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进区202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20

选择区域:>>

2020年是“十三五”的收官之年,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全区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聚焦“六稳”、聚力“六保”,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生态滨湖区、现代智造城”建设取得崭新成绩。年内荣获全国地级城市市辖区高质量发展第四名、全国工业百强区第九名和江苏省2019年度推进高质量发展先进县(市、区)等殊荣。

一、综合经济

初步核算,常州武进区(含常州经开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607.21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4.5%。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40.6亿元,增长2.4%;第二产业增加值1393.81亿元,增长4.0%;第三产业增加值1172.80亿元,增长5.3%。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为45.0%,较上年提高1.3个百分点。

武进区(不含常州经开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742.94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4.5%。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8.01亿元,增长2.4%;第二产业增加值861.03亿元,增长4.2%;第三产业增加值843.90亿元,增长4.9%。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为48.4%,较上年提高0.9个百分点。

武进区(含常州经开区)全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95.21亿元,增长4.1%,其中税收收入167.30亿元,增长3.8%,税收占比85.7%。全年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85.64亿元,增长3.8%。

武进区(不含常州经开区)全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39.28亿元,增长5.2%,其中税收收入118.40亿元,增长5.7%,税收占比85.0%。主要税种中,增值税50.75亿元,企业所得税21.64亿元,个人所得税6.75亿元,城市维护建设税7.67亿元,土地增值税7.09亿元,契税10.52亿元。全年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40.83亿元,增长3.6%,其中教育支出24.98亿元,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16.08亿元,健康卫生支出10.41亿元,科学技术支出5.52亿元。

二、农业与农村经济

全年农林牧渔业现价总产值58.89亿元,比上年增长4.8%。其中,农业产值41.37亿元 ,林业产值0.23亿元,牧业产值3.09亿元,渔业产值9.85亿元,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4.36亿元。全年粮食播种面积10.0万亩,比上年增长3.4%;粮食总产量4.92万吨,增长4.0%;粮食亩产492公斤,增长0.6%;蔬菜产量14.88万吨,下降2.9%;瓜果产量1.22万吨,下降6.3%;水产品产量3.35万吨,下降5.9%;生猪出栏7.32万头;家禽出栏344.36万只。

全年新建高标准农田2.4万亩,累计建成32.2万亩,占全部耕地面积比重达79.2%。累计建成高效设施农业8.62万亩和高效设施渔业4.71万亩,占耕地面积、水产养殖面积比重分别超过21.2%、40.9%。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率达到96.6%。年末全区拥有省级农业园区2个,市级农业园区1个。新增绿色食品11个、有机食品1个,成功申报名优农产品8个,年末“三品”个数累计达72个,常州市级名优农产品达27个。新增省级农业龙头企业2家,年末有市级以上重点农业龙头企业21家。区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全年实现销售额300亿元。

三、工业和建筑业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2410.67亿元,比上年增长7.3%。其中重工业完成产值1845.45亿元,轻工业完成产值565.22亿元,分别增长8.9%和2.5%。规模以上工业中,十大产业链完成产值1114.85亿元,增长6.1%。其中,智能制造装备产业链产值424.11亿元,增长9.5%;新材料产业链产值215.56亿元,增长16.6%;轨道交通产业链产值83.72亿元,增长0.6%;新能源汽车及汽车核心零部件产业链产值67.80亿元,增长2.5%;新医药及生物技术产业链产值57.25亿元,增长35.9%;智能电网产业链产值14.10亿元,增长17.8%。高新技术产业产值1301.87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54.0%。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营业收入2447.61亿元,比上年增长8.5%;实现利税总额209.20亿元,比上年增长6.2%,其中利润150.18亿元,比上年增长4.5%。年末规模以上工业资产负债率51.6%。

全年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业完成产值246.10亿元,比上年增长8.1%。实现建筑业增加值80.60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1.0%。

四、固定资产投资

全年固定资产投资比上年下降8.2%,其中工业投资比上年下降32.7%,服务业投资比上年增长17.8%。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额217.52亿元,比上年增长4.9%,其中住宅投资完成额178.51亿元,比上年增长14.1%。全年商品房施工面积906.54万平方米,下降3.2%。商品房销售面积196.33万平方米,下降11.1%,其中住宅销售面积148.22万平方米,下降13.5%。商品房销售额283.98亿元,增长8.9%。年末商品房待售面积64.77万平方米,比上年下降4.6%。

五、国内贸易

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企业全年实现销售额1163.05亿元,比上年增长19.3%。限额以上住宿、餐饮企业全年实现营业额11.51亿元,比上年下降5.9 %。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32.90亿元,增长7.0%。从消费形态看,批发业实现零售额124.66亿元,增长2.3%;零售业实现零售额474.73亿元,增长8.2%;住宿、餐饮业实现零售额33.51亿元,增长7.5%。从城乡消费市场看,城镇消费品零售额578.31亿元,增长8.6%,农村消费品零售额54.59亿元,下降7.9%。亿元市场全年成交额749.18亿元,比上年增长6.0%。

六、开放型经济

全年外贸进出口总额483.12亿元,下降0.1%,其中进口总额115.99亿元,下降3.6%,出口总额367.12亿元,增长1.0%。

全区协议注册外资9.96亿美元,下降3.7%;实际到账外资6.6亿美元,下降0.6%。新晶宇光电、华衍环境投资、苏澳融资租赁等一批重大项目相继成功落户。

全年通过备案的境外投资项目30个(其中增资项目8个),中方协议投资额1.63亿美元,比上年增长9.2%。

武进高新区在国家级高新区综合评价排名中列第38位,排名上升1位,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突破千亿元,智电汽车、机器人产业特色彰显,国家级海智基地正式落户。西太湖科技产业园在省级高新区综合评价排名中列第6位,比上年提升1位,互联网产业园获批省级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示范区,石墨烯小镇入选国家发改委“第二轮全国特色小镇典型经验”。

七、  交通运输、旅游业

实施政府性投资交通项目3个(南沿江城际铁路武进站综合交通枢纽、青洋路快速化二期、新长铁路平改立),完成投资12.3亿元。常宜高速公路建成通车,苏锡常南部高速公路邀贤山隧道全线贯通,南沿江城际铁路工程加速推进,武进站枢纽施工图初稿完成,新长铁路平改立工程全面完工,青洋路快速化二期工程正在进行路基和桥梁施工。沪武高速拓宽、锡宜高速拓宽、丹金高速、盐泰锡常宜铁路、苏锡常城际快线等省市重点工程的前期工作和研究有序推进。打造美丽农村路8条24.5公里,改造农桥10座,通行政村双车道四级公路覆盖率100%。年底全区(含经开区)拥有公路里程2424 公里,其中高速公路95公里。全社会完成货物周转量 36.95亿吨公里,比上年增长11.2 %;完成旅客周转量 5.13亿人公里,比上年减少51.7 %。专业港口完成货物吞吐量767.5万吨,比上年减少 30.2%。

武进成功创成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太湖湾升级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城西回民村被评为国家乡村旅游重点村。“花都水城 浪漫武进”文化旅游节暨“龙城夜未央 武夜尽欢畅”夜生活节、“日出阳湖  风雅江南”武进区第八届市民艺术节等活动成功举办。旅游惠民推广活动通过发放300万旅游消费券、改造升级旅游公共服务中心、提供免费全域旅游专线车等多种形式,助力旅游市场升温。8个区重点文旅项目完成投资4.37亿元,其中春秋淹城遗址公园改造提升工程、武进高新区园中园、壹方创意休闲现代旅游产业园、嬉乐湾智能化种植休闲旅游观光项目、双涵生态乐园、玉美健康养生旅游项目等6个市级重点文旅项目共完成投资3.85亿元。全年旅游接待总人数1050.06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122.19亿元。

八、金融保险业

年末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含经开区,下同)3670.25亿元,比年初增长12.7%,其中个人存款1483.08亿元,比年初增长15.5%。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余额2977.47亿元,比年初增长19.8%,其中中长期贷款余额1702.18亿元,比年初增长28.6%。年末本外币不良贷款(五级分类)余额为17.50 亿元,不良贷款率为0.59%,较年初下降0.19 个百分点。

全年保费总收入(含经开区,下同)38.26亿元,比上年增长20.2%,其中人寿险收入26.17亿元,增长19.7%,财产险收入11.81亿元,增长21.7%。全年保险赔(结)款支出13.86亿元,比上年增长3.5%,其中人寿险支出7.64亿元,下降4.8%,财产险支出6.04亿元,增长16.4%。

年内新增上市企业7家(含经开区3家),境内首发募集资金20.78亿元,理想汽车境外首发募资70.67亿元,定增89亿元。年末境内外上市企业累计39家(其中经开区11家),累计募集资金517亿元。

九、科技、教育、文化、卫生和体育

科技创新能力不断提高。年内成功组织产学研对接活动70余场,签订产学研合作协议119个,合同金额达4483万元。举办了2020常州智能制造合作创新对接洽谈会暨“智星时空——AI闪耀智联时代”活动。年内列入国家级科技项目5项,资助金额4130万元;省级项目110项,资助金额9571.63万元;市级项目270项,资助金额4997万元。全年新认定319 家高新技术企业,年末全区有716家高新技术企业。5个项目获省级科学技术奖。

全年申请专利17163件,专利授权12418件,其中发明专利授权1136件。年末有效发明专利6317件。申请商标(含经开区,下同)12146件,注册7656件,年末有效商标注册量 41944件,其中行政认定驰名商标51件。

全年新建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9家,总数达117家;新建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7家,总数达189家;新建区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52家,总数达504家;新建院士工作站1家,总数达2家;新建江苏省产业技术研究院企业联合创新中心1家。现有省级新型研发机构17家,市级新型研发机构2家,江苏省产业技术研究院专业研究所5家。

教育质量进一步提高。武进区义务教育优质均衡比例达81.3 %。年内普通中学有4939名中学毕业生被各类大专院校录取,高考录取率98.2%,其中高考本科录取率达90.9%,初中毕业生升学率达99.1%,学龄儿童入学率达100%。新增正高级教师6名,特级教师后备人才8名,常州市第十四批学科带头人49名,骨干教师53名,市特级、高级、骨干校长26名,市特级、高级、骨干班主任36名。新增市级优质幼儿园3所、省级优质幼儿园2所,新增市义务教育“新优质学校”4所。年末全区有中、小学(含职中)85所,在校生143873人,教职工9153人,其中中、小学专任教师8538人。全区投入教育事业资金达33.72亿元,年内新建和翻建教学用房竣工面积达9.45万平方米,全年共有47.71万人次接受了各类岗位和实用技术培训教育。

文化事业蓬勃发展。歌曲《老街坊》获得第十四届江苏省“五星工程奖”。“日出阳湖·风雅江南”武进区市民艺术节被省委宣传部评为江苏省第二批群众文化“百千万”工程优秀群文活动品牌。武进画院及武进文化馆书画创作人员38件书画作品入选全国、全省展;文化馆开展文化服务,线下59.78万人次,线上54.13万人次;凤凰艺术团送综艺进基层200场;锡剧团送戏下乡201场;图书馆开展各类线上线下阅读推广活动300余场次,服务读者89万人次,外借图书54万册次;武进博物馆被国家文物局、中国博物馆协会评为“国家二级博物馆”,全年接待公众20.9万人次,馆外巡展参观公众30.8万人次。 融媒体中心获评全省先进广播电视单位,全年播发新闻8450篇,被国家、省、市级媒体录用351篇,在今日头条、腾讯视频、梨视频、抖音等媒体上发布新闻5200多条。6个微信公众号《今日武进》《最常州生活圈》《微武进》《乐活常州》《生活连线》《886武进之声》,粉丝总数近100万。69个广播电视作品在省、市创优评比中获奖,其中省级新闻作品5个、技术质量奖2个;《武进日报》21个作品获省市新闻奖,其中获省级以上17个。全区(含经开区,下同)数字电视用户达23.4万户;发展互动用户2.9万户,总户数约17.1万户;发展广电宽带用户9948户,总户数3.6万。有线电视双向覆盖用户数56.77万户,双向覆盖率94.76%。新签智慧社区23个,累计签约116个村(镇),制作并上线92个村(镇)。

卫生事业经受疫情考验。年内投入医疗基础设施建设和设备购置资金1.62亿元,年末全区有医疗卫生机构371个,其中市级医院1 所,区级医院3所。年末拥有医疗床位7075张,有各类卫生技术人员9454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3782人,注册护士4508人。进一步加强了防疫和保健工作,居民卫生保健意识增强,全区未发生甲类传染病,乙类传染病发病率89.19/10万,比上年下降37.3%;儿童计划免疫覆盖率达99.2%;孕产妇系统管理率达94.9%;3岁以下儿童系统管理率94.1%,7岁以下儿童系统管理率96.47%。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提高至80元。疫情期间全程闭环转运1787人,滚动排查38.6万人次,集中隔离4833人,居家隔离2.8万人。开展核酸检测47.5万人次、冷链食品等样本检测1.6万份。15名医护人员出征支援武汉。

体育事业成绩喜人。较高水平地举办或承办了世界女曲超级联赛、不止骑·中国24H单车环太湖骑行认证赛、2020年全国女子曲棍球锦标赛、西太湖半程马拉松赛等国际国内赛事。江苏女曲获全国锦标赛成年组第五名,U18获第三名,U15获第一名。积极备战二十届省运会,有33个项目767名运动员参加了省级注册。市队区办工作得到进一步提升,项目布局更趋合理。武进市队区办项目增加了女子橄榄球队、综合体能队、田径趣味项目队、皮划艇队以及手球丙组等五支队伍。年内获得市以上体育竞赛奖牌199枚,其中金牌84枚。投入资金2851.65万元,增加健身体育场地面积139.96万平方米。年末人均拥有公共体育场地面积4.23平方米。中小学生《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合格率为97.6%,优秀率为14.9%,体育彩票销售额7.04亿元(含经开区)。

十、人口、民生与社会保障

年末全区(含经开区)户籍总人口98.66万人,增加0.62万人。其中,男性47.93万人,女性50.73万人。户籍人口出生率7.88‰,死亡率7.82‰,人口自然增长率0.06‰。

年末全区(不含经开区)户籍总人口75.50万人,增加0.74万人。其中,男性36.68万人,女性38.82万人。户籍人口出生率8.27‰,死亡率7.49‰,人口自然增长率0.78‰。

全年新增就业岗位(含经开区,下同)10.7万个,城镇新增就业31655人;扶持创业5450人(不含经开区),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27505人,其中城乡就业困难对象再就业2173人;城镇登记失业率1.68%;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561人。

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含经开区,下同)53412元,增长4.6%。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3434元,增长3.6%;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4290元,增长6.0%。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28725元,下降0.6%。

全面落实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新开工棚户区改造项目846套,基本建成3566套;发放城镇住房保障家庭租赁补贴433户;共有公共租赁住房在保家庭122户,其中93户享受租金补贴,29户享受实物配租,发放租金补贴65.07万元,应收尽收公租房租金150.37万元;稳定就业的新就业大学生纳入住房保障范围,审核通过新就业大学生96人,完成补贴发放70人,发放租金补贴42.1万元。全年归集住房公积金37.08亿元,发放贷款23.54亿元。

社会保障覆盖面进一步扩大,城镇、农村保险综合参保率均在98.82%以上。企业职工养老、失业、工伤保险分别净增26265人、26320人、26334人,三项保险参保总人数分别达到39.33万人、33.83万人、32.7万人。企业退休人员月均养老金2058元,比上年提高6.0%。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补贴标准由270元/月提高至300元/月,城镇老年补贴标准由410元/月提高至440元/月,被征地农民第四年龄段人员保养金标准由850元/月提高至900元/月。疫情期间落实社保减免政策,全年养老、失业、工伤三项保险共减免19.86亿元。

全区职工医保参保56.67万人,居民医保参保37.75万人,生育保险参保34.22万人,长期护理保险人数参保人员113.58万人(含经开区),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达到98%以上。居民医保人均筹资达570元,比上年提高45元,人均财政补助标准达922.8元,比上年提高56元。全年基金支出31.44亿元(含经开区)。职工医保和居民医保政策范围内住院医疗费用基金支付比例分别为89.7%和70.6%,大病保险报销比例分别为60.6%和61.4%。救助资金支出1324.34万元,救助患者12.45万人次。

最低生活保障水平不断提升。最低生活保障由850元/月提高到900 元/月,全年共发放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1222万元,享受保障户数1279户,人数1654人;为6734人发放残疾人生活补贴4372.12万元;为3436人发放护理补贴371.08万元;区慈善基金达17.54亿元,发放慈善救助金5000余万元,受益群众达2万多人次。年末全区共有各类福利机构18个,床位数6754张,在院人数4300人。全年销售福利彩票销售额1.4亿元。

十一、城乡建设和公用事业

全面启动“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六大工程,城区环境进一步优化。建设完成延政路、广电路精品街道提升工程和淹城路-横溪路道口提升工程,完成投资2500万元;推进生态绿城建设,完成高架互通项目的绿化建设,完成投资2500万;完成新天地厕所改造项目和高架沿线环境整治相关工作;强力推进市政设施养护管理,投入资金4750万元,完成武南路、人民东路、常武路等11条道路路面出新,对大坝河桥、长沟河桥等五座桥梁进行了维修,大力推进高架延线11公里环境整治,实施完成广电路、新龙大桥等“三路两桥”照明改造工程。

镇村建设取得新进展。前黄杨桥老街、雪堰城西村陡门塘、雪西村雪西、南山村张墓、雅浦村雅浦、漕桥村漕桥、洛阳天井村杨巷7个村被认定为江苏省传统村落。湟里镇西墅村里墅、黄金塘、葛庄村下场村、嘉泽镇跃进村花都馨苑创成江苏省特色田园乡村面上创建村。

全年全社会用电量(含经开区)209.71亿千瓦时,比上年增长1.7%,其中工业用电量175.30亿千瓦时,增长1.7%,城乡居民生活用电15.83亿千瓦时,增长3.8%。全年液化气销售量(含经开区)2.08万吨,天然气销售量(含经开区)6.3亿立方米。全年自来水供水量(含经开区三镇) 15756.95万立方米,售水量 13879.34万立方米。新增自来水用户2.69万户,用户总数达到 53.51 万户。城镇污水处理厂共处理污水 9760.7万立方米,城镇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93.9%。全区共处理生活垃圾56.2万吨,无害化处理率100%,垃圾分类集中处理率达90%以上。

十二、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

完成成片造林2605.8亩,四旁植树30万株、珍贵用材树种培育38万株,创建国家森林乡村8个、省级绿美村庄8个,全区林木覆盖率、自然湿地保护率分别达26.4%和53.6%。骨干河道全年完成清淤57.3公里,清淤土方量94.95万方,省级水功能区达标率100%。

完成东方特钢超低排放改造;完成21台生物质锅炉改造和26台工业炉窑整治;完成243台天然气锅炉低氮改造;完成128家VOCs企业综合治理;完成10家年销售超过5000吨的加油站油气回收自动监控设备建设;完成21家玻璃钢企业综合治理。加快推进劣五类支浜消劣工作,对31条支浜制定“一河一策”整治方案并加快推进消劣。积极推进武进高新区、西太湖科技产业园和湖塘纺织园区污水处理设施专项整治。推进六大重点行业提标改造,完成武进纺织工业园污水处理厂等9个项目提标改造工作。

环境质量得到持续改善,空气质量大幅度提高。PM2.5年均浓度41.1微克/立方米,下降12.2%,空气优良率77.3%,比上年提高19.1个百分点。三条入太河道水质改善至三类标准,国省考断面水质优III比例75.0%。

注:

1、公报中数据均为初步统计数。

2、公报中数据除注明按可比价格计算外,均按现行价格计算。

3、公报中数据除注明外,均不含常州经开区。标注(含经开区,下同)的,是指本段落同类指标数据,而非指全文。

4、公报中教职工人数不包括新市民学校教职工人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