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鹤岗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9

选择区域:>>>

鹤岗市统计局

(2020年6月15日)

2019年,全市上下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推进东北振兴座谈会上重要讲话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践行新发展理念,落实高质量发展要求,经济社会取得新进步,全市宏观经济平稳健康发展。

一、综合

国民经济。初步核算,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336.4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3.7%。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97.2亿元,增长1.8%;第二产业增加值98.5亿元,增长3.1%;第三产业增加值140.7亿元,增长5.6%。三次产业结构为28.9:29.3:41.8。

物价水平。全市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比上年上涨3.1%。其中,医疗保健类上涨11.5%、教育文化和娱乐类上涨5.4%、食品烟酒类上涨5.1%、衣着类上涨1.8%、其他用品和服务类上涨1.5%、生活用品及服务类下降0.2%、居住类下降1.7%、交通和通信类下降0.4%。

就业情况。全市城镇新就业27316人;城镇新增就业23172人;失业人员再就业17060人;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4174人;城镇登记失业率3.55%。

二、农业

农业生产。全市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88.4亿元,比上年增长2.1%。其中,种植业产值120亿元,增长1.8%;畜牧业产值47.4亿元,增长1.3%;林业产值2.5亿元,增长1.9%;渔业产值2.7亿元,增长0.2%。

粮食生产。粮食作物种植面积776.25万亩,比上年增长0.6%,粮食总产量62.38亿斤,下降5.4%。其中水稻443.74万亩,下降2.3%,产量41.13亿斤,下降3.7%;玉米185.29万亩,下降13.9%,产量17.63亿斤,下降13.9%;大豆142.15万亩,增长45.9%,产量3.47亿斤,增长44.8%。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全市131户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3.3%。主要行业中,煤炭开采和洗选业下降4.2%,石墨采选业下降25%,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增长2%,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增长2.2%。

工业经济效益。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236.1亿元,比上年下降7.2%。利润总额3.5亿元,减少11.9亿元。

工业产品产量。工业主要产品产量完成情况如下表:

 

产品名称

计量单位

产量

增幅(%)

原煤

万吨

937.7

-21.9

洗煤

万吨

730.0

6.4

发电量

亿度

65.1

4.7

焦炭

万吨

149.8

4.5

大米

万吨

47.4

-34.4

液化天然气

万吨

5.3

1.9

白酒

千升

1269

-77.4

啤酒

千升

6620

-38.5

化肥(折含氮100%)

万吨

29.9

8.0

水泥

万吨

79.5

-9.1

 

 

 

 

 

 

建筑业。全市拥有建筑施工资质等级的独立核算企业  60户,实现建筑业总产值20.3亿元,比上年下降20%。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不含农户)比上年下降7.5%。第一产业投资下降49.6%;第二产业投资下降19%;第三产业投资增长4.8%。全市施工项目239个,其中新开工项目126个。

房地产开发投资。全市全部有开发经营活动的房地产企业42户,完成投资3.5亿元,比上年下降52%;房屋施工面积80.8万平方米,比上年下降38%;房屋新开工面积6.1万平方米,下降74%;商品房销售面积3.5万平方米,下降70%,商品房销售额1.1亿元,下降66%。

五、国内外贸易

消费市场。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上年增长7%。按地域分,城镇零售额增长7%;乡村零售额增长7.3%。按行业分,批发业零售额增长8.2%;零售业零售额增长6.7%;住宿业零售额下降2.4%;餐饮业零售额增长9%。

限额以上企业单位商品零售额中,汽车类增长8.7%,通讯器材类增长26.7%,体育娱乐类增长51.5%,中西药品类增长33%,家具类增长14.5%,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增长0.1%,烟酒类增长10.1%,粮油食品类增长7.5%,饮料类增长7.5%。

对外贸易。全市实现外贸进出口总值19亿元,比上年增长148.2%。其中,出口0.7亿元,增长15.6%,进口18.3亿元,增长158.8%。

六、交通运输、邮电和旅游

交通运输。全年公路货运量714万吨,货运周转量9.5亿吨公里;客运量340万人,客运周转量1.4亿人公里。铁路货运量259.2万吨,客运量76.7万人。全市机动车保有量11.3万辆,其中,汽车10万辆,摩托车1.2万辆。

邮电通信。全市完成邮电业务总收入7.8亿元,比上年下降1.3%。其中,电信业务收入5.9亿元,下降6.3%;邮政业务总量1.8亿元,增长20%。年末固定电话用户6.5万户。移动电话用户110万户。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76.9万户。

旅游。全市接待国内外旅游人数668.8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3.9%;实现旅游总收入64.2亿元,增长11%。

七、财政、金融和保险

财政收支。实现全口径财政收入43.2亿元,比上年下降5.3%,其中,公共财政收入24.9亿元,下降1.2%。公共财政收入中税收收入15.1亿元,下降8.6%;非税收入9.9亿元,增长12.8%。全口径财政支出157.3亿元,比上年增长18.7%。

金融市场。年末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758.4亿元,比年初增加68.8亿元,其中,住户存款余额588.2亿元,比年初增加59.5亿元;非金融企业存款余额38.4亿元,比年初减少5.2亿元。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余额466亿元,比年初减少33亿元,其中,住户贷款余额58亿元,比年初减少5.2亿元;非金融企业及机关团体贷款余额408亿元,比年初减少27.8亿元。

保险收入和赔付。全年保险行业保费收入28.2亿元,其中,财产险收入5.7亿元,寿险收入22.5亿元。全年赔付金额10.5亿元,其中财产赔付金额5.3亿元,寿险赔付金额5.2亿元。

八、教育、文化、卫生、体育事业

教育事业。全市拥有全日制高等学校1所,招生1492人,在校生2926人,毕业生915人。中等专业学校7所,招生1271人,在校生5629人,毕业生1464人。普通中学50所,招生13231人,在校生37982人,毕业生14886人。小学36所,招生3606人,在校生29771人,毕业生4427人。特殊教育学校1所,招生35人,在校生191人。幼儿园144所,在园幼儿12045人。

文化产业。全市共有文化馆9个,博物馆4个,剧场影剧院4个。公共图书馆3个,藏书53.7万册。艺术表演团体1个,演出66场,演出观众7.3万人次。电影放映单位6个。出版报纸1.6万份。广播综合人口覆盖率为95%,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为100%。

医疗卫生。全市共有卫生机构779个,其中医院 47个、卫生院21个、妇幼保健院(站)10个。卫生机构床位数17879张,其中医院和卫生院床位数8709张。卫生技术人员15036人,其中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5296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防疫站)9个,卫生技术人员108人。卫生监督所9个,卫生技术人员74人。

体育事业。全市共有体育馆3个,训练馆2个。专职教练员30人,等级裁判员150人。全年共举办各类运动竞赛会48次,参加运动会人数16.5万人次。

九、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人口情况。年末全市户籍总人口98.5万人,其中城镇人口80.2万人。全市人口主要构成情况如下:

 

年末数(万人)

比重(%)

总人口

98.5

100.0

 其中:城镇人口

80.2

81.4

 其中:男性

49.0

49.7

       女性

49.5

50.3

 其中:17岁以下

9.8

9.9

       18-34岁

18.8

19.0

       35-59岁

47.0

47.7

       60岁及以上上

23.0

23.4

 

 

人民生活。全市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149元,比上年增长6.7%。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466元,比上年增长8.8%。城镇非私营单位从业人员平均工资为48238元。

社会保障。全市养老保险全口径参险197042人,办理新参险14174人;工伤全口径参险112853人,办理新参险12120人;失业保险全口径参险80805人,办理新参险人数995人。

社会福利。全市共有福利机构68个,拥有床位5251张,收养2402名老人。其中民办54个,拥有床位3522张,收养1608名老人。

十、环境保护和安全生产

环境保护。全市大气、水环境质量稳中趋好,水体达标率100%。消除黑臭水体13条,启动实施污水治理工程7项,完成两县水源保护区生活污水治理,完成3个城镇水源保护区划分;淘汰改造燃煤设施30台,运行尾气监管平台,编码登记非道路机械800台,初步建立大气源排放清单,完成8家企业碳排放核查。全市省级以上自然保护区6个。其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个,省级自然保护区4个。

安全生产。全年共发生各类安全生产经营事故68起,死亡10人。其中道路交通事故5起,死亡5人;火灾事故58起。

注:1、本公报各项统计数据均为初步统计数。

2、公报中地区生产总值及三次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

3、公报中人口数据取自公安局户籍数据。