品、饮料、烟酒类下降0.2%,化妆品类增长8.8%,体育、娱乐用品类下降1%,金银珠宝类下降43.3%,日用品类下降3.3%,家用电器及音像器材类下降28.3%,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增长2.5%,石油及制品类增长36.6%,汽车类增长26.2%。

六、对外经济和旅游

实际利用省外资金102.6亿元,增长26.7%。

全年接待国内游客473万人次,下降51.9%,国内旅游收入37.9亿元,下降60.7%。全年接待入境游客0.6万人次,下降86.8%,国际旅游外汇收入228万美元,下降90.1%。

七、财政、金融

全年财政总收入完成31.1亿元,下降4.1%;实现省考核口径财政总收入30.5亿元,下降2.7%;地方财政收入18.2亿元,下降4.1%。财政支出54.4亿元,增长5.9%。其中,农林水支出8.1亿元,增长18.8%;教育支出12.6亿元,增长7.5%;医疗卫生和计划生育支出3.5亿元,下降47.5%;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7.3亿元,增长4.9%。

年末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535.2亿元,比年初净增加51.2亿元,其中,住户存款余额411.1亿元,比年初净增加51.5亿元。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332.9亿元,比年初净增加28.6亿元。

八、教育、科技

拥有普通高等学校1所,普通高等教育本专科招生2226人,在校生4911人,毕业生1098人。中等职业教育学校3所,招生2613人,在校生6255人,毕业生1743人。普通中学45所,招生8553人,在校生28864人,毕业生9757人,初中升学率99.9%,高中升学率87.9%。普通小学78所,招生4978人,在校生29783人,毕业生4918人,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100%。

全市高新技术企业390家,全年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增长33.1%。全年申请专利量1417件,其中发明专利325件;专利授权753件,其中发明专利139件。

九、文化、卫生和体育

全市拥有文化馆1个,乡镇综合文化站15个,剧场1个,影剧院3个,公共图书馆1个,图书总藏量22万册。拥有各类卫生机构317个,床位数3300张。全市卫生技术人员3284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1731人,注册护师、护士1905人。现有体育场馆2个,全年全市开展大型群众性体育活动18次,体育馆内举办公益性体育赛事6次。

十、城市建设、环境保护

新增城镇建成区面积1.20平方公里,新增公园绿地面积7.58公顷。年末城市建成区面积达到 29.30平方公里,建成区绿化覆盖率35.8%,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4.02平方米。年末城市人均拥有道路面积27.72平方米,用水普及率达到97.5%, 燃气普及率达到98.7%。

全市当年造林完成面积345公顷;环境污染治理本年完成投资1.9亿元,下降25.8%,城区空气质量优良以上天数占全年比重为93%。

十一、人口、民生和社保

据公安年报,全市年末总人口75.0万人,比上年末减少0.2万人;当年出生人口7590人,比上年减少274人;当年死亡人口4590人,比上年减少744人;人口自然增长率为4.0‰,上升0.6个千分点。

全年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5247元,增长5.6%;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333元,增长8.5%。

年末全市城乡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41.2万人,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68.3万人,失业保险参保人数4.4万人,新农村合作医疗参保人数63.6万人,参合率99.7%。

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1326人,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16439人,农村五保供养人数4372人。

注释:[1]本公报中数据均为初步统计数。部分数据因四舍五入的原因,存在着与分项合计不等的情况。

[2]地区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

[3]本公报中,部分统计数据来自各部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